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老树墩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还没进门,二姨就出来了。
之前给二姨打过电话,她说过回来呆一个月。大舅也回来了,和小舅两人换着照看外婆,她回来帮帮忙,尽尽心,家里还有孙子外孙要照顾,身体也吃不消。二姨快七十了,腰一直不好,每年冬天也咳嗽的厉害。这顽固的咳嗽,从外婆那里分出了枝叶,长到二姨身上,母亲身上,如今也在我身上扎根了。
进了北边的偏房,外婆侧躺在床上,一身黑衣,像一根粗糙的老树根,主根和所有的根须都尽染沧桑。听见响动,她缓慢地起身了。我忙上去想扶她一把,她粗喘着气说,不用,我自己能行。看着妻子抱着的小女儿,她笑着说:娃都会走咧!我让女儿叫太姥姥,小家伙回头看了一眼,哇哇大哭起来。
看看眼前的外婆,九十多岁的老人了,具体的生辰年月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她像干涸已久的土地一样,干瘦着,蜷缩着,每寸皮肤都被深刻的纹路切割开来,仿佛触碰一下就会掉落一地。她真的已经走在人生边上了,身体的土壤流失到已经不能抵御生活的日常。即使在夏末时节,她仍里一层外一层地包裹着自己,防备着人生的寒冬。
小舅和妗子也进屋了,大家围坐着,聊着。说着女儿的乖巧聪慧,说着城里的房价和地里的墒情,也说起我儿时的顽劣,许多艰难忍耐,如今都过去了。当年小如我辈,都已为人父人母。当年的小伙子,如今也都到了做爷爷的年纪。而外婆,成了更老的老人,在时光里,我们这些人,又都依然是她眼里的孩子。
记得小时候,带着满心欢喜与期待,也带着茫然与委屈,我常常独自走五里路到外婆家,渴望在那里获得一些日常的温暖。白天,外婆从箱底拿出别人孝敬她的稀罕吃食给我解馋。晚上,煤油灯下,她猫着腰拿着我的衣服一边捉虱子,一边说着故人往事。许多次,说到我们家,说到早逝的父亲,她都忍不住眼泪直流。边流着眼泪边抚摸着我的头,说着父亲的好,说着我们母子的可怜。我那时固执又无知,尚不懂得人世无常,只是趴在被窝里那样听她说着,觉得心底是踏实的。那样的场景似乎有很多次,在我脑海里深刻着,屋外风如刀,屋内灯如豆,外婆就那样整夜整夜地坐着,咳嗽折磨着她,她在咳嗽里忙着缝补。多少年后,自己稍懂生活不易,回忆往事,才觉其中暖意与温情,我也流泪了!
这些年远离故乡,回家越来越少,见外婆的机会也少之又少。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也都问起她的身体,她的消息从风筝那头飘到这头来。听说她身体还不错。听说二姨把她接过去过冬了。听说她硬要给城里的外孙们养土鸡把自己摔了一跤。听说七十多岁的大姨扶着她上厕所一起被台阶绊倒了,幸好被路人扶了起来。听说她走路越来越不稳当了。听说大小便有时都不能自己控制了。……这些都是一个老人衰老的消息,任谁也无能为力。时间无情,浮世难料,我们能做的实在不多,更无从说改变什么。
走时,掏出一些钱塞给外婆,她死活不要,二姨也不让给,说我并不宽裕,家里也不缺钱,最后勉强收下200块钱。我知道外婆不缺钱。我们这个从小失亲的家庭受她恩情最重。那些年她总是挂念着她的小女儿和两个外孙,操心着我们孤儿寡母的伶仃生活,多少次在开学前把儿女孝顺她的钱又塞到绝望无助的母亲手里。在我心里,她就是这个寂寞清冷的世界里除了母亲外,最能让我觉得温暖可依的人。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变化,外婆在我的印象里总是和温暖,耐心,悲悯这些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还有苍老。我小的时候,她已经很老了,现在,她成了更苍老的老人。我们大了,这个家也走过了艰难时日。她老了,我能拿什么回报她呢?远隔千里,回家不易,我给的这点钱,也只是在安慰我的愧疚罢了。
我让她保重身体,她哀叹着说:我这现在就是挨天天呢,说不上那天就死了。以前每次回来,她也这样说,可语气是相对放松的。我也总笑着回她:每年你都这样说,一年一年还不是这么精神。可是这次,我感到一种真正的沉重。我无法应答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对自己生命的哀叹。外婆又说起母亲:她还想着回来照看我,没想到把自己差点累到了。说完又是一声哀叹。母亲要回来,之前我也让母亲回来。我想着外婆年事已高,如今又行动不便,说不定那天就真的没有明天了。母亲回去照看个一年半载,尽尽孝心,也是图个心安,以后也少些遗憾。却没想到大病后母亲的身体远没恢复到伺候一个老人的地步,没出半个月,就惊得大家一身冷汗,只好又去哥哥家休养了。在想着外婆时,我总以一个女儿的身份看母亲,却不想,母亲也老了。
外婆下床不便,我们一家匆匆告别,匆匆返城。想起以前回来去看她,隔着老远,看见她坐在门前的老树墩上和一堆乡亲聊家常。还未走近,她就站起来张望着喊我了。走的时候,她也硬要送出门,望着我走出好远,直到她看不见了为止。这回来去,门口都不见她的身影了,门口冷清着,她以前常坐的老树墩空着,风尘中落满沧桑。
之前给二姨打过电话,她说过回来呆一个月。大舅也回来了,和小舅两人换着照看外婆,她回来帮帮忙,尽尽心,家里还有孙子外孙要照顾,身体也吃不消。二姨快七十了,腰一直不好,每年冬天也咳嗽的厉害。这顽固的咳嗽,从外婆那里分出了枝叶,长到二姨身上,母亲身上,如今也在我身上扎根了。
进了北边的偏房,外婆侧躺在床上,一身黑衣,像一根粗糙的老树根,主根和所有的根须都尽染沧桑。听见响动,她缓慢地起身了。我忙上去想扶她一把,她粗喘着气说,不用,我自己能行。看着妻子抱着的小女儿,她笑着说:娃都会走咧!我让女儿叫太姥姥,小家伙回头看了一眼,哇哇大哭起来。
看看眼前的外婆,九十多岁的老人了,具体的生辰年月她自己也记不清楚了。她像干涸已久的土地一样,干瘦着,蜷缩着,每寸皮肤都被深刻的纹路切割开来,仿佛触碰一下就会掉落一地。她真的已经走在人生边上了,身体的土壤流失到已经不能抵御生活的日常。即使在夏末时节,她仍里一层外一层地包裹着自己,防备着人生的寒冬。
小舅和妗子也进屋了,大家围坐着,聊着。说着女儿的乖巧聪慧,说着城里的房价和地里的墒情,也说起我儿时的顽劣,许多艰难忍耐,如今都过去了。当年小如我辈,都已为人父人母。当年的小伙子,如今也都到了做爷爷的年纪。而外婆,成了更老的老人,在时光里,我们这些人,又都依然是她眼里的孩子。
记得小时候,带着满心欢喜与期待,也带着茫然与委屈,我常常独自走五里路到外婆家,渴望在那里获得一些日常的温暖。白天,外婆从箱底拿出别人孝敬她的稀罕吃食给我解馋。晚上,煤油灯下,她猫着腰拿着我的衣服一边捉虱子,一边说着故人往事。许多次,说到我们家,说到早逝的父亲,她都忍不住眼泪直流。边流着眼泪边抚摸着我的头,说着父亲的好,说着我们母子的可怜。我那时固执又无知,尚不懂得人世无常,只是趴在被窝里那样听她说着,觉得心底是踏实的。那样的场景似乎有很多次,在我脑海里深刻着,屋外风如刀,屋内灯如豆,外婆就那样整夜整夜地坐着,咳嗽折磨着她,她在咳嗽里忙着缝补。多少年后,自己稍懂生活不易,回忆往事,才觉其中暖意与温情,我也流泪了!
这些年远离故乡,回家越来越少,见外婆的机会也少之又少。每次给家里打电话,也都问起她的身体,她的消息从风筝那头飘到这头来。听说她身体还不错。听说二姨把她接过去过冬了。听说她硬要给城里的外孙们养土鸡把自己摔了一跤。听说七十多岁的大姨扶着她上厕所一起被台阶绊倒了,幸好被路人扶了起来。听说她走路越来越不稳当了。听说大小便有时都不能自己控制了。……这些都是一个老人衰老的消息,任谁也无能为力。时间无情,浮世难料,我们能做的实在不多,更无从说改变什么。
走时,掏出一些钱塞给外婆,她死活不要,二姨也不让给,说我并不宽裕,家里也不缺钱,最后勉强收下200块钱。我知道外婆不缺钱。我们这个从小失亲的家庭受她恩情最重。那些年她总是挂念着她的小女儿和两个外孙,操心着我们孤儿寡母的伶仃生活,多少次在开学前把儿女孝顺她的钱又塞到绝望无助的母亲手里。在我心里,她就是这个寂寞清冷的世界里除了母亲外,最能让我觉得温暖可依的人。不管外面的世界是如何变化,外婆在我的印象里总是和温暖,耐心,悲悯这些词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当然,还有苍老。我小的时候,她已经很老了,现在,她成了更苍老的老人。我们大了,这个家也走过了艰难时日。她老了,我能拿什么回报她呢?远隔千里,回家不易,我给的这点钱,也只是在安慰我的愧疚罢了。
我让她保重身体,她哀叹着说:我这现在就是挨天天呢,说不上那天就死了。以前每次回来,她也这样说,可语气是相对放松的。我也总笑着回她:每年你都这样说,一年一年还不是这么精神。可是这次,我感到一种真正的沉重。我无法应答一个年近百岁的老人对自己生命的哀叹。外婆又说起母亲:她还想着回来照看我,没想到把自己差点累到了。说完又是一声哀叹。母亲要回来,之前我也让母亲回来。我想着外婆年事已高,如今又行动不便,说不定那天就真的没有明天了。母亲回去照看个一年半载,尽尽孝心,也是图个心安,以后也少些遗憾。却没想到大病后母亲的身体远没恢复到伺候一个老人的地步,没出半个月,就惊得大家一身冷汗,只好又去哥哥家休养了。在想着外婆时,我总以一个女儿的身份看母亲,却不想,母亲也老了。
外婆下床不便,我们一家匆匆告别,匆匆返城。想起以前回来去看她,隔着老远,看见她坐在门前的老树墩上和一堆乡亲聊家常。还未走近,她就站起来张望着喊我了。走的时候,她也硬要送出门,望着我走出好远,直到她看不见了为止。这回来去,门口都不见她的身影了,门口冷清着,她以前常坐的老树墩空着,风尘中落满沧桑。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