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狗血的主谋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偷得半宿时间,腻歪在沙发上看电视剧版《四大名捕》。切换、快进, 扫了10集,怅然收场。
  
  实在无法继续,也无须继续,“一群穿着古装,又有超能力的人在破一起一看就知道谁是主谋的案件”,在这么狗血的剧情上浪费时间,无异于浪费生命。
  
  国产影视无内涵无节操的表现,在抗战篇、武侠篇中尤为突出,虽然尚有家庭伦理篇及个别影视大片苦苦硬撑,我还是想对国产剧大声疾呼: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国产剧!?
  
  更多的国人除了嘲笑与愤慨,已无语地把目光转向了韩剧和美剧们。
  
  一直震惊于韩剧《来自星星的你》所引发的市场效应——一夜之间占据媒体大篇幅报道,占用年轻人大量睡眠时间和话题;国人对韩国文化表现出无比的亲热与崇尚;多米诺骨牌式的韩国产品包括旅游产品正热卖不衰……我想,看到这些,许多对深度与内涵有着自己观点的旁观者一定是不淡定了。同样狗血的剧情,同样是无理头对白,国产剧与韩剧所达到的效果可谓截然相反。
  
  不知道星迷们是否知道,《来自星星的你》是韩国针对中国市场倾力打造的一项国家工程!
  
  据2014年3月3日韩联社报道,《星》剧在中国人气爆棚,剧中男女主角的服装、饰品等引起抢购热潮,剧中各大取景地也成为热门景点!据京畿道观光公社3日消息,京畿道将于3月推出“星你线路”,目前中国的10余家旅行社确定推出这条旅游线路,另有20家待推出相关旅游线路。京畿道观光公社表示,将继续努力吸引大中华区游客,争取在3-5月间使这一地区游客人数同比增加50%以上!
  
  不知道星迷们被“都教授”牵引着大量消费韩国产品,推动LG、三星、现代之类韩国品牌在中国市场大行其道时,内心是不是特痛快?不知道国内的导演编剧们面对一部还未完结的韩剧在中国的视频网站上点击量达到近5亿次,《人民日报》的官微发出“炸鸡配啤酒”的召唤,考研、找工作的学生像当年“拜春哥、得永生”一样地高喊“都敏俊,救我”为护身符时,内心又会生发何种滋味?
  
  这样的成绩,致使2014年3月,王岐山在两会期间也重点提及了该剧。
  
  在《冬季恋歌》为出口日本量身打造并大获成功之后,韩国政府对“文化救国”战略中“针对性的选择文化因素进行对外传播”的科学性已是确信不已,他们花了很长时间专门研究了中国80后90后甚至00后们的审美观价值观,充分掌握了中国年轻一代的心理诉求与消费习惯。果然,剧情可以无内涵,演员却个个有型,对帅哥美女的虚拟性满足因“都教授”“千颂伊”们的出现,实现了中国年轻人的“替代性满足”,于是倾慕、迷恋、模仿、跟风、消费……星剧对中国市场的成功抢夺,再一次带动了韩国时尚界、旅游界、饮食界的迅猛发展,韩国政府苦心经营的宏观层面的政策培育成功了!
  
  当你在大肆消费韩剧及其衍生产品时,是否想到过,眼下的韩流无疑成为了韩国国家意识的产物,成为了一种软性国家实力?这种软性国家实力即大众文化为代表的软件出口,它借助文化、价值观,生活理念,从侧面提升国家的自信感和认同感。
  
  那么,当韩国文化立国方针硕果累累后,韩企财阀集团开始涉足文化产业,每一部韩剧背后产业链条完整,资金实力雄厚,韩流企业所铺陈的“产品与国家品牌相结合”将变成现实,最终强化全球社会对韩国的积极认知。星迷们,助推韩国走向世界,你们真是功不可没啊!
  
  韩国一定笑抽了。
  
  当年,也因《大长今》而引发了疯狂的养生药膳热购潮,点燃过国人对韩国文化的探访。韩剧们风靡中国催生出的“哈韩族”,其消费能力更是不可低估。那么,是什么在引领中国的80、90、00后们消费韩国文化呢?
  
  有人说,是因为韩剧在中国与韩国两种不同文化的产地找到了契合点,实现了文化心理的接近性。在跨文化传播理论中,对文化接近性的表述是:“文化和个人一样具有相似性,比如所有文化都有一种语言,都有关于年龄和性别方面的规划和规范,都有政府、宗教、经济、娱乐、游戏、艺术和音乐等系统。” 大量韩剧中体现的韩国社会文化中,就包含了中国传统文化为根源的东方文化,特别是儒家文化,而韩剧恰恰打造出了亚洲文化圈集体认同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和审美趋向,并通过剧演绎,真实地表现了出来。
  
  也有人说,韩剧“无非是给无知少女猛下不现实的精神鸦片”,那么,如今,又有多少中国女性正深深陷入对这一精神鸦片的欲罢不能之中!?
  
  此时,我不禁想问,为女性服务的偶像剧被韩国完美融合到了经济发展上,这么现成的经验,国产剧却没一部扛鼎之作,原因何在?
  
  凡出成绩必有原因。客观的说,韩国做的是尊重市场,做好国外受众心理研究,调动适当的文化因素,以市场力量吸引受众,重视市场反馈和受众需求。韩流刻意凸显了传统东方文化元素,汉字的出现,优美的画面,悠扬动人的音乐,仁义礼孝的含蓄内敛,勤奋上进的性格特质,哪一样让“哈韩族”们有理由抵触?你再看,《大长今》中的宫廷料理配方,烹调方法是以被登记为韩国38号重要无形文化遗产为基础的,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江陵端午祭”则被列为韩国第13号重要无形遗产。
  
  而转身看我们的国产剧,那些内蕴深厚的原著,都被改编成了什么?
  
  还是由《四大名捕》说起。
  
  个人比较偏爱推理性的武侠小说。在温瑞安的所有小说里,《四大名捕》是被认为情节与描写最过硬的一部,以破案为线索,比较讲究推理,行文风格西化,对白接近口语风,因此很受90后们的欢迎。
  
  由《四大名捕》改编的各部电影与电视剧,就剧情的推进来说,部分段落的脉络与细节表现模糊,顺理中有些杂乱,原著人物的儒气、睿智与从容没有得到充分展示。也许是受近年来好莱坞影视作品的影响,特效镜头和摄影技术的运用,让影片的魔幻与奇幻色彩增加,视觉效果提到极大提升,但本意要表现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的争斗,表现压抑与贪念让人丧心病狂的哲思人生,却因为拍摄作品在叙事情节、人物关系矛盾上的苍白无力,到最后,观众只有反感与吐槽。
  
  再来看姜文的《一步之遥》。
  
  此片热播后,广大影迷的评价是,看不懂,没拍好。
  
  “一本看不懂的书,多半是意识流,一部看不懂的电影,可以归为作家电影。” 对于《一步之遥》的解读,需要观众联系当前反腐这一时事,读懂时下权贵和掮客的心理活动,因为这部电影的实质,正是讲述了一个掮客的故事,是一部政治与文化的隐喻剧。整个故事通过对权利、金钱与名望的争斗展开,戏剧性的情节背后,掩藏着对规则的遵守、维护、破坏而将面临的必然结局的定性。很多时候,你距离你想要的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其实最后,到达的距离依然是万水千山。
  
  不知道观众跟着剧情奔波的时候,有没有细想过,马走日、项飞田这两个名字的意义及“棋子”这一身份的定位?有没有联想过人物结局的背后,还有对于“中国代理人文化”命运的写照?有没有听懂影片结尾,面对不可回避的命运结局,马走日作为一个彻底的规则破坏者,欲言又止的“赛二爷”、“老佛爷”隐喻着什么?
  
  互联网分析师葛甲老师对姜文的评价是,其人是中国电影界少有的隐喻大师。只可惜,又有多少国人真知味?
  
  在中国,文艺片似乎只是针对特定人群量身定制的,好口碑和多项国内外大奖,与惨淡的国内票房形成鲜明的对比。像《一步之遥》之流获得的差评,是该怪罪于中国的文艺片格调太高脱离市场需求,还是怪中国制造不出类似《星你》剧那类适应当下国人口味的商业片?其实,中国真得不缺好演员,不缺好编导,不缺好导演,但是为何就拍不出更多市场反响热烈的好片子呢?
  
  不得不提到两个词:文化定位和推广体系。
  
  对于一部作品来说,其文化定位对观众的争夺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在这个信息多元化的时代,消费者每天面对海量信息,TA要购买的已不再是单一的产品这一物像,而是产品后面隐藏的一系列文化底蕴,可以是对地位、品味、潮流等多维的解析与表现。国内文化产业不能清晰定位,在追赶欧美过程中丢失了中华文化的特色,而国人的心理感知能力并没有跟得上经济的节奏,导致普遍存在文化缺失感。
  
  为何《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等西方文艺片能做到名利双收,《星你》剧这样肤浅的题材也能轰动中国市场引发韩流涌动?
  
  除了定位,还要有针对精准人群的推广策略。
  
  对比韩剧与国产剧消费,我的感悟是,影视剧也好衍生产品也罢,对每一件商品来说,最终还是文化在引导市场。引入精准的文化定位和深入研究当下的消费心理,不但可以包装产品,对消费观念进行引导,更可以挖掘出潜在而开阔的市场。往远了说,结合时代特性的文化进驻,对提升全员素质,提高国人精神层面,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所有这一切,完善的推广体系起着中坚作用。
  
  面对国产剧的没落萎靡,韩剧们的繁盛风靡,请不要单纯批判年轻一代们的浮躁与虚荣,也不要一昧批判导演编剧们的低水准与低潜能,大家都低头扪心自问,主谋为谁?
  
  答案很狗血。
  
  故有一说:凡事,请回归万物本真,勿着相。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