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完小时光(新人求拍砖)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或许是做了父亲,或许是被当下的怀念流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又或许人在异乡,就难免留恋回味当初的种种。就这样,很多次,循着有些斑驳的记忆,我努力拉近镜头,恍然间,关于完小的一切就浮出了水面,变得如此清晰。
      其实完小早就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不可阻挡的撤小并大浪潮中被遗弃了,大家搬到了敞亮且密闭的新学校。没了人烟的完小很快就如寒露过后的树木一样凋零了。挺立了多年的土墙一截一截地塌了下来,当初明光瓦亮的院子被齐腰高的荒草迅速占领,那扇本就关不严实的木门不知道什么时候被拽拉地脱离了门框耷拉在了地上,教舍的玻璃也在突如其来的袭击后只剩下最后几片残余……后来歌舞厅横行乡里的时候,曾经教书育人的地方被改造的灯红酒绿,让人唏嘘不已。再后来,村里几个孤寡老人在那里守着飘摇的完小遗址过日子。再后来,就是土地金贵的现在了,离街道近在咫尺的完小被有背景的关系户们迅速瓜分殆尽,然后完小就彻底被生硬刺眼的楼房吞噬了。
      完小在村子的南边,离小镇街道只隔了一个信用社。走进村子南边的主道三五十米,右拐进了老旧的对开黑漆木门,整个学校就一览无余了。完小被沿正对门的那条路分隔两端,呈规则的对称关系。正路两旁栽着高大而脆弱的泡桐树,泡桐树两侧是两块约两亩大的菜地,老师们一年四季吃的菜都从那两片地里来。再往里,两边各是大大的一块平地,那是我们天然的操场。操场北端,左面两间大瓦房是一年级教室和老师食堂,右边三间是二三四年级教室,两栋房之间有块不大的空地。右手顶着四年级教室朝西挨着墙盖着六间偏房,那是老师们的宿舍。从远处看,完小内的几栋土房还算高大,但如若走近细看,里外各处就明显破落了。墙皮脱落,土砖外露,玻璃桌椅残缺不全,透过头顶瓦砾间的空隙常常可以坐观天象……就是在这样的学校里,我度过了自己单纯而美好的四年完小生涯。
      我的完小生涯开端颇为不顺。由于乡下条件有限,那会还没有幼儿园一说,于是让新入学的孩子在一年级上两年,一年级实际上是两个年龄段两个年级,同在一个教室。本人由于自幼顽劣成性,上了学一时半会还未觉悟到校纪校规严肃性,某次因为课桌南北分界线的问题与高年级的女同桌起了争执,一气之下没收住拳脚,结果被赵姓班主任关了禁闭。说是禁闭,其实就是一个人呆在赵老师的宿舍里面壁思过。带着一颗刹不住的好奇心,我仔细打量着神秘的老师宿舍:整齐的被褥,简陋的衣柜,铁架上摆着洗脸盆,掉漆的书桌上摆着厚厚几摞作业,还有墨瓶,粉笔盒——好像就是这些了。后来,过了饭点,肚子饿得咕咕叫,依然等不来赵老师前来发落,野性难改的我就破窗而逃了,临走前还一不小心踩烂了赵老师仅有热水壶和杯子。在外面逛荡到天黑回去后,家人已知道原由。还没等他们开口,我直说不想念书了,同学欺负人,老师也不好,不让吃饭。后来才知道赵老师一忙就把我锁在宿舍里的事给忘记了。反正我是死活也不肯再去学校了,家人拗不过,只好等到第二年才继续一年级的课程。为这事,赵老师还挨了处分,理由是体罚学生过度。现在想来,真是对不起赵老师了。后来见了他几回,都是很多年后的事情了,他还记得我呢,笑着说我当年顽皮的要命,现在变懂事了。
      刚上学那会学校还没有食堂,老师的饭都是各家轮流管的,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吃百家饭啊。那时的老师是真正受人尊敬的职业,大家也大都不称老师而称先生,先生这个词是比老师更让人肃然起劲的,村里的男女老少见了先生都要敬上三分,谁家儿女争气当了先生,父母走在村里也底气十足了。老师的就餐表是按顺序早就排好的,还没等轮到自己家,猴急的孩子们就早早地告知母亲准确的时间,让家里准备妥帖,又似乎不放心,怕怠慢了老师,又或者怕老师不满意,就打听前面的同学,希望自己家做出来的饭菜别重样了。大家因着平日里的敬畏,怕老师到家里来,却又希望老师到家里来,一是亲近了彼此关系,二是也能借机改善一下自己的伙食。记忆中,老师来我们家似乎只吃过几次饭,学校里的食堂就开起来了,这种因时而生的方式也就成为了历史。我唯一有印象的是带胡老师回家吃饭。放了学等着胡老师收拾好,我在前他在后,就这样走在平时放学回家的路上,还得按耐住雀跃而又紧张的心情,脚下的步子也时而正步时而飘忽起来。终于,在忐忑兴奋中把老师领进了家门,饭菜已经早就准备好了,虽说都是些家常吃食,但在物质贫乏的当时,一年也是吃不上几回的。看着老师吃得高兴,和家人聊得也愉快,自己心里也乐开了花。心想着,老师原来是这样平易近人啊,就和自己的家人一样。平日里老师头上严肃高大的光环,在那一刻褪去了,取而代之的是亲人一般的温暖。
      新学期一开始,大家纷纷冲进教室抢桌椅,在一堆残缺中抢占一个相对稳当齐整点的安身之处。其实百分之九十九的课桌椅都是带病的,只是病情各有不同而已。没有桌兜的就自己从家里那一块木板搭在里面,把书包放在上面。或者干脆就在课桌上钉一颗钉子把书包挂在上面;桌面崎岖不平的就垫本书或者本子;桌椅不稳的就在下面垫块砖头或瓦片;严重开裂的就自己拿麻绳或铁丝缠好固定好。上课了,老师转身的功夫,后面的使坏,给了前面本就颤巍巍的长条凳一脚,“哐嘡”一声,连人带凳子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或者谁桌兜里的板子掉在了地上,书包里的书和文具也跟着哗啦洒了一地,于是引得严肃的课堂一阵哄笑。即使在安静的课堂上,我们也不闲着,偷偷拿着小刀在本就满目苍夷的课桌上刻字留言,在前辈们的杰作旁继续即兴创作,把课桌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除了课桌椅,教室的窗户也难见齐全,差不多只一少半的窗户玻璃还健在,其它的都成了风的走廊和过道。于是,到了冬天,凛冽的北风呼呼地从窗户灌进来,几乎未遇到任何抵抗,就直接刮到了我们瘦小的身上,冷得大家一个个直打哆嗦。好不容易钉上去的塑料纸,微弱地抵抗了几天后,也被刮得不见尸首。有时候,老师或者某个同学也会把家里省下的一点点木炭拿来填进土炉子里,那炽热的火焰虽然持续不了多长时间,热量也多被窗户长着的大嘴吸了去,却仍然觉得温暖入心。即使火彻底熄灭了,那种温暖似乎久久的还在体内发酵着,抵抗着四面八方袭来的寒意。有时实在冷了,脚也冻麻了,就只好脚碰脚或者在地上使劲跺脚,力图通过剧烈地碰撞获得一些热量。下课了,就找一个墙根,不分男女,排成一字往进挤,被挤出来的自觉补到最后面继续往里挤,一个个挤得满身是土,甚至人仰马翻,却兴高采烈,欢声笑语,寒意就这样被挤走了,只留下了温暖在回忆蔓延至今,现在想起挤暖暖的场景依然似乎热闹未散,真的好想像个孩子一样再一起挤暖暖,把曾经的单纯美好就挤回来。
      整个完小最多时也不过四五个老师,几乎都是编制外人员,家也大都不远,也都有庄稼要打理。夏忙或秋收时节,眼看地里已是一片金黄,老师就以眼为线,划定了放假时间,俗称“忙假”。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背着书包夺门而出,主动请缨去给大人们打下手,更多的是在热火朝天的缝隙里放纵天性,没完没了地奔跑追逐,捉知了逮蟋蟀,结伙嬉戏。“忙假”大约半个月时间,老师和所有的大人一样在地里麦场里挥汗劳作。收了假,老师放下了镰刀,拿起了粉笔,于是我们就成了老师的庄稼地。
      那时每天早晚都要晨读和晚读,顶着朝阳和落日,一个个拿着课本声音洪亮地在操场四处背诵。女生们都认真而专注,男生们则安分不了几分种,眼睛不一会就从课本上漂移出来,若无其事地往女生身上扔小土块,或者抬头张望天空里忽然飞过的小鸟。我记忆最深的都是夕阳下的场景,我喜欢和几个玩伴盘踞在两栋教室间的那块空地上,装模作样地拿着书作掩护,眼睛不时地朝着房檐下瞥去。吸引我们的是房檐下往来自如的火燕子。记不起具体的季节了,我只记得每至落日余晖时,火燕子就成群结队地压过了整个西边红彤彤的云彩,无限美好的夕阳就那样沦为了它们的背景,羡慕地看着它们在自己眼前身姿矫健的轻舞飞扬。我痴迷于那些叽叽喳喳的火燕子,常常想着自己如果是其中一只该多好,在空中自由畅舞,潇洒翻转。在张望嬉闹中,时间悄然流逝,老师让背的课文忘得一干二净,于是别人都放学回家了,我们几个顽劣分子只能留下来继续背课文,一同留下来的还有几个已经背过的女同学,帮住后进的我们对着课本纠正着,直至老师验收合格后才一起离校。
      记忆中最深刻的一幕是二年级上学期的某个下午,我拿着语文课本在操场上难得认真地背诵一篇《秋天来了》的文章:“秋天来了,天气凉了。一片片黄叶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儿排成个一字。”读着这样画面感十足的文字,看着课本上美丽的插图,我简直被迷住了,忍不住在脑海里想象起这样的美好来。我下意识的抬头望了望天空,瓦蓝瓦蓝的天空里,竟然真的有一群大雁排成一字往南飞去。阳光如同温暖的油画一样把万物都裹了起来,墙角的那几棵槐树小小的叶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已经变成了充满诗意的金黄色,被秋日的微风闲庭信步般一片片吹落下来。年少的我被眼前的画面感动了,觉得文字真的没有欺骗我们。一刹那又担心会不会有顽劣的大雁如我一般离群玩耍,找不见大部队的方向,赶忙踮起脚丫在雁群的后方找了好久也没有发现被落下来的那一只。而那一群一字型的大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换成了人字形队伍,直至消失在了我看不见的远方,只剩天边将落未落的夕阳和一片片被夕阳染醉的云彩。那样的秋天真的恍如昨日,又遥远的如童话般不可触及。她就金闪闪地珍藏在岁月深处,再也找不出第二个画面了。我多想自己是个画家,把记忆里那样的珍贵一笔一笔描绘下来,只是画下来还会是当初的心情吗?我只能在笔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找寻往日踪影了。
      三年级的时候,来了位叫张雪妮的老师,教我们语文。张老师的样子严厉中不失温婉,笑意中带着认真,举手投足间有股让人自觉膜拜的光晕。我常常把张老师想成妈妈的模样,课堂上下对她有着格外的亲切感,于是也就认真地听她讲课文,恨不得每天只上语文课,这或许是现在我与文字亲近的原因之一吧!现在想来或许是因为家庭的原故,张老师那时才比较关注我,不多的言语中透着殷殷地关切。有几次奶奶不在家,无人做饭,我饿着肚子早早地来到了教室,张老师似乎了解隐情,却也不露声色,让她的小女儿慧子拉着我去她宿舍吃小灶,可爱的小慧子亲切地喊我我哥哥时,我差点忍不住流出泪来。后来,看见他们一家都觉得胜似亲人,尤其是看到长得让人心疼的慧子,当她难得喊我一声“哥哥”的时候,我小小的内心简直要被幸福塞满了,再也找不到半点悲伤的缝隙。我甚至痴痴地暗自发问:这真的是上苍眷顾我吗?知道我形单影只,就送我一个乖巧懂事的妹妹来消解生活的寒意?不,是送给我一家人,如菩萨一般温暖的一家人!
      没课的时候,我们就在操场上的空地上各自圈地盘,拿着笔写生字。说是笔其实就是从用完的大号电池里取出来的黑碳芯,有粉笔粗细,能写好长时间,粉笔自然是不敢奢望的。女生们爱干净,懂得用块小布抱着碳芯写字,写完了手依然干干净净,男生们则多不讲究,直接上手,没几个在乎手黑不黑的。就这样,大家将整个操场瓜分殆尽,密密麻麻地写满我们歪七扭八的功课,整个场面从远处看起来像是一块写满经文的符咒,宏大而诡异。小我们几岁的惠子有时也学着我们的样子在自己画定的地盘上认真地练着字,表情极其专注,每个字每个词都要写上好几遍。那天,惠子一如既往地在老师宿舍门前的空地上专心写字,阳光轻柔地洒在她粉扑扑的小脸蛋上,我坐在教室门口的台阶上呆看着她,心里想着我真的有这样一个妹妹该多好!正当惠子聚精会神地写字时,她刚学会走路的小弟弟悄无声息地跑到她身后,拿起大大的充气榔头狠狠地砸在她的脑袋上。小弟弟偷袭成功后一溜烟跑回房间去了。我笑了,慧子也笑了,慧子笑的时候真好看啊!那种纯净无邪的笑容,我至今记着呢!
      现在在陌生之地,我想起我的学生时代,进而想到我的完小时光。我原以为我是个记性极差的人,常常有的人面见了几回话说了几次我还是无从记起,好像在我的生命里从不曾发生过一样。在平常的日子里,我也有这样的错觉,往事那么模糊又那么遥远,仿佛与我无关一样,仿佛我一路走来的这些背景就是白纸一张,从来没有过什么丰富且厚重的填充。可当我坐下来,静下来的时候,那些琐碎的场景就如潮水一般涌来,仿佛她们就从未消失走远过,一直在不远处,在一堵墙的后面和我捉着迷藏。那些看上去艰难、贫瘠甚至有些严酷的旧时光,却是那样的饱满、丰富和温暖。他们在遥远的时光深处打量着我,提醒着我,让我在一片喧嚣中还能够找到来时路,也能够在迷失慌乱后继续前行。
      我常常想象着和张老师相逢的场景,在故乡的某个拐角或者长途车上,她虽然不再是年轻如初的模样,已经明显苍老的额头上缀着几丝银发,不过那种与生俱来的亲切依然在。已经长成大姑娘的慧子亭亭玉立于一旁,我就那样怀着孩子般的美丽心情朝她走去,不管她记不记得,我都会微笑的走到她面前说:张老师,我就是完小那个不听话的学生吕某某啊,你还记得我吗?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