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里尔克《秋日》的后一句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
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
在林荫路上不停地
徘徊,落叶纷飞”
里尔克的《秋日》,我以为真不怎么样,一样的味道,放到唐朝的诗歌,一定会因为传播力不够、流传性不具,而湮没失传。
里尔克写孤独,他是抬出孤独,表明了永远,放在路当中,不停地徘徊。相比较柳宗元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柳宗元没写孤独,可是孤独自现;柳宗元没写永远孤独,可是孤独因为岭树、江流的永远而永远;柳宗元没写“不停地徘徊”,可是这个“不停地徘徊”又是那么分明再现,情景交融。里尔克也写过无缘无故,若能把孤独隐在诗里,那就上个档次了。
“谁此时没有房子,就不必建造,谁此刻孤独,就永远孤独,”“就醒来,读书,写长长的信,在林荫路上不停地徘徊,落叶纷飞”,就以表达手法来看,这种句式,南北朝诗人中很常见,如“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造句虽然秀拔,但上下句的表达意思均同向同一【没有房子就永远没有房子,不必建造,写长长的信就像落叶纷飞,不停地徘徊,落叶也是一年一次地徘徊。】这不是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围棋中,说的重一点,就是,虽有局部手筋,但整体棋形重复,有兄弟打架之嫌。在中国古代诗歌中,这叫合掌之弊。表达意思的同向同一,势必浪费诗歌的空间容量变化,造成语言的繁琐累赘。杜甫的诗里,包括柳宗元的,就不见合掌之弊了,同样写孤独徘徊,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柳宗元的“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杜甫的两句,前一句总体感觉是去,不停地永远地去,后一句是来,不停地永远地来;柳宗元的前一句是永远地看不见,后一句是永远地看得清。诗是孤独的,也就是专一的,但表达手法却是要求多向的,诗歌只有多向同一,在大空间多变化中呈现诗歌的样子,才是诗歌的好样子。里尔克有喊口号之嫌。
有关孤独的意义,里尔克是孤独坐穿时间,永远,孤独的样子,是徘徊。孤独是一,即命。徘徊是什么样子?二也,来回往复,也就是命的形态,就像喘气。显然里尔克的孤独受困于二,这就像围棋中的两眼苦活,与这首诗的表达方法的同向也相仿。年老的杜甫写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还写了几句,里尔克受困于二不能自拔。关于孤独意义的掘进生展。诗歌,命也,诗歌的生命力旺盛不旺盛,应该是个标准吧,,
西方诗歌,通过工具,演绎。正像里尔克抬出孤独,把孤独作为工具,演绎。中国诗歌,在描写自然中,诗歌自然而然,不隔,师法自然,道生一,然后生万物。就像柳宗元、杜甫的诗句。中国的诗歌可以诗教,代替宗教,就从这个意义讲,西方诗歌就不如中国诗歌大有意义,也就是说中国诗歌更要有责任有担当。中国诗歌借鉴西方诗歌工具之用,当然是好的,但过了头,妄自菲薄,那就不好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