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捉泥鳅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捉泥鳅
             一枕香梦
  收割晩稻后的冬水田,是我们一伙小学生放学后最爱光顾的地方。三四寸高的禾蔸被时光的肥水浸泡着,疲惫不堪老撑不直腰板,一个个禾蔸或者是一段段光亮文字中的逗号,标点出四季的更替,我们穿行在优美的诗句里,睁开瞪得核桃大的眼睛,仔细寻找那让人心动的诗眼一一泥鳅藏身淤泥中,而不得不泄露机密的泥洞。
     尽管读书不行,在冬水田里捕捉泥鳅却是经验十足,我能依据泥洞的大小估计出泥鳅的粗细,那根泥鳅明摆在那里似的,只等我叉开十指从两面合围,一举将它藏身的泥土端出田地,一把丢在干硬的田埂上,一掌将泥土抺得四散开去,像一朵莲花肆意开放,那条活蹦乱跳的泥鳅乖巧地抬起头仰望着我,它似乎也在佩服着我。一旁的妹妹趁早递过来我编织的竹洋笆,用沾满泥水的手指头在鼻子下自豪地一抹而过,那若隐若现的泥迹写满她的调皮、她的天真无邪,妹妹将头歪歪斜视着那些与我一同而来至今两手空空的伙伴。那份骄傲与自豪,将我翘起的尾巴捋到天上去。春夏之季,记不清多少次放学回家的路上,偶遇了生产队的社员们正在田里撒石灰,那些被石灰药昏了的泥鳅探出尖尖的嘴巴,在水面疯狂游窜,我慌忙地丢下书包,来不及扎高裤脚,“扑通”一声飞跃到田里直扑目标,身旁的泥水柱溅起有天高。一手下去往往能捉到几根泥鳅,我只得用牙齿咬一条,一手抓一条摇晃着靠近田埂。然后用脚在田埂上踩着两条泥鳅,腾出手就地折断一种我们叫“鱼窜草”的硬草,将它们窜成一串串,挂在胸前仿佛是我骄傲的功勋章,眼睛望向天空只看团团云朵,心想:又可以换一餐妈妈做的泥鳅煮白水粑粑才好。
     在那个饥荒的年代,白水粑粑煮泥鳅是一顿难忘的美食。圆圆的粑粑旁边躺着由妈妈油炸得金黄透亮的泥鳅,一海碗的浓汤里潜伏着烤黄烤香的腊树叶,飘浮着紫红的紫苏叶,色彩斑斓清香四溢,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津液涶涎回味无穷。父亲久违的笑容像一朵杜鹃灿然绽放,父亲会亲自选一条最肥壮的泥鳅挟起放进我的碗里,是对我最高的奖赏,而我懂事地把它挟到妹妹的碗里去,妹妹凑近鼻孔深吸一口气,然后陶醉地眯起小眼睛,一副香晕过去的样子⋯⋯最后,这条泥鳅王经过最小的弟弟的手还是落在了妈妈的碗里,妈妈腾出一双手将我们兄弟姐妹环抱着流露出仙女一样的笑靥,那松柴的火苗照得我们一家人的脸膛红通通的,那份浓浓的亲情冲淡了我们对饥饿的记忆。
      记得读初中时,我己经从父母上山下乡的石田村独自返城跟着祖父母过,第二天就要离开父母回城了,泥鳅也特别懂事的让我捉了有一丶两斤,我伏在盛泥鳅的木水桶边上,想像着祖父母看到这一团泥鳅时满意的笑容,况且祖母劳碌过度营养不良,手脚都有点浮胖了,她需要这些泥鳅和着白水粑粑煮着吃。在我们新宁这里泥鳅被称作是"水中人参",特别滋补身体,听说吃了这种东西能消虚肿呢。我正心花怒放之际,突然有人"哐哒"一声撞开木门就跑进来,对妈妈说:好姐姐,听说你家明明捉了两斤泥鳅,快!快兑给我。我这才看清楚是队里李大娘,她从衣襟里抽出一双手工制作的棉鞋,要跟妈妈换那些泥鳅。只看到妈妈一个劲地推开递过来的新鞋,一手将盛装泥鳅的木桶提起来,送给李大娘,要她快回去,趁早煮了白水粑粑给她娘呷。原来,李大娘的娘也是四肢浮肿起来了。我有一种胜利成果被人掠夺的沮丧,我有一丝怪妈妈只顾着别人而忘记自己亲人的念头,我感到一种失落感漫遍全身。
         推走李大娘后,妈妈看到不高兴的我,就蹲下身子,爱抚地摸着我的脸蛋说:我家明明是读书的人了,应该懂得助人为乐的道理了。泥鳅,下次回来可以再捉,而李大嫂娘的病情却是不能再拖的。上个月底妈妈揭不开锅时,还是你李大嫂借米帮妈妈渡过难关呢。明明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们的心才能亮堂。
      一晃就是几十年过去了,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仿佛才刚刚挥去。现在,赤脚走在空旷的冬水田里捉泥鳅的日子只是甜蜜的回忆,可是妈妈的教诲依然牢牢铭记,像灯塔照亮我前进的光明大道。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