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佛说般若多罗密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近日由于作息不规律,所以乱梦丛生,甚至一些逝者也入梦来扰。细细想来,过去的一年确实看见了太多的死亡,有同学朋友也有亲人邻里,这些或熟悉或亲近或漠然的逝者,让我在这个困乏却又睡不着的夜晚,深切直面的来思考梳理死亡这件事。

  对于死亡最初的印象应该是来自一口寿材。北方的农村有的地方有个习俗,就是老人们为自己准备好一口没上漆的寿材。在我七八岁的时候吧,我的二奶奶,也就是我父亲的婶子,家里翻盖房子,于是就把她为自己准备的一口寿材放到了我家里。其实我那时对于 死亡是没感念的,但是无端的觉得那口棺材是可怕的,以至于棺材移走好多年后,我都不敢一个人在院子里乘凉,总是下意识的向曾经放棺材的地方看,总觉得那棺材还在那里。这也许就是我对于死亡的最初印象吧——人死后就要永远躺在那个木匣子里。

  而我真正的看见死亡是小学毕业那天,那天参加完小学的毕业考试往家里走,在公路上迎面飞驰过一辆摩托车,也就是过了五六分钟吧,村里就过来一辆拖拉机,而在拖拉机上躺着的就是那个刚才飞驰而过的摩托车手,而一个中年妇女在拖拉机上揽着他,用手使劲的捂住他的头,试图阻止血液的流出。后来听说,这个人是喝醉了,在公路的拐弯处没掉过头,而是直接撞墙上了,而据他的邻居说,从他出门到拉回尸体也就一根烟的功夫。这让我意识到,死亡竟是如此的容易,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

  我 真正接触的死亡则是我的奶奶。说是接触也不正确,应该是第一次看见逝者的遗体。我奶奶过世时因为我在外地工作,所以并没目睹她离世的经过。当我回到家里时她老人家早已仙逝,因为没看见奶奶最后一面,所以就想再看一眼她那我印象中慈祥的面容。于是就掀开了盖着她的布,只看了一眼,泪便下来了,非常的后悔看这一眼。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奶奶活了九十多岁,也算是寿终正寝,按家里的风俗这叫喜丧,所以一开始得知死讯只是心下戚然,也并不十分伤心。但看了一眼她的遗容后,心里就很不是滋味,原来慈祥和蔼的老太太,死后皮肤暗沉肌肉萎缩,牙齿暴露在外,样貌竟是那样叫人不忍再看。问其他人,老人样貌改变的原因,答曰:人死后都是这样!会脱像。心情沉重之下也知道了,死亡原来叫人如此不堪和污秽。

  所以曾几何时,我对于死亡是如此恐惧,对那黑暗阴冷的未知如此的畏惧。所以对于那些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的死亡,我都深怀悲戚与惋惜,而对于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则万难理解。

  说到自杀,好像世界上无论哪个宗教都是禁止的,自杀的人将不会被接受,永远得不到超脱。而去年我一个同学的父亲便是自己结束了生命,而且是用一种惨烈痛苦的方式——喝安眠药。对于他的死,很多无聊的人批评他,说这么死太不值,即使不想活也应该去大马路上让车撞,还能为子女换点不菲的赔偿金。当然我对于这样的评断极为厌恶,但也很想了解这个叔叔自杀的原因。在我看来,他们夫妻和睦,子女孝顺,完全没有走到绝路上这一说。后来细问之下,才得知,这个叔叔长期患病,长期病痛的折磨才使他选择了绝路。知道这些我心里忽热释然了,他没给任何人带来不便和不快,自己一个人承受着痛苦离世,可见善良与淳朴,而选择死亡对他来说也许是走了一条更好的路。

  由自杀想到了安乐死,继而想到一句颇有争议的励志标语:不好好学习的下场就是有穿不完的地摊货!虽然在说死亡这个严肃沉重的话题中想到这个玩笑话有些不合时宜,但我是由此想到了,要是努力好好活着,也许在自杀的时候可以要一针吗啡什么的,可以在不那么惨烈痛苦的死去。想到这里我忽然意识到,原来我一直有在思考死这件事,只是以前的恐惧让我不愿意直面它而已。想了这么多,说了这么多,才从这个叔叔的自杀中意识到,原来一些毫无尊严的痛苦生活比死亡更可怕。而在自己身心具健的时候,如何丰盈精彩的活着,竟显得如此珍贵和重要。所以活着就该全力以赴的生活,尽情的享受生活,使自己在死亡来临时,了无遗憾的、毫无恐惧的、坦然迎接它的到来。

  佛教是最慈悲的宗教,讲究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佛又说般若多罗密多心经,意思是让人透过心量广大的通达智慧,而超脱世俗困苦到达快乐的彼岸。所以在心里默念般若波罗蜜,希望那些入梦来扰的逝者们,无论生前如何,都能放下困苦执着和烦恼,到达快乐的彼岸,开始另一场风景倪丽的新旅程。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