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夜晚灼烫》:在灼烫的汉字中完成故乡回望 转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夜晚灼烫》:在灼烫的汉字中完成故乡回望
分享到:
来源:文学报 | 陈建奇  2021年11月13日10:11
关键词:黑陶
在中国当代众多的优秀散文家中,黑陶是我喜欢的其中一位。十几年前,当黑陶的散文集《夜晚灼烫》《泥与焰》《漆蓝书简》问世时,就已经引起了文坛的高度关注。《夜晚灼烫》的封面,设计非常美。淡黑色的底面上,一道道的窑火在闪烁。封腰上有作家张炜和冯秋子的推荐语,“黑陶在冷静节制的文字下面,潜隐着汹涌的热情,他在构筑一个‘江南’的梦想”。黑陶写作有个性、有思想,刻印了生活的烙痕,文字深潜其间,朴实而有力量。黑陶的散文是出色的,他的散文凝聚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感悟。更重要的是凸显了他的个人痕迹,让人留下了难忘的细节场景。

黑陶的《夜晚灼烫》有很多的篇章,都是书写他的故乡。我曾带着《夜晚灼烫》去黑陶的故乡宜兴丁蜀镇,走在东坡东路上,去嗅嗅他少年时的气息,在蜀山脚下,在古镇老街上去寻觅他生长的痕迹。黑陶的散文书写了最浓烈的乡情,他的乡情渗透到了他的血液中,使他最内在、最丰富、最独特的个人气息充满了强烈的生机。

这本《夜晚灼烫》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新版,初版于2003年由天津百文艺出版社推出,收入“后散文文丛”。作家、出版人张杰也高度赞誉黑陶的散文,他说“读懂黑陶,我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阅读时强烈的感受之一,是那种有力的语言催眠术、驱赶术,和使语言诗意密集呈现的本领”。《夜晚灼烫》是黑陶的第一部散文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黑陶正当青春,精力充沛、豪情万丈、意气风发,文字语言充满了强劲的活力,明亮而又坚硬。完美的语言结合了抒情和叙述,使得文字也熠熠生辉。

黑陶的散文更有一种自由与尊严,饱满而又丰富,他不屑于一些没有个性的,呆板的,甚至是虚伪、苍白的“奶油”散文。

黑陶的散文创作,始终追求四个“度”,精度、速度、密度、信度。在精度上,文笔应该具有这样的功力,将你要写的对象(物质的或精神的)精确、细致地描摹出来,甚至比“照相写实主义”还要逼真。他的文字速度中还隐藏着巨大的力度,他热爱“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式的语言运动。他要求的密度之外还含有疏的广阔天地,对于信度,黑陶不一味拘泥现实,他信奉马苇斯的活,精确不等于真实。美的不一定像,像的不一定美。

我有幸与黑陶兄生活在同一个城市,我敬佩他的真诚、内敛、踏实。我们时常可以一起出去采风、聚会。我们曾一起去桃花潭边踏歌声,醉翁亭里说风月。时间一久,我们也深谙了彼此的品性与喜好。作家庞余亮常说:黑陶是一个没有缺点的男人,凭我与黑陶近三十年的交往,这样的话,我确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时,我去无锡日报社看望诗人金山,我们谈兴正浓时,金山说带我去认识一位他的好友,是位很好的年轻诗人。我跟着金山走到了《江南晚报》的办公室,在那里金山为我介绍了一位年轻的编辑,他对我说这位就是诗人黑陶,黑陶站起来很有礼貌地与我握手问好,我当时感受到了黑陶一双很有力量的手。中午时分金山请我们一起在报社食堂吃便饭,我们三人谈话都很投缘,与黑陶的见面相见恨晚,差不多食堂的人都走光了,我们还是意犹未尽。从此,我与黑陶成为了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面对纷杂浮躁的世相,黑陶始终坚持明确的创作目标,他守得住自己,耐得住寂寞。他个性率真淳朴,处事待人不亢不卑,为此,他的个人书写呈现出生命的勃勃生机和强烈的个人气息。黑陶陶醉于对汉语词汇的罗列、堆叠,迷恋汉字堆叠出的优雅体态,在这样的堆叠中,完成了汉字形、音、义的完美和谐。黑陶用自己的文字,实践了对汉语的敬重与热爱。

记得作家韩少功有句赞美一位散文家的一段话,同样适合用在黑陶身上,“其积学静水深流、其性情山明水秀、其才华卓尔不群”。

(《夜晚灼烫》黑陶/著,纯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