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中财】轩窗夜语,共一张虚拟的网
2020-09-17叙事散文冉令香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36 编辑
轩窗夜语,共一张虚拟的网冉令香 夜,沉沉地蛰伏下来,“唧唧嘀嘀”的虫鸣弹拨起夜的心弦,台灯柔和的光晕掀开了夜的衣角。鼠标低吟,清脆的“咔嗒”声,叩击电
轩窗夜语,共一张虚拟的网冉令香 夜,沉沉地蛰伏下来,“唧唧嘀嘀”的虫鸣弹拨起夜的心弦,台灯柔和的光晕掀开了夜的衣角。鼠标低吟,清脆的“咔嗒”声,叩击电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36 编辑 <br /><br />轩窗夜语,共一张虚拟的网
冉令香
夜,沉沉地蛰伏下来,“唧唧嘀嘀”的虫鸣弹拨起夜的心弦,台灯柔和的光晕掀开了夜的衣角。鼠标低吟,清脆的“咔嗒”声,叩击电脑窗口中那些敏感的神经,伴随一个人的内心独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遨游。
“咔嗒”,鼠标点击,登陆邮箱,这浓缩了喜怒哀乐的电流颤动着直达心房。无论过稿还是退稿,都如片石击水,激起心头些许感慨。
打开附件,我的文集《静读时光》的封面小样赫然出现在眼前,简洁淡雅的封面让眼前一亮:细波粼粼的水面,绿叶清荷,一只小巧的红蜻蜓恰好驻足于纤草顶端。书稿发送出去一个多月,终于有了回音。激动之余再次打开子丁老师为我写的序言,两行清泪不由自主流下面颊。
一个步入中年的人偶然想起了文学,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片芳草地。十年光阴倏忽流逝,咋一回望,便惊起多少惶惑。十年了!没有留意网络飘流的时光,竟然如此仓惶。回望那些文字编辑的日子,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咔嗒、咔嗒”,鼠标轻吟,一片片秋叶应声坠落,叩开了十年前初秋的那扇窗口。那个上午的阳光依然慷慨热烈,身边的摇头电扇送来阵阵清凉。鼠标轻点,我的《快乐老家》成为且听风吟原创文学网的等待审核状态。返回首页,浏览着最新文章,等待编辑的审核结果。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过去了,几次反复查看,页面依然没有更新,我心头涌起的热望慢慢凉了下来,也许编辑审核通不过呢。
做饭,洗衣,接送孩子上下学,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在等待和猜测中惶惶溜走。
当夜幕拉开,窗外的喧闹消弭,我迫不及待打开电脑,窗口一亮,光标一路闪烁,直达那个期待的页面,《快乐老家》就摆在且听风吟的最新散文栏目!“哇!快来看,发出来了!”我的惊喜唤来老公和儿子的围观。“嗯,前半部分还好,后面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一般般吧!”老公撂下一句话,看球赛去了。儿子抱着挖土机搞搬运工作了,那些积木在挖掘机的大铲子里,一会儿搬运到墙角,一会儿又运回床头。我却像被这些宋体五号字施了魔法,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忙碌起来。老公嘴里的“一般般”如何能浇灭我心中骤然燃起的火苗?
2004年,初次触网,便被网络唤醒了曾经的文学梦。我随手起了个网名,一头扎进了文学网站。白天,课堂上,面对清一色男生的教学班,在课本内容与精彩故事间穿插,企图把那些如坐针毡、心痒难熬的思绪从纵横驰骋的篮球场拉回来;把那些蒙头大睡、追着周公神游,悠哉乐哉流淌的哈喇子们唤醒,跟着我的思路走。晚上,就着台灯散落的光晕,坐在电脑前编织那些散落的文字。抛开白日的迎来送往、虚与委蛇;抛开白日的围堆闲侃、说笑打闹,独享夜中的一片宁静。那些存储于心的陈年往事、现实生活的鸡毛蒜皮、磕磕碰碰,牵引着我敏感的神经,偶有感触便凑成一文,投到且听风吟。看着逐渐增长的点击率和热心文友的点评,一份小小的成就感溢满胸膛。满心轻松愉悦,情不自禁地要冲出喉咙,哼唱两嗓子。
有时,因一篇文字的构思,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夜里突然茅塞顿开,便摸索着拿起笔,寥寥草草记在本上。第二天早早起床,打开电脑整理进文档。五年累积下来,竟有100多篇!如今回头看看那些文字,难免幼稚单薄,但每一篇都是我生活态度的真诚写照。“采撷生活中的亮片/精心点缀成串/送给树梢/与四季风/低语轻唱。”自己设计在网站文集封面的几句话,恰恰印证了那些文字的真实性。
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我的心里架起一座神奇的桥梁,通向那片令人向往的文学净土。那里有版主和编辑审核你的文字,决定是否发表,是否推荐精华;那里有从未谋面的文友点击阅读,引发共鸣和你探讨。你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储存在那个虚拟的空间,与文友共享。
直到2009年,偶尔搜索自己的文章,才发现我的小说《女人头顶那片天》被一家杂志选载,作者被篡改为他人!进一步再搜索我发在且听风吟的一些文章,有些署着他人的名字,堂而皇之地悬挂在别的网站或他人的博客。愤怒、难过、悲哀!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我给那家刊物几次打电话,那些色厉内荏、相互推诿的辩解,只会增添你心中的愤怒和悲凉。我给那些网站发信息,给博主留言,他们一概置之不理,那些文字依旧悬挂在他们的名下。这个快捷的网络实实在在地方便了文偷肆意的剽窃,谁来维护网络作者的权力?
伤害伴随着困惑让我犹疑不决,网络写作到底是利还是弊?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作者的心血得不到保障,文学的尊严被恣意践踏。那些肮脏的手,在肆无忌惮地掠夺别人的劳动果实!5年了,我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到底该怎么写才能提高?
其实,2008年5月,网络悄然向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只不过,我没有意识到它的独特意义,我的记忆被那场灾难所笼罩。12日中午,我应晩亭的邀约到守望文学网站注册。几次信息往返,不觉已是下午两点。当我匆忙站在教学楼走廊时,狂风骤起,急促的雨柱倾天而降,清亮亮的天地瞬间陷入漆黑的浓夜。紧接着闪电交织,巨雷轰顶,似将乾坤颠倒。几分钟后,狂风骤雨嘎然而止。泰城西南方的乌云如翻江倒海的怒潮,翻滚奔涌,激荡不安。随之,震惊世界的消息传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5月12日,因为那场灾难让我终生铭记。现在,我才意识到,还因为晩亭,一个柔弱的女子改变了我网络写作中的犹疑徘徊。守望,一个不大的文学网站,因为她的自信和坚持,吸引了我的前往。她设置“探索发现”板块,每月一期,组织几个优秀作者对某篇代表作品进行探讨。我朦胧的写作意识渐渐有所觉悟:写什么?怎么样写?为何而写?从此,夜幕下,那盏台灯朦胧的光晕里,又多了几分思考。2010年冬天,晩亭对我的访谈,第一次帮我梳理了在网络流浪式的写作过程,引发了我的驻足,回望。经过了几年的徘徊摸索,有了外出学习听讲座的感受,读完了第一本散文评论著作王聚敏老师的《散文情感论》,我脑中对于散文的认识才明晰起来。从最初的自发写作,转向了自觉写作。
后来,与晩亭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我又认识了中财论坛。春夜听雨、江天漫话、梦游太虚、明月清风、笔走龙蛇……“咔嗒、咔嗒”鼠标的欢唱,带我走进走出,每一个板块都是诱惑,让我流连忘返。2011年5月13日,我注册申请,终于成了中财的一员。
初入中财,对我震慑力最强的是每周一贴的名家高手们!敬一兵、房子、木门长子、剑鸿、宋长征、青衫子等老师,几乎每周都有新作推出,或气势宏大,内涵丰厚,开阖自如;或柔软、幽深、静谧,如透视人性的显微镜(王克楠老师评价房子的散文);或灵动、精美、细腻、宛若悄然绽放的莲……风格独特,自成一体,每每读来都是享受。还有那么多朋友的鼓励,周施梅、文珺、川媚、贵妃醋、薄暮、清风盈袖、夏日荷风……一个温暖包容的大家庭,让一个流浪网络的人最终有了归属感。在版主和朋友们的关注中,我一路坚持走到了今天。应该说,在中财的日子是欢乐而满足的!
有时候,面对一个个头像也会浮想联翩,猜度一番这些未曾谋面的朋友们。那个展翅飞舞的绿衫女子,其背后竟是那么富有灵性、敏锐的思维;那只以蓝天为背景、随风飞舞的蒲公英,该是思绪的自由放飞吧。那个酷酷的“别逼我出招”,难道要仗剑义行,侠游天下?最符合个人性格特征的是李兴文老师,文质彬彬,严谨回望的一眼有深厚的内涵;网名“二哥哥”的,却是个俏女子,宽檐遮阳帽难掩那沉思的凝视,难怪那散文有诗意朦胧的美。还有“何足道哉”,寓意深深呢……我像走进了茂密的树林,追着一篇篇文字的足迹,摸索行走。
而今,回望网络流浪的十年,从最初的且听风吟,到守望文学,再到西部作家、新散文观察,最后又回到中财。一路转战,一路观望、学习、阅读,让我学会了悉心观察和审视生活,让我的文字学会了关注生命生存,触摸一种深度。
翻阅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静读时光》收入的五十篇散文,从2004年9月初入网络发表的第一篇《快乐老家》,到2014年4月写的《无事忙》,其中大多数是在中财首发的。
有人说,写作是寂寞的思想苦旅,我则有不同的感受。“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就再快乐不过了。”读过这句话,便铭记于心了。感谢上苍的赐予。一颗感恩之心,让我的生活快乐而满足。网络中有那么师友的帮助、鼓励和支持,让我在徘徊中不断发现,及时改正。一路走来,我的业余写作之路,其乐融融。
童年时,因为照看两个弟弟,我比一般孩子入学晚。当我抱着小板凳,拿着一张纸、一个铅笔头跑到学校报名时,连“2”这个数字都不会写。放学后,我趴在小矮桌上写到天黑,才歪歪扭扭写成“Z”的样子。由此,我朦胧地意识到,我比别人笨,我应该追在别人身后跑。
如今,人到中年,仓促面对一天天溜走的日子,更感到无奈和惶惑。幸好有网络文学,有那么多朋友,一路督促我写作、思考、阅读,督促我把握住今天,踏实走过每一天。
夜深了,夜虫幽幽地弹起了心灵吉它,一弯淡月斜挂窗前,又是轩窗夜语时。我知道,在同一张虚拟的网络世界,默默耕耘文字的还有一个真实的你!
2015年9月9日星期三
冉令香
夜,沉沉地蛰伏下来,“唧唧嘀嘀”的虫鸣弹拨起夜的心弦,台灯柔和的光晕掀开了夜的衣角。鼠标低吟,清脆的“咔嗒”声,叩击电脑窗口中那些敏感的神经,伴随一个人的内心独语,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遨游。
“咔嗒”,鼠标点击,登陆邮箱,这浓缩了喜怒哀乐的电流颤动着直达心房。无论过稿还是退稿,都如片石击水,激起心头些许感慨。
打开附件,我的文集《静读时光》的封面小样赫然出现在眼前,简洁淡雅的封面让眼前一亮:细波粼粼的水面,绿叶清荷,一只小巧的红蜻蜓恰好驻足于纤草顶端。书稿发送出去一个多月,终于有了回音。激动之余再次打开子丁老师为我写的序言,两行清泪不由自主流下面颊。
一个步入中年的人偶然想起了文学,义无反顾地走进了这片芳草地。十年光阴倏忽流逝,咋一回望,便惊起多少惶惑。十年了!没有留意网络飘流的时光,竟然如此仓惶。回望那些文字编辑的日子,万千感慨涌上心头。
“咔嗒、咔嗒”,鼠标轻吟,一片片秋叶应声坠落,叩开了十年前初秋的那扇窗口。那个上午的阳光依然慷慨热烈,身边的摇头电扇送来阵阵清凉。鼠标轻点,我的《快乐老家》成为且听风吟原创文学网的等待审核状态。返回首页,浏览着最新文章,等待编辑的审核结果。二十分钟、三十分钟……过去了,几次反复查看,页面依然没有更新,我心头涌起的热望慢慢凉了下来,也许编辑审核通不过呢。
做饭,洗衣,接送孩子上下学,不知不觉,一天的时间在等待和猜测中惶惶溜走。
当夜幕拉开,窗外的喧闹消弭,我迫不及待打开电脑,窗口一亮,光标一路闪烁,直达那个期待的页面,《快乐老家》就摆在且听风吟的最新散文栏目!“哇!快来看,发出来了!”我的惊喜唤来老公和儿子的围观。“嗯,前半部分还好,后面有点流水账的感觉。一般般吧!”老公撂下一句话,看球赛去了。儿子抱着挖土机搞搬运工作了,那些积木在挖掘机的大铲子里,一会儿搬运到墙角,一会儿又运回床头。我却像被这些宋体五号字施了魔法,坐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忙碌起来。老公嘴里的“一般般”如何能浇灭我心中骤然燃起的火苗?
2004年,初次触网,便被网络唤醒了曾经的文学梦。我随手起了个网名,一头扎进了文学网站。白天,课堂上,面对清一色男生的教学班,在课本内容与精彩故事间穿插,企图把那些如坐针毡、心痒难熬的思绪从纵横驰骋的篮球场拉回来;把那些蒙头大睡、追着周公神游,悠哉乐哉流淌的哈喇子们唤醒,跟着我的思路走。晚上,就着台灯散落的光晕,坐在电脑前编织那些散落的文字。抛开白日的迎来送往、虚与委蛇;抛开白日的围堆闲侃、说笑打闹,独享夜中的一片宁静。那些存储于心的陈年往事、现实生活的鸡毛蒜皮、磕磕碰碰,牵引着我敏感的神经,偶有感触便凑成一文,投到且听风吟。看着逐渐增长的点击率和热心文友的点评,一份小小的成就感溢满胸膛。满心轻松愉悦,情不自禁地要冲出喉咙,哼唱两嗓子。
有时,因一篇文字的构思,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夜里突然茅塞顿开,便摸索着拿起笔,寥寥草草记在本上。第二天早早起床,打开电脑整理进文档。五年累积下来,竟有100多篇!如今回头看看那些文字,难免幼稚单薄,但每一篇都是我生活态度的真诚写照。“采撷生活中的亮片/精心点缀成串/送给树梢/与四季风/低语轻唱。”自己设计在网站文集封面的几句话,恰恰印证了那些文字的真实性。
虚拟的网络世界在我的心里架起一座神奇的桥梁,通向那片令人向往的文学净土。那里有版主和编辑审核你的文字,决定是否发表,是否推荐精华;那里有从未谋面的文友点击阅读,引发共鸣和你探讨。你的喜怒哀乐都可以储存在那个虚拟的空间,与文友共享。
直到2009年,偶尔搜索自己的文章,才发现我的小说《女人头顶那片天》被一家杂志选载,作者被篡改为他人!进一步再搜索我发在且听风吟的一些文章,有些署着他人的名字,堂而皇之地悬挂在别的网站或他人的博客。愤怒、难过、悲哀!心里说不清是什么滋味。我给那家刊物几次打电话,那些色厉内荏、相互推诿的辩解,只会增添你心中的愤怒和悲凉。我给那些网站发信息,给博主留言,他们一概置之不理,那些文字依旧悬挂在他们的名下。这个快捷的网络实实在在地方便了文偷肆意的剽窃,谁来维护网络作者的权力?
伤害伴随着困惑让我犹疑不决,网络写作到底是利还是弊?在这个虚拟的世界里,作者的心血得不到保障,文学的尊严被恣意践踏。那些肮脏的手,在肆无忌惮地掠夺别人的劳动果实!5年了,我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到底该怎么写才能提高?
其实,2008年5月,网络悄然向我打开了另一扇窗。只不过,我没有意识到它的独特意义,我的记忆被那场灾难所笼罩。12日中午,我应晩亭的邀约到守望文学网站注册。几次信息往返,不觉已是下午两点。当我匆忙站在教学楼走廊时,狂风骤起,急促的雨柱倾天而降,清亮亮的天地瞬间陷入漆黑的浓夜。紧接着闪电交织,巨雷轰顶,似将乾坤颠倒。几分钟后,狂风骤雨嘎然而止。泰城西南方的乌云如翻江倒海的怒潮,翻滚奔涌,激荡不安。随之,震惊世界的消息传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
5月12日,因为那场灾难让我终生铭记。现在,我才意识到,还因为晩亭,一个柔弱的女子改变了我网络写作中的犹疑徘徊。守望,一个不大的文学网站,因为她的自信和坚持,吸引了我的前往。她设置“探索发现”板块,每月一期,组织几个优秀作者对某篇代表作品进行探讨。我朦胧的写作意识渐渐有所觉悟:写什么?怎么样写?为何而写?从此,夜幕下,那盏台灯朦胧的光晕里,又多了几分思考。2010年冬天,晩亭对我的访谈,第一次帮我梳理了在网络流浪式的写作过程,引发了我的驻足,回望。经过了几年的徘徊摸索,有了外出学习听讲座的感受,读完了第一本散文评论著作王聚敏老师的《散文情感论》,我脑中对于散文的认识才明晰起来。从最初的自发写作,转向了自觉写作。
后来,与晩亭推心置腹的交谈中,我又认识了中财论坛。春夜听雨、江天漫话、梦游太虚、明月清风、笔走龙蛇……“咔嗒、咔嗒”鼠标的欢唱,带我走进走出,每一个板块都是诱惑,让我流连忘返。2011年5月13日,我注册申请,终于成了中财的一员。
初入中财,对我震慑力最强的是每周一贴的名家高手们!敬一兵、房子、木门长子、剑鸿、宋长征、青衫子等老师,几乎每周都有新作推出,或气势宏大,内涵丰厚,开阖自如;或柔软、幽深、静谧,如透视人性的显微镜(王克楠老师评价房子的散文);或灵动、精美、细腻、宛若悄然绽放的莲……风格独特,自成一体,每每读来都是享受。还有那么多朋友的鼓励,周施梅、文珺、川媚、贵妃醋、薄暮、清风盈袖、夏日荷风……一个温暖包容的大家庭,让一个流浪网络的人最终有了归属感。在版主和朋友们的关注中,我一路坚持走到了今天。应该说,在中财的日子是欢乐而满足的!
有时候,面对一个个头像也会浮想联翩,猜度一番这些未曾谋面的朋友们。那个展翅飞舞的绿衫女子,其背后竟是那么富有灵性、敏锐的思维;那只以蓝天为背景、随风飞舞的蒲公英,该是思绪的自由放飞吧。那个酷酷的“别逼我出招”,难道要仗剑义行,侠游天下?最符合个人性格特征的是李兴文老师,文质彬彬,严谨回望的一眼有深厚的内涵;网名“二哥哥”的,却是个俏女子,宽檐遮阳帽难掩那沉思的凝视,难怪那散文有诗意朦胧的美。还有“何足道哉”,寓意深深呢……我像走进了茂密的树林,追着一篇篇文字的足迹,摸索行走。
而今,回望网络流浪的十年,从最初的且听风吟,到守望文学,再到西部作家、新散文观察,最后又回到中财。一路转战,一路观望、学习、阅读,让我学会了悉心观察和审视生活,让我的文字学会了关注生命生存,触摸一种深度。
翻阅我的第一本散文集《静读时光》收入的五十篇散文,从2004年9月初入网络发表的第一篇《快乐老家》,到2014年4月写的《无事忙》,其中大多数是在中财首发的。
有人说,写作是寂寞的思想苦旅,我则有不同的感受。“常怀感恩之心,生活就再快乐不过了。”读过这句话,便铭记于心了。感谢上苍的赐予。一颗感恩之心,让我的生活快乐而满足。网络中有那么师友的帮助、鼓励和支持,让我在徘徊中不断发现,及时改正。一路走来,我的业余写作之路,其乐融融。
童年时,因为照看两个弟弟,我比一般孩子入学晚。当我抱着小板凳,拿着一张纸、一个铅笔头跑到学校报名时,连“2”这个数字都不会写。放学后,我趴在小矮桌上写到天黑,才歪歪扭扭写成“Z”的样子。由此,我朦胧地意识到,我比别人笨,我应该追在别人身后跑。
如今,人到中年,仓促面对一天天溜走的日子,更感到无奈和惶惑。幸好有网络文学,有那么多朋友,一路督促我写作、思考、阅读,督促我把握住今天,踏实走过每一天。
夜深了,夜虫幽幽地弹起了心灵吉它,一弯淡月斜挂窗前,又是轩窗夜语时。我知道,在同一张虚拟的网络世界,默默耕耘文字的还有一个真实的你!
2015年9月9日星期三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