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独化讲稿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纪念》(1)
杨勇
独化先生在三年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概念,这些概念,价值观,判断和对文化,社会独创性的理解影响着我和我们的精神发育史。
    刚上高一时,老师说:“高中是一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转眼间,或悲或喜的交替中,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了,这是记忆深刻的三年。
    于是我想起了要做一个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回忆和追溯的一根思想的红线,引导我们回忆所学和所学的过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只录了些书边文字,忽略了拓展的文章,诗词以及评析,所涉及书目的梳理,诸子如孔孟的讲解和第六册文言文。分为高中五册书和鲁迅诗词附。
    有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有什么用,或者已过时,可是无论有没有人去关注,坚信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从这些文字中受点启发,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虚心诚恳的态度接受或者批判,即使退而求其次,就认为是给高中做了一个非常长的墓志铭或者是2011年春节的第一份礼物。
——此致

高一上册
●不可以一朝风云,昧却万古长空。——智能禅师(宋)
●欲文明其精神,必先野蛮其体魄。——毛泽东《体育之研究》(自《新青年》)
●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毛泽东
●起承转合。
●吾生有事——王夫之
●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么你也将失去群星了。——泰戈尔《飞鸟集》冰心译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躁胜寒,清胜热,清静为天下正。——《老子》
●思考的时间长了,笔尖上便能淌出血和泪来——老舍
●虽然大器晚年成,卓颖全凭弱冠争——龚自珍《已亥杂诗》
●激浊扬清。
●初始角度不同,则结果不同。——就北京科技博物馆“混沌摆”
●同样面对二十世纪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作品却大相径庭,但从另一层面上来讲,又是同一时代不同思考下的殊途同归。——就《沁园春.雪》与《死水》
●诗歌是一种高贵精神的容器。——别林斯基(俄)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王国维《人间词话》
●取像,味像,写像。——写诗的三个过程
●诗歌是一颗伟大心灵的回声。
●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孔子诞辰。
●心力——谭嗣同《仁学》
●文章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
●信仰个性和绝对的自由:有着“单纯的信仰”,是一个个性主义者。——谈到徐志摩
●先秦之士,虽姓名不同,但选择了同样的人生,如烛之武,邹忌,触龙;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虽然时代相同,却做了不同的诗,选择了不同的人生,自然有不同的结果,如毛泽东,徐志摩,闻一多。
●读的是西洋书,受的是东洋气。——郭沫若谈到日本留学
●戴着镣铐跳舞——闻一多称其所作的新格律诗词
●墙角的花,当你孤芳自赏时,世界变小了。——冰心
●年轻人,起来吧,晨光要洗涤你隔夜的灵魂。——冰心
●我来了,我喊一声,这不是我的中华。——闻一多毅然离美回国,见到的现实却很残酷。
●真正勇士的坚强,不是勇烈的死去,而是卑劣的活下去。我们这个民族正是在艰难和耻辱中挺起了不屈的脊梁,尽管是佝偻的,但他却“坚定地,看着自己融进死亡里”,“他没有流泪,因为一个民族已经起来。”,诗人在面对苦难的生存境地时,思考着这个民族的性格。正如日本人热爱樱花一时的绚烂,中国人则更欣赏梅兰竹菊,他们都有坚忍不拔的生存精神,都有孔子所提倡的“忍”的精神。——评论穆旦《赞美》
●立像以尽意——《死水》和《老马》的特点
●意外之意,象外之象——意在此,言在彼
●1,中国的诗人,极尽中国诗言简意远的特点。2,浪子诗人——对郑愁予的评价
●一首现代抒情诗的绝唱——《错误》
●“不死的,有意义的诗歌”,“道出了数千年来中国女性的心声。”“在小爱中有一种大爱。否定了夫荣妻贵,子荣母贵功利的爱情观(破),树立了平等独立的爱情观(立),可以理解为知识分子文革后对一个国家的倾诉。”——于《致橡树》舒婷
●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小市民一样生活。——于坚(云南诗人)
●“秋深了,有一个王在写诗”,“王”想变成“凡人”,从明天起,过一种平凡平淡甚至平庸的生活,而今天怎么样呢?今天的海子,不食人间烟火。海子在诗中写了一个非常激烈的矛盾?而且有一个壮烈的选择,我们是该肯定,还是该批判?“灵与肉”是一种永恒的矛盾,而人的生活恰恰正是灵与肉的对立,一个向往彼岸,却身在此岸,摆脱不了世事的牵扯,和现实格格不入,而在追求自由,平凡,幸福的道路上屡进屡挫,“不懈世俗,却又遭遇“生存困境和文化困难”梦想破灭了,他汲汲若丧家之犬。1989年3月26日,査海生早上打扫干净屋子,带着装有《圣经》的书包,山海关上“在寒冷中,任冰冷的钢铁轧过。”你把生活割裂开看,生活把你碾碎了看。“文化也是有毒的,是一个病态的人,不是一个健康的人,他顶不住挫折,鲁迅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有勇气和惨淡的人生做肉搏战。要做烛之武式的人,海子在生活中做了一个弱者。”——独化就海子“诗歌烈士”
●从古到今,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在慢慢软化。
●人人胸中有,人人笔下无。——就迪金森《篱笆那边》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匈牙利诗人,被誉为“抒情之王”,革命斗士,曾领导1848年匈牙利革命,最终为民族解放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一切景语皆情语——王国维
●通感¬¬——钱钟书,即把某一感官的感受移到另一感官上。
●直寻——《诗品序》
●采铜于山——顾炎武《日知录》
●不要将文学作“伪科学”看待,文学里面是有科学的,科学就是直寻精神。
●杞人是中国的第一个哲学家——周国平
●中国知识分子有其“不静”。——于《荷塘月色》朱自清的“静”与“不静”。
●杞人操心天,吃不上,睡不着。孔子三千学生,家富。却游历天下,见70余君,“汲汲若丧家之犬”,太辛苦了,太不平静了。孟子待遇优厚“传食诸侯”,却仍严厉批评不仁之君。鲁迅一月三百大洋,社会地位高,但并不影响其对恶政指名道姓的批判,“不去享受柔和的灯光,而忧患国家生存”。闻一多“三月不下楼主人”,可是前脚一出,后脚就步入社会最激烈的战斗中。沈雁冰笔名为矛盾,叶圣陶后来让他改为茅盾,二三十年代“树欲静而风不止。”知识分子陷入了“个人和社会时代的矛盾中”。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是火热的,跳动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
●中国知识分子有其静,“藐射姑山,热至石化水,山上神人,心静自感其凉。”(庄子),楚王请庄子做宰相,庄子时钓鱼,“庄子持竿不顾”,只言二字“往矣”(滚吧)。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朱自清亦如是,《荷塘月色》是一个浮躁的人写不出来的,秉承了中国知识分子静的传统。
●一把无明业火,焰腾腾烧将起来——于鲁智深
●鲁迅写过一个故事,孔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老子却不语,老子弟子认为老子不行。老子张开嘴,没牙有舌,“硬的东西掉光了,软的东西长久不衰。”
●分析文章要从历史的和美学的角度去考虑。——恩格斯
●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陈寅恪
●凤凰涅槃:凤凰满五百岁后,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复生,鲜美异常,不再死。——《女神》,史铁生的生命中,地坛成为了史铁生的再生之地。
●文章有为情造文,文章有为文造情。
●诗意栖居。——海德格尔
●花落春犹在——俞越
●“春在堂”——曾国藩(俞越之师)表达了人虽垂暮,仍有一腔热血,满堂春意。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闱不揭。——史铁生的命运
●子欲养而亲不在,子已醒而母已逝。母亲的生命并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但儿子总以为她的生命是自己的,当倔强与羞涩的儿子真正醒来时,痛已晚矣。
●裸裎——为文,裸裎自己的心,虚情假意的文章是永远打动不了人的。
●“子诚哀哉,母竟逝矣“
●“这么大的一座园子,要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儿子,母亲走过了多少焦灼的路,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子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我与地坛》
●正视人生的坎坷崎岖,钢铁般的生存。——感想
●位卑未敢忘忧国——林则徐
●无恒产而有恒心。——孟子言士
●他可能有过很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因为深知“谁人人前不说人,谁人人后不被人说”,故而马克思不以为意,“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菜园之韭,不见其长,日有所增,磨刀之石,不见其少,日有所减。
●不自由,毋宁死。——希腊国家意志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西游记》中孙悟空曾用过)
●非暴力主义者。——圣雄甘地,白隐(日本禅师)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我们的行为并不能因为这个世界的要求而改变。)
●没有理想的文学是毫无意义的。——于《呐喊.自序》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文章误我。¬——鲁迅
●鲁迅会认为自己的文章太软弱了吗?“百无一用是书生”,中国自古就存在非知识分子的观点和知识分子的观点主张,这个世界究竟该听谁的?
●“人类文明的轴心地带”——世界史学家 雅斯贝尔斯(德)神奇的北纬35度,人类文明发展的神奇地带,在公元前后北纬35度上下,诞生了影响世界的力量。
●一个人靠“明强”立于世,明即清明,强指愈挫愈奋。
●人活一辈子,必须要有你的人生哲学。——于曾国藩
●“是较早意识到把现代创作和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的。”“受儒家思想影响较重”。
“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于汪曾祺
●   在宁静无知的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宽容》
●   先驱者如:马寅初,毛应星
●“生活是这样容易使人满足,因此没人思考。”——陈嘉映《五味盐》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
●真理有时并不掌握在多数人手里。
●沉默是金,是指在该沉默的时候要沉默下来,但是在不该沉默的时候,沉默还会是金吗?
●生存是艰难的,但为了生存,还要屈辱的活着。——评秦可卿在贾府的尴尬地位时,刘心武感慨道。
●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族心理
●罗丹的雕塑《思想者》,眼神里有深邃,也有忧郁。西方哲言道,知识分子是这个社会说不的人。“从质疑的角度讲,作为一个知识分子是光荣的,但却是危险的,作为一个先驱者,真正的知识分子是危险的,很可能死无葬身之地。”“一只饥饿的豺狗早已把尸体拖入自己的洞穴”有可能死后尸体荡然无存,商鞅被车裂,晁错为削藩不遗余力,而七国之乱时,帝反曰“今计独斩错。”但真士并不惮于此,“朝闻道,夕死可矣”先驱者的伟大是看似厉害的豺狗所不能比拟的。
●实话往往听上去像一个谎言,谎言往往听上去像一个实话。马寅初的事告诉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应该警惕这一点。
●国歌有道:“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正确的。“方的东西其实不方,圆的东西其实不圆,红的东西其实不红,幸福的人其实是不幸福的,不幸福的其实可能是幸福的。”人间正道是沧桑,忧患才是人的常态,而安乐只是短暂的,知识分子就是那个教人生于忧患的人。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高尚与善良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贝多芬
●重新评价一切——尼采
●人生来不是被人打败的,只有自己打败自己的。——桑地亚哥《老人与海》
●谁都别想打败我,我要死死的扼住命运的咽喉。——贝多芬
●《左传》中,传之意在文言文中有明确的说法,即“注释,解释”
●一身是胆——赵云
●“夜追而出”——《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孤独开出奇葩,荒凉结出硕果。
●“厚黑学”——独化于《勾践灭吴》
●葬死者,问伤者,养生者,吊有忧,贺有喜,送往者,迎来者,去民之所恶,补民之不足。一个国君真能做到这样,一个国家才会兴旺。
●词气——独化
●中国知识分子词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春秋时期烛之武很直白的“臣之壮也……”战国时期邹忌“思之”而后言,到清朝时期,竟自称“奴才”,……
●上古时,君臣关系较松散,人们称呼不清,屈原自称朕。百姓亦可称臣。
●春秋时期,“中国知识阶层开始崛起”,士开始扬眉吐气,中国出现了读书人,是一个思想解放的时期。——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士气嚣张。——钱穆《国史大纲》(春秋时期,如田子方称自己贵于太子)
●士出场时总在“败军之际,危难之间。”
●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成功的登上历史舞台,他自主的对国家的命运做出深刻的反思和热忱的举动。以“国士”自居,以“舍我其谁”的气概参与社会变革,以自己的言行改变自己的命运,同时改变别人的命运。同时改变并影响一个国家的文明,中国也从此进入了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
●“上课”乃是心灵之体操,精神之体操,“绝非耳目之事也”。传其道,授其业,解其惑。引发人们感悟并突破思想的藩篱,从而将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到一个更高的境界,这是一堂有价值的课,正是这样的课堂气氛将一个强盗熏陶成了一个贤人。——于《侍坐篇》,一个两千五百年前的课堂。
●“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侍坐篇》“春风沂水襟怀”人评“曾点气象”。现代人浑浊之心灵,已经体会不到这些清澈的话。这是一种“吹箫自娱,无所事事”的理想境界。


  《纪念》(2)
杨勇
独化先生在三年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概念,这些概念,价值观,判断和对文化,社会独创性的理解影响着我和我们的精神发育史。
    刚上高一时,老师说:“高中是一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转眼间,或悲或喜的交替中,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了,这是记忆深刻的三年。
    于是我想起了要做一个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回忆和追溯的一根思想的红线,引导我们回忆所学和所学的过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只录了些书边文字,忽略了拓展的文章,诗词以及评析,所涉及书目的梳理,诸子如孔孟的讲解和第六册文言文。分为高中五册书和鲁迅诗词附。
    有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有什么用,或者已过时,可是无论有没有人去关注,坚信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从这些文字中受点启发,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虚心诚恳的态度接受或者批判,即使退而求其次,就认为是给高中做了一个非常长的墓志铭或者是2011年春节的第一份礼物。
——此致
高一下册
●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丧钟响起,为人类而鸣。——海明威越战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士当于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独化语蒋敏
●学语文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感悟,锻造一种精神,形成一种思想。
●国外将中国文学概括为“二传一城”,即萧红《呼兰河传》孙犁《铁木前传》,《围城》?《边城》?
●黄昏照样的温柔,美丽和平静。——《边城》
●走过去后“才知道青春是如此凄凉的岁月”,如果你痛苦,正是证明了你处于生活最旺盛的时期。
●晓看天色薄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唐寅
●水生笑了一下。女人看出他笑得不像平常,“怎么了,你?”——孙犁《荷花淀》
●白而不俗,清而不浅。——独化语《荷花淀》
●有话则短,说不清的东西是深刻的。
●“中国人玩笑不起来”,活得很艰难。——独化
●人人都喜欢春天的。——独化评《装在套子里的人》
●简练是才能的姊妹。——契诃夫
●契诃夫能用一个词创造一个形象。——独化
●直缀的构思方式,细针密线,缀连成篇。高考作文一不要花招,二直写至终。——独化于契诃夫小说有感
●文化是一把双刃剑,一个人一定可以受益于她,一个人一定可以受害于她。——陈寅恪(二三十年代,王国维死于他的文化。)
●想要建设一个新世界,必须破坏一个旧世界。
●“没有拿来,人不可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
●我若为王,将终于不能为王,却也真地为古今中外最大的王了。“万岁,万岁,万万岁!”我将和全世界的真的人们一同三呼。 ——《我若为王》聂绀弩
●涸辙之鲋,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鱼只需“斗升之水而活”,而庄周却“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实在“口惠而实不至”。——庄子
●天下之事为之则易,不为则难。
●信 达 雅——文言翻译
●一留二补三引申四解五变六调整(倒置语法规则)七略八换(换一个说法)九理顺。——独化讲文言翻译
●外国人的文章如同外国人的绘画一样。——于托马斯 刘易斯《这个世界的音乐》
●国人“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你真的是奔着幸福去的吗?
●你要有自己的瓦尔登湖。——于美国教授梭罗《瓦尔登湖》
●《红楼梦》真是一部中国的小说,很琐碎的人间百态,中国人不喜欢聆听这个世界的音乐。“让我们接受托马斯的提醒,或许我们的人生会更加丰富,或许我们的生活会更加的五彩缤纷。”
●多难兴邦。
●汶川的樱桃熟了。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但得夕阳无限好,何必惆怅近黄昏。——朱自清
●曾国藩打败太平天国,坐镇南京,拥半壁江山。人赠言“鼎之轻重,似可问焉”,曾国藩大惊,将“似”改为“不”,退还对联。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渡河而死,其奈公何?——梁启超讲的声泪俱下(公指清政府)
●真理向前走一步都是错误的。
●听月亭。——静宁一景
●独化《雨夜》:花朵停止飞翔; 鸟儿拒绝开放。一个叫独化的人,在肆意飞翔之后于瞬间开放了
●精彩艳艳——刘勰《文心雕龙》
●贾谊:前200年——前168年。河南人,西汉杰出的政论家,文学家,18岁出名,20岁被汉文帝招为博士(古之博士为学力,今之博士为学历)后升为太中大夫,深受器重,因政治改革被嫉妒(一个人没有思想是可悲的,一个人有思想反而又是可怕的,一个知识分子没有才华是可悲的,有才华却需要警惕。)后因出于保护,被贬谪去长沙不毛之地,为帝子做长沙王太傅,后又去做梁怀王太傅,王子堕马而死帝未怪罪,但贾谊“自伤为傅无状”(知识分子容易万念俱灰),作《鵩鸟赋》(鵩鸟,猫头鹰),《吊屈原赋》自我伤感,一年后抑郁而死。
●周“千载不灭”,而正是知识分子使秦“六王毕,四海一。”
●马上得之,而不能马上治之。——治国之道,枪杆子里出政权,要用笔杆子去治天下。
●“壹民,制民”(商鞅思想,秦之国策)
●“劝” ,“诱”“压” ——统治方法(黄仁宇),“压”(即马克思所言:践踏人,不把人当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李世民),骆驼是能够承受重物的,但真正承受不住时,一根稻草也会把它压垮。
●我们要思考秦其兴也慢,其亡也速的内在原因。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鲁迅评《史记》
●司马迁:其父司马谈,从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后承太史令,在《史记》草创未就时,为李陵辩护,赐以宫刑。参考文章《司马迁,梦里不知身是客》
●“史家古今两司马。”——梁启超
●关于史传的创作,世界上不太承认集体创作,集体创作不能“穷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我认为”而非“我们认为”,司马迁尊敬屈原,同情弱者(如鸿门宴中的项羽)带有许多个人的倾向性。——个人创作历史的佳作汤因比《历史研究》被认为是目前最好的历史创作。
●人群之中总有你的朋友,人群之中也总有你的敌人,请不要将人群彻底的信任或者否定。——独化
●有时,一个小人物,即可改变历史。——独化于曹无伤感言。我认为,在浩大的历史面前,谁又会是大人物呢?
●西方人观点:男人40岁,50岁可喻为“fox”。理智之年。——于刘邦,
●水重要,政治统帅即无色无味的水——刘劭《人物志》中如是说
●正面有人说:“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世说新语》),反面有人说“一洗二王恶札体,照耀皇宋万古”(米芾)“羲之俗书趁姿媚”(韩愈)“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张怀懽)人们欣赏羲之,却学习柳颜。——关于王羲之的书法和《兰亭帖》(据传与太宗共葬于昭陵)的笔法好坏,历史褒贬不一。
●魏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变化时期,无论在政治,军事,文化和整个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经历转折,这是继先秦之后,第二次社会形态变异所带来的。——李泽厚《美的历程》里说道,魏晋是中国历史的“拐点”
●“人的觉醒”由关注社会开始关注自我——独化认为是“在”的意识的觉醒,王羲之之乐与烛之武不同,痛苦亦不同了。
●“我感觉先秦士的人生观,世界观总而概之‘理想主义’,而魏晋则是‘存在主义’,关键是哲学变了”——独化
●王羲之的文章好与不好?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这样写文章是可敬的还是可耻的?文章无国家,无人民,与以前相比,知识分子有何变化?这样写好吗?中国书法,王羲之与魏晋南北朝有何变化,知识分子是前进还是在后退?历史在前进还是在后退?——独化于王羲之《兰亭集序》所问
●天宝三载,李白被赐金放还。元丰五年,苏轼贬于黄州。永和九年,王羲之做《兰亭序》。公元前551年,孔子诞生。——历史上有意义的年代
●“我思故我在”(笛卡尔)
●《恶心》萨特(研究西方社会的长篇小说)
●《第二性》波伏瓦
●《存在与时间》海德格尔(陈嘉映译,并作《存在与时间读本》——存在主义being
●Being:此在,亲在,存在——陈嘉映译
●言辞是行动的影子——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
●故先秦孔子有言“鸟兽不可与同居”,“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xi而不食,见其不可为而为之,体现了“刚健”的“北方之强”,又如李斯之言(见《士之六说》),先秦之知识分子是积极用事的,独化对此持肯定态度。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魏晋风度,也说明了魏晋“士”的脆弱,不像孔子的马车永远不会停下来(见《木车的激情》),王羲之言: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而孔子言:未知生,焉知死。不同的话里是可以听出态度的。
●贞志不休,安贫若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于陶渊明
●王徽之:乘兴而来,兴尽而归。——体现了一种魏晋风度。
●活着就是敞开。-克尔克郭尔
●人啊,活着的时候,思考你的死亡吧。——松尾芭蕉
●“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怎样的思想?
●现代人观点认为其消极避世,另一方面,乐夫天命是一种超越生命,遗世独立,放旷阔达的乐观精神。
●一个人生活的是否积极,关键是看他有没有理想,看其是否惬意于物质匮乏中精神的充实,“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这便是陶渊明所理解的追求,执着于“无丝竹案牍”,辞官还乡,亦是执着与理想的表现。
●另一观点则认为:“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孔子一生是不会说这样的话的,这是一个人不刚健的表现。
●对魏晋评价有誉之上天者,亦有毁之入地者。
●此辈尽是废物,一无用处,此辈不可加以锋刃。——石勒
●远慕老庄之齐物,近嘉阮生之放旷,然后知聃周之虚幻,嗣宗(阮籍之字)之妄作也。——刘琨(军事家,文学家,以‘一曲胡笳救孤城’和‘闻鸡起舞’的典故而流传于世。)
●鲍先生认为使陶渊明有此志的原因1,死之可悲2,生之艰难 3。,老庄思想。
●唐宋八大家(有次序):韩愈,柳宗元,(二人共倡古文运动),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中国古代近代文体的变化其实有着复杂的意味和背景。
●守正创新——北大中文系系训
●写作创新固然重要,但仍然是一个传承的过程,传承为一,创新为二,子传周公,孟传子,庄传老,乔达摩传古佛。
●古代人学习讲究“传承”,老师多注意寻弟子之“传我衣钵”孟子师孔汲(子思),姜维师孔明,韩非李斯师荀子。
●韩愈的《师说》是个大文章。——独化
●刘半农说中国文字中有‘混蛋字’,如“打”“老”等字。金岳霖说中国人有混帐逻辑,如“视金钱如粪土”,“朋友值千金”。 ——独化
●为师者,传道才最有意义。
●一个老师给学生的判断力(康德《判断力批判》)比黄金还重要。
●如果科学家没有判断力,知识越多越可怕。——独化judgement
●渐入中唐的政治逐渐腐败,人不能尽其才,尽其用,只是一味的高傲和浮躁,愈异常忧心疾愤。——于《师说》
●世人皆欲杀,我独怜其才。——杜甫评李白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分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苏秦头悬梁,锥刺股,身挂六国相印,是时代尊重知识的表现,秦重才而崛起,“弑士不祥”,因车裂商鞅,腰斩李斯,行愚民之术而速亡,自认“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李白恃才放旷,使贵妃研墨,力士脱靴,致使玄宗生厌,“此人固穷相”,“赐金放还”,等待着唐王朝的是“马嵬wei坡前草青青”,苏东坡‘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打压的结果‘靖康之耻’,文革时,傅雷夫妇自尽于家,老舍投身大明湖,何其芳被称为诗人何其臭,学生对老师唾面自干,文革的结果是:国民经济濒临崩溃的边缘。亲贤臣,远小人,国兴,亲小人,远贤臣,国衰。
●知识是长期历史经验的积累,人类智慧和文化的结晶,拥有知识就是拥有这个时代的核心价值取向,并用知识引领这个时代的潮流,改变这个时代的潮流,改变这个民族的精神。
●知识分子如人身体上的眼睛一样,指引着这个国家的方向。正如电脑的中央处理器一样,操控着电脑的整个系统。
●历史证明,能够成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屋栋房梁,民族之所以强大,历史之所以推进,文明之所以发展,所赖者绝不是暴虎冯河,有勇无谋的人,国家之所以兴盛,是因为知识分子夜缒而出,知识分子的舌战群儒,作为社会坚实的中流砥柱,正是先进的有胆识的士走在时代的风头浪尖,运用文明和判断力的力量改变历史,创造历史。
●历史上,认识到“knowledge is power”的时代只有先秦,五四和当代。
●人生各有各的道路,我有可能先花后叶,你有可能先叶后花。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
●知识分子的生命就是思考。——独化
●阅读和阅历能让人成熟,但阅读和阅历必须伴随着思考。——独化
●天生苦人——韩愈少小孤苦,命运多舛(chuan)
●“今后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应自重,做管理知识分子的人要尊重知识和人才,因为培养一个知识分子是艰难的。”——独化
●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
●西方的衰落(同由于建都时间太长,植被的衰落一样)——于《阿房宫赋》
●杜司勋《李商隐》: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研究历史有二重证据,一历史书,二者地下文物。——王国维
●中国的两把大火,一是烧了史前文明(项羽),一是烧毁了两千年的封建文明。——于《阿房宫赋》
●为国之政,即世界历史政策,无非是两种,父性政策,母性政策——胡适
●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仁义之道,非实,历史事实应为“儒法并用,恩威并用,刚柔相济”杜牧更强调爱人,但独化认为二者不可偏执,而应统一兼而有之,无父姓政策致“人的涣散”,无母性政策致“人的压抑”,和谐才是历史的主流,只有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政治条件下,适时的调整,才可以强调和重视某一方面的作用。
●父性政策和母性政策是两种不同层次的高度,父之理性,母之感性,而孔孟由于时代的局限,过分强调了仁,忽视了法。
●魏徵一生正道直行,曾主编《隋书》,人称良史,称徴为“诤臣”尽性知命。
●阴阳鱼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对立统一,发展变化。可以相互感染和调理,从阴阳图上看,人所做的事情其实很少了,不能偏执阴阳,“兼容并包,学术自由”才造就了北大。
●有秩序的无生命,无秩序的有生命——就朝鲜整体主义的衰败与美国民主下的井然有序相较感言。金氏宣扬的主体主义将朝鲜人的思想和精神扼杀在体制下,相对比中国的文革,朝鲜显得更加可怕,文革是宣扬打倒文化,而朝鲜却宣扬打倒世界,闭关锁国和自欺欺人最终只会以悲剧收场。
●郭橐驼的做法是“无为而治”,无为不指不做,而是应该做到少做,不扰民,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不食古不化,并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一棵树能够自己生长起来。
●“树大自直”“船到桥头自然直”西方人有言“小政府,大社会”,行政的作用弱化了,但社会的作用强化了。自然界的动植物经过漫长的演变,都生成了一种独立的生长和生存体系,我们只需做“舒土,培平,繁吾生,安吾性”只要给予他一个坚实的培土,和一个舒展的根本,其自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于《种树郭橐驼传》
●多思,少说,保护语言。——海德格尔
●人渺小如宇宙中的一粒尘埃,一粒尘埃没有理由瞧不起另一粒尘埃。
《纪念》(3)
杨勇
独化先生在三年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概念,这些概念,价值观,判断和对文化,社会独创性的理解影响着我和我们的精神发育史。
    刚上高一时,老师说:“高中是一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转眼间,或悲或喜的交替中,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了,这是记忆深刻的三年。
    于是我想起了要做一个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回忆和追溯的一根思想的红线,引导我们回忆所学和所学的过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只录了些书边文字,忽略了拓展的文章,诗词以及评析,所涉及书目的梳理,诸子如孔孟的讲解和第六册文言文。分为高中五册书和鲁迅诗词附。
    有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有什么用,或者已过时,可是无论有没有人去关注,坚信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从这些文字中受点启发,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虚心诚恳的态度接受或者批判,即使退而求其次,就认为是给高中做了一个非常长的墓志铭或者是2011年春节的第一份礼物。
——此致
高二上册(宋代散文和明清散文)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张爱玲说《诗经》十六字悲凉
●写诗有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闻一多
●吴宓苦爱毛彦成,九州四海共惊闻——吴宓mi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武则天
●此情可待陈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
●女子,对爱情本身的一种爱恋——于《卫风.氓》
●人生如果走错方向,停止就是前进。
●“人们啊,我是爱你们的,但必须警惕。”
●女人不能学哲学,结果两败俱伤。——周国平
●对于《卫风.氓》:该诗可分为“桑之未落”和“桑之落矣”两个阶段,人生是沉重的,既“氓之蚩蚩”又“二三其德”,故势必三思而后行,否则投入的越多,反而伤害的越多。
●《诗经》“天民”活得自由独立,不畏礼教,“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几千年前,人活得是如此具有真实感。,女性在经历一切洗礼后的痛醒,彻悟,显得如此“清醒刚烈”,女性的人格精神在自由独立的民风下昂扬和伫立,体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先进于时代的道德精神体制的精髓:人更归于真实感,却不缺乏理性和尊严。全诗揭示了围城原理。
●战国秦兴起之初,四面危机,经济凋敝,物质匮乏,“王于兴师”进行了一场救亡图存的战斗,“与子”体现了军队统一并高度一致的认识。这是一首秦军抗击西戎入侵的军中战歌。
●秦之兴亡,先者秦不占天时,不占地利,富有的确是‘人和’,,秦统一天下占尽天时地利,而亡也在于‘人和’。——于《秦风.无衣》
●卑俗的山歌俚曲,现如今日常熟悉的事情。天然的悲苦和伤逝,过去会有,以后也会有.——华兹华斯(英国诗人),用其比喻《诗经》,再恰当不过。
●屈原《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司马迁)离骚者,牢骚也。(郭沫若)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皇览揆余于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高贵的血统是屈原自信力的源泉,也是屈原一生悲剧的根源,作为左徒,三闾大夫,屈平义不容辞的肩负起国家的责任,时政之黑暗和复杂,而屈平忍辱负重,终身事楚,天生自命不凡而天生有英雄悲剧性的孤独,没有一个士能够对自己的国家如同屈子一样热爱,孔孟亦不能如此,《孟子》与《论语》很少提及邹鲁,屈原将无限的才华,浪费在了毫无希望,毫无价值的楚国身上,正是这样清醒的“明知不可为而为而为之”的人,才挺起了这个民族的脊梁。
●成也出身,毁也出身,可怜老屈原哪!见阿斗无法扶起却别无选择,此时屈原的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屈原是一个独特的士,比于先秦,没有往士自由的观念,没有后之来者空有抱负叫怨连连,只有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前途渺茫,荆棘暗布,尽管不值,却赤胆忠心,敢于用生命践行自己的信仰,可谓愚人,可谓伟人,他以一己之力,也提升着中国几千年来士的气节。
●以屈原的人格高度感染并提升着《离骚》的高度,风骚得以以同一高度为人所敬仰,作者的生命与《离骚》并存,他所要表达的不是忠,不是担忧,哀怨,而是深刻的恨和刻骨铭心的爱,是哭丧,是撕破嗓子的哭吼,啼血,在血泊中挺起,以泪作诗。《离骚》是屈原用他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与整个生命熔铸而成的。
●“指九天以为正兮,夫唯灵修之故也”此心唯苍天可表,日月可鉴。“我的心宛如一只向日葵,是金灿灿的。”光明磊落的。
●普陀山的鹦鹉:“山火,鸟于海,沾水于身,浇之,人讽之,曰:尝侨居是山,不忍见耳!”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段金莉曾引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离骚》
●只有思想才能够认识思想,只有精神才会发现精神。——黑格尔
●箭垛式人物
●文章开头无意义的话,即兴,却独到,神来之笔,如:幸福的家庭都是相同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安娜。卡列尼娜》)“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祝福》)“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藤野先生》)
●夫妻:清慎勤忍。缺一不可。——于《孔雀东南飞》
●上帝是公平的,在为你打开一扇门时,同时会为你关一扇窗。
●个人不能与时代洪流相抵抗。
●此生哪老蜀,不死会归秦。——杜甫
●焦刘的悲剧是谁之罪呢?——悲剧元凶是封建家长制,是封建的婚姻制度和封建的思想(注:《谁之罪》苏联小说)
●自觉的奴隶——就《灯下漫笔》
●“理学杀人”(戴震),礼教亦可杀人——于《孔雀东南飞》
●知识分子有躁动与闲静两种不同的选择和两种不同的道路,前者“路漫漫而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白马篇》),后者则是“洗耳”则是“与世无争,青灯黄卷。”周氏兄弟就是两种不同选择的代表,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而周作人则是《乌篷船》《故乡的野菜》。
●诗言志——故而许多诗可以理解为“政治抒情诗”如《古诗十九首》和《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发愤之作——教参关于《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一生:1、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碎叶。2、唐中宗神龙元年(705)随其父李客迁居四川。3、唐睿宗景云元年(710),读诸史子集。4、天宝元年(742),(李白终身而未参加科举,欲“布衣卿相”)吴筠(道士)应召赴京,荐之于玄宗,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入京,召见于金銮殿,供奉翰林。5、天宝三年(744),李白因贵妃力士反对,唐玄宗厌恶“此人固穷相”“非廊庙器”,赐金放还。6、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李白与杜甫》郭沫若
●李白身上有“最后的浪漫”——独化评李白承载先秦士之遗风。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反映了李白的胸襟,心境,和气度。——人之一世,如白驹过隙,我们只不过是一个匆匆过客。
●中国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一、热心(先秦士“不辱使命”)二、灰心(魏晋,陶与竹林七贤)三、死心(封建社会后期,士气不再嚣张,如杨慎《临江仙》“是非成败转头空”,“滚滚长江东逝水”。)(注:杨慎,早年成名,举状元,堂上惹皇威,贬有瘴气的云南50余载,70岁被诏,死于回京途中。有后人做“升庵簪花图”,记他“纵酒放旷”之举。《临江仙》很典型的士命运。)
●先秦时,士农工商。 元朝时,人分九等,“八丐九儒”。
●真正的痛苦说不出来,没有一丝阳光能够照进来。——于‘琵琶声停欲语迟’。
●人生曾为沧海,今为桑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伤心人语”贬谪是一个社会的悲剧。——“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一个人在说了大量话之后,才能保持沉默。——冯友兰
●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指陆游
●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杜甫的诗真能写出“整个世界”,“风急天高”真是知识分子之境状。“艰难苦很”写尽了杜甫的命运。
●“诗在写一种感觉,杜甫的笔真能插进中国的历史。”——于《登高》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陶渊明
●国之藩篱——如曾国藩
●“牛李党争”李商隐十七岁时被天平军节度使令孤楚召幕为士,在令孤楚的资助下考中进士。次年,李商隐蒙記元节度使王茂元垂爱,被召为婿。当时“牛李党争”正趋激烈,令孤楚属牛党,王茂元属李党。李商隐一下子陷入两党争斗的夹缝。在这种处境中,李商隐报国无门,忧郁而终。(注:牛指牛僧孺,李指李德裕。)
●李商隐终生恍惚,在幕僚夹缝中求生存,故一生多“无题”,也有谓“一生襟抱未曾开”
●《锦瑟》是李商隐的墓志铭,是知识分子对于悲剧性人生的“自悼之作”。
●玄宗一生害了两个文人:李白和孟浩然。玄宗至王维处,见孟浩然,孟当即作诗“不才明主弃”,玄宗大怒,使孟浩然两年落举,其诗《春晓》沉重而悲恸,反映了作者的悲剧人生。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是李煜对现在和过去最彻底的否定,绝望也是有境界的,此为“殊态”心理下说的话。——悼悔之作,悼亡之作,绝笔《虞美人》
●李清照人生二不幸,国家南迁,中年丧夫。
●“点点滴滴”陨落的憔悴,打在窗前的梧桐叶上,也仿佛敲打在她那破碎的心上。——于《声声慢》
●先秦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创立了传统。五四创立了新的传统,替中国文化“别开生面”(佛语)——有意义的年代:先秦和五四。
●融汇古今,学贯中西——指钱钟书,独化评:一个人融汇古今,学贯中西谈何容易。“只要是人类的,文明的,只要是人类文明的,我都继承,但是应该站在一种高度,有取有舍。”
●与古代知识分子相比,五四及现当代知识分子更加清醒深刻。
●立此从照——写《纪念刘和珍君》的原因
●思想蕴涵,忧愤深广。——《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卷.序》谓鲁迅及其作品。
●中国社会并不崇拜自己的英雄,反而迫害,群起而攻之。如阎崇年遭打,于丹售书时,有人脱衣示威“孔子在哭泣”。“中国要做一些改革,即使搬一张桌子都要付出流血的代价的。——就“造化常常为庸人设计”。
●五四时期有两大主题:“救亡图存”,“启蒙教育”,学生从事的救亡在鲁迅看来比他从事的启蒙更为神圣。学生的概念应从属于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我应该为他奉献我的悲哀与尊敬。”
●“我离开这个国家就失去意义了”。——鲁迅肺病拒不出国,坚持为国人写文章
●韧性的战斗——鲁迅不赞同徒手请愿
●贯穿一根思想的红线——独化常提到的一个概念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潜
●“人生的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鲁迅与瞿秋白友谊深刻,瞿秋白死于广西,杨志华通报消息,许广平言:先生已知,杨抵达三楼看望,门缝中见鲁迅“静坐如一座山“,之后鲁迅大病一场,执著在死前亲自为瞿秋白做一个集子。——“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冷抒情——零度风格来写学生被害过程
●“世界上最好的诗其实是最纯粹的眼泪”
●鲁迅文字第一是冷静,第二是冷静,第三还是冷静。——独化不以为然,应该是“冷峻似铁,热情似火”
●清 静 悲凉——《故都的秋》
●郁达夫一生都是一个非常自卑的人,原因有四:身世不幸,“乞相”且体质孱弱,婚姻不幸,创造社和党内斗争。——“郁达夫有一个悲剧的性格”
●羸或丑文人:顾颉刚,曹操(眇小丈夫)郁达夫,鲁迅,拿破仑。
●“在我这卑琐的躯壳下,有一颗无比高傲的灵魂。”——顾颉刚
●“我的身体不适于探险,我可以做心的探险”——高长虹(鲁迅学生,身弱)
●他的伟大就是他是一个天才的诗人,一个人文主义者,也是一个真正的爱国主义者。——胡愈之《郁达夫的流失和失踪》(注:郁达夫于南洋抗日,被日军杀害于苏门答腊。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人生的失落,惶惶一生,感喟多年的命运和历史文化的苦途长旅。生命的历史和脆弱。——于《故都的秋》
●河岳根源,羲轩桑梓。——人评甘肃省
●莫高窟,这是一个必须铭记的历史,历史的伤疤,作为甘肃甚至整个中国都应深以为耻,它引发了我们的思考:读书何用?——于《道士塔》
●作文,应“先立其大”(孟子),一些硬伤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改正。——独化评余秋雨的文化散文
●国家即匹夫,国家即在每一个人身上,在国歌响起,国旗升起的地方,我们必须对其庄严地致敬,这就是国家意识。——国家.匹夫
●王阳明的观点:1、学问之宗旨:“致良知”。致:树立,培养。2、灭山中贼寇易,灭心中贼寇难。3、心外无物。
●这是一个民族悲剧,王道士只是这出悲剧中错步上前的小丑,那是一个古老民族的伤口在滴血。历史的追索之路永远是沉重的,“一个民族对于文化的渴求是何等的悲怆和神圣”“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道士塔》
●《道士塔》充满了双重矛盾:美与丑,艺术家和农民,高雅与庸俗,创造与毁坏,永恒与瞬间,辉煌与落寞,文化和无知,斑斓和苍白。
●敦煌的美,暗合着科学,千年的微笑,永恒的科学和神秘的美。
●王圆箓——无知者无罪?无知其实就是犯罪,或许他认为自己在庄严的工作。这更显得深刻,这不再仅仅是一个个人悲剧,错误压在一个卑微的人身上显得毫无意义。这是一个民族集体的悲剧。
●认识不到文化遗产的重要性,中国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精华斩筋断脉,文化的衰败使人倍感沉重,艰于呼吸视听。
●若民众文化素质和国家意识得不到提高,那么而今将时时有王道士,处处有王道士,人人都会成为王道士。——敦煌道士塔的启示
●这并不时代的局限,推至今日,仍有借国难大发横财之人,国家何在?
●世界上最精美的艺术,世界上最愚昧的人群,世界上最具艰难性的创造,却被世界上最简单的工作所永恒的毁灭。——独化
●要做一个有良知的士,不仅要具有学术良知,更要具有国家良知。
●我的诗歌是当代《诗经》,我的散文是当代《论语》,我的小说是当代《世说新语》——独化
●鲁迅开创了“为人生而艺术”,周作人开创了“为艺术而艺术”——独化
●“漫笔”,兴之所至,信笔所写——《灯下漫笔》
●中国历史: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鲁迅(独化评语:“冷峻的思考”)
●从来如此,便对吗?——鲁迅
●我要成为大众良知最热烈的发言人——1950年 罗素因“捍卫人道主义理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我为什么而活着》
●生命的意义在于什么?我为责任而活着,为人类历史和时代所赋予的责任,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一种责任。这其实是每一个人的宿命。——于罗素《我为什么而活着》有感
●虎狼之国——当时秦的特殊称谓
●项羽刘邦皆见秦王,刘曰:大丈夫当如是也。项羽曰:彼可取而代之。
●志 力 物——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志——“想象力的焦点”(康德)物为前提,力为二层境界,志为最高层次——我的理解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落第自勉联
●中国人回家称父母“爸妈”,外国人则不然,如马克思女儿燕妮回家后直呼马克思“卡尔”,“百姓日用而不自觉”。而知识分子却不可以,知识分子有责任规范语言,这是一个长远的工作。
●“口唤”——回族死后的遗言。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伶官传序》
●富在深山有远客,穷困街头无人问。
●博泛广纳之人——本雅明论“文人”
●“今以钟磬置水中(苏轼《石钟山记》)“其中,今为假若。——“今犹若也”(王引之《经传释词》)
●王阳明曰,悟者有三 1,解释 2,证明 3,彻悟——明白事物的最好方法:身体力行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石钟山记》
●“《石钟山记》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者,探究事物的真相是艰难的,二者,对任何事情不应轻易下结论。——独化
●扛gang鼎之作——《项脊轩志》归有光
●一个人一生要有许多真东西,否则人生会雪泥鸿爪。
●“自古华山一条道”而归有光始终于仕途郁郁不得志。人称“明文第一”黄宗羲《明文案序》 “今之欧阳修”文章特点: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寓丰厚于单纯”“于平淡中见浓郁”“明白如画,形神毕肖”。“笔意极轻淡,而感情极真挚“。——于归有光
●“不言其悲,悲辛自现”
●“作者不哭,读者哭。”——《项脊轩志》写的感情
●“直寻”即是把自己看到的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写下来,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这就是直寻精神。
●水浒有一种大乘境界,有一种大关怀——牟宗三观点
●太阳下的世界是一幅西方的油彩画,月亮下的世界是一幅中国的水墨画。——独化
●五百年会有一读者出(孟子“五百年必有王者出”)——木心(海外华人 陈丹青的师尊)
●行为世范——北师大校训(启功)(注:“世”本为“士”)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清华校训
●天地正气——左宗棠
●生命本无意义,意义全在你赋予。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关心。(顾宪成)——东陵书院
●孔雀东南飞?西北有高楼!
●不遣是非——“不参与是非”《庄子》
●笔夺造化——好的文字
●登泰山而小天下——于《登泰山记》
●清(清明之理性)真(真实之思想)雅(雅丽之文字)正(浩然之正气)——姚鼐之语言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
●句句写梅花,字字抨时政——托物言志,独化于《病梅馆记》
●万马齐喑华夏寂,曲剞妖媚四海同。——施伟
●江浙病梅痛自珍泣之三日志辟病梅之馆,四方马暗哀天公不拘一格重恃九州风雷。——某于《病梅馆记》
●已亥杂诗•第一百二十五首 (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致暴毙的文字:衰世者,文类治世,名类治世,声音笑貌类治世。黑白杂而五色可废也,似治世之太素;宫羽淆而五声可铄也,似治世之希声;道路荒而畔岸堕也,似治世之荡荡便便;人心混混而无口过也,似治世之不议。左无才相,右无才史,阃无才将,庠序无才士,陇无才民,廛无才工,衢无才商,抑巷无才偷,市无才驵,薮泽无才盗,则非但尟君子也,抑小人甚尟。当彼其世也,而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之非刀、非锯、非水火;文亦戮之,名亦戮之,声音笑貌亦戮之。戮之权不告于君,不告于大夫,不宣于司市,君大夫亦不任受。其法亦不及要领,徒戮其心,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又非一日而戮之,乃以渐,或三岁而戮之,十年而戮之,百年而戮之。才者自度将见戮,则早夜号以求治,求治而不得,悖悍者则早夜号以求乱。夫悖且悍,且睊然眮然以思世之一便己,才不可问矣,曏之伦有辞矣。然而起视其世,乱亦竟不远矣。————————龚自珍《箸译》(注:龚自珍,我国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一生甘做且不畏做箭垛式人物,穷其一生植扶士气,暴毙而亡,人誉“万人丛中一握手,使我衣袖三年香”。)
●“斯文走狗”——清代知识分子写照
●清代之所以衰亡,与清末大兴文字狱,八股取士有关。
《纪念》(4)
杨勇
独化先生在三年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概念,这些概念,价值观,判断和对文化,社会独创性的理解影响着我和我们的精神发育史。
    刚上高一时,老师说:“高中是一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转眼间,或悲或喜的交替中,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了,这是记忆深刻的三年。
    于是我想起了要做一个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回忆和追溯的一根思想的红线,引导我们回忆所学和所学的过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只录了些书边文字,忽略了拓展的文章,诗词以及评析,所涉及书目的梳理,诸子如孔孟的讲解和第六册文言文。分为高中五册书和鲁迅诗词附。
    有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有什么用,或者已过时,可是无论有没有人去关注,坚信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从这些文字中受点启发,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虚心诚恳的态度接受或者批判,即使退而求其次,就认为是给高中做了一个非常长的墓志铭或者是2011年春节的第一份礼物。
——此致
高二下册
●清华的四个导师:陈寅恪,梁启超,王国维,赵元任
●史学四大家:陈寅恪,钱穆,吕思勉,陈桓
●雪落在中国的大地上,寒冷封锁着整个民族。——艾青
●鲁迅先生是中国民主革命,文化启蒙的一面镜子——士应为国之鉴
●《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颠倒的是非与扭曲的哲学。——于《药》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蒙昧将中国最广大的底层人民推向深渊,他们并不残忍,但愚昧和时代造就了他们有意无意的悲剧,造就了他们有意无意的犯罪,因此梁启超,毛泽东,鲁迅都深刻的认识到了教育愚昧的民众乃是当今中国第一要事。
●“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了”。——《药》的开头。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这就是1920年的中国。
●辛苦麻木(闰土,老栓),辛苦恣睢(康大叔),辛苦辗转(鲁迅自己)
●意味深长——吕蒙谓陆逊
●鲁迅文字寥寥数笔,寸铁杀人。——“最高超的艺术其实是最简单的艺术”
●细节是小说的生命——独化
●《药》中讲了两个故事,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艰难的国运与愚弱的国民。夏雨在《药》中着墨不多,但其却堪称雄健,如此具有坚韧意志力和清醒头脑的知识分子之于社会就像“几克镭”一样珍贵。更多的是如华大叔,华大妈一样不为雄健,其弱,更可甚者其愚。其“不愿意”。认为革命是“羞愧的”选择。他们选择的是提笼挟鸟,游手好闲,目的就是把茶馆坐穿,或是选择给刽子手茶碗里加一个“橄榄”,当时之社会满目皆是愚弱的国民,愚弱是20世纪20年代的风景,或者奔走相告,殒身事国,或者愚弱麻木,肆无忌惮,读鲁迅就是读近代的中国,往往可以激起我们内心最崇高的精神,也可以引发我们内心最深沉的悲哀。
●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于《项链》
●独化总结:“彰显”了法兰西民族的高贵,民族性的高贵,我们可以从三个主人公每一个人身上看到人性的优点。——于《项链》
●否极泰来;剥极而复——《易经》
●读《陈奂生上城》可以读出两种感受,一,轻松高兴,二,沉重慨叹。高兴自于煽起了“沉重的翅膀”,具体而微的“复活”,沉重源于如人的道德仍未从因袭的重负中挣扎出来。——于《陈奂生上城》
●资本的原始积累——于《守财奴》
●“孩子,”她断气前对女儿说:“幸福只有在天上,你将来会知道”。——《守财奴》中看破红尘的一句话,巴尔扎克告诉人们,资产阶级温情脉脉下是赤裸裸的金钱关系,金钱戕害了葛朗台的人生,也戕害了他的家庭。“这是对一个社会立体性的绝望。”她的一生一定非常的凄怆,人间无幸福可言,是什么剥夺了她的幸福感?
●裸眼读书——不参考任何意见,而凭自己的直觉和观察读书。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黛玉于贾府“每遭毒手”(平民文化与贵族文化不可调节的矛盾——独化)
●微笑的战斗——贾府勾心斗角的生活
●藏拙——中国优秀的小说如《红楼梦》擅长的写法语言。
●“情不情”“情情”。——宝黛。
●仗义是林冲,为人最朴忠。江湖驰誉望,京国显英雄。身世悲浮梗,功名类转蓬,他年若得志,威震泰山东。——林冲
●“话说当日林冲正闲走间,忽然背后人叫。”——《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身刺金印,却闲庭兴步,坦荡荡一君子,闲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对比是“四个官人”“闪入”,“小人长戚戚”。
●林冲“善忘”,他的身上最缺少梁山气息。例证:一:林冲应道,“小人便去。”口口声声一小人。作者不哭读者哭。二:“林冲一辈子从不妄杀人”。林冲杀的人不是多了,而是少了。他希望做一个顺民,良民。
●古人将一个人喝酒称为“鬼饮”。——世界是冷的,只有林冲一个人在喝冷酒。谁之罪?
●古人认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秉天地之正气,一种秉天地之邪气。
●乱曰:鸾鸟凤凰,日以远兮。 燕雀乌鹊,巢堂坛兮。 露申辛夷,死林薄兮。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 阴阳易位,时不当兮。 怀信侘傺,忽乎吾将行兮——屈原《涉江》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鲁迅
●文学即人学——高尔基
●中国人小说崇尚“因果报应”,“大团圆”,因而无法反映客观事实。反倒起到了误导作用。——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栖居于古代
●无事的悲剧——鲁迅
●谁也没有认识到,但却悲剧性的死亡——于《茶馆》
●悲剧是一种崇高的缺失。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将喜剧归结为笑,笑即从紧张的期待,从而转化为一种虚无的感情。
●世界对爱思考的人来说是出喜剧,世界对动感情的人来说是出悲剧。——贺拉斯。沃尔波夫
●读中国的话剧是读生活,读莎翁的话剧是读诗,它语言浓郁如美酒,回甘浓烈而丰富,这渲染和放肆的抒情方式似乎让人感到不适,作家必须有一颗善于体悟的敏感的心灵和一种善于表达感受的能力,莎翁有一颗善于体悟的敏感的心灵,懂得何时该抑制何时该发挥的艺术。它拥有世界上最富有想象力的文字,他的作品只是将感情不断地描述和表达,他试图揭示人类最隐秘的世界,直到最后渐渐清晰和明了。让读者看到他们所愿意看到的,并让他们充分的通过短暂的舞台表演满足自己虽舞台艺术所表达的期待。这就是莎士比亚所致力于一生的焦点。——我对于莎士比亚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王实甫《长亭送别》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不可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汤显祖推崇“至情论”
●可以齐桓——李密认为刘禅shan
●从肺腑中流出,感人至深,文字之高妙,可以不同理解,晋武帝理解为“悲恻动人”——李密《陈情表》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损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对《祭十二郎文》的评价:“祭文中的千古绝调”(明。茅坤)“字字是血,字字是泪”——《古文观止》“边诉边泣,边泣边诉。”(教参)“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不坠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中国杰出的人士,如孔孟,韩愈,颜真卿,包拯,苏轼,岳飞,欧阳修,鲁迅皆身世不幸。“他们吃过这个世界上最好吃的东西‘苦’,苦难对于坚强的人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品”——独化
●清华大学刘海洋硫酸泼熊,有人认为是单亲家庭所致,鲍鹏山认为是教育问题,古人重德育,才造就了许多圣贤。
●人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人疾痛惨怛,未尝不呼天也, ——司马迁
●中国文化产生于一,战争。二,贫穷。
●《祭十二郎文》用形式上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谓之“绝调”,和“热抒情”,非理性的,由欲绝的伤痛所产生恍惚,怀疑,甚至癫狂的表达,文中不断的咒批自己,不断的反问,不断的怀疑,不断地呜呼哀哉。从大希望到大失望,将自己的感情置于死地。让自己的希望之于死地,不断地让笔端的文字跟着感情走,让所想的不加修饰的表达“倾诉式的抒情”,“突破常规,自由抒情“使其成为千古文章。
●祭文体本以韵运为正格,止《祭十二郎文》至痛彻心,不能为词,则变调为散体。——林纾《韩柳文研究法》
●何为智,何为愚?是否应当邦有道则智,邦无道则愚?“茫然而不为,昏然而同归”?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做。——独化于柳宗元《愚溪诗序》所提出的问题
●投迹山水地,放情咏离骚。
●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愤怒出诗人(西方观点),大凡不平则鸣(韩愈)——何出诗人?
●俊哉,透网之金鳞!——人评陶潜
●一个作家可能至几百年后才会有一个真正的读者,陶渊明至苏轼时,才得到承诵,苏正与陶有精神的相通。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赤壁赋》
●形在文学,神在哲学。——独化评苏轼
●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庄子》
●“澄明”的状态才会感觉到生存的意义。——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
●人生有四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冯友兰
●苏轼: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日被捕,八月十八日关入监狱,四月后,十二月二十九日,判决为黄州团练副使(规定:限制居住,不得擅离,无权签收公文)第二天(元丰三年正月初一)出狱。监狱居住四个月零十二天。
●天宝三载之后的李白才真正叫做李白,元丰五年后的苏轼才叫做真正的苏轼。——独化
●一个人存在的最佳方式:敞开。苏子与客今日真敞开,有时人说“敞开了喝”这其实恰恰是一种百姓日用而不自觉。
●柏拉图说:“一个人从一个境界走到了另一个境界,感觉像从一个黑暗的洞穴走到了光明的世界,“客喜而笑”若为顿悟而笑,那么“喜而泣”都是有可能的。有人认为客为苏子本人,是一个人的正反两面,苏轼经历了阿鼻地狱,炼狱,从而感情上复杂而痛苦,笑为如释重负之笑,“自嘲”以前的笑,苏轼完成了突围,完成了整个自己的一种笑。独化认为苏子似乎理解了道德和天地这两种境界。遭诬陷,受酷刑,被贬谪种种酷刑并没有击垮苏轼,居于穷乡僻壤,尚能寄情山水,怀古抚今,将胸中块垒化作铿锵诗句,挥洒豪迈之风,令人倾佩之至。苏轼真做到了佛语“放下”(注:勘破,自在,放下。仓央嘉措曾以此作为“情“的最高理解)。“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做到了灵与肉的贯彻。——于《赤壁赋》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评:中国的文学作品更多的是给人以不快乐,知识分子在封建现实生活中领会到的是“悲”,“愁”。“酒”“乐”不多见,而“乐甚”则更少见,此“乐”非人之所予,完全是自己发现寻找到的。乐于纯粹的个人,自然而非集体社会,这“自得之乐”更显得可贵。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泝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歌词美甚”(独化),象征意浓,诗有实译和意译两种,诗其好,在于可以做到无限的引申和发挥。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尽,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大自然不知道拯救了多少知识分子的灵魂”(独化)
●就《赤壁赋》引申开来:一 轼之悟:1672年前“夜缒而出”和1082“壬戌之秋”的两个夜晚,烛之武1672年前,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有了担当天下,以天下为己任的境界,一种“否定”,否定了自然境界。而1082年的夜晚,“否定之否定”的知识分子进入了天地境界,做到了一种达观,并不是什么文章都有意义,而这篇《赤壁赋》引领了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进入了否定之否定的境界,苏东坡突围为千千万万的金鳞开始了突围的可能。苏子正是于黄州“脱胎换骨”复活之后写下了这篇赤壁赋。二轼之悲:孤鸿“拣尽寒枝不肯栖”“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悲凉。”豁达之后,是被贬谪的痛苦与无奈,苏轼毕竟是一个伤心人啊,所以苏轼写景没有温度,没有光辉,只有月下,灰日之中的豁远。
●庄周梦蝶: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qu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独化认为此文中暗含着前沿哲学,如存在主义中所讨论的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
●争地以战,杀人盈野,争城以战,杀人盈城。——《孟子》谈论战国
●寓言 重言 卮zhi言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万物皆有所“依靠”,“依靠”,无“恃”为逍遥游,我半赞同人应有所恃有所权变)节选自庄周《逍遥游》
●无为而治——庄子
●其文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 鲁迅评庄子《秋水》
●世无孔子,谁定是非?——孔孟对现代人有其指导意义,当孩子不会作文的时候,去读孔孟。
●正处,正色,正味——《庄子》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谁人芳草无穷处,浅笑低吟,唇齿留香,伴我少年时?雨夜楼阁却沉默,暗柳轻弄,微风觅影,问尽无人处。
  《纪念》(5)
杨勇
独化先生在三年间提出了许多深刻的概念,这些概念,价值观,判断和对文化,社会独创性的理解影响着我和我们的精神发育史。
    刚上高一时,老师说:“高中是一个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算短。”转眼间,或悲或喜的交替中,已经过去三年多时间了,这是记忆深刻的三年。
    于是我想起了要做一个东西,能够成为我们回忆和追溯的一根思想的红线,引导我们回忆所学和所学的过程。由于时间仓促,所以只录了些书边文字,忽略了拓展的文章,诗词以及评析,所涉及书目的梳理,诸子如孔孟的讲解和第六册文言文。分为高中五册书和鲁迅诗词附。
    有时不知道自己做这些有什么用,或者已过时,可是无论有没有人去关注,坚信我们任何时候都可以从这些文字中受点启发,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虚心诚恳的态度接受或者批判,即使退而求其次,就认为是给高中做了一个非常长的墓志铭或者是2011年春节的第一份礼物。
——此致
高三上册
●苦和甜来自外界,坚强则来自内心,来自一个人的自我努力。——爱因斯坦
●我这一生基本上是辛苦的工作,我可以说,我活了七十五岁,没有那一个月过的是真正舒服的生活。——歌德同爱克曼
●西西弗斯:古希腊神话中终生服苦役的人,命中注定要永远推一块巨石上山,当巨石靠近山顶时又会滚下来,于是重新再推,如此循环不息。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子曰:生无所息。”——庄子在无路可走的时候他教给了我们放弃。而孔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教给了我们坚持。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槁项黄馘——人评庄子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义指君臣之义。《论语。微子》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见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累”字,多少人在这种累中,体味到了权力给人的充实感和成就感,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庄子不愿同楚龟一样于庙堂“留骨而贵”.只愿于涂中曳尾而活。这是由超凡绝俗的大智慧中生长出来的清洁的精神,又由这种清洁的精神,滋养出拒绝诱惑的惊人内力。庄子寻找了自我,坚持了自我。坚持了一种完整清洁的抉择。并为此付出了清贫一生的代价。——鲍鹏山
●清洁的精神——张承志
●终生役役而不见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所向——《庄子。齐物论》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胡文英
●庄子于“哲学困境”中作“困兽之斗”,“随着诸侯们的剑峰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因着世界黑暗到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以谬悠之说,无端崖之辞去与世界周旋。
●庄子是被逼出来的,李逵也是被逼出来的,天上可以掉下一个林妹妹,但天上是绝对不可能掉下一个思想家的。世界之所以会出现庄子之异类之人,正是由于天下污浊,如果这个社会不黑暗到极致,庄子也不会偏激到极致。存在决定了人的意识。
●美国校园枪杀案中,22个人被杀害,学校却放了23个气球以示纪念,社会没有给这个杀人的学生充分的了解和教育,而使他内心积郁,从而导致了人人都不愿意见到的悲剧。
●孔子《论语》——曾子《大学》——子思《中庸》——孟子《孟子》——“传承”
●颜回谓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耳顺,六十而知天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我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也
●累累若丧家之犬——人评孔子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 (请相信阳光依旧灿烂)
●望之不似人君——孟子谓梁襄王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只有几步,尤其当人年轻的时候。——柳青《创业史》
●世界小说应该继承来自民间的传统。——独化
●爱而知其丑,憎而知其善,善恶必书,是为实录。刘知己《史通》(唐)关于中国史传文学特点总结。不盲目崇拜,不盲目批判,这种思想极其难能可贵,例如:妖怪吃唐僧,是因为唐僧没有辨别人与妖的判断力,有坚强的意志力而无清醒的信仰。《水浒》中写了许多立体的形象,李逵,宋江,林冲等。他们都不能简单的用强盗或者英雄一言以蔽之。《红楼梦》中宝玉情不情(情及众人)是假的,如富贵公子恶刘姥姥,灌马粪于焦大嘴中的范例,体现了公子只将情用于年轻女子身上。黛玉(情情)冰雪聪明,但心虑太深。《三国演义》中对于孔明神机妙算及失算毫无避讳都写到,对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及败走麦城都写到。好的文学作品不仅是一味的批判或者赞赏,它往往给人一种更加理性的判断。
●“一个哲学家不一定是一个科学家,但一个科学家必须同时是一个哲学家,否则,他在科学上走得越远对人类的危害越大。”——爱因斯坦
●一句话,一幅画:深山藏古寺。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去马蹄香。野渡无人舟自横。竹销添酒买酒家。
●丰子恺:《人散后,一沟新月天如水》《杨柳岸,晓风残月》《月上柳梢头》——丰子恺的画令人过目不忘,寥寥数笔,不画五官,于是无脸的人也就成了普遍的人类,从一粒沙里面看到了整个世界。中国艺术家之所以这么做,这是对读者观众的尊重,这件艺术品,我完成一半,另一半由读者完成,中国艺术是要开发人慧力的,他需要让人思考,感悟,联想,想象,他的任务是给你心湖里扔一块石头,激起几层涟漪。——于《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以形写神,形神兼备。”——《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
●“中国诗歌的俗化”——独化
●对中国诗歌“浅者得其浅,深者得其深”。他与读者有关,而我们读书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我们的感觉能力。——独化
●“中国诗人呢,他们都像拜伦《哀希腊》般的问: 他们在何处?你在何处?问而不答,以问为答,给你一个回肠荡气的没有下落,吞言咽理的没有下文。余下的,像哈姆雷特临死所说,余下的只是静默——深挚于涕泪和叹息的静默。”——节选自钱钟书《谈中国诗》
●中国诗笔意清淡,词气安和,相对于美国诗人金斯堡《嚎叫》,即使是最狂放的《将进酒》都无法比拟的。布考斯基的诗狂放近于“野蛮犬吠”。和西方诗人比起来,中国诗人是夜莺,西方诗人是鸱鸮。
●钱钟书的批评是有分寸的,有火侯的,收放自如,擒放自如。——有节制的批评是大家风范。
●中国古典诗词其主旨无外有二,一,对时空的慨叹。二,对人世的慨叹。
●文章千古事,所以你写的一千篇文章或许只有一篇才能叫做真正的文章。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我们融入自身生命于我们所理解的文学作品时,就会产生自己重新塑造的艺术天地。“人人天生是一个写作者,但是并非人人都可以做一个好的读者,沉溺并简单相信作者而不思考再创造,其实是违背了作者的本意。”即使是周汝昌也不敢说他完全读懂了《红楼梦》,成为一个作者会容易一些,而阅读却或许会很艰难。——独化
●泡开一首诗,必须:一要有生活,其次要知识。对于上边的观点举例1,独化关于鲁迅“欢喜而凄凉的感觉“的感受。2,“读陶渊明在血气方刚时,如嚼枯木,味同嚼蜡,年老时,读陶渊明诗,手不释卷。”(黄庭坚)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看到一首诗,并不意味着你就是这个诗的读者了,你不咀嚼体会,那么你便与这诗无缘了。并不是你坐在教室,你就是学生了。——独化于“诗是高级的艺术,诗需要咀嚼再三,寻求真味。(谢冕)”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唐婉《钗头凤》
●十觞亦不醉,感子故意长,明日隔山岳,世事两茫茫。——杜甫《赠卫八处士》
●读这篇文章是艰难的,他必须依靠自我克服心理的障碍,而进行长久的蜕变,从阿Q身上找出自己的劣性,并试图去改变。——读《阿Q正传》
●知人论世——孟子
●鲁迅作品中有一种“复仇的烈焰。”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爆发强烈感情而形成李白,诗抒情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喷涌而出,“李白斗酒诗百千。”
●李白(谪仙人)有三大特点:(1)神奇道教思想的影响,信仰独立不羁,自由放任(2)四川任侠风气浓厚,李白作《侠客行》年轻时“手刃数人”(李白最终放浪形骸,客死安徽当途)(3)积极入世,梦想“布衣卿相”。
●就《峨眉山月歌》展开来讲:西方人说,诗是人类社会的夜莺,对山月的赞美,对自然人生的赞歌。此时李白还不成为李白,天宝三载后,李白《蜀道难》中则是大鸟,鸱鸮,是从人生的曲折和苦难中走出来的清澈明丽,又如《将进酒》中李白更可成为李太白,又如《秋浦歌》。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奉蔡山人》)——诗人拥用世之才而不遇合。
●李白斗酒诗百千,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客中行》
●《峨眉山月歌》是希望之歌,《蜀道难》作者已陷入深深地失望愤怒,诅咒,而《将进酒》无论失望和希望,而是绝望,在“慷慨中而见悲凉。”
●沉郁顿挫——杜甫诗
●清新俊逸——杜甫评李白早期诗歌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杜甫的经济状态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的抱负
●“诗圣”杜甫,集六朝及盛唐诗歌大成者,继承了中国自古以来士的品质,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独化
●“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启程绝唱”——于李白出川所做《峨眉山月歌》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登岳阳楼》,孤舟老病仍思“为官为民”仍牵挂“国家战乱”大志可观。
●李白的人生由夜莺到鸱鸮,由《峨眉山月歌》到“五月落梅花”(悲凉),与之同步的是国运的衰退,李白的悲剧是时代社会和历史的悲剧。让我们深切感到三句话“封建日深,专制日重,士气日落。”——独化
●抱利器而无所施(就李白,李商隐,柳宗元)——曲睿
●狂怨对狷愁——施伟
●最简单的总结:项羽的失败标志着虎与豹的时代结束了,狼与羊的时代开始了。(易中天),如是说,李白是狼与羊社会最后的虎与豹,是先秦时代士最后的疯狂。李白诗歌中信息是复杂的,矛盾的,不能以“浪漫”一言蔽之,不同人会得到不同的意义。——独化
●周末风俗:(周末风俗产生了一个孟子)1、王顾左右而言他。2、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殍。3、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抚四夷4、兴甲兵,威士臣,构怨诸侯。5、统治阶级1),肥甘足于口,轻暖足于体,采色足视于目,声音足听于耳。2),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3),出,则必餍酒食而后反。6、下层社会:1),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於死亡,救死而恐不赡。2),父母不相见,兄弟妻离子散。3),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4),如有不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
●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孟子对于士的定义
●孟子思想:1,性善论(人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2,舍生取义3,仁政(将不平等的仁爱精神施给予人)4,民本:(民与君相对,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5,有为。
●孟子的语言艺术:非常的有底气,使人感觉真理在握。(如:“保民为王,莫之能御也。”)“文章气盛,显而直”。——说话的大技巧。
●仁者,人心也,义者,人路也。
●“孟子心中只认道德良知,天地良心,而无君王大臣,孟子是纯粹的,高尚的”。——鲍鹏山
●舍生取义,内心凛然难犯,遵循正道,铮铮铁骨,无一丝邪媚之气,阳刚之人,锋芒直指封建诸侯,说大人,藐之,勿视其巍巍。——这就是我们眼中的孟子,他有敢于在君王面前说不的勇气,明知而不愿答,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有转移话题的勇气,后世知识分子不具有这样的勇气。“知识分子本来就应该这样”(独化)
●孔子,伟大而宽厚的人格。孟子,伟大而刚强的人格。——易中天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中国古代帝王都未曾做到
●“愿夫子(孟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最不敏,请尝试之”(齐宣王)——齐宣王终生都不会尝试的,同样的战国,君王用样的相信战争,齐宣王虽然这么说,但其一生最为信赖的人还是孙膑。“我老了,但有两样东西可以使我年轻起来,那就是铁和血(俾斯麦)”,齐宣王亦如是。
●梁惠王曰孟子:迂阔而远于事情。
●人评孟子:持方柄而欲内圆凿,岂能入乎?——孟子的理论与日月同辉,仁政无错,民本无错,而错源于其生不逢其人,亦不逢其时。当时社会基础和时代发展并不与孟子同步,一傅众咻xiu。兵法的成功也是不可悖逆的时代潮流。
●Remodel“再塑,重塑”孟子的所有意义都在于此,他理想对社会进行重塑,重造。——“一个人有没有思想,就是看他有没有重新评价一切的能力。”(尼采)
●齐人指统治阶级,不知恬耻,带着仁义的假面具,进行率兽食人的行径。——《齐人有一妻一妾》
●孟子以弈秋自比,而君王“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o而射之。”若要实现王道,只有“惟弈秋之为听”。——《弈秋》
●有时士做了“屈原侯生死节”相反的选择:“不死”。中国人崇尚梅兰竹菊,崇尚一种较为恒久的美。许多中国人认为不死往往更难做到,选择坚强的活下去,这便是民族精神的体现。
●关木索,被bei箠楚受辱——苏轼如是
●传曰:“刑不上大夫”,此言士节不可不勉励也。——司马迁。评: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给知识分子颜面,是给知识颜面,是对知识的尊重。”(独化)
●知识分子总是显得脆弱,林黛玉总是比别人爱哭,因为越好的东西越容易损坏,一个高级的知识分子到达一定境界就会雕琢的玲珑剔透,七窍全开,更加敏感,正是对尊严理解的太深了。——所以傅雷的底线就难以挑战
●古今人皆有失误,古人以天下为家,现代知识分子却以家为天下。
●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所谓作家‘空文自现’
●亦欲以究天人之际,穷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
●仆尝前辱之责zhai,虽万被戮,岂有悔哉?——司马迁
●“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小市民一样生活。”(云南诗人于坚),其实一个人像凡人一样生活时,他就难以像上帝一样思考,更有甚者,这样的生活会遭受“下流谤议”。社会腐朽的力量太大,这样做是需要勇气的,因此,许多人放弃了,“耻随风飘”有时只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独化的肺腑之言
●“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其所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 ——《报任安书》评:对士艰难的选择和坚持,“虽有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的精神应给予敬畏,“司马迁之心,介乎名责之间(梁衡《一座小院和一条小路》)——丁超”,《报任安书》这篇文章,你要从中读出悲凉,也要读出慷慨,读出“冰和火”的感情,“冰火两重天”——独化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