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听说,凤凰古城是因沈从文而闻名遐迩的,又有说是因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始为人知。不论是那个原因,却道出了一般人到凤凰古城不外乎二个原因,访人或寻景。我就是冲着凤凰的美名而来,我想看看这座小城到底有何神奇,竟能冠以最美两字。)
凤凰之美,首先在水,水是凤凰的灵魂。沱江清、柔、亮、白、净,是古人春蚕游丝笔法,沾的不是徽墨,是天上流云和山间烟岚,水流花开,晕染成千山万壑一飞白,飘飘欲举,袅袅如线。仿佛伸手轻轻一挽,便可取作英雄腰间带,美人头上巾。一只飞鸟在水面掠过,成了一对在翩翩追逐,叶叶轻舟在镜面上滑来滑去;碧绿水草在江底悠悠招摇,江边洗衣妇捣衣身姿在余晖下成极美的剪影。然而真正欣赏沱江,不是人,是山。凤凰在水湄,也在群山怀中。山是得道高僧,各显神通:有禅机不露,终日白云缠绕,有眉开眼笑,飞泉溅玉,有长舒广袖,把落日收入囊中,教黄昏早来半刻;更是高冠博带的文人墨客,正举行曲水流觞之乐事,觥筹交错,神态各异:有颓然在地,有挥笔疾书,有对江吟哦。。。山情水态,绸缪相悦,凤凰只是挂在沱江长带上,贴在群山腰间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烟雨即润泽,风来丁丁响,更不用说古城里的人物花草,不过是山水间的微点,无关宏旨。
水气浸润,青山翠染,哪怕是顽石也会峥嵘,何况百年古城本来就是古色古香,美,是可想而知。妙在小。水是主体是灵魂,城小才显江宽,江宽才突现,若覆压百里,江如细线,可有可无,美在何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用云梦泽之广,岳阳城之大衬托洞庭湖浩瀚无涯,气派之大,景之壮美跃然纸上,遂成千古壮词丽句。凤凰只有一巴掌大,瓦顶灰黑,是水边长出的黑灵芝。小而精致。古城建筑多数是新建,细辨还是少了些岁月的沉香,幸好格局保留完整,整体气质依旧。小巷还是以前的小巷,还是青石板,还是窄窄曲曲幽幽深深,复杂如迷宫又密集如蜂窝,然而妙正在其中。你永远不知通向哪里去,也永远不知前面有什么等着你,但闻人声响,巷曲不知处,前行疑无路,柳暗花明一转弯,小巷有山重水复的奇妙。氛围有了,味道就出来了:半新半旧建筑里看出古色古香,墙头檐下栏杆看见旧时月色,青石板上,童年和回忆一不小心就滑倒了;人潮汹涌,触目商铺,古城仍是风清云淡,喧器不再是喧嚣,宁静如浓荫笼罩每个角落,心间亦弥漫着岁月尘香。巴掌大小城转悠四次五次,还看不完,看不厌,越看越有味,次次有新鲜。有人说凤凰可以住上一两个星期,我相信了。
刚开始,印象不算太好,吊脚楼少了,古城墙缺了,旧建筑不见了,好古的我不由若有所失。整座古城就像一间大旅馆,一间大商店,凡房子楼下一律是商铺,楼上全是旅馆。除了饭馆面店,多是出售三大特产的商店:银饰,姜糖木棰酥和苗酒。极少听到叫卖声,店员随时准备迎接顾客,并不急不可待,只静静看着街上行人。摆地摊的苗民把物品放在过道边,人就坐在小椅上织布或做手工,有人问价,才轻声回答,也不纠缠---我发现凤凰人说话声音都不高,轻柔好听。“嘭嘭”锤打声却是此起彼落,时有所闻,教初来者疑惑不解。是做木棰酥的师傅,在门口手持木棰,棰打白铁盆里的糖浆,棰几下,就翻一翻。木棰酥是越棰越酥的,棰好拿刀切块便行。造姜糖的师傅也不甘后人,麻利把糖浆在门口大铁钩上挂好,就开始拉扯不断,拉成长长薄片又绕回铁钩上,反反复复,直到又柔又韧,才拉长、切块、入袋,好吃的姜糖就做好了。门口现做既有招来目的也有表演成份,故师傅多是青壮男子,整洁干净,动作漂亮利索,引得游人兴致勃勃围观。成了凤凰一大特色,也算当地风土民情常见一景,试想一想,满城都是这样的商店,商业街也就有点风情馆的味道了。银饰师傅也有在门口拉丝做件,但极少,可能工具繁多,还要炉具,不方便的原故。苗酒没法现做,也有奇招引人注意,门口挂满形状极漂亮的葫芦,还有竹筒,上有提手,方便又好看。要是有个苗族女子,穿苗服,在门口唱苗歌或山歌,就更妙了。我很喜欢葫芦,好看还极有古味,要选一件最有中国味道的日常物品,我肯定选它。用葫芦和竹筒装酒,好看又有趣,一葫在手,简直让人有几分悠然自得。 城外是苗族聚居之地,苗寨数百,苗族是我国远古三大部落之一,早在神话时代就出现,曾有文字后失传,现只存语言,成了小数民族之一。凤凰设立就是明清为了镇压苗民的,离城十来里,有从铜仁到吉首连绵三百里,建于明初的南长城。苗族民风醇朴而好武彪悍。总觉得群居的族群,多醇朴,武勇,热情且团结,这是一种族群心理传承,否则这些小族群难以存活下来。来凤凰,寻景之外,就是冲苗族而来。苗族是神秘的民族,神秘莫测真假难辨的辰州符,赶尸,`等,就是其专长,都出现在凤凰周边一带。陌生而神秘的事物,不仅引发极大的好奇还是莫名的魅力,会诱人去寻访,去追寻,去探究。就拿下蛊来说,我知道有一种叫情蛊,可证苗人多情而专贞,下蛊先不论对错,坦然受者那一往情深,专贞从一,令人感动。爱情往往没道理可说,感人常常来自偏执---其实是奉献,奉献最难。对神秘之事我心存敬畏不全以迷信视之,迷信和宗教只是一线之差;对各族族性民风我既好奇也羡慕。不全因为越民族越世界,我是觉得他们有自己的传承有自己的根有自己的精神内核,而几千年的坚持和信守,有近似殉道者的虔诚,教人肃然起敬。作为古南越人后代,除了还保留有粤语,却没有“南越”或“百粤”这样一个民族,我们被同化成了汉族,甚至还不如“客家人”保留更多传统和古风。美洲土著印地安人“不进化” 常被人嘲笑,视为落后和愚昧,我却极佩服他们的“不进化”,这是自我选择和信守,反而是那些是去破坏他们家园,逼害他们的文明人是真的落后和愚昧。文明的真义是包容,是海纳百川,而不是整齐和单一,更不应是弱肉强食,文字、文化、文艺甚至科技只是其表层而已,不是其核心。
凤凰美和魅力,肯定少不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碰撞交流同存所带来所呈现的,这正是湘西能成为一个美丽而神秘地方的根源。我只是个游客,来去匆匆,既没时间更没学识去探寻去发现,只能陶醉在一些直观和表面的美上,而最直观的美莫过于服饰。凤凰城里多是身穿民族服饰的苗女。银冠,银项链,银手镯,银光闪闪,一路袅袅娉娉,丁丁脆响,不吸引人那是假的。若是年青美貌的翠翠,双颊映红,眉目凝翠,浅笑流盼间,若有情有思,俏立江边,衣裾飘飘,银饰丁当,山美水美人更美,象从《诗经》里款款走出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我突然明白古诗词中美人,为什么有很多是小数民族女子。苗族从不掩饰自己的美,就象他们不怕把贵重的银饰袒露人前。山水之外,苗族人无疑是凤凰古城里最漂亮,最有特色,最有魅力的,说是凤凰一景,是名符其实。参观苗王城苗寨算是“最大的深入”,也只是知道苗人多是居深山老林中,屋子多以石彻,而苗族的日常生活和民风习俗却是一无所知。那些苗寨为族游而设,就算还有人在里面生活,走马观花,你能奢望收获多少?我以为苗族都躲进山林,是备受压迫的证明。真想了解苗族,领略其善美,除了住下来,看有关书籍,就只能通过文学作品。
用文字表现凤凰甚至整个湘西民风土民情,最好的不是沈从文还有谁。一见沱江,读者就会豁然明白,明白《边城》为什么写得这样美这样迷人,都有点当代桃花源的味道了---其实,《边城》里弥漫着悲伤,只是为山水人性之美所冲淡而已。美,是一种薰陶,也是心灵净化,沈从文沉浸其间并作热情讴歌,看像梦境,却和沱江倒影蓝天白云一样真实和自然。沈文美善是和沱江山水凤凰人情的美善互为表里,读沈从文可知凤凰,知凤凰可明白沈从文。理论家的高头讲座,评论家万言剖析,效果远远比不上一段沱江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挖空心思寻章觅句,或杯弓蛇影查微言大义,不如亲自到凤凰看上一看,便可知真实和虚幻。到过凤凰,很有可能你还会埋怨作者没能把文章小说写得更迷人更美更醇朴美一些。见沱江,而不悟山水之美,见苗服而不解民风之醇,终是俗人愚者。山水似人化,或说寄情山水,是我国艺术传统,可能画比文字更直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更多是画后人的精神胸怀与志趣。李可染“可贵者胆,所要都魂”,不仅是画艺经验谈,更是画人精神怀抱流露。何止是画,一切艺术无不一样:真正的艺术,已不止于表面,是人性本真和精神内核。就象真正美的山水,不光是悦人眼目,更是能陶冶精操,同化人性。古人山水向以清寂淡远明瑟为胜,未尝没有暗示人生以淡泊去欲守拙为高,而黄永玉一反传统,笔墨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天真直卒开朗,他的荷花别有神韵止此一家,描绘沱江两岸风光的巨幅长卷(展馆这头铺到那头),花木山水楼房人家,一片生机,一片喜气,一片热闹,一片灿烂,都是画家真性情。 沈从文的字,黄永玉的画,从心灵和情性两面,诠释和表现一个真实的凤凰和美的凤凰。换言之,凤凰和美的凤凰,在他们的文字和画里,有着最完整,最原始的投影和折射。说到凤凰,离不开他们,少了他们凤凰将少了一半的美,再说严重一点,现实的凤凰可能会消失或失色,真正的凤凰却保存在他们的文字和画里。有趣的是,沈黄是表叔侄,同样只有小学学历,都是自学成才,语言文风,画法技巧都有别于一般文人,有一种未被雅化的拙意。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沱江真得在他们身上赋予了性灵,教他们不学而明?用韩愈的话说就是:凤凰以沈黄为鸣。坦白说,沈从文的文字读着总觉得有点“别扭”和“吃力”,总是没别人的清畅,象一种拗口的文体,除了《边城》和《家书》,别的都不容易读。单论“达意”在我看来,因为“古怪”不对口味,觉得有点“蹩脚”,奇怪的是,在“表情”上,却有着莫名的美感和味道,在艺术上,“表情”的“味”远胜过‘达意”上的“畅”,所以余光中论文,说有“一流文字”的多不是一流的作家,车前子论画,说偶尔把画画坏的比没有败笔的画家,更有大师风范。以其是前者,我深以为然。其实,说白了也不难理解,笔墨文字,只是工具,人的素养胸襟学识志趣,才是真功夫,文字可以学,但后者是学不来的,是悟出来的。
商业化是所有景点的难题,我担忧的是环境保护问题,由其是水资源的保护,人潮如流,所有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沱江里,沱江还能清沏几年?真怕有天江底碧绿的水草被水面上的“碧绿”所代替。希望,凤凰不是一个传说,沈黄不是绝唱。 2013-4-5
凤凰之美,首先在水,水是凤凰的灵魂。沱江清、柔、亮、白、净,是古人春蚕游丝笔法,沾的不是徽墨,是天上流云和山间烟岚,水流花开,晕染成千山万壑一飞白,飘飘欲举,袅袅如线。仿佛伸手轻轻一挽,便可取作英雄腰间带,美人头上巾。一只飞鸟在水面掠过,成了一对在翩翩追逐,叶叶轻舟在镜面上滑来滑去;碧绿水草在江底悠悠招摇,江边洗衣妇捣衣身姿在余晖下成极美的剪影。然而真正欣赏沱江,不是人,是山。凤凰在水湄,也在群山怀中。山是得道高僧,各显神通:有禅机不露,终日白云缠绕,有眉开眼笑,飞泉溅玉,有长舒广袖,把落日收入囊中,教黄昏早来半刻;更是高冠博带的文人墨客,正举行曲水流觞之乐事,觥筹交错,神态各异:有颓然在地,有挥笔疾书,有对江吟哦。。。山情水态,绸缪相悦,凤凰只是挂在沱江长带上,贴在群山腰间一块小巧玲珑的玉佩,烟雨即润泽,风来丁丁响,更不用说古城里的人物花草,不过是山水间的微点,无关宏旨。
水气浸润,青山翠染,哪怕是顽石也会峥嵘,何况百年古城本来就是古色古香,美,是可想而知。妙在小。水是主体是灵魂,城小才显江宽,江宽才突现,若覆压百里,江如细线,可有可无,美在何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就是用云梦泽之广,岳阳城之大衬托洞庭湖浩瀚无涯,气派之大,景之壮美跃然纸上,遂成千古壮词丽句。凤凰只有一巴掌大,瓦顶灰黑,是水边长出的黑灵芝。小而精致。古城建筑多数是新建,细辨还是少了些岁月的沉香,幸好格局保留完整,整体气质依旧。小巷还是以前的小巷,还是青石板,还是窄窄曲曲幽幽深深,复杂如迷宫又密集如蜂窝,然而妙正在其中。你永远不知通向哪里去,也永远不知前面有什么等着你,但闻人声响,巷曲不知处,前行疑无路,柳暗花明一转弯,小巷有山重水复的奇妙。氛围有了,味道就出来了:半新半旧建筑里看出古色古香,墙头檐下栏杆看见旧时月色,青石板上,童年和回忆一不小心就滑倒了;人潮汹涌,触目商铺,古城仍是风清云淡,喧器不再是喧嚣,宁静如浓荫笼罩每个角落,心间亦弥漫着岁月尘香。巴掌大小城转悠四次五次,还看不完,看不厌,越看越有味,次次有新鲜。有人说凤凰可以住上一两个星期,我相信了。
刚开始,印象不算太好,吊脚楼少了,古城墙缺了,旧建筑不见了,好古的我不由若有所失。整座古城就像一间大旅馆,一间大商店,凡房子楼下一律是商铺,楼上全是旅馆。除了饭馆面店,多是出售三大特产的商店:银饰,姜糖木棰酥和苗酒。极少听到叫卖声,店员随时准备迎接顾客,并不急不可待,只静静看着街上行人。摆地摊的苗民把物品放在过道边,人就坐在小椅上织布或做手工,有人问价,才轻声回答,也不纠缠---我发现凤凰人说话声音都不高,轻柔好听。“嘭嘭”锤打声却是此起彼落,时有所闻,教初来者疑惑不解。是做木棰酥的师傅,在门口手持木棰,棰打白铁盆里的糖浆,棰几下,就翻一翻。木棰酥是越棰越酥的,棰好拿刀切块便行。造姜糖的师傅也不甘后人,麻利把糖浆在门口大铁钩上挂好,就开始拉扯不断,拉成长长薄片又绕回铁钩上,反反复复,直到又柔又韧,才拉长、切块、入袋,好吃的姜糖就做好了。门口现做既有招来目的也有表演成份,故师傅多是青壮男子,整洁干净,动作漂亮利索,引得游人兴致勃勃围观。成了凤凰一大特色,也算当地风土民情常见一景,试想一想,满城都是这样的商店,商业街也就有点风情馆的味道了。银饰师傅也有在门口拉丝做件,但极少,可能工具繁多,还要炉具,不方便的原故。苗酒没法现做,也有奇招引人注意,门口挂满形状极漂亮的葫芦,还有竹筒,上有提手,方便又好看。要是有个苗族女子,穿苗服,在门口唱苗歌或山歌,就更妙了。我很喜欢葫芦,好看还极有古味,要选一件最有中国味道的日常物品,我肯定选它。用葫芦和竹筒装酒,好看又有趣,一葫在手,简直让人有几分悠然自得。 城外是苗族聚居之地,苗寨数百,苗族是我国远古三大部落之一,早在神话时代就出现,曾有文字后失传,现只存语言,成了小数民族之一。凤凰设立就是明清为了镇压苗民的,离城十来里,有从铜仁到吉首连绵三百里,建于明初的南长城。苗族民风醇朴而好武彪悍。总觉得群居的族群,多醇朴,武勇,热情且团结,这是一种族群心理传承,否则这些小族群难以存活下来。来凤凰,寻景之外,就是冲苗族而来。苗族是神秘的民族,神秘莫测真假难辨的辰州符,赶尸,`等,就是其专长,都出现在凤凰周边一带。陌生而神秘的事物,不仅引发极大的好奇还是莫名的魅力,会诱人去寻访,去追寻,去探究。就拿下蛊来说,我知道有一种叫情蛊,可证苗人多情而专贞,下蛊先不论对错,坦然受者那一往情深,专贞从一,令人感动。爱情往往没道理可说,感人常常来自偏执---其实是奉献,奉献最难。对神秘之事我心存敬畏不全以迷信视之,迷信和宗教只是一线之差;对各族族性民风我既好奇也羡慕。不全因为越民族越世界,我是觉得他们有自己的传承有自己的根有自己的精神内核,而几千年的坚持和信守,有近似殉道者的虔诚,教人肃然起敬。作为古南越人后代,除了还保留有粤语,却没有“南越”或“百粤”这样一个民族,我们被同化成了汉族,甚至还不如“客家人”保留更多传统和古风。美洲土著印地安人“不进化” 常被人嘲笑,视为落后和愚昧,我却极佩服他们的“不进化”,这是自我选择和信守,反而是那些是去破坏他们家园,逼害他们的文明人是真的落后和愚昧。文明的真义是包容,是海纳百川,而不是整齐和单一,更不应是弱肉强食,文字、文化、文艺甚至科技只是其表层而已,不是其核心。
凤凰美和魅力,肯定少不了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碰撞交流同存所带来所呈现的,这正是湘西能成为一个美丽而神秘地方的根源。我只是个游客,来去匆匆,既没时间更没学识去探寻去发现,只能陶醉在一些直观和表面的美上,而最直观的美莫过于服饰。凤凰城里多是身穿民族服饰的苗女。银冠,银项链,银手镯,银光闪闪,一路袅袅娉娉,丁丁脆响,不吸引人那是假的。若是年青美貌的翠翠,双颊映红,眉目凝翠,浅笑流盼间,若有情有思,俏立江边,衣裾飘飘,银饰丁当,山美水美人更美,象从《诗经》里款款走出来,“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我突然明白古诗词中美人,为什么有很多是小数民族女子。苗族从不掩饰自己的美,就象他们不怕把贵重的银饰袒露人前。山水之外,苗族人无疑是凤凰古城里最漂亮,最有特色,最有魅力的,说是凤凰一景,是名符其实。参观苗王城苗寨算是“最大的深入”,也只是知道苗人多是居深山老林中,屋子多以石彻,而苗族的日常生活和民风习俗却是一无所知。那些苗寨为族游而设,就算还有人在里面生活,走马观花,你能奢望收获多少?我以为苗族都躲进山林,是备受压迫的证明。真想了解苗族,领略其善美,除了住下来,看有关书籍,就只能通过文学作品。
用文字表现凤凰甚至整个湘西民风土民情,最好的不是沈从文还有谁。一见沱江,读者就会豁然明白,明白《边城》为什么写得这样美这样迷人,都有点当代桃花源的味道了---其实,《边城》里弥漫着悲伤,只是为山水人性之美所冲淡而已。美,是一种薰陶,也是心灵净化,沈从文沉浸其间并作热情讴歌,看像梦境,却和沱江倒影蓝天白云一样真实和自然。沈文美善是和沱江山水凤凰人情的美善互为表里,读沈从文可知凤凰,知凤凰可明白沈从文。理论家的高头讲座,评论家万言剖析,效果远远比不上一段沱江有说服力,有感染力;挖空心思寻章觅句,或杯弓蛇影查微言大义,不如亲自到凤凰看上一看,便可知真实和虚幻。到过凤凰,很有可能你还会埋怨作者没能把文章小说写得更迷人更美更醇朴美一些。见沱江,而不悟山水之美,见苗服而不解民风之醇,终是俗人愚者。山水似人化,或说寄情山水,是我国艺术传统,可能画比文字更直观,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更多是画后人的精神胸怀与志趣。李可染“可贵者胆,所要都魂”,不仅是画艺经验谈,更是画人精神怀抱流露。何止是画,一切艺术无不一样:真正的艺术,已不止于表面,是人性本真和精神内核。就象真正美的山水,不光是悦人眼目,更是能陶冶精操,同化人性。古人山水向以清寂淡远明瑟为胜,未尝没有暗示人生以淡泊去欲守拙为高,而黄永玉一反传统,笔墨无拘无束,无法无天,天真直卒开朗,他的荷花别有神韵止此一家,描绘沱江两岸风光的巨幅长卷(展馆这头铺到那头),花木山水楼房人家,一片生机,一片喜气,一片热闹,一片灿烂,都是画家真性情。 沈从文的字,黄永玉的画,从心灵和情性两面,诠释和表现一个真实的凤凰和美的凤凰。换言之,凤凰和美的凤凰,在他们的文字和画里,有着最完整,最原始的投影和折射。说到凤凰,离不开他们,少了他们凤凰将少了一半的美,再说严重一点,现实的凤凰可能会消失或失色,真正的凤凰却保存在他们的文字和画里。有趣的是,沈黄是表叔侄,同样只有小学学历,都是自学成才,语言文风,画法技巧都有别于一般文人,有一种未被雅化的拙意。这是一种巧合,还是沱江真得在他们身上赋予了性灵,教他们不学而明?用韩愈的话说就是:凤凰以沈黄为鸣。坦白说,沈从文的文字读着总觉得有点“别扭”和“吃力”,总是没别人的清畅,象一种拗口的文体,除了《边城》和《家书》,别的都不容易读。单论“达意”在我看来,因为“古怪”不对口味,觉得有点“蹩脚”,奇怪的是,在“表情”上,却有着莫名的美感和味道,在艺术上,“表情”的“味”远胜过‘达意”上的“畅”,所以余光中论文,说有“一流文字”的多不是一流的作家,车前子论画,说偶尔把画画坏的比没有败笔的画家,更有大师风范。以其是前者,我深以为然。其实,说白了也不难理解,笔墨文字,只是工具,人的素养胸襟学识志趣,才是真功夫,文字可以学,但后者是学不来的,是悟出来的。
商业化是所有景点的难题,我担忧的是环境保护问题,由其是水资源的保护,人潮如流,所有的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沱江里,沱江还能清沏几年?真怕有天江底碧绿的水草被水面上的“碧绿”所代替。希望,凤凰不是一个传说,沈黄不是绝唱。 2013-4-5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