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新观察之冯杰篇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新观察之冯杰篇

马克思曾经指出,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的变迁史隐含着人类与动植物之间关系的变化。2006年,一篇挑刺《新华字典》的文章在中文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个别留心的网友在翻阅字典的过程,注意到诸多动物的名目之下,大多备注或吃用或药用的词条。这种过度集中的功用性释义,彰显出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色彩。毫无疑问,人们对待动物的态度,包括对待植物的“为我所用”的实用主义思维,皆是近现代以来人类意识投射的结果。根据一些学者的学术性梳理,《说文解字》等古代辞书对于动物字义的释义条目中,内容包括飞禽、家畜、走兽、鳞甲类动物等,基本上排除掉了吃用关系,所有的解释皆是从动物的形象或性状出发,赋予它们独立的地位和特性,罕见生杀予夺的气息。这足以表明人对动物的态度、观念是处于发展变化之中的,从“吃”、从“用途”角度解释动物只是到了现代之后才出现的一种语言文化现象。而消费主义语境无疑又放大了丧失敬畏感之后的人类的自我中心的思维意识。

本期散文新观察,迎来了本栏目的终篇,也是《广西文学》于2020年度推出的第11篇生态散文作品——冯杰的《北中原环保手记(二)》。冯杰以乡土散文见长,也是当下散文界“古为今用”方面表现最为出色的几个作家之一。一方面,他笔下雕刻的“北中原”也已进入文学地理学的视域,另一方面,其小品文的悠远与灵秀与现代小品文、明清小品、魏晋文章气脉相承,其系列文章的幽默品格尤显现出特立的一面。本期推出的作品是《北中原环保手记》的姊妹篇,首篇曾获得华语最佳散文奖(2017年度)。这篇作品聚焦点不在动植物、河流、森林、土壤等对象身上,而是聚焦于黄河下游岸边一群县域的环保自愿者。他们既是普通人,又是近些年来自发产生的民间环保组织的成员。冯杰以精妙的笔法,形肖逼真地刻画出了一个个民间环保组织成员的性格和特性,这些成员中,有着个人史的巨大角色转换,即最积极的环保志愿者,其实是来自盗猎者中的厉害角色,这一事实与王族的新疆故事系列,异曲同工。内陆和西北的故事告诉人们,个体一旦觉醒,就会走向另一个自我,而对于环保事业来说,这种觉醒尤其重要。也有中途加入者,他们的汇入各有其因,但没有一个人以“圣徒”的面目融入民间环保的实践,相反,每个人的不完美,恰恰雕刻出来生态自觉和环保运动的现实群众基础。此外,这一篇作品延续了冯杰散文的幽默品格和趣味营造。因此,看似为闲笔,实际上作家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上去呈现作为生态意识主体的人,以及他们的各种血肉真实的人生履历。从另外的角度来看,这种生态的落地行为,才真正令人欣慰。生态散文不单是相关湖泊、木屋、石屋的追慕,不独是一种退守和亲近自然,生态自觉的主体是人,他只要看到了人与自然交互关系的变化,并充分理解了生态现场的人、事、物,那么,我们就可以说,他笔下的文字就会或显或隐地触碰到生态主题。如果是散笔形式,并具备文学性的质素,大致就可以归入生态散文书写的范畴。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