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洲湖(两篇)
2020-09-17抒情散文康乔华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3 编辑
西洲湖(两篇)
康乔华这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湖泊,朴素而摇曳,它连通曾经被称为“华南第一湖”的青狮潭水库。这个湖浸润着兰田瑶乡一个名叫西洲的壮寨,因此壮家人
西洲湖(两篇)
康乔华这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湖泊,朴素而摇曳,它连通曾经被称为“华南第一湖”的青狮潭水库。这个湖浸润着兰田瑶乡一个名叫西洲的壮寨,因此壮家人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2:23 编辑 <br /><br />西洲湖(两篇)
康乔华
这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湖泊,朴素而摇曳,它连通曾经被称为“华南第一湖”的青狮潭水库。这个湖浸润着兰田瑶乡一个名叫西洲的壮寨,因此壮家人把它称为西洲湖。湖边寨子里的吊脚楼层叠错落,对面的山峦叠嶂像是湖水延拓的一汪汪碧蓝,直往远方连绵而去。这里的山水以及村寨都很静,置身其间,人能够感到有一种野性的舒坦。我从西洲壮寨边的一角码头乘船,站在船的甲板上,感受眼前的一切和感动。
在我还没来这里之前,就对西洲湖早有耳闻。为了了解这个湖的历史,我还看到过有关西洲湖的摄影相片,那湖边老旧的吊脚楼映影在湖水里,湖上有渔民撒网起伏的姿态,青山绿水间还有穿着壮服唱着山歌的壮家姑娘,歌声和她们的倩影与湖融在一起,竟然让我看着照片,不知哪里是姑娘,哪里是湖水。
现在,我眼前的是现实版的西洲湖,不禁把它与曾经看到的那些摄影相片联系起来。我突然觉得,夏日的西洲湖是温馨、典雅的,它挥洒出一湖的灵气,已足以让人细细品味,兴致盎然。它周围那些树木花草就像天公张开的双臂一样,热烈地迎接着猎奇的人们。此刻的我,不知自己是站在一幅画外看西洲湖,还是本身就置于这幅画中,油然萌生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慨。今天,我没看见湖上的打鱼船,也没见湖里撒下的渔网,这里拒绝熙熙攘攘的声音、红红绿绿的色彩。如此旷远的一片碧蓝中,只有我们少数几个人站在船的甲板上绕着湖观游。此时,天空晴朗,山正起烟岚,一片一片的弥漫开来,使得旷野、村寨以及湖水显得格外贴近,呈现的颜色,忽而墨绿,忽而湛蓝,让人仿佛置身在某个立体动感的电影里。
有人曾把兰田瑶乡比喻成灵川地域伸展的脖子,而西洲湖恰好就是它戴着的一串碧玉或翡翠。我除了认同这样的比喻外,觉得西洲湖还应该是兰田瑶乡深藏着的一部书,哪一页写着什么,不用翻就应该知道它表达的内涵。在这部书面前,你可以一页一页的细读,也可以笼统地粗读它的精髓。现在我身边的友人就是这样,他们站在这部书面前,或用镜头细细记录每个瞬间,或坐在船舱里谈天说地,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观望着眼前的景致。但不管是以哪种方式亲近西洲湖,他们都会为湖泊的那种纯然,那种不饰雕塑的美而啧啧称赞。阳光散下来,湖面泛起的涟漪闪闪发光,你会感到这样的湖面有一种自由的舒放。这时,当你看到湖中游船前进时掀起的层层浪花,与湖面上三五成群的水禽展翅戏水声和不时地传来林间鸟鸣声,组成了自然交响乐,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么多部和谐。沉浸其中,你会自然而然地摒弃这尘世间所有烦杂,身心得到了滋养和放松。
在我看来,西洲湖是天然的。它的美不是细腻温柔,也比不上海,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它就那么自然地、坦坦荡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它身上那种原本的生命样貌,浑然,野朴,幽静。它与周围的山峦、沼泽、河流脐带相连,浑然一体,湖水借助东西南北风挑逗起的粼粼波澜,将曲折的湖岸线向四周扩展,仿佛袒露着自然界某处高妙的创意。这种创意有时候又需要你潜下心去慢慢体味。它自有的一份尚未被彻底打扰的纯然与宁静,呈现出西洲壮寨笃定自如的气度。这种气度,让世居于此的西洲壮家人,面对越来越多的城里来客,他们始终安然地接纳。他们会与你微笑问好,会好心给你指路带你穿遍壮寨的村落街巷,也会与你斤斤算计买卖钱财,他们本分、淳朴,却也精明。这精明只是他们守护自己利益时那种天生的直觉。
荡舟在西洲湖,间或有鸟起落,让湖愈加生动起来。听着船弦荡漾的水声,我感觉到西洲湖浑厚的躯体:水经污染又经治理终于很清,但见不到底。多少年来,西洲湖水就这样浸润着壮家人的生活,他们依水而居,早出晚归,世世代代经营着壮家这片土地。他们与水为伴,让西洲湖见证着寨子里发生的人情故事。这里至今依然保留着爬楼、坐妹、唱贺郎歌等古老传统的民俗风情。西洲湖一直都是这些民俗风情的见证者,它是壮家人心情的映照,同时也有一种明朗、聪慧的气质。西洲湖也因此沉淀了许多的文化底蕴。于是,望着清澈的西洲湖水,我从水的波纹里看到壮家人的笑靥,那是一种快乐的、澄净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笑。可以说,他们对西洲湖水润泽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恩。
于是,这夏日里的西洲湖,让兰田壮寨的风韵流转起来,有了婉约词的蕴藉与柔媚。在这里品味着它的一景一物,你会很容易地与之融为一体,心灵的焦躁会被它的平和、亲切抹淡,从而获得极大的慰藉。在西洲湖,我总感觉它时刻都在飞扬着,虽然它一直沉静而温婉,但那不可扼止的青春哦,却在每道水波中激荡。我愿意逐着一缕晨风,跨上飞鸟的双翼,融入到西洲湖之夏,携着不变的情怀,在壮寨风情里寻觅一段爱情,真的想,长久地留在这里,每时每刻,与这湖水相伴,写就两个人的地老天荒……
板垒界梯田
登上兰田瑶乡那个名叫板垒界的地方,我仿佛感觉自己离天空很近,近到云彩伸手可及似的。那里位于灵川县的西北部,距离桂林市67公里,分布在海拔700米至1100米之间。站在最高处远眺,整个瑶乡的山水田园全都在我的眼界之下。看眼前的一片片梯田不断向我的周身弥漫和扩散开来,远远近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它们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潇洒柔畅。在这里,它们美得如诗如画,在山间、在溪水边,或者更远的地方,尽情地袒露自己。或许,是由于它们所在瑶乡这个地方的僻远闭塞,才得以保留了自身的这份本色和完整。
每当我深入瑶乡,站在这些层叠盘绕的梯田面前时,内心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因美而带来的撞击和撼动。这时,我的想象力就无所羁绊地发挥,我想象自己是田埂上的一棵树、一簇竹,或者化身为它们中的某一块田地,目的就是与梯田融为一起,感受瑶乡山脉连绵的呼吸。人有呼吸,梯田也是有呼吸的,面对这些梯田,我满怀敬畏的心底,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形容或者修饰它们。而在板垒界附近的芭蕉坪、赵家、黄皮江、内底等村寨的梯田也是如此,它们的总面积达数千亩之多。层叠的梯田随山势地形而变化,不管呈现哪种形态,它们都能坚韧不拨地攀升而上,并且借助于山形地貌的差异而展现出自己的形体美。
在漫长的岁月中,瑶家人一直尽心耕植这些梯田,他们分渠引水入田,让这片数千亩的梯田常年滋润水的光泽。他们耕作梯田就如侍弄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使得瑶乡这一大片梯田仪态万千,卓尔不群。阳光漫过来,每一块梯田都浮光跃金,异彩纷呈,显得宏阔而悠远。我在这种宏阔和悠远里,体验兰田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领悟到大自然的奇趣和禅意。看那些坡缓地大之处开垦出来的是一块块大田,最大的足有数亩;而坡陡地小之处则开垦出一块块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间也开田,最小的仅有簸箕那么大。更值得一提的是赵家梯田,它们依山而开,大多都是只能种一两行禾苗的碎田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的说法。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边,绿树花草顺着远天铺排而去,一波一波的绿浪前赴后继一般地奔涌,直让人感到整个山脉都有了动感。
农人以稻田为生,稻田对于他们是有魔力的。有人说,瑶乡梯田的四季是不平常的,它有着不同的色彩美。春天里,草木返青,雨水充足,每块梯田里都灌满了水,白色的,如串串链银缀于山间;到了夏季,水稻秧苗茁壮成长,郁郁葱葱地,一片绿色,好似一排排绿浪从天而泻;秋天的时候,稻子成熟了,梯田又变成了一片金黄色。随着海拔的攀升,那色彩也渐次变幻着,更为斑斓,这时一块块的梯田就像座座金塔顶玉宇似的,分外好看; 秋后,收割了的稻桩子上又长出了绿色的小苗子;或被更勤劳的人家重新耕作,种上萝卜、油菜籽等等,不久梯田便又返青了。而真正到了冬天,雪花飘飘,瑞雪兆丰年,层叠梯田宛若环环白玉砌云端,整个世界都变成银白的一片了。由此可见,瑶乡的梯田一年四季是不会单调的,它的美不受时间和环境的制约。
莽莽群山中,寨子是原生态的,瑶乡是静谧的。那些寨楼依山傍坡堆垒而建,鳞次栉比,三面梯田环绕着,木制的板楼,有蕉、有树、有藤,菜园瓜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人行岔路边。寨子里的吊楼屋顶多为歇山式,楼檐翘角上翻,远远望去如林海中大鸟展翼欲飞,与周围的林木幽深的环境天然般的和谐。在这里,瑶家人的每一个生产行为,都考虑到了子孙后人的福祉,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呵护。这个民族信奉的是自然神,这里的一景一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着灵性的。人的幸福,离不开神灵的佑护。所以他们在开垦梯田时,处处显示了虔诚和细心,照顾了山的走势、水的流向,为树木的伸展留出了空间,为鸟兽的进出安排了路径,也因而达成了人和自然万物的水乳交融一般的高度和谐。
于是,这些梯田是瑶家人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的杰作。他们除了依靠梯田获得稻谷的丰收外,还在房前屋后种着竹、杉或柚子、李子,或其他植物,绿影摇曳晃荡,充满诗情画意,这番景致焕发出瑶乡人美好的精神风貌。每逢盛大的节日,比如六月六“尝新节”、四月八“牛节”、十月十“盘王节”等风土民俗节,瑶家人就会用梯田的回馈,每家都张灯结彩,拿出自己最叫绝的菜品,在寨子里设席备宴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他们为此还身着节日盛装,唱起山歌,吹响唢呐,跳起舞蹈,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可以说,正是瑶家人的这种民俗风情,才让瑶乡这块土地有了生命和风度。
此时,来到这瑶乡重重叠叠大山中的一隅看梯田,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瑶乡之美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让人留恋和不舍。身在其中,我深深地沉醉,看那些层叠的梯田,是瑶乡的壮丽画卷,是人文历史延续的接力,更是可以生生相依和对话的大自然……
康乔华
这是一处尚未开发的湖泊,朴素而摇曳,它连通曾经被称为“华南第一湖”的青狮潭水库。这个湖浸润着兰田瑶乡一个名叫西洲的壮寨,因此壮家人把它称为西洲湖。湖边寨子里的吊脚楼层叠错落,对面的山峦叠嶂像是湖水延拓的一汪汪碧蓝,直往远方连绵而去。这里的山水以及村寨都很静,置身其间,人能够感到有一种野性的舒坦。我从西洲壮寨边的一角码头乘船,站在船的甲板上,感受眼前的一切和感动。
在我还没来这里之前,就对西洲湖早有耳闻。为了了解这个湖的历史,我还看到过有关西洲湖的摄影相片,那湖边老旧的吊脚楼映影在湖水里,湖上有渔民撒网起伏的姿态,青山绿水间还有穿着壮服唱着山歌的壮家姑娘,歌声和她们的倩影与湖融在一起,竟然让我看着照片,不知哪里是姑娘,哪里是湖水。
现在,我眼前的是现实版的西洲湖,不禁把它与曾经看到的那些摄影相片联系起来。我突然觉得,夏日的西洲湖是温馨、典雅的,它挥洒出一湖的灵气,已足以让人细细品味,兴致盎然。它周围那些树木花草就像天公张开的双臂一样,热烈地迎接着猎奇的人们。此刻的我,不知自己是站在一幅画外看西洲湖,还是本身就置于这幅画中,油然萌生一种“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感慨。今天,我没看见湖上的打鱼船,也没见湖里撒下的渔网,这里拒绝熙熙攘攘的声音、红红绿绿的色彩。如此旷远的一片碧蓝中,只有我们少数几个人站在船的甲板上绕着湖观游。此时,天空晴朗,山正起烟岚,一片一片的弥漫开来,使得旷野、村寨以及湖水显得格外贴近,呈现的颜色,忽而墨绿,忽而湛蓝,让人仿佛置身在某个立体动感的电影里。
有人曾把兰田瑶乡比喻成灵川地域伸展的脖子,而西洲湖恰好就是它戴着的一串碧玉或翡翠。我除了认同这样的比喻外,觉得西洲湖还应该是兰田瑶乡深藏着的一部书,哪一页写着什么,不用翻就应该知道它表达的内涵。在这部书面前,你可以一页一页的细读,也可以笼统地粗读它的精髓。现在我身边的友人就是这样,他们站在这部书面前,或用镜头细细记录每个瞬间,或坐在船舱里谈天说地,或什么也不做,就静静观望着眼前的景致。但不管是以哪种方式亲近西洲湖,他们都会为湖泊的那种纯然,那种不饰雕塑的美而啧啧称赞。阳光散下来,湖面泛起的涟漪闪闪发光,你会感到这样的湖面有一种自由的舒放。这时,当你看到湖中游船前进时掀起的层层浪花,与湖面上三五成群的水禽展翅戏水声和不时地传来林间鸟鸣声,组成了自然交响乐,是那么悦耳动听,那么多部和谐。沉浸其中,你会自然而然地摒弃这尘世间所有烦杂,身心得到了滋养和放松。
在我看来,西洲湖是天然的。它的美不是细腻温柔,也比不上海,却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它就那么自然地、坦坦荡荡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它身上那种原本的生命样貌,浑然,野朴,幽静。它与周围的山峦、沼泽、河流脐带相连,浑然一体,湖水借助东西南北风挑逗起的粼粼波澜,将曲折的湖岸线向四周扩展,仿佛袒露着自然界某处高妙的创意。这种创意有时候又需要你潜下心去慢慢体味。它自有的一份尚未被彻底打扰的纯然与宁静,呈现出西洲壮寨笃定自如的气度。这种气度,让世居于此的西洲壮家人,面对越来越多的城里来客,他们始终安然地接纳。他们会与你微笑问好,会好心给你指路带你穿遍壮寨的村落街巷,也会与你斤斤算计买卖钱财,他们本分、淳朴,却也精明。这精明只是他们守护自己利益时那种天生的直觉。
荡舟在西洲湖,间或有鸟起落,让湖愈加生动起来。听着船弦荡漾的水声,我感觉到西洲湖浑厚的躯体:水经污染又经治理终于很清,但见不到底。多少年来,西洲湖水就这样浸润着壮家人的生活,他们依水而居,早出晚归,世世代代经营着壮家这片土地。他们与水为伴,让西洲湖见证着寨子里发生的人情故事。这里至今依然保留着爬楼、坐妹、唱贺郎歌等古老传统的民俗风情。西洲湖一直都是这些民俗风情的见证者,它是壮家人心情的映照,同时也有一种明朗、聪慧的气质。西洲湖也因此沉淀了许多的文化底蕴。于是,望着清澈的西洲湖水,我从水的波纹里看到壮家人的笑靥,那是一种快乐的、澄净的不带任何杂质的笑。可以说,他们对西洲湖水润泽的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恩。
于是,这夏日里的西洲湖,让兰田壮寨的风韵流转起来,有了婉约词的蕴藉与柔媚。在这里品味着它的一景一物,你会很容易地与之融为一体,心灵的焦躁会被它的平和、亲切抹淡,从而获得极大的慰藉。在西洲湖,我总感觉它时刻都在飞扬着,虽然它一直沉静而温婉,但那不可扼止的青春哦,却在每道水波中激荡。我愿意逐着一缕晨风,跨上飞鸟的双翼,融入到西洲湖之夏,携着不变的情怀,在壮寨风情里寻觅一段爱情,真的想,长久地留在这里,每时每刻,与这湖水相伴,写就两个人的地老天荒……
板垒界梯田
登上兰田瑶乡那个名叫板垒界的地方,我仿佛感觉自己离天空很近,近到云彩伸手可及似的。那里位于灵川县的西北部,距离桂林市67公里,分布在海拔700米至1100米之间。站在最高处远眺,整个瑶乡的山水田园全都在我的眼界之下。看眼前的一片片梯田不断向我的周身弥漫和扩散开来,远远近近,层层叠叠,高低错落。它们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顶,线条如行云流水般潇洒柔畅。在这里,它们美得如诗如画,在山间、在溪水边,或者更远的地方,尽情地袒露自己。或许,是由于它们所在瑶乡这个地方的僻远闭塞,才得以保留了自身的这份本色和完整。
每当我深入瑶乡,站在这些层叠盘绕的梯田面前时,内心就会油然产生一种因美而带来的撞击和撼动。这时,我的想象力就无所羁绊地发挥,我想象自己是田埂上的一棵树、一簇竹,或者化身为它们中的某一块田地,目的就是与梯田融为一起,感受瑶乡山脉连绵的呼吸。人有呼吸,梯田也是有呼吸的,面对这些梯田,我满怀敬畏的心底,不知用什么词语来准确形容或者修饰它们。而在板垒界附近的芭蕉坪、赵家、黄皮江、内底等村寨的梯田也是如此,它们的总面积达数千亩之多。层叠的梯田随山势地形而变化,不管呈现哪种形态,它们都能坚韧不拨地攀升而上,并且借助于山形地貌的差异而展现出自己的形体美。
在漫长的岁月中,瑶家人一直尽心耕植这些梯田,他们分渠引水入田,让这片数千亩的梯田常年滋润水的光泽。他们耕作梯田就如侍弄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使得瑶乡这一大片梯田仪态万千,卓尔不群。阳光漫过来,每一块梯田都浮光跃金,异彩纷呈,显得宏阔而悠远。我在这种宏阔和悠远里,体验兰田瑶乡独特的地域文化内涵,领悟到大自然的奇趣和禅意。看那些坡缓地大之处开垦出来的是一块块大田,最大的足有数亩;而坡陡地小之处则开垦出一块块小田,甚至沟边、坎下、石隙间也开田,最小的仅有簸箕那么大。更值得一提的是赵家梯田,它们依山而开,大多都是只能种一两行禾苗的碎田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的说法。梯田上面,有漫漫云海的覆盖,梯田边,绿树花草顺着远天铺排而去,一波一波的绿浪前赴后继一般地奔涌,直让人感到整个山脉都有了动感。
农人以稻田为生,稻田对于他们是有魔力的。有人说,瑶乡梯田的四季是不平常的,它有着不同的色彩美。春天里,草木返青,雨水充足,每块梯田里都灌满了水,白色的,如串串链银缀于山间;到了夏季,水稻秧苗茁壮成长,郁郁葱葱地,一片绿色,好似一排排绿浪从天而泻;秋天的时候,稻子成熟了,梯田又变成了一片金黄色。随着海拔的攀升,那色彩也渐次变幻着,更为斑斓,这时一块块的梯田就像座座金塔顶玉宇似的,分外好看; 秋后,收割了的稻桩子上又长出了绿色的小苗子;或被更勤劳的人家重新耕作,种上萝卜、油菜籽等等,不久梯田便又返青了。而真正到了冬天,雪花飘飘,瑞雪兆丰年,层叠梯田宛若环环白玉砌云端,整个世界都变成银白的一片了。由此可见,瑶乡的梯田一年四季是不会单调的,它的美不受时间和环境的制约。
莽莽群山中,寨子是原生态的,瑶乡是静谧的。那些寨楼依山傍坡堆垒而建,鳞次栉比,三面梯田环绕着,木制的板楼,有蕉、有树、有藤,菜园瓜地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人行岔路边。寨子里的吊楼屋顶多为歇山式,楼檐翘角上翻,远远望去如林海中大鸟展翼欲飞,与周围的林木幽深的环境天然般的和谐。在这里,瑶家人的每一个生产行为,都考虑到了子孙后人的福祉,体现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呵护。这个民族信奉的是自然神,这里的一景一物在他们眼里都是有着灵性的。人的幸福,离不开神灵的佑护。所以他们在开垦梯田时,处处显示了虔诚和细心,照顾了山的走势、水的流向,为树木的伸展留出了空间,为鸟兽的进出安排了路径,也因而达成了人和自然万物的水乳交融一般的高度和谐。
于是,这些梯田是瑶家人世世代代辛勤耕耘的杰作。他们除了依靠梯田获得稻谷的丰收外,还在房前屋后种着竹、杉或柚子、李子,或其他植物,绿影摇曳晃荡,充满诗情画意,这番景致焕发出瑶乡人美好的精神风貌。每逢盛大的节日,比如六月六“尝新节”、四月八“牛节”、十月十“盘王节”等风土民俗节,瑶家人就会用梯田的回馈,每家都张灯结彩,拿出自己最叫绝的菜品,在寨子里设席备宴迎接远道而来的亲人。他们为此还身着节日盛装,唱起山歌,吹响唢呐,跳起舞蹈,尽情享受节日的欢乐。可以说,正是瑶家人的这种民俗风情,才让瑶乡这块土地有了生命和风度。
此时,来到这瑶乡重重叠叠大山中的一隅看梯田,我的心情无比激动。瑶乡之美给我留下了太多的记忆。这里的一草一木,一景一物,都让人留恋和不舍。身在其中,我深深地沉醉,看那些层叠的梯田,是瑶乡的壮丽画卷,是人文历史延续的接力,更是可以生生相依和对话的大自然……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