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拜日
2021-12-23叙事散文靖子
奶奶是拄着拐棍来的,老远的就看见她凌乱稀疏的白发,如薄薄蒸腾的热气,飘飘扬扬的。奶奶是梳着发髻的,但从没看见她整齐利索的挽着,总象大甸子里秋冬的枯草,落寞孤寂,缺少料理和关注。老人走到院脖子中间,看着迎在屋门口的母亲,张着没牙的嘴笑呵呵的说……
奶奶是拄着拐棍来的,老远的就看见她凌乱稀疏的白发,如薄薄蒸腾的热气,飘飘扬扬的。奶奶是梳着发髻的,但从没看见她整齐利索的挽着,总象大甸子里秋冬的枯草,落寞孤寂,缺少料理和关注。老人走到院脖子中间,看着迎在屋门口的母亲,张着没牙的嘴笑呵呵的说:“老二家,给我做点小米水饭,我馋了!”
我的奶奶很少到儿子媳妇家走动,在我的印象中她对我们当孙女的并不亲熟。但我依然对她崇敬有加。 长这么大我一点不记得她曾经对我说过什么话,我的乳名却是她起的。听母亲说我生来体弱,刚生下来胳膊只有成年男子的大拇指粗,在东屋睡觉的时候,西屋能听见打呼噜声,没人指望能把我养活下来。我们这里的风俗是第一次抱孩子回娘家的新媳妇,头一夜是不能在娘家住的。相邻的婆子媳妇看见母亲抱着的我,说什么也不敢留宿,都怕这孩子熬不过夜。为了这个,奶奶带着母亲,抱着我,拜了房后一大簇多年生的马兰花做干妈,她们相信,这种美丽的、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会把它生命的强势传继给我,所以给我起名叫“过”——过继给马兰做干女儿。果真如她们所愿,我活下来,并一天天强壮起来。 我只当这是个迷信.但是,现在我也迷信了她们的做法,因为二十年前,曾经目睹了至今影响我一生的一幕. 午后的空气不那么潮湿了,晒干的地面干净清爽,屋檐下白白细细的碱土地上,小弟蹲在那里,任他的想像用小木棒挖掘出引水沟渠和房屋,边玩边嘟囔什么。 太阳渐渐西落,院子里的鸡们吃了一天食,这时候也有一声没一声咯咯咕咕的在院中、在井旁、在鸡窝旁徘徊着,也有上了架又从窝里蹦出来的,似乎不甘寂寞,又和伙伴抢啄一块瓜皮了。 妈妈在给新酿的大酱打耙,酱缸的余热还没有散尽,酱耙撞在缸底发出沉闷的声音,才发酵的酱味飘满院子,清香的直叫人想揪个葱叶,蘸了新酱来吃。母亲系好牢缸盖布的绳子,去仓房给鸭子拌糠去了。 奶奶在院子里悠悠转了好几圈,,抬头看看西边的太阳,红得象胭脂,她进到园,朝西跪了下去,认认真真的磕下头去。奶奶的举动吓了我一跳. 回想奶奶的模样情态,能最清晰的记起的,似乎总是她的一双眼睛__皱纹象密布秋叶的般苍老,退化了喜怒哀乐表情的安详的脸上,唯一那双眼睛,如衬托在渺茫苍远夜空中的星子,那失去了水分的火一样跳跃的眼神,闪烁着历经人世的洞明和无欲无求的坦然。那双晶莹的眸子中心的亮斑,直透过渺远的岁月和切近的平淡,一直映到我的记忆中。
还有能铭记于心的,就是我的奶奶对着缓缓西坠的斜阳跪下去,虔诚叩拜的那一幕。 那天下午,小米水饭在厨房的案板上凉着,煮熟的鸡蛋和咸鸭蛋盛在蓝边的白漆盘子里。母亲在园子门口靠角落的酱缸那直起腰,端着饲料盆子往仓房那走过去,弟弟妹妹在玩窗前的沙子,西面仓房的阴凉笼罩了在他们头顶。奶奶朝西跪了下去,认认真真的磕下头去,她絮絮叨叨着一大堆感恩的话。 我站在水井旁边给鸡鸭打水,目击了这一幕。
我说“目击”而不是“目睹”,因为奶奶的动作行为隐隐击中了我纯稚的心灵某根敏感心弦。她在做什么,为什么会那样做,我懵懂而惊悸,只有呆呆的看着她两手拱扶着拐杖,慢慢的跪下去,跪下去,奶奶的身子很瘦,衣服旧的我都想不起来什么颜色了。她慢慢的朝西方俯下很瘦很旧很老的身体,叩下头去,枯燥零散的白发和院子边上的杂草碎柴禾叶子,做了最贴进的接触,似乎他们一直是浑然一体的。 我悄悄问母亲:“你看奶奶做什么呢?”母亲瞪了我一眼:“小孩子别掺和!”我悄悄的转过头来,听见她轻声续续的祷告着,在叩过第三个头之后,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支着地面,吃力地撑起身子,拍拍裤子上的土,慢慢走过鸡窝鸭窝这边走来,看母亲喂食。夕阳中红公鸡的羽毛象新战袍熠熠生辉,它帅着它的芦花鸡、大黄鸡、黑母鸡旁若无人的踱步或者一俯一仰地啄食饮水。
二十年多过去了,岁月如此仓皇,象挨了棒打的狗,跑的远远的不见了踪影,生活这个自然母亲,引导我的良知一点点敦厚起来:对于我渐渐老病双亲的牵挂,对于我稚弱之子的怜惜,对于曾经并肩生活的故友的回忆,对于身边相伴相知的人们的感激,对于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的祝福……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而真实。 今天,我终于能用心灵倾听一个老人、一个母亲,一个祖母面对太阳拜下去的心声了,她的祝福和心愿就是岁月丢失在人间的金子,让她的名字叫“过”的孙女终生受恩。 我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一切美好的出发点和愿望,无论它如何微乎其微,无论是一枚草籽还是一个白发的老人,他们都有足够的力量扶起我们的心灵直面生活,象马兰花那样年年繁衍岁岁花开。 我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因为奶奶曾跪拜的太阳,仍在不离不弃地普照德泽着万物。
我的奶奶很少到儿子媳妇家走动,在我的印象中她对我们当孙女的并不亲熟。但我依然对她崇敬有加。 长这么大我一点不记得她曾经对我说过什么话,我的乳名却是她起的。听母亲说我生来体弱,刚生下来胳膊只有成年男子的大拇指粗,在东屋睡觉的时候,西屋能听见打呼噜声,没人指望能把我养活下来。我们这里的风俗是第一次抱孩子回娘家的新媳妇,头一夜是不能在娘家住的。相邻的婆子媳妇看见母亲抱着的我,说什么也不敢留宿,都怕这孩子熬不过夜。为了这个,奶奶带着母亲,抱着我,拜了房后一大簇多年生的马兰花做干妈,她们相信,这种美丽的、生命力极强的植物会把它生命的强势传继给我,所以给我起名叫“过”——过继给马兰做干女儿。果真如她们所愿,我活下来,并一天天强壮起来。 我只当这是个迷信.但是,现在我也迷信了她们的做法,因为二十年前,曾经目睹了至今影响我一生的一幕. 午后的空气不那么潮湿了,晒干的地面干净清爽,屋檐下白白细细的碱土地上,小弟蹲在那里,任他的想像用小木棒挖掘出引水沟渠和房屋,边玩边嘟囔什么。 太阳渐渐西落,院子里的鸡们吃了一天食,这时候也有一声没一声咯咯咕咕的在院中、在井旁、在鸡窝旁徘徊着,也有上了架又从窝里蹦出来的,似乎不甘寂寞,又和伙伴抢啄一块瓜皮了。 妈妈在给新酿的大酱打耙,酱缸的余热还没有散尽,酱耙撞在缸底发出沉闷的声音,才发酵的酱味飘满院子,清香的直叫人想揪个葱叶,蘸了新酱来吃。母亲系好牢缸盖布的绳子,去仓房给鸭子拌糠去了。 奶奶在院子里悠悠转了好几圈,,抬头看看西边的太阳,红得象胭脂,她进到园,朝西跪了下去,认认真真的磕下头去。奶奶的举动吓了我一跳. 回想奶奶的模样情态,能最清晰的记起的,似乎总是她的一双眼睛__皱纹象密布秋叶的般苍老,退化了喜怒哀乐表情的安详的脸上,唯一那双眼睛,如衬托在渺茫苍远夜空中的星子,那失去了水分的火一样跳跃的眼神,闪烁着历经人世的洞明和无欲无求的坦然。那双晶莹的眸子中心的亮斑,直透过渺远的岁月和切近的平淡,一直映到我的记忆中。
还有能铭记于心的,就是我的奶奶对着缓缓西坠的斜阳跪下去,虔诚叩拜的那一幕。 那天下午,小米水饭在厨房的案板上凉着,煮熟的鸡蛋和咸鸭蛋盛在蓝边的白漆盘子里。母亲在园子门口靠角落的酱缸那直起腰,端着饲料盆子往仓房那走过去,弟弟妹妹在玩窗前的沙子,西面仓房的阴凉笼罩了在他们头顶。奶奶朝西跪了下去,认认真真的磕下头去,她絮絮叨叨着一大堆感恩的话。 我站在水井旁边给鸡鸭打水,目击了这一幕。
我说“目击”而不是“目睹”,因为奶奶的动作行为隐隐击中了我纯稚的心灵某根敏感心弦。她在做什么,为什么会那样做,我懵懂而惊悸,只有呆呆的看着她两手拱扶着拐杖,慢慢的跪下去,跪下去,奶奶的身子很瘦,衣服旧的我都想不起来什么颜色了。她慢慢的朝西方俯下很瘦很旧很老的身体,叩下头去,枯燥零散的白发和院子边上的杂草碎柴禾叶子,做了最贴进的接触,似乎他们一直是浑然一体的。 我悄悄问母亲:“你看奶奶做什么呢?”母亲瞪了我一眼:“小孩子别掺和!”我悄悄的转过头来,听见她轻声续续的祷告着,在叩过第三个头之后,一手拄着拐棍,一手支着地面,吃力地撑起身子,拍拍裤子上的土,慢慢走过鸡窝鸭窝这边走来,看母亲喂食。夕阳中红公鸡的羽毛象新战袍熠熠生辉,它帅着它的芦花鸡、大黄鸡、黑母鸡旁若无人的踱步或者一俯一仰地啄食饮水。
二十年多过去了,岁月如此仓皇,象挨了棒打的狗,跑的远远的不见了踪影,生活这个自然母亲,引导我的良知一点点敦厚起来:对于我渐渐老病双亲的牵挂,对于我稚弱之子的怜惜,对于曾经并肩生活的故友的回忆,对于身边相伴相知的人们的感激,对于一个擦肩而过的陌生人的祝福……这一切都是那么的纯净而真实。 今天,我终于能用心灵倾听一个老人、一个母亲,一个祖母面对太阳拜下去的心声了,她的祝福和心愿就是岁月丢失在人间的金子,让她的名字叫“过”的孙女终生受恩。 我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一切美好的出发点和愿望,无论它如何微乎其微,无论是一枚草籽还是一个白发的老人,他们都有足够的力量扶起我们的心灵直面生活,象马兰花那样年年繁衍岁岁花开。 我应该拥有一颗感恩之心的,因为奶奶曾跪拜的太阳,仍在不离不弃地普照德泽着万物。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