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无畜》发《山东文学》2016年五月刊(下)
2021-12-24抒情散文辛贵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7 编辑
大伯一早起来就哈呼着大娘赶快做饭,啥快做啥。在等饭的工夫,大伯没有闲着,挑了两担水,用大扫帚掠了院子,把驴从驴圈里牵出来。他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定,抖……
大伯一早起来就哈呼着大娘赶快做饭,啥快做啥。在等饭的工夫,大伯没有闲着,挑了两担水,用大扫帚掠了院子,把驴从驴圈里牵出来。他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定,抖……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7 17:17 编辑 <br /><br /> 大伯一早起来就哈呼着大娘赶快做饭,啥快做啥。在等饭的工夫,大伯没有闲着,挑了两担水,用大扫帚掠了院子,把驴从驴圈里牵出来。他在一个合适的位置站定,抖了下缰绳,示意驴打滚。驴听话地转了两圈,往下一躺,四蹄平伸打起滚来。使劲翻了一下身子,没翻过去,再翻,还没翻过去。驴的倔脾气上来了,将四条蹄子猛地一撂,扔过了身子那边,带动着身子翻了过去。驴来回打了五六个滚,痛快了,一纵身站起来,身子猛一抖,把粘上去的尘土抖落掉。它明显感觉出今天的气氛有点不对头,得儿得儿打两个响鼻,一扬脸“啊?啊?啊?”地吼起来。它的疑问挺多的。大伯拿了把笤帚走过来,边上下左右把驴清扫得毛发光鲜,边发狠道,你啊啊个球啊,你没用了,要卖你了,要杀你吃驴肉了!驴还是一脸懵懂。人类的语言和思想太复杂,它从出生开始,就努力领会人的意思,可仅仅弄懂了“哈、吁”(快走、停下)、“得得、咧咧”(向左、向右)的几个简单意思。
大伯在做这些的时候,一直在自言自语地骂骂咧咧。他实在想不通,山旮旯农村,土里刨食的农民,怎么可以没有牲口?千年万代了,神、人、畜是乡村的“三魂”,金木水火土和老婆,是乡村的“六魄”(有老婆就不愁没孩子没香火)。山地的乡村世界,白天被骡马牛驴拖拉着,承载着,耕耘着。一年四季的夤夜里,空气中飘荡着牲口的屎尿味和它们咯嘣咯嘣的嚼草声。槽里没草了,牛默默等着,骡子用前蹄通通通刨地,马矜持地咴咴咴叫一声。唯有驴不同,它毫无顾忌地直着嗓门大叫,声音里丝毫没有祈求于人的意思,而是赤裸裸的埋怨和抗议。它觉得它白天劳动了,付出了,把肚子吃饱理所应当。喂牲口的男人被惊醒,睡眼忪惺地爬起来,赤裸着身子下地给牲口添一筐草,在尿盆里哗哗哗撒泡尿,又钻进了热被窝。被惊醒的孩子奶瘾发作,唧哝了两声没人理,委屈地哇哇大哭。女人终于醒来,梦呓般哄劝着,拖出白花花的肉包,将奶头塞进孩子嘴里,屋子里顿时只剩下牲口嚼草的声音。窗外冷月寒星下,几声冷冷清清的犬吠远近呼应着,固定成上世纪的夜村庄特写。可眼下,乡村成了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小钢磨、农用三轮车、优种、地膜、化肥、杀虫剂的天下,牲口成了光吃没用的废物,养畜户的牛骡驴马前前后后都卖了。大伯拖到了最后,终于明白,当今世界,百无一用是畜生,再养下去,那可真是割草喂瞎驴,白忙活了。还有让大伯不能再拖下去的原因是,二堂弟看别人买三轮车拉铁矿很发火,催大伯赶紧卖掉驴,再凑些钱,也买一辆三轮跑运输。
大伯在骂骂咧咧的同时,没忘记给马王爷上炷香。要卖驴这种大事,总得和马王爷打声招呼。长着三只眼的马王爷是专管牲畜的神,守护着村里的三牲六畜。养畜户或使役者如虐待牲畜,逃不过他的法眼。可马王爷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对祖祖辈辈的农民来说,土地与牲口就是天与地,就是心头肉。牲口待遇之高,在好多地方超过了人。养畜人与其说是敬奉马王爷,倒不如说是敬奉四条腿的畜生。
村里的牲口分为三等,一等是大牲口骡和马,它们脚腿哨,通灵性,一扬鞭子轻声一喝,便挺身向前,犁地翻土如浪,拉车车轮飞转。使唤它们的人必须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否则跟不上它们。二等的牲畜是牛。这些呆头愣脑的家伙,敦厚,忠诚,皮实,虽干活脚腿慢了些,可犁地拉车像坦克,论起耐力,骡马也难与之匹敌。三等牲畜就是瘦小而丑陋体力也最差的毛驴,拉犁拖耙耩地还凑乎,拉笨重铁轮的牛车就不行了。它坐不住坡,下陡坡的窄路会使牛车变成飞车,驴即使不被压死,翻车摔死在沟里,四条腿也会被戗残废了。可论拉磨上碾,骡马和牛都比不了它。骡马性子急,在大田大道犹如龙虎,可一圈圈走无休无止的磨道碾道就不耐烦了,动辄连踢带跳发脾气,上碾上磨的女人们招架不了,可这伙计偏偏是女人们做的活,男人只是帮助扛扛粮食。牛呢,又太肉,慢吞吞像给日本鬼子磨洋工。甩手给它一树条子,快走几步,痛感还没消失,就又慢下来。唯有其貌不扬的驴,可以漂亮地帮女人们完成这款活计。它甘心情愿地被蒙眼布罩上眼睛,毫不厌倦地踢踏踢踏围着碾盘磨盘一圈圈转,一副只管行路莫问前程的勤奋态度,直到主人“吁”的一声令下,方停下脚步。
早在土地没承包到户前,生产队便实行了牲口下户包养。集体喂养牲口弊端太多,不是使役者不心疼牲口,就是夏天临时调配来割草的人,为了凑数交差,割的好多草牲口闻都不闻。最让干部头疼的是,饲养员偷吃饲料的事屡禁不止。眼看着各生产队的牲口越来越瘦,伤透脑筋的干部们一合计,不如下户包养省心。只要喂好牲口,能保证正常膘情和正常使役,管他是人还是牲口把饲料吃到肚子里去了。
牲口一下户,摇身一变成了活“祖宗”。人是万物之灵,反倒不如牲口活得滋润。一口人一年才分三百多斤粮食,而一头(匹)骡马一年分饲料倒有五百斤,驴分三百斤,牛是反刍动物,食草为主,可也分二百五十斤。为给牲口增膘保膘,养畜户都给牲口割最好的草,诸如苜蓿、菅草、茅草、狗尾巴草和混在谷地里的莠草等。喂牛户还会在春夏季一手执木杈,一手持镰刀,割牛最爱吃的当年生酸枣嫩枝。下午,无一例外都要牲口赶到长草最好的山坡去放。秋收过后,养骡马驴户把全部的干草分到手,一担子一担子挑回去垛好。玉米秸秆除留出一些冬天喂羊,多分给养牛户。整个冬天的下午或傍晚,养畜户或父子或夫妻,一个御草,一个按铡,嘎嚓嘎嚓铡一大堆又细又碎的草。储蓄着阳光的干草与秸秆,在断碎的同时,将喷射而出的浓浓草香飘送到村庄的各个角落。
牲口的使役,多是饲养户自己,可犁地搿犋的牲口就得用别人家的了,除非自家喂有两头。使役人去牵搿犋牲口时,养畜人会千叮咛万嘱咐,稳当点,多吆喝,少动手,手中的鞭子做做样子就行了,轻易别往牲口身上落,更不要把牲口打伤、整毛了。等使役人将牲口送回,养畜户会仔细察看,有没有鞭打的伤痕,是不是出汗过多。对牲口造成伤害的,养畜户会脸色很难看,嘟囔几句是轻的,脾气急爆的会跳脚蹦高反将起来,让使役者下不来台。
在村庄里,除大雨大雪天、过年、附近集镇逢集、偶尔染病的几天外,人须得一天三出工,钉死在田土里。可这些四条腿的牲畜们,即使春秋大忙季节,也是早上和上午两出工,下午便可以在树荫下卧着或站着,做一个阖眼禅悟的修者。农闲时,除偶尔拉碾拉煤外,整日全休。秋耕过后不久,进入冬季,村人便按照“立冬不使牛”的规矩,让牲口调养休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老皇历上标注的一个神秘日子。这天是鬼节,即祭奠老祖宗的日子,可竟然也是牲畜的节日。这一天,所有牲畜都要停止使役,养畜人念念有词道:“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吃顿饭。”除喂给烧香敬神后的馍馍外,还会专门做玉米糁的稠饭,拌在草中,让牲口“过大年”。细想想,牲口与鬼还真的极有渊源,在阴曹地府中,不就是小鬼与牛头马面共列堂前,同侍阎罗吗?
为了督促喂养质量,保证牲畜的膘情和正常使役,大队还一年举行两次牲口膘情评比,一次是春耕开始前,一次是七月十五这天,全村所有养畜户都牵牲口在指定山坡集中。不仅大队、各生产队主要干部在场,还邀请公社分管牲畜的干部和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前来,看毛色,看膘情,看精神,分出一二三等和等外牲口。行家看牲口,一看毛色和屁股就知道。膘情好的,屁股滚瓜溜圆。膘情不好的,屁股瘪塌。最差劲的,屁股比刀还快。所以,牲口的屁股,就是饲养人的脸。评了一等,脸上放光。评了二等,不喜不忧。评了三等,灰头土脸。评了等外,脸面就和牲口屁股一样,丢尽了,被扣了工分不说,还会被剥夺了饲养权,另换人家喂养。
大伯从一开始就包养了一头母驴。现在这头黑身子灰肚皮,眼圈嘴头也黑白分明的驴,是他手里喂养的第三代母驴。它的奶奶、娘和它自己,一共下了七八个小的,其中还有两头是骡子。母驴下出骡子,金贵得不得了。母驴下了驴队里会奖工分,下了骡子,奖的工分翻一番。长着红不红黑不黑皮毛的小骡驹,因此而被大伯千娇百宠。小家伙特别淘,顺沟边的窄路狂奔着撒欢,母驴扭着头眼巴巴看着,眼神里充满忧虑。大伯也不眨眼地笑着看,忽然不放心,干脆站在沟边挡护小骡驹。岂知小家伙不识好人心,跑过来一下钉住,耳朵一抿就起后尥蹶子,一蹄子踢在大伯小腿骨上,害得大伯腿瘸了半个多月。不过大伯觉得还挺拽,有人问这是咋了,大伯嘿嘿一笑,分明是炫耀地说,让狗日的骡驹给踢了一下。大伯还真吃得住拽,就因为一直喂养驴,即使在最困难年头,家里的光景在村中也属上等水平。包养驴本身挣工分,下驴下骡子要受奖励,积的肥按定额上缴后,多缴的按担数折合计工分。还有,用粮食的皮皮渣渣将饲料倒换出来,落在了人嘴里。至于拉碾拉磨,养着驴还不是近水楼台。论投入却就是多出些力气,割草,铡草,出圈,垫圈,白天饮水,夜里添草。放驴的活,孩子们下午放学回来连放驴带玩耍就干了。
土地承包到户后,大伯顺理成章买下了这头驴。不仅自家春秋犁地、平时上碾多有方便,还与搿犋的牲口给无畜户耕承包田,耕一亩地挣几块到后来的十几块、几十块钱,主家并管顿中午饭,给每头牲口一斤饲料。还有,母驴下了驴驹,养大后出售。这些,成为大伯不错的财路。可突然之间,牲口却没用了,养不住了,非卖掉不可了,大伯心里着实顺不过劲来。
大伯给马王爷上香后,正要跪下叩拜,突然想起,还有马王爷啥事,他也下球岗了,还拜个啥!于是转身去吃饭。撇下碗,大伯牵着驴往十五里远的集镇去。他听说,这段时间,镇里逢集时,卖牲口的特别多,牲口市场很火爆。和从前不一样的是,现在的牲口市场成了变压器。经它变压后,役牛变成了肉牛,驴也变成了肉品驴。据说驴都运往东北、山东一带,那里的人喜欢吃驴肉,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至于骡马,就不知道发运往哪里,干什么营生了。牲畜交易火归火,价格却大不如从前。卖畜人不满意而起了争执,收购者说,你们当还是从前呀,那时牲口是金疙瘩银疙瘩的心肝宝贝,可现在,是处理累赘,是大甩卖。再过几天,价格还会掉。卖牲口的想了想,人家话糙理不糙,一咬牙,还是贱价把牲口卖了。
大伯一出村,上了山坡小道,就把驴缰绳盘到驴脖子上,照屁股上给了它一巴掌。换了往常,驴会往前一纵,激灵灵顺路踏踏踏向前走,大伯只用背绑起手随后跟着。到岔路口,只有吆喝声得得或咧咧,驴便会走上正确的路。可这次日了怪了,驴没有了缰绳羁绊,扭身就往家里跑,任大伯挖着嗓子哈呼,也不管用。大伯一路追回家里,犯了心思:莫非这种畜类东西,也知道要卖它,恋家不想走?如此想着,心一酸,两行眼泪像两条透明的蚯蚓,顺脸颊日日日爬下来。大娘看大伯哭,一捂脸,也哭了。这时二堂弟恰好回家来吃早饭,一看这情形,窜了火,恨声恨气道,活出洋相,以前养驴,拉碾犁地,现在养它还有啥用,难不成当活祖宗供着?大伯一抹眼泪,吼了一声,你知道个屁。可火归火,大伯还是一把逮住驴缰绳,再次牵着驴上了路。
大伯走上山坡,扭身望了一阵沟中的村庄和四周一处处山岭沟坡,眼中竟然看不见一头牲口的影子,只有一辆辆农用三轮、小四轮像喝高了的醉汉,嘣嘣嘣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扭来扭去,左冲右突。大伯不由得又骂骂咧咧,可连他自己都觉出,骂得很没底气。
大伯在做这些的时候,一直在自言自语地骂骂咧咧。他实在想不通,山旮旯农村,土里刨食的农民,怎么可以没有牲口?千年万代了,神、人、畜是乡村的“三魂”,金木水火土和老婆,是乡村的“六魄”(有老婆就不愁没孩子没香火)。山地的乡村世界,白天被骡马牛驴拖拉着,承载着,耕耘着。一年四季的夤夜里,空气中飘荡着牲口的屎尿味和它们咯嘣咯嘣的嚼草声。槽里没草了,牛默默等着,骡子用前蹄通通通刨地,马矜持地咴咴咴叫一声。唯有驴不同,它毫无顾忌地直着嗓门大叫,声音里丝毫没有祈求于人的意思,而是赤裸裸的埋怨和抗议。它觉得它白天劳动了,付出了,把肚子吃饱理所应当。喂牲口的男人被惊醒,睡眼忪惺地爬起来,赤裸着身子下地给牲口添一筐草,在尿盆里哗哗哗撒泡尿,又钻进了热被窝。被惊醒的孩子奶瘾发作,唧哝了两声没人理,委屈地哇哇大哭。女人终于醒来,梦呓般哄劝着,拖出白花花的肉包,将奶头塞进孩子嘴里,屋子里顿时只剩下牲口嚼草的声音。窗外冷月寒星下,几声冷冷清清的犬吠远近呼应着,固定成上世纪的夜村庄特写。可眼下,乡村成了拖拉机、旋耕机、播种机、小钢磨、农用三轮车、优种、地膜、化肥、杀虫剂的天下,牲口成了光吃没用的废物,养畜户的牛骡驴马前前后后都卖了。大伯拖到了最后,终于明白,当今世界,百无一用是畜生,再养下去,那可真是割草喂瞎驴,白忙活了。还有让大伯不能再拖下去的原因是,二堂弟看别人买三轮车拉铁矿很发火,催大伯赶紧卖掉驴,再凑些钱,也买一辆三轮跑运输。
大伯在骂骂咧咧的同时,没忘记给马王爷上炷香。要卖驴这种大事,总得和马王爷打声招呼。长着三只眼的马王爷是专管牲畜的神,守护着村里的三牲六畜。养畜户或使役者如虐待牲畜,逃不过他的法眼。可马王爷根本用不着操这份闲心,对祖祖辈辈的农民来说,土地与牲口就是天与地,就是心头肉。牲口待遇之高,在好多地方超过了人。养畜人与其说是敬奉马王爷,倒不如说是敬奉四条腿的畜生。
村里的牲口分为三等,一等是大牲口骡和马,它们脚腿哨,通灵性,一扬鞭子轻声一喝,便挺身向前,犁地翻土如浪,拉车车轮飞转。使唤它们的人必须是身强力壮的青壮年,否则跟不上它们。二等的牲畜是牛。这些呆头愣脑的家伙,敦厚,忠诚,皮实,虽干活脚腿慢了些,可犁地拉车像坦克,论起耐力,骡马也难与之匹敌。三等牲畜就是瘦小而丑陋体力也最差的毛驴,拉犁拖耙耩地还凑乎,拉笨重铁轮的牛车就不行了。它坐不住坡,下陡坡的窄路会使牛车变成飞车,驴即使不被压死,翻车摔死在沟里,四条腿也会被戗残废了。可论拉磨上碾,骡马和牛都比不了它。骡马性子急,在大田大道犹如龙虎,可一圈圈走无休无止的磨道碾道就不耐烦了,动辄连踢带跳发脾气,上碾上磨的女人们招架不了,可这伙计偏偏是女人们做的活,男人只是帮助扛扛粮食。牛呢,又太肉,慢吞吞像给日本鬼子磨洋工。甩手给它一树条子,快走几步,痛感还没消失,就又慢下来。唯有其貌不扬的驴,可以漂亮地帮女人们完成这款活计。它甘心情愿地被蒙眼布罩上眼睛,毫不厌倦地踢踏踢踏围着碾盘磨盘一圈圈转,一副只管行路莫问前程的勤奋态度,直到主人“吁”的一声令下,方停下脚步。
早在土地没承包到户前,生产队便实行了牲口下户包养。集体喂养牲口弊端太多,不是使役者不心疼牲口,就是夏天临时调配来割草的人,为了凑数交差,割的好多草牲口闻都不闻。最让干部头疼的是,饲养员偷吃饲料的事屡禁不止。眼看着各生产队的牲口越来越瘦,伤透脑筋的干部们一合计,不如下户包养省心。只要喂好牲口,能保证正常膘情和正常使役,管他是人还是牲口把饲料吃到肚子里去了。
牲口一下户,摇身一变成了活“祖宗”。人是万物之灵,反倒不如牲口活得滋润。一口人一年才分三百多斤粮食,而一头(匹)骡马一年分饲料倒有五百斤,驴分三百斤,牛是反刍动物,食草为主,可也分二百五十斤。为给牲口增膘保膘,养畜户都给牲口割最好的草,诸如苜蓿、菅草、茅草、狗尾巴草和混在谷地里的莠草等。喂牛户还会在春夏季一手执木杈,一手持镰刀,割牛最爱吃的当年生酸枣嫩枝。下午,无一例外都要牲口赶到长草最好的山坡去放。秋收过后,养骡马驴户把全部的干草分到手,一担子一担子挑回去垛好。玉米秸秆除留出一些冬天喂羊,多分给养牛户。整个冬天的下午或傍晚,养畜户或父子或夫妻,一个御草,一个按铡,嘎嚓嘎嚓铡一大堆又细又碎的草。储蓄着阳光的干草与秸秆,在断碎的同时,将喷射而出的浓浓草香飘送到村庄的各个角落。
牲口的使役,多是饲养户自己,可犁地搿犋的牲口就得用别人家的了,除非自家喂有两头。使役人去牵搿犋牲口时,养畜人会千叮咛万嘱咐,稳当点,多吆喝,少动手,手中的鞭子做做样子就行了,轻易别往牲口身上落,更不要把牲口打伤、整毛了。等使役人将牲口送回,养畜户会仔细察看,有没有鞭打的伤痕,是不是出汗过多。对牲口造成伤害的,养畜户会脸色很难看,嘟囔几句是轻的,脾气急爆的会跳脚蹦高反将起来,让使役者下不来台。
在村庄里,除大雨大雪天、过年、附近集镇逢集、偶尔染病的几天外,人须得一天三出工,钉死在田土里。可这些四条腿的牲畜们,即使春秋大忙季节,也是早上和上午两出工,下午便可以在树荫下卧着或站着,做一个阖眼禅悟的修者。农闲时,除偶尔拉碾拉煤外,整日全休。秋耕过后不久,进入冬季,村人便按照“立冬不使牛”的规矩,让牲口调养休整。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是老皇历上标注的一个神秘日子。这天是鬼节,即祭奠老祖宗的日子,可竟然也是牲畜的节日。这一天,所有牲畜都要停止使役,养畜人念念有词道:“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吃顿饭。”除喂给烧香敬神后的馍馍外,还会专门做玉米糁的稠饭,拌在草中,让牲口“过大年”。细想想,牲口与鬼还真的极有渊源,在阴曹地府中,不就是小鬼与牛头马面共列堂前,同侍阎罗吗?
为了督促喂养质量,保证牲畜的膘情和正常使役,大队还一年举行两次牲口膘情评比,一次是春耕开始前,一次是七月十五这天,全村所有养畜户都牵牲口在指定山坡集中。不仅大队、各生产队主要干部在场,还邀请公社分管牲畜的干部和兽医站的技术人员前来,看毛色,看膘情,看精神,分出一二三等和等外牲口。行家看牲口,一看毛色和屁股就知道。膘情好的,屁股滚瓜溜圆。膘情不好的,屁股瘪塌。最差劲的,屁股比刀还快。所以,牲口的屁股,就是饲养人的脸。评了一等,脸上放光。评了二等,不喜不忧。评了三等,灰头土脸。评了等外,脸面就和牲口屁股一样,丢尽了,被扣了工分不说,还会被剥夺了饲养权,另换人家喂养。
大伯从一开始就包养了一头母驴。现在这头黑身子灰肚皮,眼圈嘴头也黑白分明的驴,是他手里喂养的第三代母驴。它的奶奶、娘和它自己,一共下了七八个小的,其中还有两头是骡子。母驴下出骡子,金贵得不得了。母驴下了驴队里会奖工分,下了骡子,奖的工分翻一番。长着红不红黑不黑皮毛的小骡驹,因此而被大伯千娇百宠。小家伙特别淘,顺沟边的窄路狂奔着撒欢,母驴扭着头眼巴巴看着,眼神里充满忧虑。大伯也不眨眼地笑着看,忽然不放心,干脆站在沟边挡护小骡驹。岂知小家伙不识好人心,跑过来一下钉住,耳朵一抿就起后尥蹶子,一蹄子踢在大伯小腿骨上,害得大伯腿瘸了半个多月。不过大伯觉得还挺拽,有人问这是咋了,大伯嘿嘿一笑,分明是炫耀地说,让狗日的骡驹给踢了一下。大伯还真吃得住拽,就因为一直喂养驴,即使在最困难年头,家里的光景在村中也属上等水平。包养驴本身挣工分,下驴下骡子要受奖励,积的肥按定额上缴后,多缴的按担数折合计工分。还有,用粮食的皮皮渣渣将饲料倒换出来,落在了人嘴里。至于拉碾拉磨,养着驴还不是近水楼台。论投入却就是多出些力气,割草,铡草,出圈,垫圈,白天饮水,夜里添草。放驴的活,孩子们下午放学回来连放驴带玩耍就干了。
土地承包到户后,大伯顺理成章买下了这头驴。不仅自家春秋犁地、平时上碾多有方便,还与搿犋的牲口给无畜户耕承包田,耕一亩地挣几块到后来的十几块、几十块钱,主家并管顿中午饭,给每头牲口一斤饲料。还有,母驴下了驴驹,养大后出售。这些,成为大伯不错的财路。可突然之间,牲口却没用了,养不住了,非卖掉不可了,大伯心里着实顺不过劲来。
大伯给马王爷上香后,正要跪下叩拜,突然想起,还有马王爷啥事,他也下球岗了,还拜个啥!于是转身去吃饭。撇下碗,大伯牵着驴往十五里远的集镇去。他听说,这段时间,镇里逢集时,卖牲口的特别多,牲口市场很火爆。和从前不一样的是,现在的牲口市场成了变压器。经它变压后,役牛变成了肉牛,驴也变成了肉品驴。据说驴都运往东北、山东一带,那里的人喜欢吃驴肉,说“天上龙肉,地上驴肉”。至于骡马,就不知道发运往哪里,干什么营生了。牲畜交易火归火,价格却大不如从前。卖畜人不满意而起了争执,收购者说,你们当还是从前呀,那时牲口是金疙瘩银疙瘩的心肝宝贝,可现在,是处理累赘,是大甩卖。再过几天,价格还会掉。卖牲口的想了想,人家话糙理不糙,一咬牙,还是贱价把牲口卖了。
大伯一出村,上了山坡小道,就把驴缰绳盘到驴脖子上,照屁股上给了它一巴掌。换了往常,驴会往前一纵,激灵灵顺路踏踏踏向前走,大伯只用背绑起手随后跟着。到岔路口,只有吆喝声得得或咧咧,驴便会走上正确的路。可这次日了怪了,驴没有了缰绳羁绊,扭身就往家里跑,任大伯挖着嗓子哈呼,也不管用。大伯一路追回家里,犯了心思:莫非这种畜类东西,也知道要卖它,恋家不想走?如此想着,心一酸,两行眼泪像两条透明的蚯蚓,顺脸颊日日日爬下来。大娘看大伯哭,一捂脸,也哭了。这时二堂弟恰好回家来吃早饭,一看这情形,窜了火,恨声恨气道,活出洋相,以前养驴,拉碾犁地,现在养它还有啥用,难不成当活祖宗供着?大伯一抹眼泪,吼了一声,你知道个屁。可火归火,大伯还是一把逮住驴缰绳,再次牵着驴上了路。
大伯走上山坡,扭身望了一阵沟中的村庄和四周一处处山岭沟坡,眼中竟然看不见一头牲口的影子,只有一辆辆农用三轮、小四轮像喝高了的醉汉,嘣嘣嘣在崎岖不平的山道上扭来扭去,左冲右突。大伯不由得又骂骂咧咧,可连他自己都觉出,骂得很没底气。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