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槐树的惦念
2020-09-17抒情散文古苑茶客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21 编辑
小槐树的惦念前些日子,老家的亲人打电话告诉我说,家门前的臭槐树被砍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然一颤。对老家,除了菜园、荷塘,记忆最深的就是这棵臭槐树了。荷
小槐树的惦念前些日子,老家的亲人打电话告诉我说,家门前的臭槐树被砍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然一颤。对老家,除了菜园、荷塘,记忆最深的就是这棵臭槐树了。荷
本帖最后由 雨夜昙花 于 2016-8-18 04:21 编辑 <br /><br />小槐树的惦念
前些日子,老家的亲人打电话告诉我说,家门前的臭槐树被砍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然一颤。
对老家,除了菜园、荷塘,记忆最深的就是这棵臭槐树了。
荷塘是父亲日夜挑挖出的,菜园是母亲每天侍弄的。园子里有许多菜蔬,如韭菜、苋菜、空心菜、青菜、茼蒿,还有各种瓜果。除了冷天雨天,母亲从菜园里采菜回来,喜欢端张小凳子,坐在臭槐下择菜。那时我还小,母亲择菜,我和弟总爱捣捣母亲的乱,被母亲呵斥了,我们便笑着跑开,然后围着臭槐追逐打闹,最后总会攀爬到树上。这时,母亲就会喊:“你们快给我下来。”母亲的话我们是不听的,冲母亲做个鬼脸,又继续我们的攀爬,直到无法再向上攀爬为止。
我六岁那年,我家从前庄搬到后庄,一起带到后庄的树种有很多,父亲选了一些“身材”好的把它们成排地栽在家门前。臭槐便是其中之一,那时的它只有擀面杖粗。
风雨飘摇中,生存下来的只有这株臭槐了,小树长成了大树。“一番风霜一番姿,铜杆铁肤自小时。”明代诗人袁宏道赞美柏树的一句诗,今借来一用,赞美一下我家的臭槐。
这株臭槐,我们兄弟姐妹,包括父母,一直亲切地称它小槐树,直至它参天入云,也未变过。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从小一直叫到老。
小槐树,树干笔直,两米高处始分枝桠,父亲将多余的枝打掉,只留两个粗壮的枝,似人的两手膀向上高高举起,可谓“直上数千尺”,擎起一片浓密绿荫。炎炎夏日中午,父亲会端两张长条凳,随便一搭,就在树阴下午休了。父亲如雷般鼾声,与蝉的闹心噪声,相和着,极不协调。
当我手扶小槐树时,会想起老庄台的家。那里土肥草木盛,家后有片竹园,每年春天,春笋会发了疯般长,直逼我家屋檐下。正因为此,生产队让我家搬到后庄,说这块空地留给竹子。故土难离啊,中国人向来讲究安土重迁,《汉书》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但由于生产队的强烈要求,父母无法,只好搬。家前屋后的树木该挖的挖、该锯的锯。美丽的家园,瞬间成为一片残垣断壁,看着令人心酸。
毁一个家易,造一个家难。后庄台人烟稀少,本就是个荒凉之地,队里划给我家的庄基地又紧靠山边。父母吃了不少苦,才把一片荒凉整成一个温暖的家园——四间正屋两间厢房,有一个大院落,院墙约一人高。新家,阔奢了许多。
小槐树下,成了我们兄弟姐妹闲时最佳游玩处,也吸引了庄上同龄人。农村孩子玩的东西很土气,像跳绳、踢毽子、拾石子棋、跳格子、掼铜钱、捞羊、斗鸡、拍火柴盒等,大家乐此不疲。那一个欢,那一个乐,恐怕是现代城市孩子无法体会的。
夏日月朗之夜,风,从山边吹来,凉爽,沁心。乘凉、听故事,小槐树下成了后庄人们的活动中心。父亲会讲故事,有我爷爷的故事,也有他自己的故事。当然,更多的还是古人的故事,像朱元璋、薛仁贵、穆桂英、花木兰、岳飞等。父亲讲到高兴处,还拉腔唱两句,很有说古的范儿。父亲讲得有趣,孩子们听得投入,围着父亲,仰着小脸。夏日的蚊虫、瞌睡虫似乎都跑光光了。
在小槐树下,我们长大了,姐姐出嫁,我外出读书。工作后每每回家,我仍爱站在树下,摸摸它,仰头看看遮天的枝叶。那欢笑声、那争吵声,还有傍晚时分母亲站在树下喊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一起从枝叶间涌来,童年的时光,像一场场黑白老电影,虽无艳丽色彩,却很有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父母随弟去了南方,把处理老房子的事交给我与姐夫。在一个寒冷冬天,卖房子的合同签了下来。在合同中,虽没特别提到小槐树,但我与买家口头约定,小槐树不卖。不卖,是因为心中太多不舍。
从此,小槐树成了我的牵挂,怕它遭受刀砍斧斫。买家时常来电催我尽早把小槐树处理掉,我答应着,却没行动。一个在风雨中站了四十年、陪我一起成长的伙伴,让我如何下得了手。每每想到它孤单的身影,我就想,要是老宅没卖多好。老宅在,家就在,心就温暖;老宅没了,心似乎成了孤独的流浪儿。逢年过节,每每听到同事说回老家,我的心中会生出失去“根”的感觉。
父亲去世后,我提起如何处理小槐树,母亲一直沉默,几次表示想赎回老宅的愿望。我能理解母亲的心,毕竟老宅是她与父亲一锹泥一把草垒起来的。
听到小槐树被锯掉的消息,心,突然之间就空了。那么一合抱粗的大树,怎么说锯就锯了?我有点不敢相信。
在此之前,我甚至还幻想,哪怕是花重金,有朝一日能赎回老宅。待我退休之后,在炎日的盛夏,像我父亲当年一样午休,端两张长条凳随便一搭,尽享清凉的山风和小槐树的浓阴,打起雷般的呼声,和那蝉的激越叫声一较高下呢。
如今,房易主,树无踪,念起,心中阵阵痛啊。
前些日子,老家的亲人打电话告诉我说,家门前的臭槐树被砍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猛然一颤。
对老家,除了菜园、荷塘,记忆最深的就是这棵臭槐树了。
荷塘是父亲日夜挑挖出的,菜园是母亲每天侍弄的。园子里有许多菜蔬,如韭菜、苋菜、空心菜、青菜、茼蒿,还有各种瓜果。除了冷天雨天,母亲从菜园里采菜回来,喜欢端张小凳子,坐在臭槐下择菜。那时我还小,母亲择菜,我和弟总爱捣捣母亲的乱,被母亲呵斥了,我们便笑着跑开,然后围着臭槐追逐打闹,最后总会攀爬到树上。这时,母亲就会喊:“你们快给我下来。”母亲的话我们是不听的,冲母亲做个鬼脸,又继续我们的攀爬,直到无法再向上攀爬为止。
我六岁那年,我家从前庄搬到后庄,一起带到后庄的树种有很多,父亲选了一些“身材”好的把它们成排地栽在家门前。臭槐便是其中之一,那时的它只有擀面杖粗。
风雨飘摇中,生存下来的只有这株臭槐了,小树长成了大树。“一番风霜一番姿,铜杆铁肤自小时。”明代诗人袁宏道赞美柏树的一句诗,今借来一用,赞美一下我家的臭槐。
这株臭槐,我们兄弟姐妹,包括父母,一直亲切地称它小槐树,直至它参天入云,也未变过。就像一个人的名字,从小一直叫到老。
小槐树,树干笔直,两米高处始分枝桠,父亲将多余的枝打掉,只留两个粗壮的枝,似人的两手膀向上高高举起,可谓“直上数千尺”,擎起一片浓密绿荫。炎炎夏日中午,父亲会端两张长条凳,随便一搭,就在树阴下午休了。父亲如雷般鼾声,与蝉的闹心噪声,相和着,极不协调。
当我手扶小槐树时,会想起老庄台的家。那里土肥草木盛,家后有片竹园,每年春天,春笋会发了疯般长,直逼我家屋檐下。正因为此,生产队让我家搬到后庄,说这块空地留给竹子。故土难离啊,中国人向来讲究安土重迁,《汉书》曰:“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但由于生产队的强烈要求,父母无法,只好搬。家前屋后的树木该挖的挖、该锯的锯。美丽的家园,瞬间成为一片残垣断壁,看着令人心酸。
毁一个家易,造一个家难。后庄台人烟稀少,本就是个荒凉之地,队里划给我家的庄基地又紧靠山边。父母吃了不少苦,才把一片荒凉整成一个温暖的家园——四间正屋两间厢房,有一个大院落,院墙约一人高。新家,阔奢了许多。
小槐树下,成了我们兄弟姐妹闲时最佳游玩处,也吸引了庄上同龄人。农村孩子玩的东西很土气,像跳绳、踢毽子、拾石子棋、跳格子、掼铜钱、捞羊、斗鸡、拍火柴盒等,大家乐此不疲。那一个欢,那一个乐,恐怕是现代城市孩子无法体会的。
夏日月朗之夜,风,从山边吹来,凉爽,沁心。乘凉、听故事,小槐树下成了后庄人们的活动中心。父亲会讲故事,有我爷爷的故事,也有他自己的故事。当然,更多的还是古人的故事,像朱元璋、薛仁贵、穆桂英、花木兰、岳飞等。父亲讲到高兴处,还拉腔唱两句,很有说古的范儿。父亲讲得有趣,孩子们听得投入,围着父亲,仰着小脸。夏日的蚊虫、瞌睡虫似乎都跑光光了。
在小槐树下,我们长大了,姐姐出嫁,我外出读书。工作后每每回家,我仍爱站在树下,摸摸它,仰头看看遮天的枝叶。那欢笑声、那争吵声,还有傍晚时分母亲站在树下喊我们回家吃饭的声音……一起从枝叶间涌来,童年的时光,像一场场黑白老电影,虽无艳丽色彩,却很有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父母随弟去了南方,把处理老房子的事交给我与姐夫。在一个寒冷冬天,卖房子的合同签了下来。在合同中,虽没特别提到小槐树,但我与买家口头约定,小槐树不卖。不卖,是因为心中太多不舍。
从此,小槐树成了我的牵挂,怕它遭受刀砍斧斫。买家时常来电催我尽早把小槐树处理掉,我答应着,却没行动。一个在风雨中站了四十年、陪我一起成长的伙伴,让我如何下得了手。每每想到它孤单的身影,我就想,要是老宅没卖多好。老宅在,家就在,心就温暖;老宅没了,心似乎成了孤独的流浪儿。逢年过节,每每听到同事说回老家,我的心中会生出失去“根”的感觉。
父亲去世后,我提起如何处理小槐树,母亲一直沉默,几次表示想赎回老宅的愿望。我能理解母亲的心,毕竟老宅是她与父亲一锹泥一把草垒起来的。
听到小槐树被锯掉的消息,心,突然之间就空了。那么一合抱粗的大树,怎么说锯就锯了?我有点不敢相信。
在此之前,我甚至还幻想,哪怕是花重金,有朝一日能赎回老宅。待我退休之后,在炎日的盛夏,像我父亲当年一样午休,端两张长条凳随便一搭,尽享清凉的山风和小槐树的浓阴,打起雷般的呼声,和那蝉的激越叫声一较高下呢。
如今,房易主,树无踪,念起,心中阵阵痛啊。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