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中的觉悟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中的觉悟

文/王克楠

      散文的觉悟,这个话题具有方向引导意义。一篇散文写出来,是活在当下,还是活在将来?至少是有觉悟的写作者值得思考的。笔者认为,一篇散文仅仅表达个人遇到的酸甜苦辣,还不具备“觉悟”的意义。只有把个人的际遇与“大多数”、与“未来”相结合,才能达到有意义。但这个过程是艰难备至的,因为我们是普通人,我们的眼界中只有现在遇到的人和事,不可能十分明晰地前往“未来”,不可能以“实现”的态度去虚拟未来的人和事。

      首先,要说一下散文的根。文字必须有根,无根则衰, 如果没有根,一篇散文就成了文字游戏。但一篇散文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即使是伟人的一篇演讲稿,也不可能彻底改变整个世界的进程。一篇散文写出来,到底有多大的意义?我想,我们能做到的是在人们认识世界的时候,多一个层面,多一扇窗户。至少,在人们的精神生活当中,能够记住几句话。比如谈人的责任感,范仲淹说过“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如描绘启蒙者的道路,鲁迅说过,“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比如说青年一代的觉醒,顾城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就给人带来了一种启迪,一个人的文学成就,从散文的角度讲,就是讲出了几句不同凡响的话。而这些话,沉淀在茫茫大地,你发现了,并且赋予形与色,也就成功了。

      散文要想写得有一点儿“觉悟”,要求作者首先是一个有觉悟的人。写散文不同写小说,写小说可以跟着生活走,跟着人物走, 而写散文则要跟着自己走。跟着自己的心灵走。如果你自己还不是一个胸襟宽阔的人,你写出的文字,就不能表达真善美,反而只能“露丑”。 觉悟可以给人带来快乐,但更多的时候是疼痛。人类社会每进一步,都要经历疼痛,都会有人付出牺牲。从另一个角度说,这些疼痛感也构成了文化氛围。

      怎样才能写出有“觉悟感”的散文?至少要做到“我的散文我做主”,在文本中表达自由的心性。会有人认为,提出这个问题有点幼稚,其实不然。很多人写散文,自己确实做不了自己的主,只是人云亦云……自己为自己的散文做主,一定要小心远离自恋,要对自己的创作冲动进行自我甄别,要问自己为什么写这篇散文?要能够预见成篇之后的效应。

      我在一次讲座中曾经提出过“散文要有味道”,这个味道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我想,这种味道一定是读者掩卷之后品味出来的,也就是说,大多数散文读完就完了(有的读了一半就读不下去了),没有什么余味。只有具有“觉悟感”的散文读完了,才会令读者余味无穷。

      什么是觉悟?就是感应生活要尽量正确。不仅仅对当下正确,而且要努力做到未来正确。怎样才能正确?首先要有主见,“主见”说说可以,做到却很难。因为我们大多数人不善于独立思考,而习惯于人云亦云。某一句话本来是错的,但讲的人多了,也就成了真理。在如何有主见上,梁漱溟先生有深切体会:“有主见, 还有你自己,有自己,才有旁人。才会发觉前后左右都是与我意见不同的人。”当然有主见,并不是鼓励作者虚妄地怀疑这个,颠覆那个。凡是存在的东西,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论,都有其存在的理由。要想做到正确的选择,必须加以理性的分析。

      散文有了觉悟,才会有尊严。有尊严的散文总是独立存在的。决不是一种游戏工具。散文和散文家的尊严,不是靠外在吹捧出来的,也不是靠行政命令而为的,而是由散文本身的内质由内而外产生“征服力”,震撼当代,穿越古今。

      散文要想获得尊严,散文家必须深入地理解人性。人性中有正能量的东西,比如自由、博爱、利他、律已、节制……这些是正能量,自古已经存在,只是在人类社会的某一段时间会暗淡下去。正因为暗淡,更需要维护,优秀散文与一般散文相比较,在于有没有在文本中“逼”出人性。 有“觉悟”的散文往往会选择以人性为坐标,也就是说,选择素材可大可小,但人性的内涵被他们抒写得回肠荡气,真实而感人。相反,那些功利主义的散文,即使选择洪钟大吕的历史素材,也显得无病呻吟。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