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叙事散文

叙事散文

[原创] 70年代

2021-12-23叙事散文张燕
张燕 【70年代是正在蜕变的某种昆虫,蜕变的过程是憋闷又痛苦的,而新新人类则是蜕变后的那种虫子,获得新生的他们忘记了以前的样子,不用想将来的样子,只顾在眼前的春光里轻松着消遣着地生着就好。】
街头一家店门口立块经营招牌,内容分成左右两排,“……
 张燕 
  【70年代是正在蜕变的某种昆虫,蜕变的过程是憋闷又痛苦的,而新新人类则是蜕变后的那种虫子,获得新生的他们忘记了以前的样子,不用想将来的样子,只顾在眼前的春光里轻松着消遣着地生着就好。】 街头一家店门口立块经营招牌,内容分成左右两排,“左排:奶茶、咖啡、煎鸡蛋、三明治;右排:冷饮、茶饮、各色面食。”盯着它看了几秒钟,我就笑了起来,因为它像我,无所适从而又不伦不类,这时,我的脑袋里在哼着一首歌:“阳光照耀我的破衣裳,我站在街头东张西望……”这家店名叫“时光隧道咖啡屋”,到底该叫什么让人说不上来,由于临街,有事没事坐在时光隧道的座位上可以看到各色人走过。

  70年代,我正在过自己的童年。我的童年是快乐而又孤独的,,那是一个人们非常忙碌而又效益低下的时代,父母白天忙工作晚上忙开会,即使在家也很少说话,在背着沉重思想包袱的前提下,又敢说什么能说什么呢?父母每天手拿小红本振臂高呼抬着脚后跟唱“东方红,太阳升……”的时候,我被送到乡下姥姥家成了没人管的野孩子,因为没有大人教我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所以我无拘无束,采蘑菇、打麻雀、趟水沟,光着脚跑遍了村庄里的沟沟坎坎,什么能玩的都玩过来了。那时候,政治对我们最直接的影响是当感觉到有人不相信自己说的话时就会抬起右手臂紧握拳头:“我向毛爷爷发誓。”我的个性在自由发展,可在这个时期,我对童年趣事一点一滴铭刻在记忆里的同时,对父母的记忆却成了永远的空白,叛逆和伤痛在这块空白处生长。后来我才发现跟我同时代出生的很多人都与父母少有沟通和相处,儿时的心灵深处是孤独的。

  懂事起,我们坐在饭桌边每天听得最多的是关于60年怎么挨饿的故事,我奶奶教我每顿饭都要把碗和盘子吃的溜光干净,在这个细节上,我们和40年代、50年代、60年代的人是可以衔接起来的。

  80年代,邻家大姐姐家有了一台收录机,开始不停地播放港台歌曲时,经常有一群年轻人在她家跳摇摆舞,我偷偷爬在她家窗户上边看边左摇右晃,同学的画家爸爸还在家办家庭交谊舞,正在上小学的我想着自己快点长大就好了。等中国摇滚第一人崔健吼着嗓子唱“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的时候,我正在学海无涯的初中,允许我们听和唱的歌也就是“让我们荡起双浆”之类吧,我为此感叹我们是比时代的浪潮慢了几拍出生的一代人。等我们真得长大的时候扑面而来的流行歌和每隔几天就冒出来的“星”却让人无所适从,一首歌或是某位人物影响一代人的时代是彻底的结束了,这种无所适从延伸到了我的整个精神世界里。当我正抱着书本埋头为高考做最后冲刺的时候,我们的政治课本临时又补发了一本小册子,那上面出现了“股票……”这类的陌生字眼,校园外正在发生着巨变,而此时的社会上正是中国第一代富豪产生的年代,这是后来我刚找到工作开始养活自己的时候才从杂志上知道的,据说他们都是靠房地产或是走私发的家,是发政策的财,我感叹:“咋又没赶上呢?”后来我还知道,第一代富豪大都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比父辈们小一点被我称之为叔叔的人。第二代的富豪大概是产生在国企改革时吧,那时,我们正在为结婚买房的按揭发愁呢?70年代的富豪有吗,我也许是孤陋寡闻也许是替同时代出生的人过于心急吧,只知道IT 业里出过几位70年代的人才。尽管张爱玲早就说过:“出名要趁早啊。”可我还是为自己找到了冠冕堂皇的理由。再说了,富豪也不是人人都能当的,我记的书上说是社会上百分之八十的财富掌握在百分之二十的人手里。  在五六十年代的人眼中,70年代的人没经历过战争、饥荒和文革这类政治运动的磨难,是幸福而不能吃苦的一代,这就是代沟吧。我的一位领导曾经说过这样的想法,后来他又说,从我身上他改变了这种看法。谁叫我们是社会转型期在夹缝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呢?,尽管夹心饼的位置让70年代的人成了精神上的流浪儿,道德上的迷茫者,但70年代在这个位置上支离破碎地学会了厚黑、隐忍、坚强。   人说不论是歌厅还是后来的ktv量贩再或者桑拿房洗脚屋里消费的多是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他们被闭塞压抑的太久也就释放的最快。后来迪厅里流行一种舞,一个劲地摇头,这个节奏让70年代的人赶上了,点头表示知道,摇头表示不知道,一个劲摇头就是我不知道,真得什么都不知道。我的信仰是什么,我该喝牛奶还是吃面食,我不知道,所以每次我点的都是“随便”,但有一点我很清楚,我得吃饱生存。我出生的那个年代,计划生育才开始实行,从背着书包时就业的压力就压在了肩上,所以在生存的前提下,我们用厚黑、隐忍、坚强来对待生活工作也就不足为怪了。如今,70年代的人在单位上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下级,尽管,上级们不一定学识渊博,因为他们读书时,饥荒和运动占了太多的空间和时间,很多是后来补的课,且有很多课是怎么补也补不上的,但这是自然规律,谁叫你生的晚,走过的路没有人家走过的桥多呢?可当五六十年代的人退休时,咋也老了。   当富豪没赶上,当“新新人类”这个称呼流行起来的时候,社会学家的划分是1978年以后出生的人,新新人类也几乎没赶上,赶上的也不能代表70年代。新新人类就是能说enter绝不说回车,能说email绝不说邮箱。70年代是正在蜕变的某种昆虫,蜕变的过程是憋闷又痛苦的,而新新人类则是蜕变后的那种虫子,获得新生的他们忘记了以前的样子,不用想将来的样子,只顾在眼前的春光里轻松地缱绻地生着就好。70年代上几代是传统的几代,下一代是新新人类,70年代就是那块我在那个所谓的咖啡店门口看到的那块探索中西结合的经营招牌,那块招牌引不起人的注意。当对“新新人类”的称呼还没有学会怎么应用的时候,“另类”或是“80后”已经相继出现了。   70年代的流浪儿有一种漫长的成长的苦闷,一个无大喜亦无大悲的年代,但没人阻止谁在某一刻毫无理由地大叫大哭或是大笑,沉闷地一根又一根烟,解闷的一杯又一杯酒。

  70年代已是一本发黄的相册,打开相册,笑的最灿烂,自己最喜欢的老照片已经遗失了,怎么找也找不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