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晋才人次第出——我眼中的新晋赵树理文学奖得主们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三晋才人次第出——我眼中的新晋赵树理文学奖得主们
文/赵化鲁
世人瞩目的山西文学界大奖——赵树理文学奖(2010-2012),评选结果日前揭晓。据山西省作协党组副书记、评奖办公室主任杨占平介绍,本届“赵树理文学奖”的获奖作家和作品,总体上代表了3年来山西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获奖作家、评论家的作品水平很高,特别是这次年轻作家占到越来越重的位置。另外,基层作者、一线作者占了一半以上。
细数获奖者的名字,我发现诸多师友名列金榜。于是,首先给临汾的散文大家乔忠延老师电话祝贺,他的获奖散文集,当年我是第一时间拿到的。接着又拨通了太原张石山老师的电话,他的小说、散文、诗歌均佳,近年在剧本创作上也斩获颇丰。通过博客纸条,我先后给陈为人、王春林二位先生表达祝贺之意。除此以外,临汾本土青年作家邓学义喜获殊荣,诗友韩玉光、陈小素等也榜上有名。看到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内心由衷地为他们高兴。正如著名作家刘恒所言,获奖本身并不能给作家带来什么,但至少可以让孤寂的文学之旅多些慰藉。
在获奖作家中,我最早结识和较为熟悉的是乔忠延老师。乔老师为人谦和,但文笔老辣。人出平阳的乔老师,在当今华夏散文界堪称一员虎将。人民日报出版社新推出的年度散文精选本,书名即取之乔老师的文题:只取千灯一盏,由此可见编选者对其文笔的激赏。因为同在临汾地界,和乔老师的联系自然多些。无论是笔会采风,还是文友雅集,乔老师都对我关爱有加。在老师的提携指导和鼓励下,我的散文写作才有了些许进步。2013年初,我的第一部书《泰山顶上去看云》(散文集)终于问世。书中收有写乔老师的文字——《尧城寻仙访乔公》,字里行间聊表我对师长的感念之情。
和张石山老师的结识缘于博客。作为年过花甲的文坛巨擘,没想到玩起博客来竟也得心应手。张老师对粉丝有评必复,一来二去,我就成了他的博友。是博客这一公共平台,拉近了普通读者和文坛大家的距离。更主要的是,石山老师平易近人、诙谐自然的做派,让后学如沐春风。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010年岁末,山西日报刊发了我的《博遇张石山》一文,算是对这一段网络情缘的最好注脚。2010春,屯留诗会上,我与石山老师有了第一次见面。也就是那次,我与山西诗坛的诸多名流大腕有了第一次的近距离接触。许多珍贵的情谊,屯留成为起点。给张老师电话祝贺获奖消息时得知,他的电视剧本《晋文公》,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为2013年度优秀电视剧剧本。为张老师由衷高兴之余,我也引以为幸——老师的曲沃之行并达成剧本写作意向,我起过穿针引线的作用呢。
我与陈为人先生的的交往也始于博客。陈先生早年供职作协要职,退休后倾力写作,在传记文学和随笔方面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虽然我们博客里往来,而且还有电话联系,但迄今尚未谋面。先生重新解读赵树理的传记文学《插错"搭子"的一张牌》,细细读过,获益颇丰。该书诚如赵树理之子所说“还原了一个我熟悉的父亲形象”。承蒙先生厚爱,特意惠赐了其新著《走马黄河之河图晋书》 。坐地日行八万里,跟从先生妙笔,我的思绪在九曲十八弯的黄河故地盘桓。先生笔触之厚重深邃,窃以为在当代传记作家中难见出其右者。为人老师的获奖作品《山西文坛十张脸谱》,我尚无缘拜读,不仅仅是获奖因素,我对先生文字的期望一如既往地强烈。
王春林教授长我几岁,同为六零后生人。可是春林兄以丰赡的学养和饱含真知灼见的文学评析独步文坛,他位列茅盾文学奖评委是实至名归的。久仰先生文名,博客里进一步亲近。记得和春林兄有过两次晤面,一次在太原的万象书城,另一次在省作协的文学评论高级研修班上。浮光掠影的相逢与心向往之的情愫,凝为一篇心情文字:春山春水王春林。此文博客贴出后,很多网友垂顾。一年后,辗转得知,春林兄故乡文水的本土刊物《乡音》转载了此文。走出故乡的著名文学评论家 ,再度因我的文字回归故里,也算是我们交往的一段文字佳话吧。
临汾青年作家邓学义,以短篇小说《谎》摘得短篇小说奖桂冠。我和学义虽未谋面,但是交往还是有一些的。学义自幼身体残疾,可他对文学挚爱有加。顽强的毅力加上文学天分,邓学义用笔为自己的人生撑开一片蓝天。他的小说被山西文学刊发,随后又入选权威选本,这一次勇夺赵树理文学奖,堪称上天对苦心人的又一次垂青。2011年,文友向我告知了邓学义的艰难处境,希望媒体呼吁予以关照。于是,我联系了昔日弟子、三晋都市报的特派记者董杰,希望他对邓学义身残志坚矢志不渝从事文学事业的事迹进行报道。董杰和文友联合采写的报道《袖珍“玻璃人”邓学义的大世界》在三晋都市报刊发,事后学义还通过网络道谢。不知近来学义的身体状况如何,此番获奖可否让其艰难的生计得到改善?挂念。
本届赵树理文学奖的诗歌得主为韩玉光和陈小素,我都曾有幸与之会面。韩玉光的诗名久闻,我们的初逢是在2013年春的原平梨花节上。荣幸得到他的签名赠书《捕光者》,身材瘦削的韩玉光,果然玉树临风。他的诗句,纯粹,灵动,有嚼头。随后的隰县、朔州诗歌采风中,再聚玉光,我们没有过多单独深入探讨诗歌,只是彼此偶尔对视或遥望。词语里的相逢,往往就是这个样子。我们都追求自我精神世界的独立和高贵,俗世的羁绊显得多余。我深深地记住了他中年登鹳雀楼的句子:要高,就高出尘世;要远,就抵达永远。长治女诗人陈小素,娴静淡雅,人如其名。她的获奖诗集名曰《素诗》,名符其诗。小素的诗我读过一些,雅致,高蹈,别具一格。2012年秋的襄垣诗会上与其有过一面之缘。从天堂山下来,蜿蜒小径上,三两诗友慢行,小素慢声细语讲诉人生经历,遣词用语,独具个性。
其余获奖者中,有成名多年的文坛大家,也有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有的在文学活动中几度相逢,有的迄今尚缘悭一面。但无一例外,他们都是当今三晋文坛的风云人物。余虽不才,但躬逢盛世,有幸与诸多英才同处此惊涛拍岸的时代,弄潮不得,临渊羡鱼,权以此小文,向各位文坛前辈和文学同道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一起祝愿,文学的明天更美好!
2013.1.3午时,豆木轩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