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读赵嘏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读赵嘏
                                                         隋洛文
     古来写月光的诗多矣,独有赵嘏的一句“月色如水水如天”让人吟咏多时感慨犹新。赵嘏,也因为这一首短短二十八个字的《江楼感旧》让后人记住了他的名字,一句“月色如水”让后来的汉语使用者每每写到月光时无法绕过。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色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旧年”,风景仿佛旧年,只是那时同来的人不在了,留下他孑然一人再次登上江边的楼台,独自承担追忆往昔的感慨、对时光变迁的无奈,思绪渺然,茫茫无端,对着这汤汤流淌的江水,那漫溢清澈的月光流淌到他的身上心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月色如水水如天”,让成语“月色如水”也承载了他最初的凉意和茫然。
     晚上无事,游心简编,翻览《唐才子传》的时候读到卷七的《赵嘏》,在俊采星驰群星璀璨的唐诗诗坛上,赵嘏只是一个小诗人,他和大多数诗人一样辗转下僚浮沉人间,但读完他短短千字的传记却让人感叹。
     赵嘏,大约生于元和元年(806年),楚州山阳人,可能家世并不殷厚,早年一直做幕僚清客,曾宾于浙东观察使大诗人元稹的幕府,试想才情纵横的青年才俊赵嘏遇到文坛宗主元稹,本应惺惺相惜,砥砺互答和追忆怀念诗歌一定不少,可是只有几首才气平平的应酬诗,如《浙东陪元相公游云门寺》《九日陪越州元相宴龟山寺》,可能并非那么宾主融融。后来浙帅夺妾之事大家纷纷猜疑浙帅乃是元稹,可见二人关系在当时人印象中并不愉快。后来寓居宣城,为沈传师的幕宾,在此结识了在沈幕中作团练巡官的杜牧,在《唐遮言》中《知己》条记载:“杜紫薇(牧)览赵渭南(嘏)卷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咏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以诗为名可见赵嘏的才情,也看出杜牧对赵嘏的推重。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大概是模仿初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两方映衬,既写出了边塞悲惨和荒芜(据考弱冠的赵嘏曾远游塞北),又抒发了家中伊人的倚楼思念,是“过尽千帆皆不是”,还是“悔教夫婿觅封侯”?《红楼梦》中香菱学诗的名句“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大概是曹雪芹对赵倚楼的借鉴吧。
    也许由于宣城幕府中杜牧等人的鼓励,也许是年近而立而功不成名不就的焦虑,二十七岁的赵嘏经齐安赴京,应举不第滞留长安,《唐才子传》记载“嘏豪迈爽达,多陪接卿相,出入馆閤,如亲属,然能以书生令远近知重,所谓‘一日名动京师,三日传满天下’有自来矣。”《唐才子传校笺》对这段注释云:“辛氏谓嘏‘豪迈爽达’不悉何所据,读嘏诗作,其抒落第悲哀诸篇,低回消沉,与豪迈爽达了不相侔,至陪接卿相出入馆閤则颇有之,如于令狐楚、牛僧孺、沈传师、王起四家父子兄弟,及李德裕、李钰、杨汉公、赵藩、张又新等,大都当时达官显宦,赵嘏奔走其门,迹近清客曳裾,魏勃拥帚,此殆所谓‘陪接卿相出入馆閤’。”从笺注者的叙述可知,旅食长安想来是不容易的,赵嘏在长安并非如辛文房叙述的那么如意,而是一个心酸醋鼻的清客,杜甫在长安有诗描绘了这种清客的辛酸“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没想到来长安前是做幕僚清客,到了长安还是幕僚清客,这种循环往复的荒谬和悲酸作为小诗人的赵嘏也只能默默隐忍,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会昌四年(844年),三十八岁的赵嘏得中进士,不久仕为渭南尉,“一时名士大夫极称道之,卑宦颇不如意”。命运是不可捉摸的,偶然的一阵风会把某个人吹到天上飘飘得意,也会把人刮到阴沟永生不得翻身。某一天唐宣宗突然想起了颇有诗名的赵嘏就问宰相,“赵嘏诗人,曾为好官否?可取其诗进来”。翻开卷首的题秦诗,“徒知六国随斤斧,莫有儒生定是非”,讽刺秦王知战争武力不懂礼仪教化,这让重武轻文的唐宣宗颇为不悦,事情就搁置了,赵嘏一生致仕于渭南尉这个下层小官吏。爱用诗谶的唐人选了赵嘏早年的诗句“早晚粗愁身世了,水边归去一闲人”认为是他一辈子沉居下僚的诗谶,难道真的冥冥之中有主宰?难道真的古来才命两相妨?“早晚粗酬身世了,水边归去一闲人”,无外是抒发有一番建树的功名事业能够流传青史,然后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散淡江湖闲云野鹤的诗意人生。这是既崇尚功名又崇尚隐逸的唐代诗人对人生的圆满追求,比如同时代的李商隐,也写过“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粗酬身世”,草草建立功业,去做江边闲人,这也许只是赵嘏一种诗意的姿态、一种写诗的意气,没想到真的是“粗酬身世”一辈子只做了个小小的渭南尉。赵嘏啊赵嘏,面对如此吊诡的遭遇你有又能怎样呢。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赵嘏虽然没有杜牧那样的家世声名,没有杜牧那样的放荡才情,落魄江湖的赵倚楼,也有伊人为他倚楼思念。早年寓居浙西的赵嘏对一女子十分溺爱,“及计偕,留侍母”,不知过程如何,获得女子芳心之后便匆匆去长安赴举,把女子留家中侍奉母亲。一年中元节盂兰盆会,游览鹤林寺被浙帅窥而悦之,夺归。第二年赵嘏及第,抛家弃妻只身赴举的赵嘏滞留长安落魄几年终于中举了,本应春风得意马蹄疾,谁知道妻子被浙帅夺去,写了一首自伤诗,“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做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浙帅听说之后,内心惨淡,随即遣人把女子送到长安,“嘏时方出关,途次横水驿,见兜臾人马甚盛,偶讯其左右,对曰:‘浙西尚书差送新及第赵先辈娘子入京’,姬在臾内亦认嘏,嘏下马接簾视之,姬抱嘏恸哭而卒,遂葬横水之阳。”(《唐遮言》卷十五《杂记》)就像不知道赵嘏怎样“计偕”获得女子的芳心一样,历史记载也没有留下女子怎样而死的细节,这样的忽悲忽喜悲欣交集,充斥着赵嘏辗转挫折的一生。后来赵嘏思慕不已,年四十余而卒。
    据辛文房猜想赵嘏临终前日有所见,弥留之际,回光返照的赵嘏每天都恍惚见到什么呢。读罢释卷遐想,月已西沉,窗外空明,凉意侵肤,再次想到月色如水,这如水凉意里隐含了赵嘏怎样浮沉人间辗转悲喜的一生。
                                       2013-11-04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