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相识”苑英科先生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苑英科先生祖籍高阳,现居北京,我生于蠡县,攀先生老乡,一则源于我们对孙犁先生的喜欢,再则,高阳、蠡县无论民俗风情都一脉相承,而我的家乡有条潴龙河,经高阳抵达白洋淀。我曾无数次的臆想,年轻的孙先生身着长衫,带雨伞,经我们村口的小河,乘船抵达白洋淀。对孙犁老先生作品的喜爱拉近了我与身为学者和一院之长的苑英科先生的距离。
      其实,我与苑英科先生至今也不曾谋面,所有的交流来自各自的文字,或者说,我对先生的了解得益于他的作品《喜鹊的鸣叫》和《决然独立:孙犁纷争》。
      先生博客名“指上斋”。我常常去苑先生博客,内容多是关于书法、历史,更多的是关于孙犁先生的研究。两年来,一直与先生在博客往来,有趣的是,几乎没留过言。
    今年4月份的22号,我在先生博客看到他出版《决然独立:孙犁纷争》的消息,无比欣喜。平时我也喜欢写一些关于家乡,关于潴龙河的文字。读苑先生的文集,居然发现先生的家乡也在潴龙河边。也许,这也是苑英科先生百忙中关注我的缘由吧。
     发现先生出书,我发了一张纸条,恳请先生送我一本学习。我还不客气的向先生张口讨要一幅他的书法作品。很快《决然独立:孙犁纷争》就到了。但是没有书法作品,另用一小块儿宣纸写着目前没有满意的书法作品,只能从长计议。我以为是先生的客气话,也没在意。先读先生的文集为快。
     平时我是不大接触评论文章的,但苑先生的我喜欢,因为我也喜欢孙犁老先生的作品。我在文集中看到一个卓尔不群、活生生的孙犁。文集旁征博引,客观公正,写出了一个在社会变革中,独善其身,洁身自好的伟大的作家。一些我模糊的历史风尘,也清晰起来。在读的过程中,偶见错别字,我就依先生寄书来留的联系方式,用短信做了反馈,先生客气的道谢。
     一个蓝天白云的周一,喜鹊在办公室门前的大树上欢快地鸣叫,让我没想到的是,苑先生快递来《喜鹊的鸣叫》,还附带一幅带墨香的书法作品“神酣笔畅”。
     走进苑英科先生的文字世界,有来自对历史的反思和拷问,有沉浸于墨香中的思考和收获,有他的文学梦,青春之痕,故乡情,还有对国粹京剧的精彩演绎,林林总总,通过对个人的成长过程和经历的叙写,折射社会和人生,体现了先生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展示了先生独特的主体意识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先生文集中有句话“一个人喜欢谁的艺术取决于这个人的气质和心理特征”,也许,喜欢孙犁是我和先生共同的特质吧。
      先生文集中有《黄袍加身的阴影》一文,我读完受益匪浅,历史上的宋朝一直属于弱势,原来与宋代的抑制武将有关,这是我的知识盲点。《问渠那得清如许》对圣人孔子做出了另类的解读,酣畅淋漓,引人深思。一个个历史人物在苑先生笔下出场,如屈原、伍子胥、李成栋、咸丰、光绪等,评价复杂历史环境中的历史人物,需要充沛的历史知识和学养,先生的特色解读,有理有据,有气魄有胆识。
      对于孙犁先生的研究,苑英科先生总结的好“女性意象”和“自我意象”。我惊异于苑先生在工作之余对孙犁老先生的执着研究,将或“神化”或有偏见的孙犁印象,还原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温度的老人。在苑先生的研究结果中,孙犁老先生既是“荷花淀派”的创始人,也是一个普通的被病魔折磨的老人,他的一生交织着多种矛盾,也经历了多重机遇。苑先生本着客观严谨的治学态度,给我们还原了一座新中国文学史上的丰碑。
     苑先生博览群书,从对孙犁老先生熟悉的朋友、与学生的交流中,总结和阐述了孙犁老先生的人生理念、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在《决然独立:孙犁纷争》中,可以透过清晰的脉络探寻孙犁老先生在特殊时代的生活轨迹,解读当时政治与时代的关系,总结出了写小节、写人性,是孙老创作不变的主题,也是孙犁老先生作品的艺术特色,更是其作品长盛不衰的魅力所在。
    孙犁老先生的作品明丽天然,清新流畅。我在安平参加孙犁赛颁奖大会,一些文友还竞相背诵,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苑先生从事孙犁研究多年,肯定了孙犁老先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对文坛做出的贡献,但也挖掘出了老先生偏执的防卫心理。在《决然独立:孙犁纷争》中,苑英科先生从具体地材料引入,多视角的对比分析,还原了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艺术家。从生命个体到时代大环境,从生理到心理,进行了综合的分析,揭开了历史的迷雾,走进了孙犁老先生的精神世界,复活了一个真诚的艺术家。我知道苑先生对孙犁老先生作品的喜爱,但他能冷静客观、实事求是地的进行评价,让世人深层次的理解和认知孙犁老先生,更值得我尊敬。
     苑先生文集的写作理念对我很有帮助,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文字文章要自然,不要虚伪矫饰,以真情实感进行写作。“创作的命脉,在于真实”,孙犁老先生坚持写劳动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追求人性完美的倾向,在孙犁老先生眼中的文学和文章是神圣的。我引用苑英科先生序中的一段话:“……不为世俗所染,不为名利所惑,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便会有天籁之音。天籁之音是自然之音,是风声、雨声和水声,是兽鸣、虫鸣和鸟鸣……”这是先生的理想和追求。深以为然。
     每个作者都有属于自己的原乡,叙写故乡是个亘古的话题。故乡不但承载了人们的快乐童年,也是灵魂归属地。故乡可以说是一个人的精神栖息地。随着苑英科先生的文字,可以看到一个行走在月光下的淀边少年,早已跨入了格调高雅的精神殿堂。他一方面对生命、人生和人性进行叙写和探索,一面拿起笔沉浸在自己的文学梦中,挥毫、著书……
     在读《喜鹊的鸣叫》的过程中,感觉内容沉甸甸的,似乎与书名不符,历史、家园、家国、书法、京剧……读完全书再读序,恍然大悟,原来是先生过于自谦,以喜鹊的叫声自诩,声音暗哑,却被世人视为吉祥之声。与先生素未谋面,有感于文字的交集。那么,就让我站在大好的麦收时节,遥遥祝福苑英科先生的大丰收吧。

                                                 草于2014年6月11日夜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