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河的第三条岸》:就这么划来划去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在卡尔维诺的长篇小说《树上的男爵》大致写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意大利翁布罗萨的贵族少年柯希莫·迪·隆多,在1776年6月15日,那时他十二岁,因为和专制的父亲阿米尼奥·迪·隆多男爵发生了争执,一气之下爬到了树上,并发誓不再下树。一开始,所有的人都没在意,认为这只是小孩子的一时气话,不必当真,但柯希莫坚守誓言,决意在树上一直生活下去。这一待就是五十多年,柯希莫直到去世也没有下过树。小说写了这五十多年中发生的一些重要事件,来反映他独一无二的树栖生活。在柯西莫看来,他的树上生活已经不再是赌气,而是探索生活的另一条道路,卡尔维诺在序言中谈到,《树上的男爵》是回答人怎样才能找到一条生活的道路。
《河的第三条岸》这个短篇中,父亲的疯狂行为,突然选择独自驾船,在河上游来游去不再靠岸,在河只有两条岸的现实世界里勇于把自己开拓成河的第三条岸,或者是生活的第三条岸。远离地上的生活,逃离生活的平庸、繁琐、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锅碗瓢盆的生存工作,甚至夫妻子女的亲情网络等。父亲逃离了这个世界,他走向了另一个世界,或者更大的世界。生活并不是只有这样平庸的几条路,生活是一片广阔的未开垦的原野。
父亲这样的故事,也并不是单一的,一个看似平庸木讷的人,有一天突然逃离正常有序的生活,开辟了另一条人生之路,尽管这条路是异常艰辛,这种逃离是接近疯狂的。他是现代人的一个象征。父亲所象征的人,不仅仅可以简单的看作是追求“梦”这个蔷薇色的理想,他是追逐自己的“噩梦”或者“噩运”,被梦想真正俘虏的人在追逐生命的噩运。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也写了这样一种逃离,查尔斯,在银行有着体面的工作,爱他的妻子和孩子,并不出类拔萃,也无什么特长,这样庸常人大街上到处都是,也可以有序的成为社会的“螺丝钉”过上人人羡慕的幸福和美的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自己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40块钱。 刘瑜在《另一个高度》中如此评论查尔斯,
“这并不是一个追梦人如何历经艰险实现辉煌的励志故事。如果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男主角应该20出头,英俊潇洒,在书中碰上一个有钱人的漂亮女儿,当然肯定也会碰上一个嫉妒他才华的小人,该小人势必要跟他争夺那位小姐,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男主角成为大亨,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月亮和六便士》却不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好吧,这两件事其实没那么不同,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当然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的梦想,不是“爸爸妈妈说”、“老师说”、“电视报纸说”里被说出来的那个蓝图,不是蓝领白领之上的那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设的圈套里的那点米粒。
查尔斯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5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15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我们也可以说,树上的男爵、查尔斯、父亲他们,“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最后,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河的第三条岸》并不是采用第三人称全能叙事,而是以小说中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儿子的“我”的视角叙事的。我既是父亲出走的办支持者,也是父亲之所以能够长期不上岸的秘密食物提供者。与其他人物不同的是,在留在村子里与父亲陪伴中,我已经变成父亲逃离生活行为的附庸。父亲的出走,却把我也扯了进去。
当我也日渐老病,生命踌躇不前,开始疯狂的思考父亲逃离的原因,也许是父亲“他肯定遭受了更可怕的伤痛”,看到过生命的伤口。在奔流不息的永恒之河中,生命是如此的短暂,短暂而痛苦,然而生命还要被分裂,只能沿着一条平庸的生活之路走下去,父亲也许看到了这样的痛苦,他选择了另一种痛苦来反抗,生活不仅仅只有一条路,生命之河并不是只有两条岸。吊诡的是,当我跑过去向父亲呼喊,让我来代替他,父亲是多么的欣然,儿子最终理解了他,尽管理解的这么晚,可是一阵恐惧袭来我逃跑了,从此再也没有见到父亲,我是多么怯懦,习惯生活的人是如此怯懦。
《河的第三条岸》这个短篇中,父亲的疯狂行为,突然选择独自驾船,在河上游来游去不再靠岸,在河只有两条岸的现实世界里勇于把自己开拓成河的第三条岸,或者是生活的第三条岸。远离地上的生活,逃离生活的平庸、繁琐、纷繁复杂的人际关系和锅碗瓢盆的生存工作,甚至夫妻子女的亲情网络等。父亲逃离了这个世界,他走向了另一个世界,或者更大的世界。生活并不是只有这样平庸的几条路,生活是一片广阔的未开垦的原野。
父亲这样的故事,也并不是单一的,一个看似平庸木讷的人,有一天突然逃离正常有序的生活,开辟了另一条人生之路,尽管这条路是异常艰辛,这种逃离是接近疯狂的。他是现代人的一个象征。父亲所象征的人,不仅仅可以简单的看作是追求“梦”这个蔷薇色的理想,他是追逐自己的“噩梦”或者“噩运”,被梦想真正俘虏的人在追逐生命的噩运。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也写了这样一种逃离,查尔斯,在银行有着体面的工作,爱他的妻子和孩子,并不出类拔萃,也无什么特长,这样庸常人大街上到处都是,也可以有序的成为社会的“螺丝钉”过上人人羡慕的幸福和美的生活。可是突然有一天,在留下一张内容为“晚饭准备好了”的纸条之后,他离开了自己17年的妻子和两个孩子,去了巴黎。那一年他40岁,住在全巴黎最破旧的旅馆,身上只有40块钱。 刘瑜在《另一个高度》中如此评论查尔斯,
“这并不是一个追梦人如何历经艰险实现辉煌的励志故事。如果是这样一个故事,这个男主角应该20出头,英俊潇洒,在书中碰上一个有钱人的漂亮女儿,当然肯定也会碰上一个嫉妒他才华的小人,该小人势必要跟他争夺那位小姐,但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男主角成为大亨,有情人也终成眷属。
《月亮和六便士》却不是这样一个故事。它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全世界都在追逐着梦想,查尔斯却在追逐他的噩运。好吧,这两件事其实没那么不同,被梦想俘虏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运。当然这里所说的梦想,是真的梦想,不是“爸爸妈妈说”、“老师说”、“电视报纸说”里被说出来的那个蓝图,不是蓝领白领之上的那个金领,不是猎人给麻雀设的圈套里的那点米粒。
查尔斯疾步如飞,如愿以偿地追上了他的噩运。5年之后,他在巴黎贫病交加,躺在小阁楼里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几乎一命呜呼。后来,他沦落街头成了码头工人。又过了几年,他自我流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上,身患麻风病,双目失明,临死之前叫人把他的巅峰之作付之一炬。15年之内,这个伦敦的股票交易员风驰电掣,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我们也可以说,树上的男爵、查尔斯、父亲他们,“越过城市、越过文明、越过中产阶级,越过太平洋,越过人性,终于追上了命运这匹烈马。”
最后,与其他小说不同的是,《河的第三条岸》并不是采用第三人称全能叙事,而是以小说中的重要参与者,作为儿子的“我”的视角叙事的。我既是父亲出走的办支持者,也是父亲之所以能够长期不上岸的秘密食物提供者。与其他人物不同的是,在留在村子里与父亲陪伴中,我已经变成父亲逃离生活行为的附庸。父亲的出走,却把我也扯了进去。
当我也日渐老病,生命踌躇不前,开始疯狂的思考父亲逃离的原因,也许是父亲“他肯定遭受了更可怕的伤痛”,看到过生命的伤口。在奔流不息的永恒之河中,生命是如此的短暂,短暂而痛苦,然而生命还要被分裂,只能沿着一条平庸的生活之路走下去,父亲也许看到了这样的痛苦,他选择了另一种痛苦来反抗,生活不仅仅只有一条路,生命之河并不是只有两条岸。吊诡的是,当我跑过去向父亲呼喊,让我来代替他,父亲是多么的欣然,儿子最终理解了他,尽管理解的这么晚,可是一阵恐惧袭来我逃跑了,从此再也没有见到父亲,我是多么怯懦,习惯生活的人是如此怯懦。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