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夜听溪
2020-09-17抒情散文禅香雪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12 编辑
凌晨三点的仙居山庄,给溪水声泡着,浮起来沉下去,再浮起来再沉下去,反反复复的,我的意识便在清醒与混沌中时显时隐……溪水就在我住的楼前,欢唱,或者悲鸣。
凌晨三点的仙居山庄,给溪水声泡着,浮起来沉下去,再浮起来再沉下去,反反复复的,我的意识便在清醒与混沌中时显时隐……溪水就在我住的楼前,欢唱,或者悲鸣。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3:12 编辑 <br /><br /> 凌晨三点的仙居山庄,给溪水声泡着,浮起来沉下去,再浮起来再沉下去,反反复复的,我的意识便在清醒与混沌中时显时隐……
溪水就在我住的楼前,欢唱,或者悲鸣。白日里,因了广场的演艺,只有靠近,才能感受溪的心语,诉说红河永不褪色的传奇。是太白山神斩杀恶龙的鲜血染红了溪水,还是蜀军与曹军大战,死伤的战士鲜血灌满了溪流,抑或是山体河道的褚红色片麻石被夕阳映照,溪水绯红奔流……无论何种传说,都会有起初的一个人叫出来,传扬开来,流传至今。这个给溪流起名的人,哪朝哪代,何等模样何等身份,我都想知道。蹲到溪水边,探视河流的深深浅浅,水石草木,看不到一点红色,要我称呼她红河,云里雾里一般,怎能清楚?
转过身,便看见核桃树,长在进出北楼的路口。树干笔直,树梢直逼云天,枝桠四散开来,绿皮的核桃满枝头挂着,风一吹,有的钻出了核桃叶,露出圆嘟嘟的果子颗,有的两个连体,有的三个连体。多数是单个的,掩映在密实的核桃叶子中间,给风吹出即将炸裂的神情,诱惑着来往的行人,都要仰头看一看,有没有恰好裂开的核桃,掉到脚前,一脚踩上去,嫩嫩的核桃仁暴露出来,油香油香。
我是个有核桃情结的女人。小时候,喜欢爬自家门口腰身粗的核桃树,摘下一大推没有退壳的绿核桃,蹴到背人处,拿个砖头,砸啊砸,吃得满手满嘴核桃黄,白净的衬衫溅满砸核桃的汁液。奶奶提着笤帚,质问我,我抹一把嘴,手背过去,矢口否认。离开家乡好多年,每次回家,奶奶都会留一大包晾干的核桃给我带走吃。后来,核桃树被砍掉,奶奶也长眠于南田地头,家乡的核桃味儿,我再也记不起来。
走进蒿坪,沿着溪流往深里走,茂密的山林,长着数不清的树种,我却一眼看见核桃树,看清核桃树上密实的绿核桃,摇摇晃晃,若隐若现,像奶奶故去已久的眼睛。儿时踢掉鞋子,三两下窜上核桃树,摘核桃砸核桃,满手指头的核桃黄,妈妈洗衬衫时的咳嘘声,奶奶提着扫帚怨怒的表情,给我倒核桃时哗啦哗啦的响声,一股脑儿浮现在蒿坪溪谷的核桃树梢,诱使我不断靠近,再靠近……
其实,我很想爬上仙居山庄的核桃树,摘一兜绿核桃,砸啊吃啊,手指蛋染成经年的烟熏色。这样,奶奶就会出来,提着笤帚疙瘩跟我吼。哪怕怒怒的,我也愿意奶奶活过来,活到山溪般长寿的年龄。我在核桃树下转来转去,搂着树干试了好几回,没敢爬上去。溪水声在暮色里响得格外分明,仿佛守林人明亮明亮的眼睛,铮铮地注视着我。
据说,1965年成立的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24位守林人。我无法想象,总面积56325公顷的山林,他们要如何守护,如何巡山?海拔3771.2米的拔仙台,他们多久登上去一次,攀登一次要花费多长时间,历经多少艰险?目前,保护区管理局也不足百人,巡护路线却更加细化,巡护次数更加频繁,巡护任务更加繁重。巡护的措施比过去周密,工具比过去先进。可是,如此大的一座山,要做到万无一失,有多难啊!
凌晨三点,躺在仙居山庄的209室,哗啦哗啦的溪水声里,我听到巡护者黑夜赶路的惊惧,听到他们踏进溪水的颤栗,跌倒水石中扑腾的挣扎,爬出河岸走进密林找不到归路的迷茫与绝望;我听到护林人对挖药砍树的盗贼义正言辞地怒斥,听到他们对前赴后继打猎者的严厉制止;我听到毕毕剥剥的火苗声里,他们拼命赶路救助火灾的喘息,听到他们满山谷搜寻迷路者的万分焦急……
曾经跟一群驴友去登山,沿着一条羊肠小径往前行进。走着走着,被他们拉下很远。迎面是一大坡芦苇,芦苇尽头,似乎有他们一闪一闪的身影。我给朋友说,穿过去或许能赶上。两个人大着胆儿往里走。开始还有人踩出的小路,十几分钟后,就没有任何通道。密密麻麻的芦苇,高出我们的头颅大半截,遮住极目远望的视线。不时有黑鸟自芦苇丛里扑棱飞起,惊得我的魂影飞出体外。蓝天上的白云,却优哉游哉地晒着太阳,白云越是悠闲,我们越是恐惧,没有办法探知前面还有多远,盲目地踩啊走啊,手背上划出了一道道红印子,脸颊眉头火辣辣地疼。秋日的芦苇黄透了芯子,一脚踩下去,倒地好几棵,边踩边走边说话,到最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听到芦苇被踩折的声音,干脆干脆的,沿着耳轮子持续不断地响。摸索着走了一个多小时,像是有隐约的溪水声,我喊朋友停下来,仔细一听,果然是溪流撞击水石的哗哗声,还夹杂着驴友们声嘶力竭的呼唤声。
太白山的巡护者研究专家,他们走的路,无人走过。一旦走进去,成年累月地在里面转山,遇庙住庙,逢寺住寺。赶不到时,找个山洞一住,吃野果喝溪水数星星等天明。年年月月走下来,太白山丰富的宝藏皆了然于心:种子植物1899种,苔藓植物253种,蕨类植物120种,特有种子植物4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种。兽类64种,鸟类192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14种,鱼类6种,昆虫143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4种,二级保护动物29种。
我想,他们该是太白山神派下来保护山林的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世世代代,坚守岗位,不辱使命,竭力保持着太白山的原始风貌。他们教会山民种植药材、蓄养家畜,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教育老百姓爱护山林,积极主动阻止滥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的坏人坏事。
仙居山庄是太白山管理局修建的最早的招待所,接待过多少专家领导游客,恐怕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算清了。在红河谷愈来愈高大、雄伟、密集的酒店群里,仙居山庄苍颜裸露,偏居一隅,靠着一溪山泉,静谧庄重,不可侵犯,如同那些守护山林的工作者。
见过一个守山的道士。他深居山顶的庙宇,大爷海的旁边,在简陋的一间房里,靠住一个墙角,盘出灶台与火炕。我们带着10岁的女儿登上大爷海,风像一把把飞刀,擦过额头,擦过单薄的衣衫。女儿头痛欲裂地走进庙里,道士赶快拿出高原反应的药,给她喝。喝药时,他走上楼架,先后取下三床新棉花被,铺一床到火炕,暖两床到棉花被上,让女儿躺进去。我也跟着躺上去。不一会儿,灶膛的热量传递上来,被窝里暖融融的,被冻僵的四肢屈伸自如,浑身的血液流动得都欢实了。睡一觉醒来,敞开的木门透进来一方红光,梦影一般恍惚。我揉揉眼睛,跳下火炕,裹紧黑丝绒旗袍,披一件棉衣,踩着红光走出去。斜阳蹲在山头上,艳丽的光辉把大爷海映成一片橘红的光海,眯眼望去,好像有万千条金鳞在海里游动。湖的右侧,坐着一群游客,痴痴呆呆地望着湖面,仿佛看出前世与来生似的,不说话也不嬉闹,表情凝重。
湖面上没有一丝废纸残叶,干净得像婴儿的眼泪。道士说,不能给湖里乱扔果皮纸屑,扔一次,风声怒吼一次。曾经有个登山者,不听他的劝阻,非要扔烟卷进去,结果一阵大风吹来,烟卷被大鸟叼走,他也被风卷下悬崖,碎成风尘。道士说,大爷海的水矿物质丰富,可以直接喝,对身体好,每年都有西安咸阳宝鸡的人背个大桶上来运水。下山时,我把三个矿泉水瓶子装满,走一程喝一程。原本一吃鸡蛋就肚子疼得打滚的我,走到山腰处,吃了两个鸡蛋,竟然没有任何痛感。10年过去了,我吃鸡蛋再没任何反应。没想到,大爷海的水还能治吃鸡蛋过敏的病!
大爷海那么高,海里的水会往下渗流吗?二爷海、三爷海呢?秦岭有72峪,每个峪口都有一条溪流,日日夜夜流个不停。这72峪,不知汇聚了多少条自山顶往下渗流的小溪,润泽山林的植物,滋养山林的动物,供养山林的寺庙村庄,让数不清的僧侣道人村民得以生存?山溪是有善心的,据守太白山的工作者也给濡染了这份善心,生出慈悲恻隐之怀,让游者乐游,智者生智。
溪水还在流淌,即使隔着紧闭的窗门,我依然能听到凌晨三点的溪水,鸣响着建设者生态建筑的节奏。须得看清山顶的景致不是?那就给攀援者绕着壁立的山崖修起盘旋而上的栈道,你可以仰望,可以远眺,如果有足够的勇气,你还可以凌空俯视。如果腿脚的力气不足以攀登栈道,你就去坐新修的索道。30人同时上下,少去孤旅登山的恐慌。如果还想步行一段,你可以出了索道,扶着木制的栏杆,顺着木制的台阶,一阶一阶走上去,边走边赏远山近树的层峦叠翠,还可以蹲下来,给一朵山花兰草自言自语。八月的山腰,蝉鸣是风景,只须伸长耳朵,蝉声便会一波一波地灌进来,你就能听到雄蝉欢爱求偶的歌唱。
低下头去,柏油山路缠绵盘曲在溪流一侧,像条黑色的丝线,贴着溪水的声音,延伸到山的尽头。勇敢的漂流者,穿着橘红的救生衣,乘坐皮艇,一点一点地朝下游蠕动。要是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就坐到亭子的木凳里,大口喘气,大口呼吸,天然氧吧,没人跟你收费,没人干涉你呼吸的自由。站起来,神清气爽时,你登上高处远望,层层叠叠的山头云雾缭绕,即使阳光透进去,云雾还在自顾自地游走。一阵风来,脚底下烟雾蒸腾,蜂蛹而至,你仿若置身仙境,同仙子一道,衣袂飘飘,翩然起舞。
乘坐索道下来,哑涩的嗓子忽然嘹亮,唱起韩红的《天路》,音也能拔高上去。我终于相信,太白山天然氧吧,绝非传说。同行的眉县几位作协主席,陪我们上去,陪我们下来,吃过晚饭,就着一张餐桌挥毫泼墨。落进白纸的黑字,是山涧夜夜不息的溪流,隐处隐,显处显,隐显皆是山林成就的一种机缘。他们走后,凌晨三点的仙居山庄,我躺在浮浮沉沉的溪水声里,仿佛听到墨迹的流动,从杨凌至眉县,至太白,至蒿坪,至红河,至高高的山巅,至缭绕不散的云烟,迎来送往,送往迎来……
3636字
溪水就在我住的楼前,欢唱,或者悲鸣。白日里,因了广场的演艺,只有靠近,才能感受溪的心语,诉说红河永不褪色的传奇。是太白山神斩杀恶龙的鲜血染红了溪水,还是蜀军与曹军大战,死伤的战士鲜血灌满了溪流,抑或是山体河道的褚红色片麻石被夕阳映照,溪水绯红奔流……无论何种传说,都会有起初的一个人叫出来,传扬开来,流传至今。这个给溪流起名的人,哪朝哪代,何等模样何等身份,我都想知道。蹲到溪水边,探视河流的深深浅浅,水石草木,看不到一点红色,要我称呼她红河,云里雾里一般,怎能清楚?
转过身,便看见核桃树,长在进出北楼的路口。树干笔直,树梢直逼云天,枝桠四散开来,绿皮的核桃满枝头挂着,风一吹,有的钻出了核桃叶,露出圆嘟嘟的果子颗,有的两个连体,有的三个连体。多数是单个的,掩映在密实的核桃叶子中间,给风吹出即将炸裂的神情,诱惑着来往的行人,都要仰头看一看,有没有恰好裂开的核桃,掉到脚前,一脚踩上去,嫩嫩的核桃仁暴露出来,油香油香。
我是个有核桃情结的女人。小时候,喜欢爬自家门口腰身粗的核桃树,摘下一大推没有退壳的绿核桃,蹴到背人处,拿个砖头,砸啊砸,吃得满手满嘴核桃黄,白净的衬衫溅满砸核桃的汁液。奶奶提着笤帚,质问我,我抹一把嘴,手背过去,矢口否认。离开家乡好多年,每次回家,奶奶都会留一大包晾干的核桃给我带走吃。后来,核桃树被砍掉,奶奶也长眠于南田地头,家乡的核桃味儿,我再也记不起来。
走进蒿坪,沿着溪流往深里走,茂密的山林,长着数不清的树种,我却一眼看见核桃树,看清核桃树上密实的绿核桃,摇摇晃晃,若隐若现,像奶奶故去已久的眼睛。儿时踢掉鞋子,三两下窜上核桃树,摘核桃砸核桃,满手指头的核桃黄,妈妈洗衬衫时的咳嘘声,奶奶提着扫帚怨怒的表情,给我倒核桃时哗啦哗啦的响声,一股脑儿浮现在蒿坪溪谷的核桃树梢,诱使我不断靠近,再靠近……
其实,我很想爬上仙居山庄的核桃树,摘一兜绿核桃,砸啊吃啊,手指蛋染成经年的烟熏色。这样,奶奶就会出来,提着笤帚疙瘩跟我吼。哪怕怒怒的,我也愿意奶奶活过来,活到山溪般长寿的年龄。我在核桃树下转来转去,搂着树干试了好几回,没敢爬上去。溪水声在暮色里响得格外分明,仿佛守林人明亮明亮的眼睛,铮铮地注视着我。
据说,1965年成立的太白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只有24位守林人。我无法想象,总面积56325公顷的山林,他们要如何守护,如何巡山?海拔3771.2米的拔仙台,他们多久登上去一次,攀登一次要花费多长时间,历经多少艰险?目前,保护区管理局也不足百人,巡护路线却更加细化,巡护次数更加频繁,巡护任务更加繁重。巡护的措施比过去周密,工具比过去先进。可是,如此大的一座山,要做到万无一失,有多难啊!
凌晨三点,躺在仙居山庄的209室,哗啦哗啦的溪水声里,我听到巡护者黑夜赶路的惊惧,听到他们踏进溪水的颤栗,跌倒水石中扑腾的挣扎,爬出河岸走进密林找不到归路的迷茫与绝望;我听到护林人对挖药砍树的盗贼义正言辞地怒斥,听到他们对前赴后继打猎者的严厉制止;我听到毕毕剥剥的火苗声里,他们拼命赶路救助火灾的喘息,听到他们满山谷搜寻迷路者的万分焦急……
曾经跟一群驴友去登山,沿着一条羊肠小径往前行进。走着走着,被他们拉下很远。迎面是一大坡芦苇,芦苇尽头,似乎有他们一闪一闪的身影。我给朋友说,穿过去或许能赶上。两个人大着胆儿往里走。开始还有人踩出的小路,十几分钟后,就没有任何通道。密密麻麻的芦苇,高出我们的头颅大半截,遮住极目远望的视线。不时有黑鸟自芦苇丛里扑棱飞起,惊得我的魂影飞出体外。蓝天上的白云,却优哉游哉地晒着太阳,白云越是悠闲,我们越是恐惧,没有办法探知前面还有多远,盲目地踩啊走啊,手背上划出了一道道红印子,脸颊眉头火辣辣地疼。秋日的芦苇黄透了芯子,一脚踩下去,倒地好几棵,边踩边走边说话,到最后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只听到芦苇被踩折的声音,干脆干脆的,沿着耳轮子持续不断地响。摸索着走了一个多小时,像是有隐约的溪水声,我喊朋友停下来,仔细一听,果然是溪流撞击水石的哗哗声,还夹杂着驴友们声嘶力竭的呼唤声。
太白山的巡护者研究专家,他们走的路,无人走过。一旦走进去,成年累月地在里面转山,遇庙住庙,逢寺住寺。赶不到时,找个山洞一住,吃野果喝溪水数星星等天明。年年月月走下来,太白山丰富的宝藏皆了然于心:种子植物1899种,苔藓植物253种,蕨类植物120种,特有种子植物40余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21种。兽类64种,鸟类192种,两栖类9种,爬行类14种,鱼类6种,昆虫1435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大熊猫、金丝猴、羚牛、豹4种,二级保护动物29种。
我想,他们该是太白山神派下来保护山林的爷爷奶奶兄弟姐妹,世世代代,坚守岗位,不辱使命,竭力保持着太白山的原始风貌。他们教会山民种植药材、蓄养家畜,解决老百姓的生计问题,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教育老百姓爱护山林,积极主动阻止滥砍滥伐捕杀野生动物的坏人坏事。
仙居山庄是太白山管理局修建的最早的招待所,接待过多少专家领导游客,恐怕连他们自己都难以算清了。在红河谷愈来愈高大、雄伟、密集的酒店群里,仙居山庄苍颜裸露,偏居一隅,靠着一溪山泉,静谧庄重,不可侵犯,如同那些守护山林的工作者。
见过一个守山的道士。他深居山顶的庙宇,大爷海的旁边,在简陋的一间房里,靠住一个墙角,盘出灶台与火炕。我们带着10岁的女儿登上大爷海,风像一把把飞刀,擦过额头,擦过单薄的衣衫。女儿头痛欲裂地走进庙里,道士赶快拿出高原反应的药,给她喝。喝药时,他走上楼架,先后取下三床新棉花被,铺一床到火炕,暖两床到棉花被上,让女儿躺进去。我也跟着躺上去。不一会儿,灶膛的热量传递上来,被窝里暖融融的,被冻僵的四肢屈伸自如,浑身的血液流动得都欢实了。睡一觉醒来,敞开的木门透进来一方红光,梦影一般恍惚。我揉揉眼睛,跳下火炕,裹紧黑丝绒旗袍,披一件棉衣,踩着红光走出去。斜阳蹲在山头上,艳丽的光辉把大爷海映成一片橘红的光海,眯眼望去,好像有万千条金鳞在海里游动。湖的右侧,坐着一群游客,痴痴呆呆地望着湖面,仿佛看出前世与来生似的,不说话也不嬉闹,表情凝重。
湖面上没有一丝废纸残叶,干净得像婴儿的眼泪。道士说,不能给湖里乱扔果皮纸屑,扔一次,风声怒吼一次。曾经有个登山者,不听他的劝阻,非要扔烟卷进去,结果一阵大风吹来,烟卷被大鸟叼走,他也被风卷下悬崖,碎成风尘。道士说,大爷海的水矿物质丰富,可以直接喝,对身体好,每年都有西安咸阳宝鸡的人背个大桶上来运水。下山时,我把三个矿泉水瓶子装满,走一程喝一程。原本一吃鸡蛋就肚子疼得打滚的我,走到山腰处,吃了两个鸡蛋,竟然没有任何痛感。10年过去了,我吃鸡蛋再没任何反应。没想到,大爷海的水还能治吃鸡蛋过敏的病!
大爷海那么高,海里的水会往下渗流吗?二爷海、三爷海呢?秦岭有72峪,每个峪口都有一条溪流,日日夜夜流个不停。这72峪,不知汇聚了多少条自山顶往下渗流的小溪,润泽山林的植物,滋养山林的动物,供养山林的寺庙村庄,让数不清的僧侣道人村民得以生存?山溪是有善心的,据守太白山的工作者也给濡染了这份善心,生出慈悲恻隐之怀,让游者乐游,智者生智。
溪水还在流淌,即使隔着紧闭的窗门,我依然能听到凌晨三点的溪水,鸣响着建设者生态建筑的节奏。须得看清山顶的景致不是?那就给攀援者绕着壁立的山崖修起盘旋而上的栈道,你可以仰望,可以远眺,如果有足够的勇气,你还可以凌空俯视。如果腿脚的力气不足以攀登栈道,你就去坐新修的索道。30人同时上下,少去孤旅登山的恐慌。如果还想步行一段,你可以出了索道,扶着木制的栏杆,顺着木制的台阶,一阶一阶走上去,边走边赏远山近树的层峦叠翠,还可以蹲下来,给一朵山花兰草自言自语。八月的山腰,蝉鸣是风景,只须伸长耳朵,蝉声便会一波一波地灌进来,你就能听到雄蝉欢爱求偶的歌唱。
低下头去,柏油山路缠绵盘曲在溪流一侧,像条黑色的丝线,贴着溪水的声音,延伸到山的尽头。勇敢的漂流者,穿着橘红的救生衣,乘坐皮艇,一点一点地朝下游蠕动。要是走得上气不接下气,就坐到亭子的木凳里,大口喘气,大口呼吸,天然氧吧,没人跟你收费,没人干涉你呼吸的自由。站起来,神清气爽时,你登上高处远望,层层叠叠的山头云雾缭绕,即使阳光透进去,云雾还在自顾自地游走。一阵风来,脚底下烟雾蒸腾,蜂蛹而至,你仿若置身仙境,同仙子一道,衣袂飘飘,翩然起舞。
乘坐索道下来,哑涩的嗓子忽然嘹亮,唱起韩红的《天路》,音也能拔高上去。我终于相信,太白山天然氧吧,绝非传说。同行的眉县几位作协主席,陪我们上去,陪我们下来,吃过晚饭,就着一张餐桌挥毫泼墨。落进白纸的黑字,是山涧夜夜不息的溪流,隐处隐,显处显,隐显皆是山林成就的一种机缘。他们走后,凌晨三点的仙居山庄,我躺在浮浮沉沉的溪水声里,仿佛听到墨迹的流动,从杨凌至眉县,至太白,至蒿坪,至红河,至高高的山巅,至缭绕不散的云烟,迎来送往,送往迎来……
3636字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