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朱强《墟土》:时间之痕 刀刻之韵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中国作家网 | 陈相飞  2019年05月25日07:44

朱强的散文,有格,有神,有味。

长假在赣州城旧街巷穿行之余,大部分时间,我是在朱强散文集《墟土》里穿行的。《墟土》里的不少篇什,与赣州老城有关。灵魂忽而穿行于古旧的街巷,忽而穿行于古朴的方块字,可谓相得益彰、意境连理。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号称江南宋城,被誉为“宋城博物馆”。朱强自小在古城墙根生活,经受宋城的浸淫与沐洗,人未免会有宋代味,文字亦或难免。一方水土是否养一方文?我不敢断言。不过,捧读《墟土》,我分明感到,使用“宋体”书写“宋城”,这或许符合庄子“请循其本”的逻辑。《墟土》全书共二十篇,尽管不全是写赣州老城,但都出自于在赣州土生土长的朱强笔下,都与赣州老城脱不了千丝万缕的干系。

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看文如看人,既观其表又察其里,形式与内容都有念头、有看头、有嚼头,才是好文章。从外在看,朱强的不少散文篇幅都比较长,思骋八极、纵笔恣肆,挥毫泼墨、洋洋洒洒,动辄数万言。如同意识流,思绪天马行空,文字随之撒豆成兵、排兵成阵;仿佛蒙太奇,镜头不断切换,转眼又是一人一景一事。由于时空跨度大,点多面广,读者如若精力分散,也许就跟不上他用文字固化的意识,甚至还误以为东拉西扯、芜芜杂杂,也就是赣州话讲的“咸咸辣辣、麻麻搭搭、糊糊嘎嘎”。《墟土》《行砖小史》是典型代表,此外,《登八境台》《清明至兮》等也此风甚炽。由于情节跌宕、人物交错、意象纷呈,历史的厚重感与坊间的烟火味混杂在一起,真真假假,虚虚实实,其宏大曲折乃至近于碎屑的叙事,不由得让你疑心是小说家言。《有无帖》从桥上约会朋友写起,以撰写关于王阳明的纪录片脚本一线相牵,在等待朋友中与分别后,视点切换、视角更替,因为冷空气,因为雪,朱伯伯、黄老师、强牯头等一个个承载时光履痕的人物相继出场。由约会相亲到回忆与雪有关的三个人物三个片断,顺叙、插叙、倒叙,把一些似乎毫不相干的人给串了起来,让他们融为一体。情节很丰满,主旨很骨感。运笔虽繁如曲枝,实则简如一叶,所有的人与事都关乎着王阳明这个纪录片脚本,都指向王阳明的“心学”。文章的末尾,朱强提及王阳明论花,“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这花,可以是雪,可以是女友,可以是朱伯伯、黄老师等遇见或未曾遇见的人,但心却是同一颗心,有了这颗心,“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阳明心学,固然见仁见智,但“内心的力量竟让我感到可怕,也让我感到时光的无效”,朱强因此获得了顿悟,并终于可以完成撰写脚本的任务了。

人们对散文的评价标准,“形散而神不散”是普遍要求。朱强的散文,浮光掠影式地浏览,乍看来漫无边际,沉潜下来却会发现,文章内在里其实斗角勾心、形散神聚。他总是试图在繁复的文字里植入某个“隐喻”,借助连缀起来的不同时空的庞杂意象,阐明自己对人对事像雾像雨又像风式的理解。对此,朱强往往不直接点透,而是丢给读者去领悟,但他确实想表达他在时空里洞见的某个思想。他给文章做题目似乎喜欢标示为“帖”,比如《有无帖》《看花帖》《日常帖》。“帖”是纸片、便条,看似随意、随性而为,实际上是有所寄托的。用朱强自己的话讲,他就像个“时间特务”,在时间的街巷里东张西望、思前想后,提炼出了自己的见识。赣州八境台,被认为是中国城市八景文化的发祥地,本身就有很多故事,何况每个亲近他的人还有自己的独家秘史。朱强在《登八境台》一文里,从与朋友相约到八境台叙旧起笔,将儿时表哥从八境台牵回两只气球、小学时到八境台观看画展,以及苏东坡、廖伯伯、林爷爷等或远或近、或古或今的人物,一个个牵引了出来。他究竟想表达什么?情节曲折回环,开头结尾呼应,你会发现,他精致的布局中,或许就是揭示这么一个真相:“楼台在中国文人的命运里,似乎成了一个可怕的符咒了。它把毒药和解药装在了一起,让你对它产生了长久性的依附”。

文章是词汇的组合体,如何遣词造句,自然是写作者的看家本领,也是文字笔力的显性标识。朱强的散文架构虽然宏阔,用笔其实细腻。他大量地堆砌意象,让文字充满可感性,并使文章由此有了很大的容量与信息量,比如他写南宋隆祐太后仓皇逃至赣州,“不仅为赣州带来了金银、香囊、玉玺、锦衣华服,还带来了宫廷的虱子、头皮屑、臭虫、十分挑剔的味蕾与胃”。他长于用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转化成更容易为人们感知的事物,比如他写朋友宝光那辆快要报废的摩托车,“车一打火,简直就像个肺结核病人,狂咳了十几下,也没有见它咳出一口痰”。他喜欢拟人,在他的眼里,一切事物都是生命体,不仅有质感,而且有气息,比如“侧壁与横头烙着种种铭款的砖,坐在我老祖宗的篓子里,颠颠簸簸,摇摇晃晃,嘻嘻哈哈,满面红光”。他用词考究,掺入了自己的独特思考,杂糅了生活经验与阅读体验,看得出花了心思、用了心力,比如他写八境台因为苏轼的登临,“开始了它招蜂引蝶的光辉岁月”。他善于炼句,汹涌澎湃的文字中见或有生花妙语,要么深邃睿智,要么风趣幽默,尽管这也许完全是信手拈来之笔、是灵光乍现,比如“有时最优秀的模仿,恰好是模仿得不像”,比如“那时候,我读书甚微,视力良好,明察秋毫”,比如“然,终于枉然”,长长短短,都节奏明快、意蕴丰厚,颇耐玩味。

说朱强的散文没有缺点,那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也是不厚道的。因为,假使没有缺点,也就没有了进步的空间,没有了前行的潜能。邱华栋先生在《墟土》序言中,评价朱强的散文“是小缺点与大优点纠结在一起”。这个“大优点”,或许就是华栋先生所说的“举重若重,大气,丰沛”“给人一种特别强烈的冲击力”。“小缺点”是什么?华栋先生“为后生讳”,未曾明示。恕我直言,朱强注重细节但有时未拘小节,以致文字没有跟上灵魂的节奏,有些文字让人感觉跳跃性过大。或许,这与格局上纵横捭阖、推拉勾连息息相关,本是相生相克、利弊同体,可我仍然寄望于兴利除弊,对细节的处理再多花一些精力。在滕王阁旁与朱强交谈中,我注意到,朱强也有所感,他已在行动,并正为此作出新的筹划。

朱强风华正茂,未及而立,就已成绩斐然,假以时日,必有更高深的修炼。借用朱自清先生的话说,“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人贵有恒心,尤贵有恒行,果能如此,与时同行,笔耕不辍,朱强必如邱华栋先生所言,“在时间记忆里拥有自己的刻度盘”。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