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城与乡》后记

2021-12-23经典散文
[db:简介]
后记
当下散文写作格局之中,左手写诗歌,右手写散文的作者,或者左手写小说,右手写散文的作者,如江河两岸的湖泊,层出不穷,星罗棋布。他们的涌入,为散文写作带来新的气象和活力,那些看上去似乎更纯粹的散文作者,与之相比较,往往有一种瓶颈现象的存在,这也是散文生态中,颇有意味的构成部分。惭愧的是,我本人从未有过写诗歌或小说的经历,如果一定以左右互博的话题切入的话,勉强说起,只能算一个左手写评论,右手写散文的作者。
这部集子所收录的文章,呈现出某种时间上的跨度。我并非一位职业写作者,所以,写的很慢,也写的很少,且为断断续续的形式。最早拿起笔,在2000年左右,那个时候还没有走上评论的路子,只会写一些散文,抚今追昔,“悔其少作”的情况不仅没有避免,反而特别严重。从2004年开始,又经历了近五年的停笔期,只是远离了写作,好在并没有远离阅读。停笔的原因,或许是丧失了写作的信心和热情,关于中间的空白期,我从来没有做过这样的设想,即“如果我能够继续写作,也许或写的更好,从而摆脱目前居于边缘的状况”。因为我知道,在几乎所有的时间点上,世界上总会有少许人,将自我的躯体撕裂,投放到江河湖海里,投放到炽烈的火焰里,或者让煤气或毒药长驱直入肺部和胃里,或者以冰冷的铁器,切割柔然的肉体和血液。比起这些生命形式的戛然而止,远离写作,算不上什么事件。汶川地震之后,我的世界观稍有调整,重新拿起笔,进入汉字书写的阵容,集子里大部分篇章,就完成于这一时间段,只有《老城的符号与表情》系列篇章中的前几个,写于中断之前,如此归置在一起,自然有气息上的起伏。
2010年起,因为职业的因素,我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当代小说散文评论上来。这其中的小说评论,主要面对的是新世纪以来的文学豫军,散文评论则超越了地方性的视域。从这个时候算起,散文随笔的写作成了真正的业余。
散文是个人与世界相遇的方式,狄尔泰曾经说过:“一切沉思、严肃的探索和思维皆源于生活这个深不可测的东西”。扰万物之动者,莫疾乎风!在时代的风暴面前,我愿意做一个观察者、思考者和记录者,而不愿充当一个判断者、审查者,因为我的耳畔时常回荡起里尔克的诗句:没有认识痛苦/没有学会爱情/而死亡/还没有真正开始。
是为记。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