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成一棵树
2021-12-24抒情散文hycmsg
站成一棵树文/毛舜国楼前有一棵树,是榆树,蹲踞在楼宇间,孤寂而沧桑。大概有了一定的年成,树干分叉,有的枝条绿意盈盈,有的干枯发白,仲夏时节,巨大的树冠,舒展着,托起一片绿色,小鸟啾啾,去了还来,来了还去。每当工作困了,歇息时,投几眼望去,隔……
站成一棵树
文/毛舜国
楼前有一棵树,是榆树,蹲踞在楼宇间,孤寂而沧桑。大概有了一定的年成,树干分叉,有的枝条绿意盈盈,有的干枯发白,仲夏时节,巨大的树冠,舒展着,托起一片绿色,小鸟啾啾,去了还来,来了还去。每当工作困了,歇息时,投几眼望去,隔窗相问,做凌空对话,感喟生命的坚强。
大半生在不停的奔波中度过。少年校园,中年客舟,暮年尚未到来,希望岁月能够缓一缓,毕竟,鬓已星星、睡眼惺忪的时光,那么沧桑、那么沉重。每到一地,免不掉去周边转转看看,农家小院、厅堂馆所、旅游景点,大都巴巴地去瞅几眼,领略各地的地理风情、人文世故。遇有不明之处,疑惑之处,或翻文本、或问询土著,每每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快意。
植根大地、不避土壤贫瘠肥厚的树,无论在干旱的大西北,还是烟雨蒙蒙的江南,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不说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孤寂地挺立在裸露的岩石中,笑迎天下世间客,更不说皇宫大院故宫后花园中承载着万千寓意的合欢树,带给世间多少痴情男女美好的想象。单是漫漫黄沙中生长的几颗沙棘,就让人有了生命的希翼。无疑,在世人的信仰中,树,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是一种生命的图腾,要不,怎能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理依赖?
因为生存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所见树种定然不同。常常以心底家乡的独特树为参照,去比较、去考量。象我,生长在大西北的一隅,家乡多白杨、山地松。青松是那种原始的,不比园艺的针叶松、塔松,莽莽壮壮,在深山,连片成海,调节着当地的雨水气候。白杨树,更是普普通通,有的,枝丫乱伸,毫无美感可言,只是朴实地用来构筑西北农家房屋、打造老乡生活用具。有点木讷,更显默默无闻,一如生活在干涸土地上的乡亲父老,不见有哪家媒体去炒作、哪家镜头去聚焦!干焦的土地,生长不了葳蕤茂密的参天大树,有的,只是村头饱经风霜的守候,然而,依然坚强地生存着!当我惊诧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婆娑的“榕树之王”时,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油然而生!绕树三匝,抚摸裸露在半树腰垂吊的根须,看看梅雨冲刷的青苔,硕大的树干,大约6--7人才能合围,撑着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初次相见不识君,请教旁边休闲的老者,老者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是福州的十大古榕树之首,距今约有930多年的历史,乃北宋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时亲手种植的,“榕荫遮半天”,这颗古榕树,位于湖边,烈日下,波光倒影,映着古榕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英姿,煞是壮观。“独木成林”一语,就是它真实的写照。看到福州人慵懒地漫步其间,“古榕下面好乘凉”,这是一种上天的恩泽,福州人,我由衷地羡慕你!
那年三四月份,出差天水。观光在天水林学院绿树成荫、树种众多的校园中,看到薄如蝉翼的樱花烂漫地怒放在枝头时,我呆立半晌。心中默念着鲁迅“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学生时期,每当读到此,凭空想象,不成具体化的印象。如今,亲眼见到了这些红的像火、白的像雪,有的粉白相间,正张扬着、热闹地开放着的樱花,独独地占据着你的视野,令人如痴如醉。樱花树,不高,忍不住偷偷地摘一片花瓣,摊在掌心,嗅嗅闻闻,薄薄的、软软的,似纱如雾,叶脉透明,通体发亮,不忍触摸!生怕惊醒它。这哪是一棵树开的花啊,分明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心血杰作。想起了那些生长在亘古荒漠中的沙生植物,大都浑身带刺、色泽灰蒙,即便开花,也是琐琐碎碎,如米粒、似星星,老乡门前的国槐,倒是紫嘟嘟地开着热烈的花,但终究干皮暗灰,小枝绿色,皮孔明显,枝条为绿色,无毛,羽状复叶,艰难地生长着,阻遏着风沙,所以啊,显得就土里土气。
一地一树,一城一树,代表着不同地域的人的一种精神风貌,彰显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烟雨濛濛的江南树,湿漉漉的,带着水性,一如婉约的江南女子,而饱经风霜的西北树,干巴巴的,树干龟裂,一如粗狂的西北汉子。经受着风霜雨雪的侵蚀,但毅然挺立在西北干旱的大地,抻着刚烈的枝丫,一抹绿,就是生命不屈的抗争。走进这些树,做生命的叩问,升华自我的精神境界,努力让自己站成一棵树,不畏严寒,不惧风雪,为自然、为社会、为后代,当是不懈的追求!
文/毛舜国
楼前有一棵树,是榆树,蹲踞在楼宇间,孤寂而沧桑。大概有了一定的年成,树干分叉,有的枝条绿意盈盈,有的干枯发白,仲夏时节,巨大的树冠,舒展着,托起一片绿色,小鸟啾啾,去了还来,来了还去。每当工作困了,歇息时,投几眼望去,隔窗相问,做凌空对话,感喟生命的坚强。
大半生在不停的奔波中度过。少年校园,中年客舟,暮年尚未到来,希望岁月能够缓一缓,毕竟,鬓已星星、睡眼惺忪的时光,那么沧桑、那么沉重。每到一地,免不掉去周边转转看看,农家小院、厅堂馆所、旅游景点,大都巴巴地去瞅几眼,领略各地的地理风情、人文世故。遇有不明之处,疑惑之处,或翻文本、或问询土著,每每有豁然开朗、茅塞顿开的快意。
植根大地、不避土壤贫瘠肥厚的树,无论在干旱的大西北,还是烟雨蒙蒙的江南,到处都有它们的身影,不说驰名中外的黄山迎客松,孤寂地挺立在裸露的岩石中,笑迎天下世间客,更不说皇宫大院故宫后花园中承载着万千寓意的合欢树,带给世间多少痴情男女美好的想象。单是漫漫黄沙中生长的几颗沙棘,就让人有了生命的希翼。无疑,在世人的信仰中,树,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是一种生命的图腾,要不,怎能有“背靠大树好乘凉”的心理依赖?
因为生存的地域不同、环境不同。所见树种定然不同。常常以心底家乡的独特树为参照,去比较、去考量。象我,生长在大西北的一隅,家乡多白杨、山地松。青松是那种原始的,不比园艺的针叶松、塔松,莽莽壮壮,在深山,连片成海,调节着当地的雨水气候。白杨树,更是普普通通,有的,枝丫乱伸,毫无美感可言,只是朴实地用来构筑西北农家房屋、打造老乡生活用具。有点木讷,更显默默无闻,一如生活在干涸土地上的乡亲父老,不见有哪家媒体去炒作、哪家镜头去聚焦!干焦的土地,生长不了葳蕤茂密的参天大树,有的,只是村头饱经风霜的守候,然而,依然坚强地生存着!当我惊诧于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婆娑的“榕树之王”时,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油然而生!绕树三匝,抚摸裸露在半树腰垂吊的根须,看看梅雨冲刷的青苔,硕大的树干,大约6--7人才能合围,撑着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初次相见不识君,请教旁边休闲的老者,老者笑问客从何处来?说是福州的十大古榕树之首,距今约有930多年的历史,乃北宋治平年间福州太守张伯玉编户植榕时亲手种植的,“榕荫遮半天”,这颗古榕树,位于湖边,烈日下,波光倒影,映着古榕树枝繁叶茂、苍劲挺拔的英姿,煞是壮观。“独木成林”一语,就是它真实的写照。看到福州人慵懒地漫步其间,“古榕下面好乘凉”,这是一种上天的恩泽,福州人,我由衷地羡慕你!
那年三四月份,出差天水。观光在天水林学院绿树成荫、树种众多的校园中,看到薄如蝉翼的樱花烂漫地怒放在枝头时,我呆立半晌。心中默念着鲁迅“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学生时期,每当读到此,凭空想象,不成具体化的印象。如今,亲眼见到了这些红的像火、白的像雪,有的粉白相间,正张扬着、热闹地开放着的樱花,独独地占据着你的视野,令人如痴如醉。樱花树,不高,忍不住偷偷地摘一片花瓣,摊在掌心,嗅嗅闻闻,薄薄的、软软的,似纱如雾,叶脉透明,通体发亮,不忍触摸!生怕惊醒它。这哪是一棵树开的花啊,分明是大自然带给我们的心血杰作。想起了那些生长在亘古荒漠中的沙生植物,大都浑身带刺、色泽灰蒙,即便开花,也是琐琐碎碎,如米粒、似星星,老乡门前的国槐,倒是紫嘟嘟地开着热烈的花,但终究干皮暗灰,小枝绿色,皮孔明显,枝条为绿色,无毛,羽状复叶,艰难地生长着,阻遏着风沙,所以啊,显得就土里土气。
一地一树,一城一树,代表着不同地域的人的一种精神风貌,彰显着不同地域的文化。烟雨濛濛的江南树,湿漉漉的,带着水性,一如婉约的江南女子,而饱经风霜的西北树,干巴巴的,树干龟裂,一如粗狂的西北汉子。经受着风霜雨雪的侵蚀,但毅然挺立在西北干旱的大地,抻着刚烈的枝丫,一抹绿,就是生命不屈的抗争。走进这些树,做生命的叩问,升华自我的精神境界,努力让自己站成一棵树,不畏严寒,不惧风雪,为自然、为社会、为后代,当是不懈的追求!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