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行六日——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体验生活日记(已刊发《神剑》)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背景
获浙江省作协推荐和公安部边防管理局盛情邀请,我参加“中国名刊名编名家走边防”活动;2014年全国共有40余位编辑、作家、诗人分批深入公安边防部队,走近官兵的工作生活……
11月8日
出发:从宁波到满洲里
1
气象预报:宁波气温14~18℃;一出门就感到了凉意。机场下车,雨丝飘拂,薄羊绒衫单穿,外加风衣,不冷不热正得时。
接海航短信告知,北京APEC会议期间,乘机需提前两小时到机场。我乘坐的航班预定07:35起飞,所以地平线还在夜中沉睡就得起床往机场赶。人在旅途,时间安排应留有余地为好。
飞机腾空跃上云层,即见旭日橙红,眼前充满炽热。舱内温度26℃,脱了风衣仍然出汗,羊绒衫黏在身上实在难受;不过因为对于旅行目的地的期待,这种不爽很快就被淡忘了。
2
北京要比宁波冷得多,一出机舱就感觉后背冷飕飕的,赶紧又把羽绒服换上。
午间,从2号航站楼出来到1号航站楼转机,也就十几分钟步程,我拉着行李箱背个相机包,竟然走得出汗了。我就怕忽冷忽热,往往就是这么被感冒盯上的。
领过登机牌,选了个后排靠窗的座位,一般情况下后面总会有空位;想坐得宽敞些,没想到这个航班满座。不觉沉沉睡去,醒来已在呼伦贝尔的上空了。
3
俯瞰,铺了一层驼绒似的大地了无边际,无法言喻的壮美浩瀚使人激动莫名。像是沙漠又不是沙漠,随处可见闪着金光的河流水泊,沙漠上不可能有这么丰沛的水源。想想地理位置应该是草原。对,就是寒冬将至的草原!
苍莽的冬季草原,中间嵌了一颗巨硕的珍珠,那是一座湖,很大,不规则的长方形。偌大的湖面不见一丝粼粼荡漾,没有浊浪排空波涌长滩,平静得像一面铮亮的镜子。夕阳的余晖,像一炬灿烂的火球,烁烁光芒映耀寥廓。它大概就是被视作“草原明珠”的达赉湖——海一样的湖。此外,不可能再是别的什么湖了。
飞机徐徐贴近地面,居高临下,或中或欧各式的建筑,在光线的作用下若明若暗,宛如孩提时候搭的积木,充满想象,趣味十足,也流淌出人类生命创造的意境。
深深地吸上一口气,仿佛已经能嗅到满洲里个性十足的体味啦!
4
来接机的是内蒙古公安边防总队宣传文化处少校干事冀虹,她将全程陪同我们这次活动。经过介绍知道,与我同机到达的还有一位参加采风的作家——公安边防文联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云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广雄上校。刘上校也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喜欢警匪片的读者一定知道电影《缉毒警》,它正是以刘上校的小说《血罂粟》改编拍摄的;电视剧《太阳滴血》也是出自他的小说。刘上校给我的印象是随和、开朗、健谈;镜片后那双不大的眼睛炯炯有神,闪烁着绝顶聪明的睿智机灵。
我们小组还有两人,一位是来自大连的“警花诗人”臧思佳上尉。说来有趣,这么个阳光灿烂的小师妹,工作地居然叫和尚岛!另一位是内蒙古《草原》杂志的编辑杨瑛,文静爱笑,话却少得金贵。
5
记不清是谁提议饭后散步来着,说市井夜色是满洲里的一大景观。虽然冬天不如夏天那么繁荣热闹,但魅力依然迷人;我们一行兴致勃勃。
恰好正逢农历十六。
俗话说“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不过感觉北地的月亮好像特别大,也特别亮,从未见过这么透彻的月光,洒在地上如同水银。中苏路是条步行街,也是满洲里最繁华的街区之一;大小店铺一家紧挨着一家,灯火通明霓虹璀璨。门店幌子上大多同时写有中俄两国的文字,尤其是卖服装或小家电的商家,招牌上的俄文比中文还显眼;因为这些商品特受俄罗斯游客的青睐。
依我这个外来者看,好像走进了童话故事的场景:各式各样的穹顶圆柱、高大硬朗的俄欧风格,城市建筑色调浓艳流光溢彩。偶尔有金发碧眼的情侣从身边过时,难免出现瞬间的错觉,以为自己身处异国,正在欧洲的某个城市闲逛呢。
边镇的夜晚真是静谧,却不冷清;给人的第一印象,安适并且曼妙。
11月9日
晨曲:国门、41号界碑和公路口岸
1
一觉醒来,我才明白康吉虎主任的那番话:满洲里边防站没有南方兵。以前招过一批广西兵,综合素质都挺好,可就是留不住。说到底,都是气候环境在捣鬼!
许是旅途累了,回到房里简单洗洗便睡,再醒时嗓子眼儿里火烧火燎,抓起水仰脖子就灌,然后接着入梦。反复数次,四瓶矿泉水喝得精光还不够,又起身烧开水喝,最后干脆起床不睡了。
远处,火车拉响了出征的笛鸣,由近而远。伫立窗前,窗外的黎明已接替了拂晓。又过了会,嘹亮的军号悠扬响起……
出门发现:招待所的大门突然变得很重很重,使足了劲才把它撞开。原来,夜寒从外头把门给“锁”上了。
2
满洲里的第一场雪据说下过有些日子了,可操场角落里的雪依然还在。因为是周日,机关大院显得特别安静;车库里,一位中校领着几位战士在给车做预热,此外就没有别的人了。
星期天还要出车吗?我问中校。
不管要不要出车,每天早上检车晚上擦车,这是制度。中校简捷地告诉我。
车队是……?
勤务中队的一个分队。
哦?扫了他一眼我想问,出于礼貌又没有开口。边防检查站是正团编制,中校最起码也该是个正营,而车队只是中队下面的一个……
您奇怪我的军衔是吧?也没啥;军人嘛,什么地方需要,就得坚守在什么地方,这是根本。中校说着呵呵一笑,转身同他的士兵们忙去了。
我望着眼前整洁的车库、铮亮的车辆;每个车库的门前都端正地贴有“车辆定位牌”和“发生火灾紧急疏散图”,车辆号牌、厂牌型号、固定座位、出厂时间、装备时间、发动机号、车架子号,整洁有序一目了然。
再看勤务中队的宣传窗,车场的各项制度标注很细,消防规则、车况良好标准、驾驶员职责、车辆和人员进出场规则、洗车场管理规则、车辆回场后保养项目、车辆保养周期表、新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记分分值等,面面具到。还有光荣榜,上面挂着上一年度“红旗驾驶员”的大照片……
3
满洲里公路口岸距市区约9公里,边检官兵习惯称其为“十八里”或“山上”。车在双向六车道的华埠大街上驶,远远就能看到国门,感受其威武庄严。
参观了满洲里公路口岸指挥中心,才能真切体会到满洲里地处欧亚大陆桥咽喉要地,是连接中俄、东欧陆路运输的枢纽。迈进值班室,迎面悬挂的锦旗吸引了我的眼球,那是中央电视台“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摄制组赠送的,写着“一个口岸,无数口碑”。
差不多去年这个时候,央视的“世界上的另一个我”摄制组杨波编导一行由二连浩特口岸出境,从满洲里入境,在俄罗斯因为人和车手续不符,被俄方扣留了足足一天。他们派一人先入境,请求援助。口岸立即请示站领导,通过与俄方边防会晤,俄方随即放人放车。这件事让杨编导看到了边检口岸为民服务的速度和实力,由衷感谢。其实,代代边检官兵都是这样做的。记得我刚做检查员的时候,那天和我们科长值班,遇上一位很落泊的劳务,在俄罗斯辛辛苦苦干了一年,工资全让黑心的老板给扣了,入境时身无分文,蓬头垢面,冷得直抖擞。科长让我给他买了碗方便面,他捧过面,泪水满脸,哽咽着说谢谢。一碗面能让一个大男人感到回家的温暖,我很受触动,眼睛也湿了。我们科长说,身为边检,站在口岸一线,要多关注旅客疾苦,多给他们一些关爱和帮助,要让自己的同胞有回家的温暖,让国际友人感受到我们的好友和真挚。这些年,接受我们帮助的国内外旅客数不胜数,我们已习惯把帮助旅客成了自己份内的事。正因为这样,口岸边检才会有好口碑。
听包教导员说“我们已习惯把帮助旅客成了自己份内的事”,感触很深。看看墙上挂着的面面锦旗和“不让旅客的时间在我这里耽搁;不让旅客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执勤差错在我这里发生;不让边检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的“四不让”精神,毋庸置疑,这里的每面锦旗和每一个“不让”都蕴藏了感人的故事。
4
中国41号界碑,是一块完整的青色花岗岩,凿刻着中国国徽和中文“中国”,伫立在中国与俄罗斯接壤的边境线上,庄严无比。界碑和威严神圣不可侵的哨兵,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矗立在边界线上的卫士。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这样零距离站在国境线界碑前,与我们的边防卫士面对面交流。界碑和哨兵令我肃然起敬,跟界碑合影,忽然有一种“我是中国人”的自豪。
5
从公路口岸车辆通关现场到国门,尽管已是万木凋零的冬季,但国门不冷清,游人来来往往。原来,国门还是国家四A级风景区。
满洲里是一座围绕铁路建设起来的城市。这条铁路有着百年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连着俄罗斯,乃至整个欧洲大陆的大动脉;第五代国门雄威地矗立在这条铁路上,与其相对的是俄罗斯国门,简陋破落,连个国徽都没有。
国门上层是个巨大的景观厅。伫立在景观厅大窗前,一览国界两边的冬景;通过相机远焦,可见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小镇的概貌,甚至可见街道和行人。
景观厅的红色画廊,让我了解了满洲里口岸在不同时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个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满洲里是中共与共产国际的红色通道,出席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大多数代表从这里出境;四十年代,苏联红军从这里打响了支援太平洋战场的第一枪;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时期,这里曾把大批苏联军援物资运往前线;新中国初期,前苏联专家和设备都从这里入境;还有中俄“和平使命-2007”演习,我国参加演习的官兵和装备也是经这里抵达俄罗斯。现在,这里承担着中俄贸易75%以上的陆路运输任务,也是连接欧洲和亚洲的重要通道,所以被称为“亚欧第一大陆桥”。
满洲里就是这样一个口岸城市,口岸经济是这个城市的主体和生命线,没有口岸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满洲里的经济繁荣。可见,满洲里的每一步发展,都融入了边检官兵付诸的青春和个人生活上的种种牺牲。
11月10日
阅读:岁月丰碑、边检之家、警营文化和士兵语言
1
在满洲里检查站机关大楼里,有一层叫“岁月丰碑”的展厅。
打开电梯门,迎面是突出中国的世界地图;以荧光屏为背景,一柱绿色的光直射满洲里所在的位置。
“岁月丰碑”是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的警史馆,更是新时期国门卫士的荣誉室;呈展了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的历史回眸、峥嵘岁月、忠诚卫士、服务先锋、鱼水情深、亲切关怀、崇高荣誉、时代使命等等;图文和实物并茂,无数奖牌奖杯,无数感谢信,无数中央领导的题词寄语,无数蕴藏着历史印记和激励官兵的新老照片,浓缩了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成立以来的辉煌历程;记载了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无愧于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爱民固边模范边防检查站”荣誉称号的点点滴滴,展示了如感谢信里所写“边检站官兵就是我们的护航队和保护神”的精神面貌。
“岁月丰碑”,有奋进的历史,有光辉的历程,身置在这样浓郁厚重的警营文化精神之中,不能不被感动。
2
满洲里边防检查站有个边检之家,坐落在家属公寓楼二楼,一半是机关餐厅,一半是官兵们休闲活动区。关机食堂工作日六菜一汤,周末和周日四菜一汤,自助餐,提倡光盘行动,卫生又不浪费。采风人员就在此就餐,与我们一样享受免费就餐的还有边检官兵子女,解决了官兵们执勤倒班、加班加点照管子女有困难的后顾之忧。浓浓的人情味和着飘香可口的饭菜,看着孩子们吃得津津有味和一脸纯真灿烂的笑脸,让人特别温馨。
休闲活动区很吸引我。原色的实木墙体上,订着四面钢化玻璃制作的边检之家的口号、宗旨、定位、承诺,句句像冬天里的一把火。
宣传干事张文杰介绍,边检之家绝对不是摆样子的,口号“遇事咱别怕,一起想办法;有事您说话,人多力量大;满站是咱家,共同爱护她”就是全站官兵互爱互助的真实写照,真正树立了“官兵既是工作主体,更是服务对象”的人本理念,像子女入托入学、家属就业安置、官兵举办婚礼庆典,甚至亲属丧葬等,都给实实在在解决。
让我颇感兴趣的是边检之家有各种文体协会,展示着各级比赛的成绩,除了丰富业余生活,还参加驻地的演出和比赛,展示了边检官兵风采,推进了警民和谐。如“诗影书画艺术协会”,墙上那些洋溢艺术的字画、栩栩如生的照片、激情励志的诗歌等,都是会员作品;尤其是张兴东的字,字中透溢一种爽傲,刚柔相济,收放自如,笔力非凡。经打听,张兴东少校是本诗影书画艺术协会的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真正的书法行家。
边检之家还有“爱心公益协会”和“心理健康协会”,竟有200多位官兵组成,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帮助地方贫困学子……
这个边检之家,让我感觉警营文化内涵根深面广,魅力无穷。
3
满洲里边防检查站与普通军营不同,处处能见大学生,带兵人都是文化人,而且大多从战士考入军校,完成学业又返原单位任职。
像一中队指导员王磊和中队长李毅,王磊原先是李毅的班长,俩人同年双双考入广州边防指挥学院,毕业后又双双回到一中队任职。李毅憨厚实在,话语不多,带兵训练没得说;王磊心细睿智,善观察发现,善做思想工作,善挖掘战士的聪明才智和积极性。这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的最佳搭档,带领一群有文化有思想有胆识的“霓虹灯下新哨兵”,驻扎在满洲里闹市区,监护国际列车出入境和站机关大院。
王磊说,体会最深的是,在新时期城市里固防守边,警营文化建设非同小可;基层官兵的主体是年轻人,思想活跃、个性十足、信息丰富、知识面广,用文化和人性化带兵显得更为重要。从安心、怡情、塑形和提神聚力入手,浓郁警营文化氛围,对激活官兵工作热情、抵制腐朽文化侵蚀、把软实力转化为硬实力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全面提升队伍的战斗力、凝聚力和整体形象。
走进监护一中队,从一楼到五楼,每一楼梯窗台上都有一盆景,每盆都有一句话,层层递进——以队为家,快乐工作,幸福生活,不言苦累,崇尚荣誉;每层楼梯休息平台两侧贴着榜样人物,每层走廊的墙上都有感染力很强的宣传张贴,甚至不同的屋里有不一样的墙文化。电子阅览室有梦想墙,写有战士们的各种梦想;会议室有荣誉墙,集体荣誉一目了然;电话室有亲情墙,贴有官兵亲属的照片和留言,打电话时看着照片,就像亲人在跟前,十分温馨……。总之,监护一中队的墙文化,做得很细很实,与众不同;尤其是活动室的墙,真是别有洞天,一是活动器具墙,用活动器具挂出各种图案;另一是五线谱照片墙,做得既有艺术性,又非常实用,处处呈现“以武坚身,以文铸魂”的精神,可见官兵们是费了心思的。一位战士说,指导员带着大家像给家里装饰新房一样用心设计呗。
部队有句话,出门看队列,进门看内务。我没有看到一中队的队列,但看到了他们的内务整理,从寝室到洗脸室、储藏室、晾衣房、水杯、对讲机等等,一切的一切都讲究“一条线”,整齐划一,里里外外“木见本色,铁发光”。
走进餐厅,刚撩开防寒门帘,正聊着什么的战士们刷一下齐身站立,很自然地齐手行礼,很爽朗地齐声问候:首长好!我猛然一惊,首长?哪里的首长啊!看身边的刘广雄上校举手回礼,方才明白。可不,上校军官下连当然是首长了。
上校说,经常下部队,战士见首长都会起身行礼,但只是起身行礼,像一中队战士这样自觉又自然地展示集体问候真是少见,可见他们的整体质素。
最触动我的是无人售货服务社,基本生活用品很齐全,都是进货价,需要什么自己拿,照货单价目把钱放在边上的盒子里就行;缺少需要的留言就会补上。小小的无人售货服务社就是诚信驿站,蕴藏着诚信文化的魅力,培养了官兵的意志力和承受力,展示出高屋建瓴的思想方式。
4
走进警营,融在战士中间,最想听听士兵之说。
A、战士黄廷明(河北邢台清河县人):
当兵两年,面临退伍。以前到了机关就不愿回中队,现在都争着回中队,因为中队更像家,中队领导就像自家的兄长。我们一中队的伙食很不错,比机关食堂丰富可口;正餐六菜一汤,顿顿不同,花色多样;吃什么很民主,每周都有民主会,想吃什么都可以说,大家商量制定每周的食谱,炊事班按食谱做饭菜,不会随意变动。
最温暖人心的是中队集体给战士过生日,自己忘了中队领导却记着,一般不提前告知,当战友们集中到了餐厅,突然燃亮了生日蜡烛,方知道谁的生日,把我们激动的啊,泪光和着烛光一起闪。
最让我感动的,有一天,俩战友工作到凌晨才回队,一身疲惫,又冷又饿。那天是我们指导员值班,看见了,没有过多的语言,亲自跑到炊事班做了两碗面,把我们感动的不知说什么,心里老温暖老温暖了,眼泪都出来了。之前一直认为部队只有铁一样硬的纪律,除了纪律还是纪律,命令你干什么就干什么。通过这些点点滴滴的小事,让我们感受到了部队不但有铁一样的纪律,更有柔情似水、温暖无比的亲情。
在我们中队有一句谁都知道的话:一个人好不算好,所有人好才是真正的好。现在不是正值复退吗?将退伍的老兵在一起,谁也不会谈怎么玩什么的,总说就要离开中队了,能为中队再做些什么。我们老兵有三句话,不了解我们的人听了会说是大话,其实真不是什么大话,真是我们的心里话,我们就是想说:我们身为边防军人感到光荣,我们身为满洲里检查站的兵感到骄傲,我们身为一中的战士感到幸运。
B、战士丁斌(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化德县人):
我是师范大学毕业的,入伍才一年。从小梦想当兵,大学毕业工作了一年,都24岁了,还想当兵。我是独生子,父亲卧病在床多年,母亲有严重关节炎,在家照顾父亲。曾是军人的父亲和同是大学毕业的女友都理解我,支持我圆当兵梦。我想义务兵两年时间也快,有困难咬牙挺挺就过了,便义无反顾地报名应征,成了边防义务兵里年龄最大的兵。
谁知,我入伍才半年,父亲被误诊腺癌晚期,弄得我心情异常沉重,总觉得对不住父母。开始,我并不想把家的困难说出来,现在大多家庭是独生子,谁家都有困难;我也清楚,义务兵没有探假期,说了反而给中队领导平添麻烦。细心的指导员感觉我状态不对,找我谈心,我被真诚打动,说了实情。指导员没有多说什么,只是拍拍我的肩宽慰我,让我别太担心,有困难应说出来,大家一起想法办。没想到,事后他和中队长悄悄地从自己的工资里省下2000元寄往我家里。这事谁都不知道,我是回家后才知道的。
在部队一年,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温暖,无论是队干部、班长,还是战友们,都让我感到老温暖。指导员得知我家情况后,费了老大的劲,硬是给我争取了几天假,我到家方知指导员和队长给家里寄了钱。我即要归队时,父亲又被送进了医院。指导员来电话问候我父亲,并嘱咐我要安排好家里的事,我支支吾吾,实在不好意思启唇提续假。指导员感到我很为难,又想方设法帮我争取了几天假,我和我的家人心里老温暖了,父母亲和女友再三叮嘱我安心在部队好好干。
我们班长傅成森得知了我家实情后,从工作和生活上给予我更多的关心,并找战友们商量怎么帮我。战友们说,战友就是可以过命的兄弟,兄弟有困难不能袖手旁观。大家瞒着我,筹划为我父亲捐款。那天是周四,我记得很清楚,因为我正准备去火车站执勤从莫斯科到北京的K20国际列车的监护。班长留下我,叫我到五楼学习室去。我心里一怔,什么事比执勤监护还重要?我忐忑不安地跑到五楼,那个场面,真的让我老激动老感动,见弟兄们正用自己仅有的生活津贴为我父亲捐款,泪水控制不住,泊泊地往外涌,不知该说些什么好,这是我生命里永远不可能抹去的记忆。现在,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我们的中队建设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弟兄们都平平安安;父母亲能健健康康。
C、代理排长傅成森(呼和浩特市民族学院三年级大学生):
我是在读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原想到部队考军校,到了部队方知超龄了。即来之,则安之;考军校无缘了,但既然当了兵就得像个兵。当兵两年,从大学生到军人,从战士到班长、代理排长,一名懵懵懂懂、没有什么生活目标的大学生,到让战友们信任的带兵人,部队给我最大的感慨是做好传帮带,我的老班长、指导员、中队长,都是这样毫无保留地带我们教我们的。部队给我最大的帮助就是让我明白了什么都应从小做起,从我做起,要重视细节;让我学会了耐心和仔细,遇事会三思而后行;懂得了工作和生活都要有目标,要有自信和执着,要富有远见,要勤于实践……
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常出差的人,老买不上有座位的火车票,但他总能如愿坐下,不管车有多么挤。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耐心地一节车厢一节车厢地找。这个办法听起来没有什么新招,做起来也老麻烦的,但很管用,他每次做好了从第一节车厢找到最后一节车厢的准备,可每次用不了找到最后就用空座位了,因为像他这样有耐心找座位的人实在不多。从这个故事看,要做成一件事,耐心、自信、执着、坚持老重要了。
D、战士杨浩:
我们中队的故事很多,也不知从何说起。就说说我们警营生活的变化吧。
我们驻守在童话般美丽的满洲里市区,与现代城市生活很贴近,但我们并没有齐身在花里胡哨的大街小巷闲逛,并没有让霓虹灯迷失方向。我们学会自己动手提高生活趣味,从警营文化入手,将这个广义概念分解成具体的细节。我们中队设了很多兴趣小组,有花样倒功、摄影、舞蹈、健身、焊接等,战友们凭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好多官兵报了好几个兴趣小组,业余时间练得火热朝天,乐此不疲。
我们的花样倒功小组,结合军训动作,成绩显著,在去年“迎八一”文艺汇演中一鸣惊人,并参加了市政法系统的文艺汇演,不仅丰富了我们的余业生活,还提高了我们在驻地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我们的舞蹈小组,请来了街舞工作室的舞蹈老师,学得有模有样,跳得很潇洒很威武。我们的炊事班也值得一说。“民以食为天”,中队为了给大家改善伙食,派炊事员外出学习,不但学了正宗的“奥尔良烤翅”等烤制品,还学了西点蛋糕等。现在吧,我们中队的伙食比机关伙食还丰富。
我最想说的还是我们的焊接小组。我们队有位战友入伍前就是个有技术级别的电焊工,队里请他来教大家,把大家收集的废旧钢材焊接成结实耐用又漂亮的三角大衣架。这个过程,挖掘了战士的特长和极积性,让我们学到了技术,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又为队里节省了经费开支,更重要的是让所有参与者感觉到“咱是为咱家做事”,咱是中队的主人……
E、战士温嘉龙(山西大同人,考上大学二本后弃学从军):
我想当兵,想考军校,所以放弃了二本,应征入伍了。
到了部队,生活与在家时完全不一样了;高中三年,什么都不用做,特别是高考前,全家人都为我服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新兵连的训练生活很紧张,开始还新鲜,后来就想家了,好在只有三个月。
到中队后,还是每天队列一小时,军姿45分钟,但并没有想象中“白天兵看兵,晚上看星得”那么单调无味,中队文化生活很丰富,有很多书,有很多兴趣小组,每周还可以上互联网,可以跟家里打电话,伙食也对胃口。在班长、老兵的传帮带中,我渐渐地觉得中队不只是个单位,它就像家,战友们个个像兄长,指导员、中队长就是我们这个大家庭的家长,有想法可以直接跟他们说。
这里的冬季很长很冷,我们山西老家也是北方,但远没有这里冷;这里的冷,不管你穿什么衣服,外面站上半小时试试,都能冻得说不上话来。我们很多老兵在寒冬中执勤站岗落下了职业病,像静脉曲胀、老寒腿、腰椎盘突出什么的,但我不后悔弃学从军当名边防兵。
当兵才一年,学到了很多在学校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体验了很多社会上体验不到的生活,真正明白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含意。我现在是中队通信员,学习的机会更多了,要学的东西也更多了,过得特别充实……
5
满洲里边防检查站的兵个个很能讲,尤其是监护一中队的兵,不得不让我刮目相看,惊喜有加。我由衷地跟站长厚柏刚上校坦言:站长,您真够厉害的啊,您的兵个个那么能说,个个那么彬彬有礼,个个那么纯真开朗、光阳灿烂,想让人不敬佩都不行啊!
厚站长爱笑,豪爽,开怀乐道:哈!我平时就要求我们的兵,我们满洲里检查站是模范检查站,事事要有模范样;工作要模范,学习要模范,我们的生活同样也要模范,个人的仪容仪表、言行举止也要模范啊!带兵可不能管死了,要往机智活跃里带……
真是强将手下无弱兵,什么样的领导带出什么样的兵。
11月11日
涉猎:跟三中队巡逻,到“托老所”慰问
1
监护三中队驻守在公路口岸,担负公路口岸十二个现场监护,其中有七个现场是24小时执勤,监护任务很重。
到三中队时,指导员和倒班的战士正在补觉,我们轻手轻脚,甚怕吵醒他们。
中队长马新君带着我们前前后后走了一圈。三中队的生活条件比其他中队艰苦,营房硬件设施远不如其他中队,但训练场地很大,设施先进,战士们工作热情空前高涨。就如他们队歌里唱的——……头顶金色的盾牌,界碑树在心上,国门伫立肩上,忠诚镶嵌在骨髓里,黄河长江黄山长城的孩子,到三中队来站一排,如虹的青春燃在这里,如火的年华写在这里,优秀的战士凝聚在这里,钢铁的连队建在这里……
北风呼呼,体感温度-15℃。我们跟着战士去巡逻。战士们走得并不快,我却需一路小跑,跟得气喘吁吁;没一会,开始出汗,冷风一吹,顿觉起鸡皮。阿弥陀佛,千万千万别感冒了,可不能给部队添麻烦。
战士们对有旅客滞留的地方检查很仔细,连小卖部冰柜里的饮料都瓶瓶查看。
怀疑饮料里有毒品吗?我好奇地问。
主要看瓶装饮料有没有开封,防卖酒;出入境大厅内不许售酒,俄罗斯人老喜欢喝酒,常喝高,为防范他们喝酒闹事,更为他们出境平安。战士边认真检查边答。
马队长看天阴阴的像要下雪,劝我们别跟了。我看看战士们,个个没穿棉大衣,却精神抖擞;再看看自己,穿得特像俄罗斯列巴,臃肿得圆鼓隆冬的,还缩着身,想想都不好意思,没有退缩,坚持走完了所有现场,难得体验这样的生活,再冷也值……
回到三中队营房,补觉的战士已起床,我们有了和战士们聊天的空间。
战士孙正宇(黑龙江人):
当兵两年,担负公路口岸现场监护,与自然生物钟相逆,别人睡觉的时候我们得上哨站岗、现场执勤、巡逻检查。
外来的旅客都说满洲里很美。满洲里确实很美,夏天风吹草低见牛羊,春秋蓝天白云天爽朗,冬天雪景冰湖白茫茫;尤其是冬天的满洲里很迷人,令游人兴致勃勃。但对于守边疆的我们来说,满洲里的气候老恶劣老恶劣,夏季匆匆,冬季漫漫。其实,匆匆的夏天也不好过,最高气温达40.9℃;夏天的热还不是最难熬,最令人头痛心烦的是那些不管有没有国界的小东西——蚊子、小咬、黑色小善。这里的蚊子老大老大,对防蚊药水好像有免疫功夫,叮起人来可狠了,而且带毒,叮过就起大疙瘩,几天不退,老痒老痒,扰得人睡不踏实吃不香。小咬更可恶,成群集队攻击人,飞过来像压得很低的阴云,灰蒙蒙一片,哪都能钻,叮人吸血,老恐怖老恐怖了,被刺叮后起红包,奇痒难忍,忍不住了只好抓,抓破就溃烂流水,老难受老难受了,药膏药水根本不见效。再是“黑色小善”,不知它叫啥名,“黑色小善”是战友们给起的;天一黑就飞来,一片一片压过来往身上黏,躲不开也掸不掉,下了岗都不敢直接进营房,得先在门外脱得只剩内裤才敢进,老烦人老烦人了。
我家是黑龙江的,黑龙江够冷吧,可这里更冷,冷的时间特别长;八月下旬上夜岗就得穿大衣了,三四月份下雪也正常。来当兵之前从没见过这样冷的天,大头棉鞋稍有脚汗,门出就结冰了。虽然我们的御寒服装很厚,脚上大头棉鞋外套皮靴,可不管用,穿得再多都不管用,站不了半小时就冻透了,整个人都跟冻僵了似的,围脖冻裂是常事。
有时候,还有一些人为的事老闹心了,有些俄罗斯司机想买通我们,硬给我们塞卢布,一叠叠厚厚的,弄得我们不知所措,老烦人老吓人了。但不管遇上什么困难,战友们没有一个逃避,因为我们铭记着“边防卫士”四个字的意义和责任;深知穿上了这身橄榄绿就是代表国家形象的边防战士……
战士张新亮(河北沧州人):
我是从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应征入伍的,家里挺支持我到部队来锻炼的。从散散漫漫的大学,到什么都得守纪律听命令的军营,开始很不习惯。不过,我的适应能力还行,调整过程不算长,我选择从军时就有接受磨练的准备,理顺了越艰苦越能磨练人的思想。
从新兵连分到监护三中队,开始最不好过的就是在冰天雪地里执勤站岗,最够呛就是遇上暴风雪,眼睛都睁不开。现在想想,真说不清自己是怎么扛过来的,那时就反反复复对自己说,求天求地抹眼泪不管用,只能凭毅力。我的体会是越怕冷感觉越冷,咬牙一挺也就过了。当兵第一年,扛过了寒冷关,其他事就顺了,什么苦啊累啊都不在话下了。加上饮食越来越可口,内蒙的牛羊肉可好吃了,渐渐不想家了,给家里打电话的时隔也慢慢地长了。
后来越过越充实了。周一至周五都有学习,周末中队澡堂开放,可以尽情地享受;周末周日电话室也开放,可以跟家人跟同学聊聊天;平时要是有事想跟家里商量什么的,队领导会拿自己的手机给我们用,很方便。能经常听到家人和同学的声音,不觉得离家有多远,转眼两年义务兵已满。在部队两年,收获最大的就是学会了耐心仔细和自律自控。部队做什么都讲究认真仔细,服从命令守纪律,做事有条有理;学会了遇事三思而后行,不再懵懵懂懂毛毛糙糙……
冬季的满洲里万物凋零,朔风凛冽,而三中队却是勃勃生机。跟三中队的战士聊天,被他们的纯真、坦诚、坚强所感染,仿佛听到了军歌——既然是来从军,既然是来报国,当兵的爬冰卧雪算什么,当兵的吃苦受累算什么,什么也不说,祖国知道我,一颗博大的心,愿天下都快乐……
2
下雪了。起风了。
没上销的窗被吹得噼里啪啦响,风携着雪直逼屋里。我赶忙关紧窗,把寒气拒绝在外。
满洲里的雪说下就说,几分钟时间,操场四周已白白一片;随北风吹啸,雪儿旋舞,来飞扬去。尽管屋里的暖气很给力,我还是下意识地拉了拉羊绒披肩,将身子裹得紧些。
说好跟监护一中队的战士去“莲花托老所”慰问老人,瞅着纷纷扬扬的雪花,正踌躇去不去时,王磊指导员已在楼下等了;王指导员为“托老所”带了些大米、面粉、油,还有20多斤猪肉。
我们驱车到市南区一座破旧的院落;院内有两排平房,一排是老人们的寝室,一排是佛堂、厨房、库房,设施很简陋,但收拾得干干净净。王指导员介绍,托老所所长姓朱名莲花,托老所以她本名命名。
战士们早忙开了,有收拾屋子的,有给老人打扫个人卫生的,有陪老人拉家常的。我很想为这些智残老人做点什么,可插不上手。于是,摸出口袋里仅带的500元钱,交给莲花所长,给老人们买点水果。
屋里不通风,味儿难闻。战士们一点不嫌老人身上的异味,耐心地给他们洗头洗脚修指甲。
一位长瘫在床、有严重喉疾的男子,只能从喉底发出“衣衣”声,但脑子很清醒。他拉着我的手,翘着大拇指指向正给他修指甲的战士,憋着劲发出含糊不清的“衣衣衣”。
这位老伯只认黄延明,战士们一来他就找黄延明;黄延明没来他会很失落很不开心,黄延明一来他就笑得合不上嘴。王指导员欣赏的眼光落在战士黄延明身上。
黄延明淡淡一笑:他说什么别人听不明白,急也急不上。我跟他挺投缘,能明白他想表达什么。来多了,熟了,他就只认我了。
莲花所长满脸感激:战士们逢年过节都来看老人,他们一来,老人们老开心老开心了,老念叨“解放军”……
王指导员说:老兵复退前都会来跟老人们道别。虽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兵们走了一批又一批,但照顾老人成了我们中队为民服务的传统,始终没变。现在的战士大多是90后独生子,在家都像小太阳,让他们在成长中学会感恩和奉献很重要,中队当成是他们人生的必修课……
王指导员话很有嚼头。
11月12日
咀嚼:车队、铁路口岸和监护二中队
1
清晨,北风呼呼,体感温度-22℃;我穿得像北极熊,在院子里只转了一会儿,感觉寒气直逼肉体;整个大院只有车勤分队的官兵们在车库忙碌。
我一直觉得这个车队有故事。果然,这是个17年无事故的优秀车队,连续6年被满洲里市政府评为“车辆管理先进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11人荣立个人三等功;63人次荣获“红旗车驾驶员”……
满洲里一年有七个月白雪皑皑,冰冻不化。一个人在冰天雪地的茫茫草原、在车水马龙的城市闹区、在坑坑洼洼的乡村小道行车6200多天无事故也极不容易,何况是一群年轻小伙行车610万公里。
勤务中队指导员王志奇介绍:车勤分队管理制度很严,从选拔驾驶员开始时就狠下功夫严把关;将思想好、动机纯、纪律硬的战士推荐到汽训队培训,考了驾照并不直接上岗,还需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训,包括到地方汽修厂学习车辆机械的保养技能,复训结束再组织上岗考核,什么时候通过考核什么时候定车上岗,经三次复考仍然不能达到上岗要求者就得调离,这是零商量。战士小许复训考核不合格,经补考还是不合格,他急了,想通过上级领导走走关系,硬是给站领导顶了回去。
车勤分队车辆使用制度很细很实,条条都是铁板上钉钉子,零商量。比如,驾驶员受领出车任务时值班干部要明确路线,驾驶员不可擅自改变。一天,驾驶员小罗完成归队,绕道去邮局给家里寄了个包裹,被正在GPS系统上监控车辆的值班干部发现,小罗归队后当即被停车整顿,并在军人大会上作了检查。
车勤分队驾驶员手机使用也有制度,不出车时手机由队部保管,出车时手机必须保持畅通,行车中不准接听私人电话。一天,上士赵小亮的妻子惦记跑长途的丈夫,几次拨打他手机就是没人接。两小时后他给妻子回电,妻子既担忧又委屈,难免嗔怪。他耐心解释,终得妻子理解。为了不让妻子担心,夫妻俩约定,以后打电话,如果铃响5秒摁掉,那就正常。
战士范路说,手机使用规定有时候真纠结。恋爱五年,跟女朋友在一起的时间少得可怜,也想和女友打打电话聊聊天,当下年轻人谈恋爱谁不用手机煲电话粥啊,可我们不行,我们能使用手机的空间很有限。对于我们来说,煲电话粥聊天是件令人奢望的事。
这几天一直陪我们跑基层的上士徐春雷,车开得特稳,感觉不到他踩刹车;他开车时几乎没话。问他,答也简短。他说:制度必须养成习惯,不知不觉地刻烙在骨髓里。
2
战士讲战友的故事。
徐春雷是个全能驾驶员,什么车都能开。从事车勤分队驾驶员七年,连续五年被借调到内蒙古边防总队汽训队当教练,带出了上百名优秀驾驶员;连续三年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红旗车驾驶员”。他像阳春三月天的雷鸣,不干则已,干则惊人,也因此得名“雷子”。
七年前,雷子从汽训队结业分到车勤分队,在老驾驶员眼里就是只小菜鸟,但他很快担起给基层送给养的任务,一有空就擦拭自己的爱车,尽管只是台货车,可在他眼里跟宝贝无别。因为爱车,所以爱琢磨车,仅三个月就能像老驾驶员一样老道地处理各种车辆问题,被调到了担任值班车驾驶员的岗位,成为车勤分队成立以来的首例。七年间,他无论驾驶什么车都没出现过抛锚现象。别人问他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车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对它好它肯定对你好。他不光安全行车30多万公里,还是有名的“节油状元”,同样的车,同样的路程,他的油耗总比别人少。
跟雷子一样坚信车有生命有感情有灵性的还有赵小亮。
小亮跟雷子是同年兵,累计完成车勤保障任务7万余次,安全行驶23万公里,多次被评为“红旗驾驶员”“优秀士兵”,荣立过三等功;他一直执着地认为车跟人一样,你对它好,它就会为你争气,紧要关头不会掉链子。他把车看成自己的身体一样,车子没擦干净,就像没洗脸;车子掉了块漆,就像身上蹭破了皮。队里有一辆1995年出厂的奥迪轿车,他开了三年,车报废要拉去做切割处理了,他依然将它里里外外擦拭一遍,依然做常规车检和预热,一直陪着它上路……
小亮对工作对战友都没得说的。战士小周刚到车队时大错不犯小错不断,挨了不少批评,为此十分苦恼。他找小亮讨教,小亮与他结成“互助”组,有空就谈心,手把手教他如何提高技能,连出车都带在身边。一段时间下来,小周像变了个人,还荣获了“最佳提升奖”。小周总说自己进步是小亮班长的功劳,这个奖励应该属于班长。小亮以他的敬业精神和助人为乐的品质,赢得了战友们的敬重。今年,他把妻儿接到了满洲里安营扎寨;站里把他妻子安置在进出境口岸免税店工作,解决了儿子入托,消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他心存感恩,工作干劲更大更足了。
……
车队的故事很多。战士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光辉业绩,也没有世人皆知的赫赫功名,但是,17年来,他们让自己的爱车附上了边关军人的灵魂……
3
顺着国门那条铁路走,不远有一排普通的平房,就在铁道边上。远看,像个小镇火车站,在旷野上显得有些孤独;走近,别有洞天,是满洲里检查站铁路货运口岸营区。
营区不大。推门而进,门口白底红字介绍铁路货运口岸今昔的“掌印铭史”展板,真形象,文是雅而稳重的半文言文,字是飘逸浑厚的繁体,大有传统文化和书法艺术在纸上舞太极之势。往里走,窄窄的走廊,一边像精致的字坊,一边像照片展厅,浓浓的文化味沁人心脾,让人一下子沉浸在熏陶人、鼓励人、带动人的警营文化气氛中。经打听,这些展版的设计和文案书写,都出自教导员张兴东之手,他对中国传统文化、佛学、武术、茶道颇有研究,还是摄影和平面设计的高手。在他的带领下,科里很重视警地两用人材的培养,九位士官个个有一门绝活,口岸通天眼、现场管理一口清、摄影师、国际厨师等,厨师还被选去参加“国际维和”……
4
士官李鑫给我们讲破获携带毒品的故事。
那天,晚饭刚过,有一列俄方列车待检出境。当时,列车所有的敞车和平板在监控器上都查了,只剩驾驶室了。我们上车动作很快,打开车门,见副司机坐在驾驶台上,一手里拿着两包小东西,一手拿着一根掏空的烟,正准备往里面塞东西。光线太暗,没看清楚是什么东西,但凭多年的检查经验感到这列车有问题,怀疑车上有违禁物品。首先对驾驶台里里外外检查了一遍,接着对驾驶机舱的每个角落查了个彻底,任何一个细小的东西都没放过,甚至连脚底下有没有踩踏什么都查了,一无所获。那两个俄罗斯司机见检查得那么细,显得很焦忧,副司机突然袭击将脏兮兮的手套塞进裤兜引起了我们怀疑,口岸决定重新检查,还派了缉毒犬到现场,对机车及距离机车25米之内的范围进行了搜索,还是一无所获。双方僵持了好一会,司机突然提出要出去检修机车,副司机慌忙从口袋里掏出那副黑不溜秋的手套递过去。我们从他俩紧张的神情中断定手套有问题,便抢先接住。两俄罗斯司机着急了,扑上来就抢,当然抢不走了。经呼伦贝尔市公安机关进行鉴定,从手套里缴获的物品是大麻……
我们听得入神间,进来一位身着羽绒服的儒雅男子,他就是张兴东,本在家倒休,特赶来看望我们。从他的介绍中得知,负责检查列车的官兵一个夏天能走坏四双胶鞋,一个冬天要走坏两双大头棉鞋。进入12月份,室外温度-30℃极为平常,夜间最低温度能达-40℃多度,穿得再厚都不管用,不到半个小时就冻透了,执勤最长的班要一个半小时,这意味着官兵们要生生冻上1个多小时;眉毛上结满冰碴儿是常事,谁都不会有半点儿不奇怪。
5
有一列出境货运列车徐徐驶入铁路货运口岸值班室的大屏幕上,慢慢停下,静静地趴在铁轨上,等待接受检查。
高高大大的铁家伙,驾驶室距铁轨有2米多,令人生畏,望而怯步。在战士的鼓励下,我正要伸手抓握不绣钢扶手攀登,战士急忙拦挡。神情认真地告诉我:得戴上手套才行,否则手心手指上的皮就会让扶手给生生地“咬掉”。我猛地一惊,由衷地感激这位细心机灵的小战士。
外面天冻地裂,机头内却像上了气的蒸笼,俄罗斯司机只穿着短袖;发电机震得满耳尽是嗡嗡响,头晕脑胀,不一会儿就出汗了。跳下车,冷风飕飕,胸前背后像被泼了冷水,不停地打激凌。
我只攀登了机头。战士们每天要监护从口岸通行的40多趟货列,每列有70多节,车厢距铁轨170CM,就这样上上下下跳,前前后后跑,一天至少要走60公里。难怪大伙都说,在满洲里边检站,铁路货运口岸现场检查和监护最辛苦。
6
在铁路货运口岸食堂吃过午餐,到监护二中队营区时,战士们正午睡,整个营区静悄悄的。为了不影响战士们正常作息,我们被安排在队干部寝室休息。
随着嘹亮的号声,战士们齐刷刷地站在操场上,隔着厚厚的玻璃听不清队长在交代什么。很快,他们各自为营,跟着班长走了。我看了一下时间,距起床号响不到十分钟,可见战士们的动作之快。
二中队各方面硬件设施都很有范儿,其他中队有的,他们都有;其他中队没有的,他们也有,像队史馆、电影放映室等;连犬屋都特有范儿,远远看,很像幼儿园建筑。
营房后面有片自留地,还有个饲养场,圈养了不少鸡鸭和大白鹅。指导员说,到了夏天,自己种的葡萄瓜果、时令蔬菜根本吃不完,一年四季的咸菜都是自己菜园子里解决的,过年过节的还供给站里呢。
7
二中队有一群无言的战士——警犬,特抓眼。
看战士和警犬亲密无间,想起前不久看得我稀里哗啦落泪的电视剧《神犬奇兵》,眼前有两犬的神态特像《神犬奇兵》里的步枪和小米,我没有记住牠们的名,就叫“步枪”“小米”吧。
“步枪”皮毛光滑发亮,威风凛凛,眼神和气势表现出一种绝对不能侵犯的态度。“小米”娇小可爱,一身长毛,走起来抖抖飘飘,很是漂亮。训导员让“步枪”为我们表演查毒、越障、扑击,“步枪”明白自己在表演,很会撒娇,就想讨训导员给予表扬和肯定。看牠和训导员的那股默契和亲热,可见训导员在牠身上倾注的精力和感情。
训导员看出我喜欢“小米”,把牵绳交给我,我有生以来第一次与警犬零距离接触。也许是我穿着跟训导员一样的迷彩服,也许是看训导员对我的态度,“小米”对我很友好很温顺,由我搂着牠的脖子抚摸。训导员说,“小米”的优势是体小,遇上“步枪”过不了的就由“小米”出场。战士们指着警犬们笑着说,在现场,牠们绝对像领导,只要牠们发出狂吠,就像有情况的命令……
黄昏,西边的地平线燃起了像泼了朱红漆一样的火烧云,壮观漂亮;霞光照得白色的国门变红了,飘扬的红旗像撒上了金粉,警犬的皮毛像披上了锦绣,连黑土地都变成了紫檀色了。没一会儿工夫,天渐渐黑了,我们国门上的灯亮了,通明辉煌。远处,俄罗斯小镇也亮起了零零散散的灯星,更显对岸国门的冷清萧条。
11月13日
回眸:牧场和国际列车,情愫不同的体验
1
满洲里的晴天,天空特别高远,尤其湛蓝,纯粹、透彻,这在江南是难得一见的。
深入草原腹地,一路坑坑洼洼,车子摇摇晃晃颠簸在早已枯黄的草场小道上,我们正往边检牧场走。我思绪飞扬,想象牧场羊马成群、战士扬鞭策马赶着羊儿的情景……
车驶过一处白色蒙古包,这是满洲里检查站官兵及家属的度假处。快到牧场时,我的手机短信响了,是中国移动和外交境外游的温馨提示,提醒我在俄罗斯使用中国移动的资费和交外部告中国出境公民在俄罗斯若有求助的相关电话号。
我好生奇怪,自己并没有出国啊!对了,我的手机开了国际漫游服务,准是接受到俄方移动信号了;边检牧场的营房距俄罗斯边境也就2公里,能看得到俄罗斯哨所和小镇民居,在这里接受到俄罗斯移动信号很正常。我赶紧把手机设成飞行模式,要不接听电话就成国际漫游了。
茫茫原野上,只有那么一座场院,孤零零的,但收拾得干净利索。偌大的院内有一排五间简陋的平房,貌似农家院落,那是牧场营房;屋内除了一台电视机,连像样点的桌椅都没有。院外,有一比营房高大几倍的草垛,那是马儿羊儿大雪天的储备粮。监护一中队的四位战士在这里守着1100多只羊、100多匹马,每月轮流跟着送给养的车回中队一趟,理理发洗洗澡,添点日用品,平日里整天与马儿羊儿相伴,生活单调、乏味、寂寞可想而知。
我没有看到想象中的那幕,没见一只羊一匹马。羊一早赶出去了,牧场有4万多亩草场呢,不知在哪呢。马也不在,去打防疫针了。两战士留守营房,看他们整齐得不带一丝皱褶的床,在这样的环境里丝毫没有放松内务要求,让我很意外;更让我意外的是战士身上的迷彩服不只旧,而且有补丁,这在满洲里边防站的日子里还是第一次看到。
把新发的冬装攒起来了?我好奇地问战士。
没有啊!这里活脏,衣服换得勤洗得勤,费,正常发的不够穿,这是中队战友复退时给留下的。战士面腆地搓着手说。
那么冷的天,还天天放羊出去吗?
不到大雪盖草天,每天早出晚归。
中饭怎么办?
带上干粮和水呗,习惯了。
在茫茫草原上牧羊,整天遇不上一个人,不寂寞吗?平时带书看吗?
说不寂寞是假的,寂寞了就跟羊、跟天、跟风、跟草、跟自己说说话呗,习惯了。羊们必须在我的视线内,看书容易入迷,羊儿跑丢了可不好办了。
没想过调换工作?
还真没有!寂寞是寂寞了点,苦也苦了点,但习惯了,跟羊们有了感情。牠们下羊羔时,我们常常整夜守候,羊羔一出来就抱到我们屋里,放在床边不让受冻。遇上母羊奶水不足,就拿奶瓶喂,喂过几次,牠就只认你了,你一抱牠,牠就咩咩叫,很通灵性,很可爱;看牠们长大,很有满足感。
……
跟我聊天的战士是河北兵。他告诉我,他是自己要求来牧场的;一说跟羊羔的感情,眼睛里闪烁一种很难用文字表述的柔性。小伙子话不多,说得最顺口最多的就是——习惯了。
“习惯了”,再平常再简短不过的话,却让我感受到这位边防小战士的真情像雨露般涤荡心灵。牧场行,时间不长,却是一次心灵之旅。
2
听空港分站站长王涛中校介绍,每周四晚上入境的国际客运列车是铁路口岸最难的查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来中国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乘坐这趟国际列车的旅客第三国家人员占多,最多时一年涉及到60多个国家的出入境人员……
晚上20点左右,K20次国际客运列车徐徐驶入满洲里站。这趟国际列车从莫斯科始发,正常情况下第五天抵达满洲里,入境前都要在俄罗斯最后一站——后贝加尔斯克站经过换轮作业,再用中国的车头牵引到满洲里;因为中俄铁路道轨不同,我国用准轨,俄罗斯用宽轨。满洲里是入境首站,现场查验工作特别重要;由于乘客所属国家不同,成分很复杂,什么样的人都能遇到,什么样的情况都可能发生,所以对检查员和检查队伍的要求很高,要应对任何突发事。
我们登上K20次车时,边防、海关、防疫三方检查员们已经开始查验了。我回顾四周,国际列车普通车厢跟国内列车软卧车箱基本相同,不同的是探在各包厢门口的人的肤色不同,多为黄头发蓝眼睛,说着叽里呱啦的语言;我们的检查员真行,都能流利对答。
一个高级包厢里有两位相貌跟中国人无别的中年男子,检查员跟他们说汉语,他俩四目相对,一脸茫然;检查员跟他们说蒙语、俄语,还是不知所措;检查员跟他们说英语,好像听明白了,连忙递上护照,原来是韩国人……
为了不影响检查员们工作,我们先下车,往灯亮处走,而夜却正往黑里赶。回头看,寒风瑟瑟中,我们的监护战士军姿威严地站在国际列车每节车厢门口……
后记
六日的记载,在官兵们眼里一切都稀松平常;但这些看似平淡无奇的生命之花,正浸着纯朴的青春和温热的汗水在悄悄发芽绽放,终有一天将成长参天大树。倒是我们,在和煦的暖风里尽情享受风花雪夜的惬意之时,是否想过我们的祖国有一个边陲小城叫做满洲里;在那儿,有一群戍守边关的年轻人……
2014-12-14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