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手表的故事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手表的故事
                                                      王清铭

  很多年没有戴手表了,最后一次戴的时间应该是在上个世纪末。用上手机后,那块石英手表就搁进抽屉,再后来就珍藏在记忆深处了。
  七十年代的时候,我还是个小孩。那时家家都有一个公用的钟,白天是太阳,夜晚是月亮,我们经常用影子来判断时间。阴天或是夜黑如墨的时候,村里的钟都停摆了,我们只能通过广播来确定时间的走向。后来有了闹钟,时间就滴答滴答地叫唤着,比鸡鸣准时、方便。 
  走在路上的时候,我们依旧用增长或缩短的身影来计算时间。七十年代改革开放前,能把时间带在手上的人不多。那时买手表要供应的票证,很难拿到;最便宜的南京产的“钟山”表大概要一二十块,我们念小学时的学费只有几毛钱,有些同龄人就因交不起这点学费而辍学。“上海”表要一百多块,比普通的一家人整年收入还高。小时的我们只能从那些放了很多遍的电影里面去捕捉手表的影子了。小学课本上也有,简洁的线条却引发我们最丰富的想象。几乎所有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手上都戴过这样的“手表”——用钢笔在手臂上画,为了让手表能够“走动”,我们经常用笔变换时针所在的位置。
  我们手画的表是听不见声响的,那时用的是机械表,“滴答滴答”的声音比我们的心跳还让我们激动。邻居要到上海去替村里的陶窑买货,不知道从哪里借来一块“上海”表,接回来的那天几乎所有的邻居都到他家看手表去了。对县城,从未到过的我们扇动黄莺一般想象的翅膀都难以抵达,何况是比县城大无数倍的上海呢?我们扑棱着翅膀,奔走相告,于是那块借来的“上海”表几乎高挂成村庄里的太阳了。大人们也不例外,除了看一眼手表之外,都要支棱起耳朵趴在手表上听手表走动的声音,仿佛那里面有隐秘的心跳,大家都屏住了粗重的呼吸。我们这些小孩只能躲在大人背后,偷觑几眼,邻居是不会让我们碰一下手表的,即使我们反复擦拭肮脏的手掌也不行,听钟表的声响,也轮不到我们。我们只能紧紧地趴在大人身上,也屏住呼吸,感受从他们的耳廓那边传来的轻微声音,仿佛他们的心跳一般。于是我们得出答案:手表走动的声响犹如人的心跳。只是我们不知道手表是否也会呼吸。  
  再后来,村里有了第一个手表。有一块手表的人,仿佛拥有一种高贵的身份,让村里人不自觉地高看一眼,似乎他们的形象也变高大许多。买了手表的人,也似现在的某些暴发户一样,也想尽办法炫耀一番。自从村里有了手表后,村人似乎对时间也有敬畏之心,不再相信头上那轮用了很多年的太阳钟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似乎也要一个精确的时间。日在中天的时候,要回家了,他们会找到有手表的人问一下时间。一位村人要炫耀自己新买的手表,一到别人问时间的时候,先要抬手自己鉴赏几眼,然后说:“你自己来看吧,你自己来看吧,我说了(时间),它(手表)还要走的。”纯朴的村人没有意识到他在炫耀自己的手表,一般都要自己走上前看手表,然后睁大眼睛,张开嘴巴,发出啧啧的赞叹。  
  更有意思的是,村里有一个人,有次上县城,买了手表、新鞋,还镶了一颗金牙。他回来时,尘土飞扬的村道上也飞扬起热情邀客的声音。一碰见人,他就捋起衣袖——里面有他新买的手表,然后右手指着手表,说:“晚上六点……”接着右手手指向下,指着自己的脚——上面有新买的鞋子,说“……到我家……”他呲开嘴,露出金牙,右手手指迅速上升到嘴巴的位置,指点着说:“……吃饭!”活脱脱就是一个天才的表演艺术家,那时张艺谋还没有出道,否则,他大概也会发现一个拿国际大奖的演员的。现在想起这样的情景,我都忍不住要笑出声,但那时我们的眼神倾注满的都是羡慕。当我把这件事当笑话复述给朋友听的时候,大笑一番后心底突然有一种莫名的酸涩。  
  八十年代我念初中,那时手表比较普及了,不过依旧很贵,我母亲戴一块电子表,十八块,比我整年的学费还多。手表依旧是我家不多的贵重物品之一。大概是初中毕业考试的时候,母亲把电子表拿给我用三天,她亲自帮我系好塑料表带,然后叨叨不休地叮嘱我注意保管。在电子表闪烁的时间里,我顺利地完成了升高中的考试,终于有闲暇来把玩这块神秘的电子表了。后来内急,我把表往口袋一塞,按了一下,如厕去了。不甘寂寞的手表从我的口袋钻出,“扑通”地弄出一声叫我心碎的声响,掉粪坑里去了。大惊失色,那是自然的,挨了很长时间,我才慢悠悠地踅进家中。母亲说声你回来了,就让我把手表拿回给她。我失去血色的脸这时都凝聚成通红,在脸上显露,期期艾艾地回答:表掉了。母亲劈头就是一顿怒骂。然后才问清情况,拖出一把竹竿,让我扛着,跟在她愤怒得有点变形的身后,一路逶迤地走到我念初中的学校。  
  大海捞针的事儿我没做过,但想用竹竿从粪坑里捞出手表的事儿,我做过。臭味被搅动了,直往我鼻孔里扑,这些都不算什么,只要能把表捞上来,什么臭我都愿意闻!那时根本就没有想到,即使捞到了,电子表也是一块废物。捞了大约半个小时,我和母亲将所有的臭气搅动,也没有捞到。母亲臭骂了一路。  
  我们捞手表的时候正值炎夏的正午,我忘记了是否汗水淋漓,忘记了自己那时的身影是否黝黑如墨。在逶迤回家的路上,我只记得,自己恨不得将身影缩得再小些。  
  走回家,我们又用了半个小时多。到现在,我都想不起,那期间,我的母亲是否问过我考试的情况。大概没有吧,那时,一块手表很轻,但也重,重得很多人都擎不起来。  
  读作家迟子建的《时间怎样地行走》,摘录了一句话:“只要我们在行走,时间就会行走。”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倒过来说:时间在行走,我们在行走,而我们的历史也在行走。一块普通的手表上,时间在行走,而我们的生活在时间的行走中不断变化着。
   2013年暑假的时候,朋友送我一块“天王”手表。以前掏手机看时间很麻烦,特别是上课时,弄得一身都是粉笔灰,现在我手上戴的就是这块手表。时间的功能被淡化了,现在这块手表在空荡荡的手臂上装饰作用在增强。生活在时针分针上不断行走,这是我们应该感谢的缘由吧。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