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烬录(短章7则)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余烬录(短章7则)
无用
很多时候,人们做事情,说话,交朋友等等,都会在内心里问自己,这样有没有意义,值不值得,对不对,好不好,是否有益。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功利的世界里,有时候会觉得逼仄,压抑。如果只有这样一种单一的价值尺度,世界会是很可怕的。
一个特别乖的孩子往往缺乏独立人格,他缺少的是批判的目光。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上,我们愿意去花时间,费精力,往往可以开出意外的美丽花朵来。所谓的“无心插柳柳成荫”就是这样成就的。元代大画家黄子久晚年隐居富春江畔,花了几年时间,作了《富春山居图》,赠送给一个叫无用的和尚,这就是画家的可爱之处了。米兰•昆德拉的《庆祝无意义》,探讨的也是类似这样的命题。
有时候,我在公园里停下脚步,会仔细观察一只蚂蚁在草地上的走动。它似乎可以感应到我在观察它,在停顿一会后继续前行。我似乎感觉到,它想邀请我和它一块散步呢!
期待
让人活在期待当中,是一件胜造七级浮屠的好事情。
父母期待孩子的长大,园丁期待花朵的开放,孩子期待老师一个赞许的眼神;又或是期待得到一个多年未见的老友的消息;期待一封信,一个快递,一个笑容……在期待中,我们的内心里总是有盼望的,这样的盼望让我们的目光变得温和,内心充盈着柔软。
干旱的大地期待雨水的滋润,冰冻的河床期待春风来解冻。心有期待就像是花朵上的一颗水滴,雨幕中的一把伞,冬夜里的一个火炉。
友情
当我们读到“友情”这个词语的时候,我们脑海中最第一时间想到的那个人,就是与你拥有真正意义上友情的人。如果你需要迟疑三秒钟,再想到(或者需要搜索一会)某个人,那么,对不起,或许你们之间尚未建立起了不起的友情。这个他或许并不常和你见面,因为工作的原因,也许也只是偶尔和你联系。但是,当你真正需要他的时候,他会在第一时间来到你的身边。常常有人说,拥有这样的朋友是幸运的。不过这样的幸运并不会出现在每个人身上。
人们思考问题时,通常会从“拥有、获得、圆满、成功、利益”这些词汇去考量,这正是他们不能如愿的原因。在友情方面,是最不适宜谈论这些词汇的。让友情仅仅只是友情,不要捆绑其它无关紧要的内容。友情应该是纯粹的。因为越简单越纯粹。
在重读《百年孤独》的时候,我读到这样的句子:刚刚死去的朋友是最好的朋友。简朴的生活是最好的生活。
超验主义
和友人在谈起超验主义是什么时,我想起梭罗曾写过,“像毛毛虫一样,用他们的身体来丈量帝国的广袤土地。”我想,这话是要告诉我们,我们的生命疆域应当由自己去开拓,像这条毛毛虫一样。
我对超验思想的理解是,我们每一个人在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道路上,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些道路只有我们每一个个体自己去开拓。别人帮不上我们的忙。属于他人的经验或许适合于他,却并不一定会适合我们。即便是有适合我们的一些经验,也因为不是我们自身去获得的而无法巩固、加强。超验主义强调每一个个体的独特性,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世界当为每一个人的不同而变得更加精彩。
所以,我们应当尽量活得和他人不一样些,好让我们回过头来看自己走过的路时,处处有人生美景可供回忆,并且不拘一格且、清新美丽。
集合
从数学原则上来说,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是一个寻求交集的过程。我们总是会对和自己有共同话题的谈得来的人更有好感。这是因为你看到了彼此之间存在的交集较大。但是往往有时候,当你和他(她)深入接触后(成为了朋友或恋人),再探讨关于某个话题时,你会突然觉得你们的观点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并且会因此觉得失望。这是因为你们探讨的问题正好在交集以外。
这正像童话《小王子》的故事告诉我们的一样,人类注定无法摆脱孤独。每个人在和他人交往时,往往是在试图找寻虚拟的另一个自己。可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也就不存在完全相同的两个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求同存异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孤独感需要以此来排遣、释放。
养花
在孩子们小时侯,培养他们养花的习惯。给他们植物的种子,让他们去播种,等待,并细心去观察、感受,我以为这是很好的大自然的教育,生命的教育。用这样的一种方式,让孩子和大自然直接接触,十分有益,也很有必要。一个孩子从小有这样体验,他对生命的感悟和理解会深刻许多。
孩子可能会养不好它们,或许会,应该说是很可能会对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的防治缺乏必要的经验,最终导致他所养的植物凋零、死亡。这些都不要紧,在这个过程中,他的心灵会得到净化,内心会因此变得更加充盈丰富。植物在此短暂的生命历程中也同样完成了它应有的使命。因为植物是大多数的,我们不必过于伤怀。大自然中的弱者如植物(这里指普通的花卉,不涉及濒危珍稀物种),往往以数量上来取胜。
而这样的养花实践远远比各种电子游戏、综艺节目更可以塑造一个孩子内心的丰富性。
终极思考
曾读到过一个句子:“孩童是成人之父。”一开始我还觉得有些突兀,但细细琢磨后便觉得此句甚有味。这里的“父”字,我更愿意从对真、善、美的原初意义上的追问去思考。确实,很多时候,孩子们思考的问题,往往具有终极追问色彩。例如他们会思考,自己究竟是怎么来到这个世界的,或者思考人的生死问题,或者思考水是如何循环的,又或者会思考宇宙到底有没有边界,有没有尽头,如果有,那么尽头外面又有什么?……
如果有孩子向你提类似这样的终极问题,你可千万不要表现出不耐烦!这正好说明他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各种好奇,而且他有超过你可以想象的思考的深度。正是因为孩子们有这样的终极追问,世界才创造出了现在这样一个灿烂的文明。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