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高地,永不言弃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精神的高地,永不言弃
说实话,读柏青老师的《在黑夜的衣襬下》和《拯救》两篇文章,确实是在泪水中读完的。也许是我不够坚强,但更多的,我想是因为柏青老师的疼痛也疼在了我的心上,它深深地触撞了我的神经,让我感动。瞬间,敬意顿生!我听到内心里有一个声音说:柏青老师,我想你了。事实上,我想西部的每一位朋友都是想念柏青老师的!
许久以来,对柏青老师都心存敬意。作为一个与病魔抗争多年的患者来说,还坚持办《西部作家》,这让我从内心里对老师敬赏有加。尤其读了老师的《拯救》后,我觉得老师不仅用文字拯救自己,也用文字和行动在拯救着热爱文学的我们。一直以来,我觉得写作的意义在于发掘人之灵魂里的本真,感知生命之疾苦,弘扬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热爱,唤醒人们对生命满怀希望的意识。真善美通过文字更加鼓舞人心,且文字在鞭挞假恶丑的同时亦引人走向慈悲与挚真。我们的忧喜悲欢,文字确是最好的分享者。于我,觉得文字可以让快乐加倍,它还可以让痛苦减半。记得老师说“多想硬朗地走出室外,择一处绿地,让心绪在拥堵里慢慢伸展,看草长莺飞,忆梦中佳景。此刻,就千方百计地找到唯一能分担忧郁的手机在手,笨笨地打上几行可作永久的文字。在生死交织的病床上,文字于我,是慰藉心灵的美味佳肴,是醇美馥郁的美酒佳酿。”读到此,真的很难想像老师在怎样的艰难下一天抠出200个汉字。200个汉字对于健康的我们来说是举手之劳,但对老师却不能同语。老师偷偷地将右胳膊上的输药管暂时停下,使右手能自由度较大地在“小米”手机上抠点字熬磨分秒。在凌晨三点到五点这两个小时里艰难创作,做为读者,我不仅感到阵阵心疼与感动,同时心底更多的是对老师充满了深深的敬重!
在这喧闹的凡尘,人们都需要有适合自己的地方,用来安放灵魂。老师说:有时候我在夜里呼唤的不是黎明,而是一个人的远方。我知道,老师是在文字中安放着灵魂。是的,远方是老师用生命执着的文学阵地。病痛中,老师仍然为热爱着的文学痴心无悔,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精神高地,为此,除了向老师致敬,还能说些什么呢?!老师不屈不挠的这种精神,我想会激励并鼓舞着所有的西部人更加精诚团结,竭力进取。记得老师说过:“黑夜点燃了文字,文字点燃了心底的五味杂陈,身心投入在另一种禅境的氛围里,在光阴的角落里沉思着属于生命的一切。寂寞的风华于无限的意境和神往中,灿烂生根,润雨发芽,芳菲尽染,流淌在心海的一隅,温暖着受伤纤颤的心房。因为文字,从此心灵有了三十七度的温柔和悸动。”是的,生命为热爱的文学而舞而歌而倾倒,这种绽放,怎能不唯美了老师的岁月?
老师坚持每天在凌晨艰难创作,读后不禁脑海里浮现出路遥先生的《早晨从中午开始》。如果说路遥先生的《早晨从中午开始》是艰难地,我觉得柏青老师在疾病折磨下仍然坚持创作,这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为了自我精神的成长成熟,为了让生命活得更有质感,老师忍受着身心的巨痛,努力把用疼痛拧出来的一字一句整合,这个过程,是生命的另一种粹练,也是生命向精神丰饶的高层次完善。读着老师的文字,感知老师的精神旗帜熠熠生辉。而远方的我们,只能为老师送上默默的祝福。
“不拒绝,也不躲避,坦然的接受命运的馈赠,让每一次煎熬过后的痕迹,都成为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历练。”柏青老师这样的淡然态度,坦然的接纳与接受,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也是西部精神的猎猎旗帜。老师的坚强与淡然,厚重着自己的人生,也深深影响着我们这些后来人。
人生路上,总有一些人让我们感动,或让我们铭记。而柏青老师正是这样的人。冬去春来,日子里也流淌着我们故事的悲悲喜喜。自然岁月是一首诗。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何尝又不是一首诗?柏青老师的生命之诗,文学之诗,已然是最美的诗行,它教会了我们坚强,更教会了我们坚守精神的高地,不能因为一点困难或挫折而轻言放弃。老师说:简单,便能书一地诗心。那就让我们以简单的心态,完善与坚守精神的丰富与隽永,行一程无悔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