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三叔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回老家的第三天,已是大年二十八。去乡下给已经谢世的亲人们上坟,三叔瘸着一条腿在门口的一块水泥地等着我们。我强忍泪水叫了一声三叔,三叔嗯了一声,答:你们来啦。我便不合时宜地搜寻三叔脸上的表情,三叔不悲不笑,表情木讷,仿若一张陈年的木雕,只看到面部岁月深重的雕饰,内心的深浅全藏进木纹的缝隙里了。

       走进堂屋,左边祖母的遗像清晰而饱满,面如月华,祥和温润。右边的婶婶表情凝重,眉头深锁,一幅冤屈的模样。泪水一下像化了浓的血泡,滚透烂熟 ,轻轻一碰就情不自禁地滚落下来。

       三婶是在两个月前去世的。据说是因为血液病,最后发展成血癌,发现时已是晚期。三婶生性要强,脾气倔强,即使病痛发作,疼痛难忍,为了不让隔壁邻居听见,留人笑柄,她把胸口捶得鼓响,也绝不吭一声。

       在医院住院期间,医生护士挨个被她骂遍。她说她的病是被医生害死的,最后连医生都不敢面见她。刚满六十的三婶,就这样心含冤屈地被病魔收走了。

       三婶虽然脾气暴戾,跟五婶和母亲的关系也不是太好,对我们几姊妹却是比较和气的。每年我们必须去乡下一次或两次,大年上坟祭祖,清明挂亲扫墓。依然住在乡下的三叔和三婶成了我们唯一的落脚地。每次我们去上山,三婶就在家里做饭菜,三叔有时跟着我们一起上坟,等我们祭完祖扫完墓,三婶一桌饭菜也做好了。

       三叔排行老三,在六个子女中却是最晚结婚的一个。三叔人实在,没有多心眼,再加上那个年代的成份偏高,一般人家的女子不敢嫁。三叔在快四十的年岁上才娶到了婶婶。那时的三叔在离家比较远的蒙府做岩匠,住在那时的婶婶家,比三叔小十七岁的婶婶看上了勤劳务实的三叔。他们结婚时才八九岁的我吵着要去给他们接亲,因路途太远起得太早,只记得接亲回来的路上我是边走路边打着瞌睡的。

       小时候禀性顽劣,跟一个玩伴去偷摘人家地里的黄瓜,被人发现后告发了母亲,母亲气得发抖,顺手拿起一根柴棍边打边问,下次还敢不?这时三叔走过来,拿下母亲手里的棍子,把我带走了。还有一次三叔在做木工活,一根粗壮的木头,两边用木架架住,三叔低着头用斧头往自己的方向楩木块,我跑过去突然叫了一声三叔,斧子一下砍在了他的大腿上,三叔腿上一直留着的那块大疤,成了我每每想起三叔的特殊印记。

       小时候看电影,人小又矮,偏吵着三叔要去看,三叔怕我赶不上,一手举起把我放在他的肩头,我就那样骑在三叔的肩上看完了整场电影。

       三婶和五婶的性格都比较要强。五婶是城里人,和五叔从乡下回城后都在城里上班。五婶的单位在财税局,一天满大街地跟人一起收小摊小贩的税。五婶身材高大,嗓门也特别粗。俩婶婶和母亲的关系一直也是分分合合合合分分。一次三婶上街给五婶家送了一桶自家产的菜籽油,五婶怀疑那桶油掺了假,五婶跟母亲说三婶不会有那么好的心。这话不知怎么就传到了三婶的耳朵里,三婶把那份委屈哭诉给三叔,三叔连夜写了一封情深意重的信给五叔,听父亲说三叔的文采极好,那封信把五叔看得涕泪长流,最后也弥合了五婶和三婶的关系。

        父亲年稍长,一直在城里长大城里工作,因为爷爷娶了二房的缘故,且是奶奶的妹妹,生气的奶奶得到了祖爷爷的首肯,才带着叔叔与姑姑们来到乡下,置田买屋,母亲生下我时一岁多也回到了乡下奶奶的身边。从未做过农活的母亲开始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生活,母亲很要强,干活一点都不比村里的农妇差,带孩子的活就基本交给奶奶和两个叔叔帮忙打理了。 听母亲说奶奶喜欢男孩子,哥哥和弟弟都是奶奶帮着带大,我的记忆中却满是三叔对我的疼和爱。

       三叔目前已是七十七高龄的老人,前两年不小心摔坏了一条腿,但精神和气色还好。我极力劝说三叔去城里跟两个子女住一起,三叔摇头,说我还是一个人好,这里有我的家,我的田地,有够两年吃的粮食 ,什么都不愁。又通了高速,离城近,万一有什么不便,打个电话他们也就来了。

       我无力说服三叔,这里有他的一生,他的一生都是与这里的土地打交道,他不像父亲生活工作都在城里,也不像五叔返城后又去了更远的省城。祖母的命运把他带到这里后,他就与这块土地结下了根,他的灵魂和亲人的魂灵迫使他无法走出。这样的年岁安静地守候在这里,是他的宿命也是他一生最好的归宿。

        我把眼光看向门前那块干净的坪地,那颗在我几岁时三叔亲手栽下的桂花树,几年前为支助在城里办幼儿园的女儿,被三叔卖掉的桂花树,如今在那棵树的两边,长出了两棵半人多高的桂花树。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