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的王宫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逐鹿中原是中国历史的映照,不曾想罗马尼亚人也一样钟情。
雄居中部的喀尔巴阡山自古兵家必争,又因其峰峦峻秀林郁草盛气候宜人而成皇家休闲避暑胜地。那里的小城锡纳亚和历史名城布拉索夫,遗留了众多的古迹;“林中空地”波亚那风光旖旎,堪称罗马尼亚最美的地方。
出布加勒斯特去往中部的喀尔巴阡山区,全程没有高速公路,但路幅很宽路面很平坦,加上车辆不多而且行驶规矩,车速始终保持得很快。
城市的楼房隐入浓郁的绿色里,城郊的平房更被绿荫环抱。越走越葱绿,一会儿是大片的农田,一会儿是茂密的森林,偶尔路过村庄,挨着公路两边,一幢房子一个小院,房子建得精巧,红或蓝的屋顶,墙体粉刷各色鲜艳的油彩,掩映在绿色里异常惹眼。小院大多以木栅栏相围,栅栏的木条齐整,高矮一线,色彩各异。院里要么植草,要么种菜,要么支起藤架,瓜果菜蔬坠满棚架铺满小园。但无论哪个小院,花是少不了的,而且几乎每家每户的阳台窗台或摆或挂,都是盆花,真是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细瞧去,花盆选得讲究,吊绳选得讲究,吊起的位置更讲究,相信每一盆花都倾注了主人的匠心,足见罗马尼亚农村人对生活环境的重视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努力。
森林真多,密实实的,粗大的树林低矮的灌木交织,步行的话恐怕很难走进去。虽然近在城镇,但与原始森林何异?旅行车奔驰在林区公路上,两边的树仿如要挤压过来一般,天空只余窄窄的一条线,如果不从林地里穿过,这条公路不知道要绕行多远。如今,在中国的任何一片平原,再也找不到这样大片丰茂而近乎原始的森林了。很难明确森林的面积有多大,只感到车子要走很长时间才能穿过。而且,这样的森林不是一处,一路上不知穿越了多少。
森林和农田的交替往往是嘎然而止,齐刷刷的没有任何参差,仿如被人切割了一般。农田更显旷远无际,旷远得绵延到绿色隐约的山地,无际得铺展到云朵飘逸的天边。经常是一种农作物望不到边际。小麦和玉米为主。玉米正青,小麦已黄,大地如铺一层金,看一眼都是满心的喜悦。但金色常常不纯,除了茂盛的野草,更多的是紫莹莹的薰衣草,不少的麦田里紫色盖过金黄,小麦的世界被薰衣草侵占。
起初,同伴怀疑,为什么两种作物要一起种植,导游刘芳适时解释,薰衣草完全是野生。这也罢了,毕竟薰衣草还可利用,但疯长的野草掠夺了田力掩没了小麦,为什么农民不予清除?假如搁在中国,别说成片,哪怕几棵杂草,农民们也要精心地从小麦苗地里拔除,怎能忍心让野草这样肆虐,如果谁家的麦田里这般景象,不被人骂成作孽,起码也被视为懒汉。没办法,这里不是中国,国情不同,耕田种地的理念也迥异。相对丰沃面广的良田,人口的少决定了这里的农民不必像中国农民那样在越来越少的而且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如绣花般精耕细作,他们这样耕作已经够吃,已经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仔细观察,我又发现,这里的小麦播种得异常稠密,以至于棵体非常矮小,麦穗也短细,这样的小麦,产量绝对不会高到哪里去。这时候,我甚至开始怀疑这里的农民会不会种地,难道,他们把种子胡乱地撒进田里后,就再也不管理了?任凭天收了?这样做农民,真比在城市当产业工人轻松舒坦得多。
走出城市看到罗马尼亚农村的第一个印象,真不知是羡慕这里的农民还是看不起他们。后来,我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一现象:广种薄收。这不由让我联想起昨天在飞机上的感受,目力所及尽是平展的原野,低矮的山地也是林茂草盛,哪象中国不是高山峻岭,就是荒漠戈壁,难道因为他们信仰基督,上帝才如此偏心。
不经意间开始进入山区,先是沿山脚走,进而山沟,然后爬坡。视野渐渐被局限。山上的树木由小到大,越来越森严。间或,有一块坡地疯满绿草,点缀在浓密的林地间,煞是有趣。过一个山头,再过一个山头,平展翠柔的草地越来越多,越来越广阔,绿波起伏,惹人爱怜。
这里就是南喀尔巴阡山区了。
偶尔,几座黄墙红瓦尖顶回廊的小楼房,错落有致地嵌在林地和草场间。一群羊,还有牛,花花绿绿的,闲适地吃草,整个世界立刻活泼得欢闹。再远处的山脚边,一个村子,也是红顶的屋,只是远得有点虚幻,虚幻得好像童话里的积木,闪动着调皮,调皮得溢放无尽的浪漫。
草地更宽广了。实际上,这里的海拔已经很高,应该归于高山草原了。山坡上的林地间露出更多的草场,似乎林木疏朗了许多。行走间,有了中国东北呼伦贝尔草原风貌的感觉,当然没有那么大的草原,而山间草场和林地营造的景致,却无大的差异。这样走了一段时间,重又进入稠密的山林里,爬坡,拐弯,绕行在山里。树以松为主,粗直高耸,棵棵好材。
突然有了连片的房子,在山林里,在路边的坡地上,一幢幢的,间或连成小片,都各具风格,又感觉积满了历史的痕迹。原来,我们到了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美丽小城锡纳亚。
锡纳亚夏天可避暑,冬天可滑雪,是罗马尼亚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过去罗马尼亚国王的夏宫就修建于此,因位于佩雷什河谷,故被称为佩雷什宫。实际上,这一块山地里不止这一座宫殿。
话说1859年,摩尔多瓦公国和罗马尼亚公国统一成罗马尼亚联合王国,为调和矛盾,避免内乱,国务会议做出决定,请德国亲王卡洛尔当罗马尼亚的国王。这样的事搁在中国,恐怕无人能容忍,绝不可能发生。试想,请一个外国人到泱泱中央大国当大唐或大明的皇帝,让一个外人做中华的主子,如何能过得了民族情感这道坎。好在,当时欧洲各国的皇族大都相互通婚,许多国家的皇室其实都是亲戚,请别国的亲王当政,实际上是请亲戚来当家。在民主不兴的皇权时期,这种事情实属正常。
且不说卡洛尔当政罗马尼亚政绩如何(按当今时髦语),依当时的皇权高度集中,他当政不久即请来德国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佩雷什宫(这不是反复地欺负罗马尼亚没有能人吗?),以供他及家人享受盛夏。之后,这里作为历代皇族避暑胜地,几乎每一代国王都会积玉堆金苦心经营,终于成就一座被人誉为堪与巴黎卢浮宫媲美的艺术之宫。
距此不远,卡洛尔的继子建造了一座小雷列什宫。后来,他的孙子卡洛尔二世又建了一座行宫,称为费伊绍尔狩猎宫。齐奥塞斯库当政时期,曾经进行过改建装修,作为他的夏宫,但他从来没有到此居住过,如今成为专门接待政府贵宾的场所。
一个国家的风俗,无不受权力的左右,即便建筑物,也被权力肆意奴役。佩雷什宫的主人是德国人,风格完全德国。到了上世纪,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新建筑完全转向了俄罗斯,包括民众的生活方式。如今,再一次倾向了西方。将来,注定还要摇摆,可惜自己传统的东西,被渐渐边缘,零碎得成为怀念的景点。
突然落起雨来。山里的天气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雨虽不大,空气已湿漉漉的,有点凉意,没有备雨具的我们躲在旅行车里看水气迷蒙的山野。柏油路穿越山林,间或一幢房屋,看上去都有了历史,静静地端坐深林里。瓦脊上积一层锈迹,斑驳得如苍老的容颜,但墙体都刷得洁白或米黄,新的一般。雨略停,我们走进林道,走向曾经的皇族行宫。先到小雷列什宫,不及停留,从它的侧面绕过,一条山林与草坡间的石块铺就的小路,来到佩雷什宫前。
没有围墙,好像也没有铁丝网,窗户上同样清清爽爽,丝毫不设防,大大方方敞敞亮亮地端坐在绿树婆娑花草葳蕤的大自然里,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走近。没有盗贼还是他们从不担心盗贼?联想到我们国内住在楼房上还要铸成铁笼子,既感不解又觉羞愧。国宝级的一座古建筑,如此敞开胸怀,与他们请外国人当自己的国王一样,令习惯了大国心态和封闭心理的多数中国人无法想像。
佩雷什宫规模不大,主体大致三层,加上阁楼不过四层,尖顶的钟楼和一端两座尖塔直刺云霄,带出一种傲然气势。黑色屋脊,白色墙体,窗沿廊柱和墙拐的石条则呈黄色,三层的建筑材料像木质的,地基则是条石。二楼中间部分有带有立柱的走廊,建筑中间留有天井,内里的墙体上绘着彩色壁画。整体建筑看上去华贵庄严,尽情体现着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为典型的哥特式宫殿。宫殿前开设大理石铺地的平台,中央设水池。平台边缘和沉降式的楼前花园里遍置石雕,人物、动物、瓜果诸种,而以人物为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这且只是外观,真正体现这座宫殿价值的,是内里的陈设和收藏。总共160间房屋的宫殿,设有兵器厅、议事厅、办公室、音乐厅、宴会厅、小剧场、卧室、起居室等,体现了德、英、意、土耳其等不同国家的装饰风格。
游客络绎不绝,入内只有一个小门,一批出来一批才能进去,而且没有排队,嗡嗡挤挤地相拥在一起,甚至发生争吵,这与常听说的欧洲人如何文明相差太远,曾经的美好印象立刻被眼前的现实击打得粉碎。后来又想,这里毕竟是东欧,曾经的印象应该是被资本主义腐蚀下的西欧人吧!
罢罢,别扯太远了,反正我们已经被挤进来了。
每个人都要穿上预备好的鞋套,进去后才知地上全是精美华贵的地毯。我等游人不是当年的皇族,脚底带泥,不能玷污了曾经的皇家高贵的地毯。还有,不能随意照相,几位鹰眼的中年婆娘目不转睛地盯着屈指可数的每一拨游人,旦有犯规者立刻制止并瞪以白眼,如果再犯恐怕要绳之以经济制裁了。当然,如果缴纳50列伊(当地货币,相当于100元人民币),那是欢迎拍照的。
可见,钱通路路通,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富丽辉煌,雍容华贵。应该是最恰当的形容,实至名归。
从一个厅到另一个厅,从一间房到另一间房,哪怕是走道,每一步的所见所感都令人咂舌。分明是钱的物化状态,比黄金还耀眼,还沉甸甸,不可能不眼花,不心羡。据说,很多东西仍然按以往的状态摆设和布置,真实地呈现出当年皇家的生活环境。
墙体镶嵌核桃木或其它名木,厅堂和楼梯配饰法国挂毯、镂浅浮雕,彩色玻璃天花板可自动开合,装饰性的旋转楼梯精雕细琢美奂绝伦,移步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当然不缺中国的青瓷和丝绸。兵器厅摆满4000多件各国兵器,德国盔甲、土耳其弯刀、非洲盾牌……既是兵器更是精美艺术品。穿过国王办公室到书房,众多语种书籍汗牛充栋。一扇书柜里精装书独占,原来只有封面没有内页,书柜只是一道掩饰的秘道门。音乐厅里满墙油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德国传说故事,一组黑色柚木雕花家具是印度君主送给国王的礼物。佛罗伦萨厅大门铜铸,大理石的壁炉,天花板金碧辉煌,中央巨幅油画,恰巧倒映在国王和皇后宝座间的维也纳镜子里,可见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餐厅长长的餐桌上,古典瓷器和银质餐具摆放齐整,仿佛依然飘荡着当年菜肴的馨香。土耳其式的客厅,全部用纯手工制作的丝绸刺绣装饰,精致的波斯挂毯,土耳其花瓶和铜壶,满室雍容,一屋华贵。小剧场精巧雅致,悬顶的壁画浑然天成。又一个大厅金箔贴墙,色彩浓烈,金光炫目。
虽然只开放了两层,但足以醉心掠魂。走出王宫,如同经历了梦游,恍若穿越了百世。
高贵吗?高贵,但更合适的形容是奢侈。把国家的财富集于一地聚于一身,而牺牲的是千万百姓的利益,用国民的贫苦供应一家的享受,再富丽堂皇再高贵,也是不道德的。
这么说,是不是因为嫉妒。不否认,肯定不会只我一人。作为平民一介,嫉妒曾经辉煌和骄奢的皇室,好像有点滑稽,滑稽得不自量力,但假如我是皇室成员,我也会这么奢侈,奢侈得让笑话我不自量力的人、笑话我滑稽的人心生更大的嫉妒。
人类的本性,不过如此!
雄居中部的喀尔巴阡山自古兵家必争,又因其峰峦峻秀林郁草盛气候宜人而成皇家休闲避暑胜地。那里的小城锡纳亚和历史名城布拉索夫,遗留了众多的古迹;“林中空地”波亚那风光旖旎,堪称罗马尼亚最美的地方。
出布加勒斯特去往中部的喀尔巴阡山区,全程没有高速公路,但路幅很宽路面很平坦,加上车辆不多而且行驶规矩,车速始终保持得很快。
城市的楼房隐入浓郁的绿色里,城郊的平房更被绿荫环抱。越走越葱绿,一会儿是大片的农田,一会儿是茂密的森林,偶尔路过村庄,挨着公路两边,一幢房子一个小院,房子建得精巧,红或蓝的屋顶,墙体粉刷各色鲜艳的油彩,掩映在绿色里异常惹眼。小院大多以木栅栏相围,栅栏的木条齐整,高矮一线,色彩各异。院里要么植草,要么种菜,要么支起藤架,瓜果菜蔬坠满棚架铺满小园。但无论哪个小院,花是少不了的,而且几乎每家每户的阳台窗台或摆或挂,都是盆花,真是姹紫嫣红,五彩斑斓。细瞧去,花盆选得讲究,吊绳选得讲究,吊起的位置更讲究,相信每一盆花都倾注了主人的匠心,足见罗马尼亚农村人对生活环境的重视和追求高质量生活的努力。
森林真多,密实实的,粗大的树林低矮的灌木交织,步行的话恐怕很难走进去。虽然近在城镇,但与原始森林何异?旅行车奔驰在林区公路上,两边的树仿如要挤压过来一般,天空只余窄窄的一条线,如果不从林地里穿过,这条公路不知道要绕行多远。如今,在中国的任何一片平原,再也找不到这样大片丰茂而近乎原始的森林了。很难明确森林的面积有多大,只感到车子要走很长时间才能穿过。而且,这样的森林不是一处,一路上不知穿越了多少。
森林和农田的交替往往是嘎然而止,齐刷刷的没有任何参差,仿如被人切割了一般。农田更显旷远无际,旷远得绵延到绿色隐约的山地,无际得铺展到云朵飘逸的天边。经常是一种农作物望不到边际。小麦和玉米为主。玉米正青,小麦已黄,大地如铺一层金,看一眼都是满心的喜悦。但金色常常不纯,除了茂盛的野草,更多的是紫莹莹的薰衣草,不少的麦田里紫色盖过金黄,小麦的世界被薰衣草侵占。
起初,同伴怀疑,为什么两种作物要一起种植,导游刘芳适时解释,薰衣草完全是野生。这也罢了,毕竟薰衣草还可利用,但疯长的野草掠夺了田力掩没了小麦,为什么农民不予清除?假如搁在中国,别说成片,哪怕几棵杂草,农民们也要精心地从小麦苗地里拔除,怎能忍心让野草这样肆虐,如果谁家的麦田里这般景象,不被人骂成作孽,起码也被视为懒汉。没办法,这里不是中国,国情不同,耕田种地的理念也迥异。相对丰沃面广的良田,人口的少决定了这里的农民不必像中国农民那样在越来越少的而且相对贫瘠的土地上如绣花般精耕细作,他们这样耕作已经够吃,已经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仔细观察,我又发现,这里的小麦播种得异常稠密,以至于棵体非常矮小,麦穗也短细,这样的小麦,产量绝对不会高到哪里去。这时候,我甚至开始怀疑这里的农民会不会种地,难道,他们把种子胡乱地撒进田里后,就再也不管理了?任凭天收了?这样做农民,真比在城市当产业工人轻松舒坦得多。
走出城市看到罗马尼亚农村的第一个印象,真不知是羡慕这里的农民还是看不起他们。后来,我用中国的一个成语概括了这一现象:广种薄收。这不由让我联想起昨天在飞机上的感受,目力所及尽是平展的原野,低矮的山地也是林茂草盛,哪象中国不是高山峻岭,就是荒漠戈壁,难道因为他们信仰基督,上帝才如此偏心。
不经意间开始进入山区,先是沿山脚走,进而山沟,然后爬坡。视野渐渐被局限。山上的树木由小到大,越来越森严。间或,有一块坡地疯满绿草,点缀在浓密的林地间,煞是有趣。过一个山头,再过一个山头,平展翠柔的草地越来越多,越来越广阔,绿波起伏,惹人爱怜。
这里就是南喀尔巴阡山区了。
偶尔,几座黄墙红瓦尖顶回廊的小楼房,错落有致地嵌在林地和草场间。一群羊,还有牛,花花绿绿的,闲适地吃草,整个世界立刻活泼得欢闹。再远处的山脚边,一个村子,也是红顶的屋,只是远得有点虚幻,虚幻得好像童话里的积木,闪动着调皮,调皮得溢放无尽的浪漫。
草地更宽广了。实际上,这里的海拔已经很高,应该归于高山草原了。山坡上的林地间露出更多的草场,似乎林木疏朗了许多。行走间,有了中国东北呼伦贝尔草原风貌的感觉,当然没有那么大的草原,而山间草场和林地营造的景致,却无大的差异。这样走了一段时间,重又进入稠密的山林里,爬坡,拐弯,绕行在山里。树以松为主,粗直高耸,棵棵好材。
突然有了连片的房子,在山林里,在路边的坡地上,一幢幢的,间或连成小片,都各具风格,又感觉积满了历史的痕迹。原来,我们到了今天的第一个目的地,有着300多年历史的美丽小城锡纳亚。
锡纳亚夏天可避暑,冬天可滑雪,是罗马尼亚著名的旅游度假休闲胜地。过去罗马尼亚国王的夏宫就修建于此,因位于佩雷什河谷,故被称为佩雷什宫。实际上,这一块山地里不止这一座宫殿。
话说1859年,摩尔多瓦公国和罗马尼亚公国统一成罗马尼亚联合王国,为调和矛盾,避免内乱,国务会议做出决定,请德国亲王卡洛尔当罗马尼亚的国王。这样的事搁在中国,恐怕无人能容忍,绝不可能发生。试想,请一个外国人到泱泱中央大国当大唐或大明的皇帝,让一个外人做中华的主子,如何能过得了民族情感这道坎。好在,当时欧洲各国的皇族大都相互通婚,许多国家的皇室其实都是亲戚,请别国的亲王当政,实际上是请亲戚来当家。在民主不兴的皇权时期,这种事情实属正常。
且不说卡洛尔当政罗马尼亚政绩如何(按当今时髦语),依当时的皇权高度集中,他当政不久即请来德国的建筑师设计建造佩雷什宫(这不是反复地欺负罗马尼亚没有能人吗?),以供他及家人享受盛夏。之后,这里作为历代皇族避暑胜地,几乎每一代国王都会积玉堆金苦心经营,终于成就一座被人誉为堪与巴黎卢浮宫媲美的艺术之宫。
距此不远,卡洛尔的继子建造了一座小雷列什宫。后来,他的孙子卡洛尔二世又建了一座行宫,称为费伊绍尔狩猎宫。齐奥塞斯库当政时期,曾经进行过改建装修,作为他的夏宫,但他从来没有到此居住过,如今成为专门接待政府贵宾的场所。
一个国家的风俗,无不受权力的左右,即便建筑物,也被权力肆意奴役。佩雷什宫的主人是德国人,风格完全德国。到了上世纪,首都布加勒斯特的新建筑完全转向了俄罗斯,包括民众的生活方式。如今,再一次倾向了西方。将来,注定还要摇摆,可惜自己传统的东西,被渐渐边缘,零碎得成为怀念的景点。
突然落起雨来。山里的天气孩子的脸,说变就变。雨虽不大,空气已湿漉漉的,有点凉意,没有备雨具的我们躲在旅行车里看水气迷蒙的山野。柏油路穿越山林,间或一幢房屋,看上去都有了历史,静静地端坐深林里。瓦脊上积一层锈迹,斑驳得如苍老的容颜,但墙体都刷得洁白或米黄,新的一般。雨略停,我们走进林道,走向曾经的皇族行宫。先到小雷列什宫,不及停留,从它的侧面绕过,一条山林与草坡间的石块铺就的小路,来到佩雷什宫前。
没有围墙,好像也没有铁丝网,窗户上同样清清爽爽,丝毫不设防,大大方方敞敞亮亮地端坐在绿树婆娑花草葳蕤的大自然里,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走近。没有盗贼还是他们从不担心盗贼?联想到我们国内住在楼房上还要铸成铁笼子,既感不解又觉羞愧。国宝级的一座古建筑,如此敞开胸怀,与他们请外国人当自己的国王一样,令习惯了大国心态和封闭心理的多数中国人无法想像。
佩雷什宫规模不大,主体大致三层,加上阁楼不过四层,尖顶的钟楼和一端两座尖塔直刺云霄,带出一种傲然气势。黑色屋脊,白色墙体,窗沿廊柱和墙拐的石条则呈黄色,三层的建筑材料像木质的,地基则是条石。二楼中间部分有带有立柱的走廊,建筑中间留有天井,内里的墙体上绘着彩色壁画。整体建筑看上去华贵庄严,尽情体现着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风格,为典型的哥特式宫殿。宫殿前开设大理石铺地的平台,中央设水池。平台边缘和沉降式的楼前花园里遍置石雕,人物、动物、瓜果诸种,而以人物为主,千姿百态,栩栩如生。
这且只是外观,真正体现这座宫殿价值的,是内里的陈设和收藏。总共160间房屋的宫殿,设有兵器厅、议事厅、办公室、音乐厅、宴会厅、小剧场、卧室、起居室等,体现了德、英、意、土耳其等不同国家的装饰风格。
游客络绎不绝,入内只有一个小门,一批出来一批才能进去,而且没有排队,嗡嗡挤挤地相拥在一起,甚至发生争吵,这与常听说的欧洲人如何文明相差太远,曾经的美好印象立刻被眼前的现实击打得粉碎。后来又想,这里毕竟是东欧,曾经的印象应该是被资本主义腐蚀下的西欧人吧!
罢罢,别扯太远了,反正我们已经被挤进来了。
每个人都要穿上预备好的鞋套,进去后才知地上全是精美华贵的地毯。我等游人不是当年的皇族,脚底带泥,不能玷污了曾经的皇家高贵的地毯。还有,不能随意照相,几位鹰眼的中年婆娘目不转睛地盯着屈指可数的每一拨游人,旦有犯规者立刻制止并瞪以白眼,如果再犯恐怕要绳之以经济制裁了。当然,如果缴纳50列伊(当地货币,相当于100元人民币),那是欢迎拍照的。
可见,钱通路路通,中外古今,概莫能外。
富丽辉煌,雍容华贵。应该是最恰当的形容,实至名归。
从一个厅到另一个厅,从一间房到另一间房,哪怕是走道,每一步的所见所感都令人咂舌。分明是钱的物化状态,比黄金还耀眼,还沉甸甸,不可能不眼花,不心羡。据说,很多东西仍然按以往的状态摆设和布置,真实地呈现出当年皇家的生活环境。
墙体镶嵌核桃木或其它名木,厅堂和楼梯配饰法国挂毯、镂浅浮雕,彩色玻璃天花板可自动开合,装饰性的旋转楼梯精雕细琢美奂绝伦,移步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当然不缺中国的青瓷和丝绸。兵器厅摆满4000多件各国兵器,德国盔甲、土耳其弯刀、非洲盾牌……既是兵器更是精美艺术品。穿过国王办公室到书房,众多语种书籍汗牛充栋。一扇书柜里精装书独占,原来只有封面没有内页,书柜只是一道掩饰的秘道门。音乐厅里满墙油画,每一幅画都是一个德国传说故事,一组黑色柚木雕花家具是印度君主送给国王的礼物。佛罗伦萨厅大门铜铸,大理石的壁炉,天花板金碧辉煌,中央巨幅油画,恰巧倒映在国王和皇后宝座间的维也纳镜子里,可见设计者的匠心独运。餐厅长长的餐桌上,古典瓷器和银质餐具摆放齐整,仿佛依然飘荡着当年菜肴的馨香。土耳其式的客厅,全部用纯手工制作的丝绸刺绣装饰,精致的波斯挂毯,土耳其花瓶和铜壶,满室雍容,一屋华贵。小剧场精巧雅致,悬顶的壁画浑然天成。又一个大厅金箔贴墙,色彩浓烈,金光炫目。
虽然只开放了两层,但足以醉心掠魂。走出王宫,如同经历了梦游,恍若穿越了百世。
高贵吗?高贵,但更合适的形容是奢侈。把国家的财富集于一地聚于一身,而牺牲的是千万百姓的利益,用国民的贫苦供应一家的享受,再富丽堂皇再高贵,也是不道德的。
这么说,是不是因为嫉妒。不否认,肯定不会只我一人。作为平民一介,嫉妒曾经辉煌和骄奢的皇室,好像有点滑稽,滑稽得不自量力,但假如我是皇室成员,我也会这么奢侈,奢侈得让笑话我不自量力的人、笑话我滑稽的人心生更大的嫉妒。
人类的本性,不过如此!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