[原创] 清醒的惆怅
2021-12-23抒情散文杨献平
清醒的惆怅■杨献平2006年9月24日, 年逾八旬的大姨,一家祖孙九口人遭遇车祸,表姐和她唯一的儿子当场没了,大姨妈在医院昏迷了一个星期,疼痛的灵魂千回百转之后,终于又回到了这个人世。至今不知道表姐及其唯一的外孙死去的消息——如果知道…………
清醒的惆怅
■杨献平
2006年9月24日, 年逾八旬的大姨,一家祖孙九口人遭遇车祸,表姐和她唯一的儿子当场没了,大姨妈在医院昏迷了一个星期,疼痛的灵魂千回百转之后,终于又回到了这个人世。至今不知道表姐及其唯一的外孙死去的消息——如果知道……那种感觉我知道,并在脑海迅速想起“生不如死”这一令人心生恐惧的词语。几个月来,母亲说:她有两天不去伺候,大姨妈就大声骂她了。
我无言以对。但我知道,母亲所说的大姨对她的“骂”,是深有意味的。我也对母亲说:是应当去的,还要多去——或许,在大姨妈心目中,这世上恐怕就只是母亲这一个亲近的人了。我一次次叮嘱母亲,不要把表姐及其儿子的死亡告诉大姨,母亲也说肯定不能够告诉的。我不知道一个人在年迈之际没了女儿的真实感觉,但能够想象出来:人人被人传承,人也被人负累。儿女是在传统当中是父母最大的幸福和疼痛。
几次打电话给家里,母亲都在大姨妈那里。有几次接到了,说了大姨妈的情况;母亲又说起家里的一些事情。在讨论翻修房子的时候,我显得不大耐烦,总是强调说:家里的一切都是弟弟的。在乡村,房子是显著的具有传承性的财产之一。我说,要是翻修,都是弟弟,我只是拿钱支持就好了。母亲听了,唉的一声,反复强调一个问题:当我老了,我还会回到那个村庄。我果断说,我再也不会回去了。母亲嗔怪着说:人家谁老了还不回家啊?我无言以对。只好嗯嗯答应。
在现在,我似乎还不知道将来,老了,像父母那样的时候,我还会不会回到那里,住在从前的房子里,蹲在太阳下面或者阴凉里想念往事——我想那是温暖的,也是残酷的,一个人从无到有,从小到老,在时间当中,开始是一块石头,最终成为一粒灰尘……如果想起那些旧事……消失的人和事物,悲怆或者平淡的命运和人生场景,我会笑还是哭呢?
我时常想到大姨妈,一个老人,早年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之后,却又在年迈之际,当场丢掉了唯一的女儿和外孙,这样的悲惨遭遇,大抵是人生最大得不幸了。有一次,我对母亲说:表姐之死大姨妈肯定有一天会知道。如此,大姨妈还不如和表姐、外孙同去的好。这话虽然残酷,但也是事实。母亲也表示同意。在很多时候,保全生命就是保全痛苦。
从医院出来之后,大姨还有些糊涂,什么都不知道,慢慢清醒过来,一连两个月只能喝一点米粥,整夜便溺不止,母亲也整夜不睡,看着自己满头白发气息奄奄的姐姐。到十月底,大姨妈清醒了,也能坐起来了,只要有一天看不到母亲,就开始骂了。但在很长时间内,对那次事故只字不提,似乎一点印象都没有。
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蹊跷:清醒的人,怎么恰恰就忘了那场惨烈的家庭事故呢?那么久远的往事都还记得,近前的怎么就忘了呢?有时候,我坐在办公室内,看着日渐消淡的阳光,在逐步深入的季节当中,看着飘飞的黄叶,天空南飞的雁阵,忍不住想起这件事情,但怎么也想不明白,脑海当中似乎有无数的烟岚,在植被丰厚的草坡上节节蔓延。
这不是忽略,而是回避(大姨本人有意或者冥冥之意)。我想这是最好的事情了。也愿意大姨妈就此忘却。按照乡村的话说:大姨妈已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有些不恭,但谁可逃脱?),好好度过年迈的时光,才是我对她的最大期望。有一次打电话给弟弟,又询问了大姨妈的情况。弟弟说依旧。又问母亲在不在家,弟弟说,在大姨妈家。随便与弟弟说起翻修房子的事情,弟弟说,不着急,等几年也行。
而母亲却急着要把房子翻修掉,说别人的都翻修或者新建了,就剩咱家的了。我知道母亲心急,也想着早点翻修。父母一天天老,以后再翻修,他们闲不住,也跟着劳累。如此几次,我还是对母亲说,弟弟翻修我给钱,房子是他的,我不要。母亲却说这样不行,谁是谁的,弟弟翻修要钱是借你的,到啥时候也得还。我笑笑,说不要的。母亲说那不行,亲是亲,财是财,一码归一码。
母亲一直强调我要在老家把房子翻修了,等老了回来住。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那样固执,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现在这么武断,声言老了也不回去。娘俩总是较劲,谁也不肯服输。或许母亲是对的,或许我是对的。我想的是:我老了,或许就不愿意再回老家了,哪怕就在它附近的某个城市。
闲下来时,总是想起这两件事情,大姨妈慢慢好起来了,起码不让人担心了,家里翻修房子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其实这些都是好事,但牵绊其中的细节是微小的也是宏大的。大姨妈的生命和对某段痛苦的回避,母亲的叶落归根思想和家族传统,令我犹豫和惆怅。也忽然想:很多事情不是生命本身可以决定的,它只是一个过程,在时间当中,任何方向都不是笔直的。
2006-12-4下午10时43分草
■杨献平
2006年9月24日, 年逾八旬的大姨,一家祖孙九口人遭遇车祸,表姐和她唯一的儿子当场没了,大姨妈在医院昏迷了一个星期,疼痛的灵魂千回百转之后,终于又回到了这个人世。至今不知道表姐及其唯一的外孙死去的消息——如果知道……那种感觉我知道,并在脑海迅速想起“生不如死”这一令人心生恐惧的词语。几个月来,母亲说:她有两天不去伺候,大姨妈就大声骂她了。
我无言以对。但我知道,母亲所说的大姨对她的“骂”,是深有意味的。我也对母亲说:是应当去的,还要多去——或许,在大姨妈心目中,这世上恐怕就只是母亲这一个亲近的人了。我一次次叮嘱母亲,不要把表姐及其儿子的死亡告诉大姨,母亲也说肯定不能够告诉的。我不知道一个人在年迈之际没了女儿的真实感觉,但能够想象出来:人人被人传承,人也被人负累。儿女是在传统当中是父母最大的幸福和疼痛。
几次打电话给家里,母亲都在大姨妈那里。有几次接到了,说了大姨妈的情况;母亲又说起家里的一些事情。在讨论翻修房子的时候,我显得不大耐烦,总是强调说:家里的一切都是弟弟的。在乡村,房子是显著的具有传承性的财产之一。我说,要是翻修,都是弟弟,我只是拿钱支持就好了。母亲听了,唉的一声,反复强调一个问题:当我老了,我还会回到那个村庄。我果断说,我再也不会回去了。母亲嗔怪着说:人家谁老了还不回家啊?我无言以对。只好嗯嗯答应。
在现在,我似乎还不知道将来,老了,像父母那样的时候,我还会不会回到那里,住在从前的房子里,蹲在太阳下面或者阴凉里想念往事——我想那是温暖的,也是残酷的,一个人从无到有,从小到老,在时间当中,开始是一块石头,最终成为一粒灰尘……如果想起那些旧事……消失的人和事物,悲怆或者平淡的命运和人生场景,我会笑还是哭呢?
我时常想到大姨妈,一个老人,早年先后失去了两个儿子之后,却又在年迈之际,当场丢掉了唯一的女儿和外孙,这样的悲惨遭遇,大抵是人生最大得不幸了。有一次,我对母亲说:表姐之死大姨妈肯定有一天会知道。如此,大姨妈还不如和表姐、外孙同去的好。这话虽然残酷,但也是事实。母亲也表示同意。在很多时候,保全生命就是保全痛苦。
从医院出来之后,大姨还有些糊涂,什么都不知道,慢慢清醒过来,一连两个月只能喝一点米粥,整夜便溺不止,母亲也整夜不睡,看着自己满头白发气息奄奄的姐姐。到十月底,大姨妈清醒了,也能坐起来了,只要有一天看不到母亲,就开始骂了。但在很长时间内,对那次事故只字不提,似乎一点印象都没有。
在这件事情上,我觉得蹊跷:清醒的人,怎么恰恰就忘了那场惨烈的家庭事故呢?那么久远的往事都还记得,近前的怎么就忘了呢?有时候,我坐在办公室内,看着日渐消淡的阳光,在逐步深入的季节当中,看着飘飞的黄叶,天空南飞的雁阵,忍不住想起这件事情,但怎么也想不明白,脑海当中似乎有无数的烟岚,在植被丰厚的草坡上节节蔓延。
这不是忽略,而是回避(大姨本人有意或者冥冥之意)。我想这是最好的事情了。也愿意大姨妈就此忘却。按照乡村的话说:大姨妈已是黄土埋到脖子的人了(有些不恭,但谁可逃脱?),好好度过年迈的时光,才是我对她的最大期望。有一次打电话给弟弟,又询问了大姨妈的情况。弟弟说依旧。又问母亲在不在家,弟弟说,在大姨妈家。随便与弟弟说起翻修房子的事情,弟弟说,不着急,等几年也行。
而母亲却急着要把房子翻修掉,说别人的都翻修或者新建了,就剩咱家的了。我知道母亲心急,也想着早点翻修。父母一天天老,以后再翻修,他们闲不住,也跟着劳累。如此几次,我还是对母亲说,弟弟翻修我给钱,房子是他的,我不要。母亲却说这样不行,谁是谁的,弟弟翻修要钱是借你的,到啥时候也得还。我笑笑,说不要的。母亲说那不行,亲是亲,财是财,一码归一码。
母亲一直强调我要在老家把房子翻修了,等老了回来住。我不知道母亲为什么那样固执,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现在这么武断,声言老了也不回去。娘俩总是较劲,谁也不肯服输。或许母亲是对的,或许我是对的。我想的是:我老了,或许就不愿意再回老家了,哪怕就在它附近的某个城市。
闲下来时,总是想起这两件事情,大姨妈慢慢好起来了,起码不让人担心了,家里翻修房子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其实这些都是好事,但牵绊其中的细节是微小的也是宏大的。大姨妈的生命和对某段痛苦的回避,母亲的叶落归根思想和家族传统,令我犹豫和惆怅。也忽然想:很多事情不是生命本身可以决定的,它只是一个过程,在时间当中,任何方向都不是笔直的。
2006-12-4下午10时43分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