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外一篇)
2021-12-24叙事散文飞花落叶
守望(外一篇)课间,喜欢站在楼上走廊极目远眺,青山,白云,蓝天,尽收了眼底,任由诗情与画意在心中翻腾涌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我在楼上看风景,楼下也有人在看我——一围墙之隔,与围墙内的冷清与萧条相比,墙外的市声就热闹非凡了,……
守望(外一篇)
课间,喜欢站在楼上走廊极目远眺,青山,白云,蓝天,尽收了眼底,任由诗情与画意在心中翻腾涌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在楼上看风景,楼下也有人在看我——一围墙之隔,与围墙内的冷清与萧条相比,墙外的市声就热闹非凡了,鸡飞狗跳,猪儿哼哼卿卿,最有味道的是一位老奶奶,只要她家大门是开着的,很少见她闲坐,总见她家里家外跑进跑出的,瘪着一张嘴,躬着一副嶙峋的身子骨,却有无穷无尽的话语和力量,骂鸡骂狗骂猪骂孙儿……一抬头,看见我正注视着她,老奶奶立马笑成一朵盛开的大菊花:老师呀,对我家盼儿厉害些,不听话了,老师你尽管打她,不碍事的。先生打了无人保,这是老古话啦!
我笑着点头,表示知道。
老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儿。孙子和孙女都是从我这里接受启蒙的。她的孙女盼盼,我甚至是亲眼见证了她的从无到有从爬到走到入学到如今端坐在我执教的教室。因是一墙之隔,而且隔得相当近,他们家一放鞭炮,我们马上推开窗子对外看:她的小儿子带女朋友上门了;她的小儿子结婚了;她的小儿子生小孩了;她的孙女儿满周岁了……就像生活情景剧,馋得我们学校里快退休的王老师直流口水。我们王老师的儿子结婚八九年了,恁是不肯生小孩。
如今,这个盼盼就在我的班上。老奶奶有事要外出,对着围墙一声喊,也不管我们是不是在上课,老人家的指示就隔墙飞了过来:盼盼哪,中午饭,在火桶里;大门钥匙在窗台上;你自己回家吃好把门带上,把钥匙还放那里。
盼盼瞪着一双大眼睛有点紧张地望着我,我讲课的语速慢了几分,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但是围墙外的老奶奶已经成功地将信息发送过来,拧着饭食和水瓶,放心地出门干农活去了。那饭食和水是带给盼盼的老爹爹享用的。老爹爹像极一头超级勤劳的老黄牛,眼睛一睁就到地里,埋头干活。十几亩的田和地,还有开荒的山坡、菜地等,老爹和老奶俩个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牛欢马叫,稻谷满仓。逢下雨天了,有忍不住的哎哟哼声从围墙外传来,我们几个老师听见了,相视而笑,知道两个老家伙长期劳动受损的老骨头因了天作变而发酸发胀……
没有注意到底过了几多时日,不知不觉地,我们的眼皮底下,就生生冒出两幢楼房,都是三层到顶,欧派风格与乡村本土风味的混合构造,堪称村庄亮丽一景。
自从有了这样漂亮的房子,对着围墙外,我常常一站小半天,默默欣赏着。有时会和老奶奶的视线相遇,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惊讶和夸赞以及发自内心的敬意送与这对已经古稀的老人家:你们二老,真厉害啊!年轻人也不过如此,儿子们不在家,两幢楼房轻轻巧巧就竖了起来。
老人家竟然孩子似的,羞涩地笑:是两个儿子寄回家的钱,田地里累死累活的,也出不了大钱……
又过了些时日,当我在楼上再次把视线探向围墙外,无比惊讶地发现,发现两幢楼房的对面,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一座崭新的低矮的小瓦屋,灰色的水泥抹的外墙,盖着陈旧的简易的瓦片……一对年过七旬的老人,像一对干瘦的石头狮子骨架,蹲在小屋的门前,各人捧着一碗米饭,正相对吃得香甜。
漂亮洋气的新楼房距离小屋不过百米,两大一小以品字的样式,稳实地立于一个大院之内。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老人家的用心。两个老的在建好了儿子们的新屋之后,主动选择退守到儿子们的对面,不回避不打扰有距离但不远离也不扯皮……安心安静而幸福地守望。
任何守望都有一定的距离,主动地退守,更需要足够的力量和勇气,以及爱。
潘冲,我永远的娘家
那天在车上,看见挂在车头的小电视,一个大男人在里面深情而专注地唱,喜气洋洋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同时配以变幻着的画面:男人走在皑皑白雪上,男人狼吞虎咽般地往自个嘴里划拉着热气腾腾的面条……
我将头扭转个方向,视线投向窗外,看不见电视上的画面了,歌声却更清晰地响在耳畔: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就算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我的视线所及都是广袤绵延美丽的山川、村舍和农田。我的家在哪儿?寻寻觅觅的视线跳过近景,穿过山尖,越过白云,在蓝天与大地的交接处,定格。心灵深处,有意无意地,我将我的家,定位在我的出生地,尽管那儿,再没有了属于我的一片瓦一寸土……
“潘云,家去呀!”
“潘云,来潘冲啦!”
“走娘家呀潘云!”
…… ……
清明晴好,风和日丽,骑上电瓶车悠悠上路,车上大包小包地摆放着祭品,我上潘冲去给我仙逝的爹娘做清明,迎面碰上的自然是我的乡邻,热情招呼我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潘冲、潘云、家、娘家,回家……
我不断地点头、回应、作答:是呀,我回来了,回家,回娘家……
潘冲,我的出生地,我永远的娘家!我的名字里嵌上了潘冲的烙印,我的生命里铭刻了潘冲的痕迹。潘冲的一口池塘边,有我爹娘亲手开垦出来的菜地,菜地里那片青青韭菜的根底,深埋了我脱离母体时带血的胞衣……
醒里梦里,我的灵魂和思绪常常回归,回归潘冲,回归潘冲菜地里的胞衣罐,似乎那里是我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潘云,回娘家来了呀?”乡音缭绕,亲情依依。车停谁家门口,都会受到礼遇,想要随时离开却不是那么容易,“吃了饭再走吧,哪有空着肚子离开娘家的理儿?又不是天天回来……”
后来再去潘冲,学得乖了,把车直接停在水库脚下,然后翻过水库,绕到爹娘的坟前去。可是,林子里燃放鞭炮的声响会传到村子里来,还有林子上空袅袅升起的浓烟,村邻们一辨方位就能断定是谁回家了,“是潘云呀,苏老爹的好女儿潘云,清明冬至都来,一回不落……”
回到潘冲,我的心柔润得像是三月里的小草。我的眼眶好像变得特别特别地浅了,乡亲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儿,都会碰落我的泪花……潘冲,我的娘家!我爹我娘千里迢迢从桐城艰难搬迁而来,一路走一路回望,直到找到一块青山绿水环绕着的小村庄——潘冲,安定下来,然后生下我,接着慢慢老迈,最后双双作伴长眠于此。这儿,从此便成了我永远的家,娘家!
在爹娘的坟前,跪拜收捡,絮叨家常,叙说相思,一点点拔去爹娘坟上的杂草,就像是回到从前,从前伏在爹娘膝前承欢……泪水再一次打湿坟上沉默的黄土。
潘冲啊潘冲,潘冲的土地上长眠了生我养我的亲人,潘冲的土地下深埋了与我脐带相连的胞衣,潘冲,我的家乡,我亲亲的娘家!
…………
车行一路,到终点,摇晃了一下,停下,熄火。始发现电视画面不见了,音乐也没有了,可是分明地,那首歌的旋律还在心头回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课间,喜欢站在楼上走廊极目远眺,青山,白云,蓝天,尽收了眼底,任由诗情与画意在心中翻腾涌动,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我在楼上看风景,楼下也有人在看我——一围墙之隔,与围墙内的冷清与萧条相比,墙外的市声就热闹非凡了,鸡飞狗跳,猪儿哼哼卿卿,最有味道的是一位老奶奶,只要她家大门是开着的,很少见她闲坐,总见她家里家外跑进跑出的,瘪着一张嘴,躬着一副嶙峋的身子骨,却有无穷无尽的话语和力量,骂鸡骂狗骂猪骂孙儿……一抬头,看见我正注视着她,老奶奶立马笑成一朵盛开的大菊花:老师呀,对我家盼儿厉害些,不听话了,老师你尽管打她,不碍事的。先生打了无人保,这是老古话啦!
我笑着点头,表示知道。
老奶奶有两个儿子,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儿。孙子和孙女都是从我这里接受启蒙的。她的孙女盼盼,我甚至是亲眼见证了她的从无到有从爬到走到入学到如今端坐在我执教的教室。因是一墙之隔,而且隔得相当近,他们家一放鞭炮,我们马上推开窗子对外看:她的小儿子带女朋友上门了;她的小儿子结婚了;她的小儿子生小孩了;她的孙女儿满周岁了……就像生活情景剧,馋得我们学校里快退休的王老师直流口水。我们王老师的儿子结婚八九年了,恁是不肯生小孩。
如今,这个盼盼就在我的班上。老奶奶有事要外出,对着围墙一声喊,也不管我们是不是在上课,老人家的指示就隔墙飞了过来:盼盼哪,中午饭,在火桶里;大门钥匙在窗台上;你自己回家吃好把门带上,把钥匙还放那里。
盼盼瞪着一双大眼睛有点紧张地望着我,我讲课的语速慢了几分,一刻也没有停下来,但是围墙外的老奶奶已经成功地将信息发送过来,拧着饭食和水瓶,放心地出门干农活去了。那饭食和水是带给盼盼的老爹爹享用的。老爹爹像极一头超级勤劳的老黄牛,眼睛一睁就到地里,埋头干活。十几亩的田和地,还有开荒的山坡、菜地等,老爹和老奶俩个打理得井井有条,家里牛欢马叫,稻谷满仓。逢下雨天了,有忍不住的哎哟哼声从围墙外传来,我们几个老师听见了,相视而笑,知道两个老家伙长期劳动受损的老骨头因了天作变而发酸发胀……
没有注意到底过了几多时日,不知不觉地,我们的眼皮底下,就生生冒出两幢楼房,都是三层到顶,欧派风格与乡村本土风味的混合构造,堪称村庄亮丽一景。
自从有了这样漂亮的房子,对着围墙外,我常常一站小半天,默默欣赏着。有时会和老奶奶的视线相遇,我会毫无保留地把惊讶和夸赞以及发自内心的敬意送与这对已经古稀的老人家:你们二老,真厉害啊!年轻人也不过如此,儿子们不在家,两幢楼房轻轻巧巧就竖了起来。
老人家竟然孩子似的,羞涩地笑:是两个儿子寄回家的钱,田地里累死累活的,也出不了大钱……
又过了些时日,当我在楼上再次把视线探向围墙外,无比惊讶地发现,发现两幢楼房的对面,不知什么时候冒出一座崭新的低矮的小瓦屋,灰色的水泥抹的外墙,盖着陈旧的简易的瓦片……一对年过七旬的老人,像一对干瘦的石头狮子骨架,蹲在小屋的门前,各人捧着一碗米饭,正相对吃得香甜。
漂亮洋气的新楼房距离小屋不过百米,两大一小以品字的样式,稳实地立于一个大院之内。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老人家的用心。两个老的在建好了儿子们的新屋之后,主动选择退守到儿子们的对面,不回避不打扰有距离但不远离也不扯皮……安心安静而幸福地守望。
任何守望都有一定的距离,主动地退守,更需要足够的力量和勇气,以及爱。
潘冲,我永远的娘家
那天在车上,看见挂在车头的小电视,一个大男人在里面深情而专注地唱,喜气洋洋的: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那里有满山遍野大豆高粱,在那青山绿水旁,门前两棵大白杨,齐整整的篱笆院,一间小草房啊……同时配以变幻着的画面:男人走在皑皑白雪上,男人狼吞虎咽般地往自个嘴里划拉着热气腾腾的面条……
我将头扭转个方向,视线投向窗外,看不见电视上的画面了,歌声却更清晰地响在耳畔:我爸爸有事没事,总想喝点酒,就算没有菜那也得喝二两……
我的视线所及都是广袤绵延美丽的山川、村舍和农田。我的家在哪儿?寻寻觅觅的视线跳过近景,穿过山尖,越过白云,在蓝天与大地的交接处,定格。心灵深处,有意无意地,我将我的家,定位在我的出生地,尽管那儿,再没有了属于我的一片瓦一寸土……
“潘云,家去呀!”
“潘云,来潘冲啦!”
“走娘家呀潘云!”
…… ……
清明晴好,风和日丽,骑上电瓶车悠悠上路,车上大包小包地摆放着祭品,我上潘冲去给我仙逝的爹娘做清明,迎面碰上的自然是我的乡邻,热情招呼我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潘冲、潘云、家、娘家,回家……
我不断地点头、回应、作答:是呀,我回来了,回家,回娘家……
潘冲,我的出生地,我永远的娘家!我的名字里嵌上了潘冲的烙印,我的生命里铭刻了潘冲的痕迹。潘冲的一口池塘边,有我爹娘亲手开垦出来的菜地,菜地里那片青青韭菜的根底,深埋了我脱离母体时带血的胞衣……
醒里梦里,我的灵魂和思绪常常回归,回归潘冲,回归潘冲菜地里的胞衣罐,似乎那里是我信心和力量的源泉。
“潘云,回娘家来了呀?”乡音缭绕,亲情依依。车停谁家门口,都会受到礼遇,想要随时离开却不是那么容易,“吃了饭再走吧,哪有空着肚子离开娘家的理儿?又不是天天回来……”
后来再去潘冲,学得乖了,把车直接停在水库脚下,然后翻过水库,绕到爹娘的坟前去。可是,林子里燃放鞭炮的声响会传到村子里来,还有林子上空袅袅升起的浓烟,村邻们一辨方位就能断定是谁回家了,“是潘云呀,苏老爹的好女儿潘云,清明冬至都来,一回不落……”
回到潘冲,我的心柔润得像是三月里的小草。我的眼眶好像变得特别特别地浅了,乡亲们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儿,都会碰落我的泪花……潘冲,我的娘家!我爹我娘千里迢迢从桐城艰难搬迁而来,一路走一路回望,直到找到一块青山绿水环绕着的小村庄——潘冲,安定下来,然后生下我,接着慢慢老迈,最后双双作伴长眠于此。这儿,从此便成了我永远的家,娘家!
在爹娘的坟前,跪拜收捡,絮叨家常,叙说相思,一点点拔去爹娘坟上的杂草,就像是回到从前,从前伏在爹娘膝前承欢……泪水再一次打湿坟上沉默的黄土。
潘冲啊潘冲,潘冲的土地上长眠了生我养我的亲人,潘冲的土地下深埋了与我脐带相连的胞衣,潘冲,我的家乡,我亲亲的娘家!
…………
车行一路,到终点,摇晃了一下,停下,熄火。始发现电视画面不见了,音乐也没有了,可是分明地,那首歌的旋律还在心头回响: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