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节气里的村庄——小满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小满,四月中,小满者,物至于此小得盈满。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
小  满

      一穗穗企盼的身姿从那根根青芒上丰腴起来,初夏的雷雨点儿肆意地洗刷着它们身上一冬一春的污垢。异常拥挤的麦稞儿交头接耳地议论着初夏的风雨。那些谈累了的,说够了的,悄然老了许多。这时候,麦子也正用等待收获的心情,来迎接小满芒种的到来。
     农人们激动得热泪盈眶起来,麦子那微笑的、摇曳的姿势,多少次,在农人们的心目中定格成抹不去的画面,几回回,在农人们的梦里演绎着丰收的喜悦。
     随着布谷鸟“布谷——、布谷——、布谷——”的一声声鸣叫,芒种临近了,麦子熟了……
     这时,走在似棋盘上线条的田埂上,空气里弥漫着一股沁人心脾的麦香,要是有一阵风吹来,此起彼伏的麦穗就像在连连向你招手致意,麦地里翻卷起一层层的金浪。要是没风的时候,你会感受到另一种享受,就会听到一种“吱吱”的响声,那就是麦子在伸懒腰——炸芒。麦子炸芒,就意味着麦子已经老了。
    父亲连忙去场头清除杂草,筑细泥土,然后用石磙子一遍遍地压,压到平整后,浇上一遍过夜水,再用石磙子来回地碾压,直到地面硬硬的,一眼看去竟像是能反光一样,这才算是一块上好的麦场——收割回来的麦子就是晾晒在这样的地方。所以,离割麦的前几天早晨是最热闹的,麦场里总是传来此起彼伏的“吱吱呀呀”的石磙子声,终于,麦场压好了,麦子也像约好了似的,熟了。
     乡谚说:小满割不得,芒种割不及。该动镰了。头一天,镰刀就已经磨得溜光。
      星星依然在闪烁,可是一户户农家的门都“嘎吱”地一声开了,农民们手里拿着磨得银亮的镰刀,径直往地里奔。
    到了自家的田头,一头扑进茫茫的麦海之中,张开双腿,猫着腰,右手握住镰刀柄的尾端,镰刃往前一圈,左手将一大抱麦秆儿顺势往怀里一搂,利索地往左脚尖上一放,“嚓!嚓!嚓!”只见镰挥麦倒,干净利索。
    中午时分,天上一片云也没有,太阳一动也不动地高悬在当顶,烧灼着大地的苍生。此刻人蹲在麦地里,像闷在蒸笼里,蒸得人头昏目眩,但割麦的农人全然不理会这些,因为这时的麦秸挺硬,正是下镰的好时机。割麦说在嘴上容易,但在下镰时就难。特别是一些新手,总因为割得不得法,会在割上一两把时就留下一块光荣的印记。在印记逐渐减少时,也就能运用自如了。我们这儿割麦好手要数那些四五十岁的妇女们,她们割的麦不仅快,而且还麦把摆放整齐,地上的麦桩儿平整,很少掉穗,让人看后顺眼、佩服。
    麦把船慢慢地靠到场边,妇人们在船头抓着桩绳一蹦上岸,猛拉着桩绳和艄后的男人一起将麦把船靠牢,然后,拿着早饭锅回家做饭,此刻的男人也搭好踏板,开始麦把的第二次运输。
    三伏天的中午,太阳烤得人头昏脑胀,农人们依旧要在毒辣的日头来回地跑,虽然嗓子渴得冒烟,却感到无比的畅快。在高兴之余稍不留神,踩上被遗留船头、踏板一滑,一个趔趄,手中干躁的麦把滚到河里去了,无奈,只好用把叉把它叉上岸丢在一旁爽水……
    麦场上堆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的麦把垛,此时麦场里也就有了许多的欢声笑语:你家的麦子长势如何,我家估计能打多少麦子……边聊边等着脱粒,似乎少了许多的艰辛。最高兴的要属孩子们了,小伙伴们捉迷藏算是找到了好去处,瘦小的身子紧缩在窄小的麦秸缝中,真像一只只的小猴子;但也常常会引来老人的责骂——一不小心,就会蹭倒麦把堆,一个个塌了下来,“细猴子”们是不管这一切的,拍拍屁股就不见了人影,还得各家大人去收拾。
    马上轮到脱粒了,赶紧把脱粒机抬到自家场头,一条龙地开始脱粒,有人用木叉子从麦垛上把麦把叉下来,有人负责解开,有人负责把麦把摊开塞进脱粒机里……在这些天里,乡村里就四处响着脱粒机的轰鸣和乡亲们忙碌的声音。
    场头上,麦把的气息早已愈加浓烈地堆积起来,码垛成一道道巍峨的风景,风景中,随着老虎机一卷一卷地吐纳,麦秆“劈劈啪啪”地响。
    等候脱粒的男人光着胸躺在麦把堆的荫下打着盹,心急的女人们在吆喝着男人们去做帮工,男人们无奈地揉了揉发酸的腰,又喝了一口大麦糊茶,很快融入脱粒的队伍中去。
    麦把堆渐渐地消失了。
    这时候喜欢表现的青年也抢着上机喂老虎,在一旁分把的年长者时不时喊一声:“呔,少点……”
    “不要紧!”回头做一眼坏笑的青年,又扬手,整个麦把“轰”的一声塞进脱粒机里,把皮带拖掉了,眼快的机工熟练地用摇手一勾皮带,在“吱吱”的声响中,脱粒机又转动起来。 
    遇上心急母亲便说:“咋个到你手里就蔫了!”
   “我还不是头一回么!”
    叽叽喳喳,脱粒机隆隆地响着,满麦场都是农人们欢笑的声音,这样的欢笑中天似乎清爽了许多,满心里透着凉快。
    麦子脱完了,自然要请帮工们到家喝几杯大麦酒,庭院里,阵阵栀子花香,“细猴子”从秧池里捉了一瓶蝌蚪,兴冲冲地要喝酒的大人们看他的战果,望着“黑逗号们”在墨水瓶里自在地游来游去蝌蚪们,大人亲昵地摸摸孩子的头夸赞:你好厉害,这溜滑的小东西亏你也捉得住。来,弄口酒奖赏一下,不麻人的。
    孩子用筷子沾了一口,皱皱眉,过了一会儿,又依偎大人旁边用舌头舔了第二口。微醉微醺,也算得上是小满吧。
    在西南风的吹拂下,男人们不停地轻扬木锨,麦粒疾雨般落下,似一粒粒珍珠。随着一铲一揪的挥动,草屑、麦芒如雪花,似柳絮,纷纷扬扬。徜是扬得不得法,风再故意地捣乱几下,草屑、麦芒会赖皮地粘合在麦子上,让懊丧之余不得不拿起扫帚不停地在堆积起来的麦粒堆上来回地扫,却也扫不走沉甸甸的麦粒。这样的时刻里,男人们的笑声特别宏亮。
    在落日的余晖里,麦场上,聚着收场的人们,嬉笑、打闹不停地传出,引来阵阵畅快的爆笑。而孩子们都欢快地在麦场上奔跑,“躲蒙鹊”的游戏让孩子们跑丢了鞋子,光着脚板打闹,像一只只快活的小鸟。
盛夏的夜是透明的,除了四周的麦垛和新堆起来的麦草,整个麦场到处是麦草、到处是麦垛。
    闲不住的四爷坐在麦草堆旁绞着草绳,哼着手扶栏杆的调情小调……
    这时,巡夜的队长与他打着招呼: “四叔,今年的收成看来错不了!”
    “年份好,雨水广嘛!”
    四爷见状,赶忙移了移屁股,离麦草堆较远的地方坐下,掏出烟请队长来一根,这时候,防火如防贼,队长既犯难又犯烟瘾犯,从麦草堆探起身子说:“四爷,抽归抽,可别引出火来……”
    这样的时候,孩子们也随着大人们来到打夜工的麦场上,他们在已堆好的麦草堆上一人挖一个洞,相互串通了,像打地道战那样钻来钻去。而大多数时候是静悄悄爬上草堆,躺在柔软的麦草上数星星。  
    半夜鸡叫时分,当孩子们还在睡梦里的时候,麦场上一家挨一家时,男人和女人们打着呵欠,清理新脱堆起的麦草。知道孩子们就睡在麦草堆的某个地方,大人们不敢用杈,一抱抱地把麦草往外抱。尽管做的小心,孩子们还是经常被大人一把搂住:“吓人死了,还当摸到啥了!”
    遇上相互说得来的女人们便开心说“你当摸着了啥,摸来摸去还不是一样……”
   “撕烂你的臭嘴,在孩子面前,你还如此地侉说……”
   “吆,原来是亲家母想亲家公了,嘻,嘻……”
    调笑声里困倦没有了,孩子们被搅醒,各自在父母的假装呵斥之下回了家。
    天刚刚麻麻亮,“牛虹”开始乱喔喔地飞时,麦场上又是一片忙碌的景象。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