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重回庐江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重回庐江
                                                             围庭

    妻四十年前做为知青曾下放到皖中小县庐江,在那儿待了五年返城,以后就再也没有去过。近年来,她常提起她插队的那个村庄,说那儿的人,那儿的田野,那儿的池塘,还有那间她住过的瓦屋。我说那你就去一下吧!她说你陪我一起去。我说我陪。
                                                              一

    到庐江现在有火车直达。坐了一夜车,出站寻找网上订好的宾馆。住下。沐浴更衣,歪着身子躺在床上迷糊了会,醒来时精神好多了,便先在县城里逛了起来。

    三十五年故地重游,让人在恍惚间已全然不识这变化后的新城。其实,在火车上我们想象过庐江的变化,可是到了现场,妻还是惊讶非凡。她有时自语,有时和我念叨。原先县城里的建筑没有超过三层楼的,现在到处是高楼。原先只有几条很窄的马路,现在路多得数不过来,条条都是通衢大道。原先的百货大楼很矮,现在是大楼高耸。原先四牌楼是个商贾云集的地方,现在旧名依然,但却没了老县城的味道。原先店铺很传统,现在的商号很新潮。原先的县城很简单,现在很庞杂,原先在街上走几步路就能见到县人民政府的招牌,现在搬到很远的新区去了。以前马路上警察啥都管,现在连交警的影子都瞧不着。我每回也都是这样回复她,时间是流水,冲跑了过去,也带来了现在。弥漫在你周围的是硬梆梆的事实,它就是现在的庐江。

    庐江是三国名将周瑜的故里,为纪念他,新修了一条周瑜大道。不知是这条路拐了弯,还是我们走转了向,走了好半天,印象里已离开这条路,可抬首看路牌,赫然写着的竟还是周瑜大道。这引起了我格外的注意,一觉这路名起得厚重,二是它作为主干道,特宽阔。我原本知道周瑜的墓地在庐江。但这次却没有去的打算。没打算是以为周瑜墓穴散落在某个荒凉的乡间野村,坐公交去实是不便。但行走复行走在这条路上,终还是忍不住地询问当地人,这周瑜墓地究处何方?不料被告之周瑜陵园就在周瑜大道上,前方不远处便是。常言道,路过不能错过,遂欣然前往拜谒。

    周瑜陵园有牌坊,也有园门。仿汉风建筑,台基很高,屋身、屋顶呈平塔状,青冢绿草茵雅,竖起的碑石,写着东吴大将周公瑾之墓。两侧有廊道,分别有画像石诸物,上面绘图及文字,均展示了墓主事迹及其真实的历史故事,这是一个有别于《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形象,一个顶呱呱的大英雄形象。游览出园,感觉是庐江人很忌讳罗贯中把周瑜写成一个心胸狭窄的人。他们宁愿花费不薄的代价在市中心整修周墓,目的就是要全面介绍这位庐江第一名人,让其以真面目示人。我其实是知道罗贯中笔下的周瑜与史实大有出入的,但在看介绍后,周瑜形象在我心里还是较之以前饱满丰厚了许多。不得不说,庐江人把这活干好了。
                                   
                                                              二

    妻插队落户的地方叫新渡公社薛桥大队第十四生产队,当然,这是以前的叫法。入住宾馆时,妻迫不急待将这旧的叫法询问前台的小姐,结果对方一头雾水,大有桃花源里人不识汉晋之态。妻怅然若失。我劝慰她,别急,咱们到邮局里问问。就像在银行里兑换外币一样,妻终于将脑里储存的老地名换成了新的叫法。

    次日早上搭班车去新口渡乡。透视车窗外,远处隐隐显出层峦迭嶂,而近处是河网交错,沃野平畴。妻目睹人物声色,仿佛已入早年插队故地,心情激动得难以自抑。到了乡里,叫了辆电动三辆车。三轮车车夫颇为熟悉这一带村庄及住户。他熟门熟路,利索地引领我们往目的地去。从农田里找到那个当年的生产队副队长施加荣时,他惊诧异常,在这之前,还没有返城的知青又重新回来探望过。他适应不了这突如其来的会面,喃喃地搓着满带泥巴的手,不知说啥好。楞了好半天,才走到另一块田里,把妻子吴新翠叫来相见。吴新翠紧紧握住妻的手,眼睛带红,连声说道没变没变,还是老样子。妻也动情地说同样内容的话。三十五年不是个短时间,怎么可能没变呢!变是绝对的,也许有一样没变化,是彼此对过去的那段情谊的认可。

    当年毛泽东一声令下,有百万知青从城市里下放到农村。不想评说这项决定是否正确,但有点鲁莽是肯定的。公社给薛桥大队第十四生产队分配了四位女知青,妻便是其中之一。当时她不会干农活,也不会使用农村的灶头烧火做饭。知青点挨着施家,知青们常到施家窜门。施家逢有好饭菜,便请她们去吃。在生产队干活时,吴新翠还手把手教妻干农活。总之,当时施家给予了知青们很多的照顾,吴新翠和妻尤谈得来,俨然以姐妹相处。为回报施家的惠饭之谊,妻每年返沪探亲回來时,也总买些上海产的东西回赠施家。

    吴新翠宰杀一只大公鸡,把凉干的百花菜和蕨菜拿出放在温水里浸泡。又去地里采摘新鲜的蔬菜。不一会就炒了八个菜。然后又将左申付和吴新力请来作陪。左申付是原生产队队长,吴新力是富农的儿子。生产队长是知青的直接领导,富农的儿子因成份不好常被大队部指定为知青作义工。这两人都与知青接触较多。施加荣打开了一瓶珍藏多年的上好老酒口子窖。举杯把盏,清清嗓子说了几句感谢客人来访的话作为开场白,这酒宴便算开始了。期间乡里熟识后农人陆续来探视妻。妻没吃下几口,便迎将出去招呼寒暄,唠起陈年旧事,即便在边上旁听的我,也觉得极有意思。那种亲热劲很感人。

    施加荣夫妇这天十分兴奋,头一个返乡探望的知靑是奔着他家里来的,他觉得他挺有面子的。用他的话讲,知青这么多年过去还记得起他,是他的荣幸。妻也确实煞费苦心,在来庐江之前,还专程到南京路上的第一食品公司购礼品。似大白兔奶糖,城隍庙小吃等,都是外埠人喜爱的上海特产。

                                                                三

    饭后,我与妻及施加荣夫妻到村里转了转。于我而言,是想看看这个村子地形地貌及农业生产状况。这不是说我有什么济世安民的思想,而是因为难得有这样一个深入乡村的机会,如能了解一些乡间情况对认知现阶段农村是有帮助的。妻则是想在村子里看看,寻找一些或许能够印证过去记忆的遗迹,回味也好,畅想也罢,因为这对她本人都是一种经历。

    交谈之中,施加荣告我他今年六十有二,一对儿女。儿子在合肥经商,事业颇有小成,买了房子还买了车子。女儿在庐江县城里工作,成家落户也在那儿。他们夫妇俩在村里守着老宅,种植了20多亩地。一年两季,先播小麦,后种水稻,前者亩产800斤,后者1300斤。现在种子好,化肥肥力足,食产量比过去翻了一番。去掉成本,有两万多块收入。若再加上一些其它副业,一年计有三万多块钱的收入。应该说,这点银两收在囊中,农家的小日子过得还是相当滋润的。

    细察村庄,全建在宽四十来米的高坡上,高坡下是平整的农田和柳叶菱塘。这高坡当地叫圩,圩是沿湖垒起的大堤,人住上面,是防水淹。这圩有些年头了,究竟有多少年,施加荣说不清楚。不过在地图上我曾经查到古圩这样的字眼,我想这圩的存在怕有几百年了。圩区的最大好处是不缺水,但有水涝的威胁。种田不缺水,大多数年头,丰收还是有保障的。我是头回见着圩田,圩的作用,证明了先人在经营农业方面有着很精明的头脑。妻插队时,薛桥村一个工分一块钱,这在当时算是高的。记得富裕的上海近郊,那时农民一个工分,也只不过一块多点。

    当年知青点已经被它人作为宅基地。拆了大半,剩下的只有两堵残墙,成L型立在原址。残垣断壁处杂草丛生,一副颓败的景象。妻扶墙,这看看,那摸摸,依稀还记得当时情景,说这是谁搁床的地方,这是放粮食的仓库,这是做饭的地方,这是放水缸的地方。我随她手所指之处,想象当年四个从上海来的小姑娘是如何在这里求生存的,很感慨。忽想到妻有爱清洁的习惯,忙问她如何挑水吃,又到那儿去洗衣。她指圩下的那汪池塘说,洗衣直接到水边的石块上,吃水挑上来沉淀一下就可饮用。池塘边苇叶覆盖,杂七杂八的绿萍在水面漂浮着,水质似乎并不见得怎样清爽。吴深翠说这池塘过去很清澈的。现在有自来水吃了,也就没人注意了,什么脏物都随手往里面扔。

                                                                四

    在大城市住惯了,在享受大都市的种种便利外,实际上也厌倦大都市的喧嚣。此次庐江行,小住了几天,忽也觉得小县城对我而言,也有很多诱惑人的地方。

    好处一是清静。县城常住人口也就十来万,随着新城区的不断扩建,房子多了,广场大了,任意走到那里,都没有人挤人的感觉。购物买菜,一个柜台一个摊点也就是你一个人在挑选,在与售货的议价。不似上海,你还没完成购买,另一个顾客又凑上来了。周瑜陵园建筑和装修绿化都是一流的,以周瑜这么大的名头,搁在上海,游客还不蜂拥而至啊!但这里空荡荡的,门可罗雀。我与妻盘桓里间,走走看看,静寂无声,有时还能听得见自己呼吸声。也许别人不喜欢清静,而我真的很喜欢。

     好处二是价廉。我们下塌的宾馆叫N酒店,据说在当地是最好的。登记入住时,瞥了一眼,好像是挂牌四星。标间收费268块。这种档次,在上海起码要450块以上。酒店用餐也便宜,我与妻吃晚饭,点了三个炒菜,才花了68块。酒店婚宴更实惠,一桌才960块。假如订二十多桌,也不超3万块。上海举办婚宴那个贵啊,叫人心房直打颤。庐江出租车起步费4块,还含了2.5公里的里程。上海只要上了出租车,少的也得付个20来块。N酒店门口广场,有车一族不需花钱就能停车,还能过夜。上海市区街道,你的小车只要稍一停靠,马上就有保安锐利的目光扫过来。熄了火,要钱的手也伸了过来。


     好处三是生存压力小。人少价廉最直接的好处是人的生存压力小。上海人多拥挤,看病也好,求职也罢,抑或读书,人多了就会有排除不了的竟争。不竟争也不行啊,有病,你得早起医院排队,不排队轮不上好大夫不说,有时连号也挂不上。好岗位有数人争抢,你不拚命工作就得下课。上海房价贵,吃饭花费大,出行费用高,这些压力在身,搅得你时时的似一条被人追捕的鱼儿,你得使出全身的劲道往前游,不游出危险的区域,你就有被淘汰的可能。

    住在这偏僻的小县城,虽然信息和眼量使人不那么灵光,但压力小,你尽可停一停,歇一歇,然后再慢慢往前走。人是来享受生活的,当人被压力奴役成仆人时,生活的味道就会变掉了。此外,人的物欲很难有满足的时候,但心欲大可自我调节一下,就如选择在这小县城里过上一辈子,其实又差到了哪里!国人啥都不要命的去拼去争,真不知道有这必要吗!小县城能让人高速转动的心脑慢下来,这或许也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