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梦想与现实——读刘云芳散文集《木头的信仰》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木头的信仰》是刘云芳写的一本散文集,收在河北青年作家丛书的第二辑,阅读感觉好像站在岸边看大河水和水里跃动的鱼——

全书32篇文章,大多围绕作者的家乡和亲人,以灵动细腻的笔触描写乡村的兴衰运命和风土人情,隐含农村兴衰凋蔽的元素以及不能回避的现状。就像一层雾,阳光透过去,能看到乡村的墨迹以及一位作家的良知。

全书一个突出特点是语言的诗意和童话色彩,精致的语言与现实的主题格外和谐富有美感,一如老黄用朴拙的材质雕刻出来的精美艺术品。另一个特点是文学的表达方式,始终在梦里梦外难分难解,虚幻与现实交替的手法一以贯之,整体感很强。

全书大致可分为三部分,山村生活、打工生活、婚姻生活。山村包括姥爷的村庄、父亲的村庄、公婆的村庄,以及村庄里的天灾人祸时代烙印。打工经历中换租了十八次住处最让人心疼,带着父亲打工最让人心酸。

书中两条主线,一条讲述作者童年少年青年三个阶段的成长经历,另一条讲述大环境下的各种遭遇和变革。如果旱涝侵害是造成乡村困境的刀枪棍棒,那么蜂拥而起的采矿挖矿行为和年青人背井离乡纷纷外出谋生的无奈就是村庄沦陷的不治内伤,敏感的作者对此大胆剖析,引领读者洞察反省。

书中《天地对唱》《矿石沟纪事》是很重要篇目。《矿石沟纪事》写到“人们送一趟矿回来,灰头土脸……远远看去,好像开着三轮车的土地爷”“人们变成一小队一小队的蚂蚁,在不同的地方,以同样的方式啃噬着群山。”《天地对唱》写“老天爷看见村子里前所未有的惨象,自己把自己吓住了才停了下雨”。在《以一座山的名义呼吸》里这样说:“我原想带朋友像小时候那样来个不走回头路的探险,也算圆儿时的梦。等我们下到半山腰,忽然听到河沟里什么在呜咽、咆哮,把原本鸣唱的蝉惊得在树间乱飞。那是一股磅礴的气势,好像两座山合成了一张嘴巴,在怒吼。”很巧妙,似乎为乡村找到了代言人。《悬在高处的村庄》:“我知道只要思念不死,那些死了的人就不会真正的离开,他们或许以泥土的形式为你捧了一束花,或许以一朵花的形式向你敬上一滴露,只是有时候你没看见而已。”

第一篇《欠活》将几个命运坎坷的人和树和狗放在一起,表现万物同理的观念,欠活就是有旺盛的生命力,就是不该死。写树“像是有不能被压抑的冤屈,倔强地从土里伸出脑袋。”写那条不死的狗主人嫌弃、瘸了腿、死赖在我们家不走,守住柴火垛仿佛是它自己找到的使命,狗常趴着的地方长出一朵硕大的白蘑菇。写欠活的豆蔻爷爷,不行了好几回,“被光滑的丝质寿衣罩裹着,身体无法安宁,灵魂只好滑了回来。”“人们穿着厚衣服,围着炉火,想念一件事、一些人,炉上煨着一壶茶,所有生命的触角向内,开始酝酿春天。”生动自然的描写随处可见,如珍珠贝壳闪闪发亮。

六岁的她在两座山之间行走,给二舅当眼睛,牵着盲二舅去外村卖桃子,跟大舅谈论梦想,被姥爷宠爱,父母视她为掌上明珠。14岁时,某天流鼻血4个多小时以至于昏迷过去,送到医院检查,被医生误诊,以为自己命不长久。谁知因祸得福,从此与书结缘。读书使人明智,再一次被证实。她走出家门,独自闯荡江湖,眼界开阔,聪慧决断。她的婚姻仿佛天仙配般富有传奇色彩,常人看来完全是一次近于荒唐的疯狂冒险行为,看她网恋、辞职、闪婚、裸婚……像极了不顾一切的情感私奔,着实替她捏了一把汗!她打破传统,打破常规,只因对人对己对事有清醒的认识。不但毫不犹豫为自己做主,还帮助弟弟走出婚姻怪圈。她的孩子们更是天使一般的存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本书堪称作者的一部个人成长史。

在大家与现实奔跑的日子,她的夜晚盛放着文字。她把写作当另外一种风景,最终成为她人生的目标。与书有关的章回如《书药》《书里有朵喇叭花》《沉进时光之城》。“不识字的村里人,撕掉一页书想用来引火的时候,会忽然想起我……“,多么朴实的乡亲。还有那位每年攒十个鸡蛋送给作者,深信吃了那些鸡蛋可以保平安,做这件事做了几十年而不求回报的老奶奶。这些故事无疑是真实的,作者出彩的文字里表现出一种难得的纯真和自然。《柿子树点灯》里童话味道的描写尤为突出,“三棵柿子树不时落下几粒青色的小柿子,它们在下棋”。很棒!

书中有关于爱情的篇目,《木头的信仰》《用一点诗喂养爱情》《老黄》。都以作者的丈夫老黄为主角,就是她传奇网恋的对象,老黄是一位雕刻师,能够将毫不起眼的小木块变成一枚奇异的饰物,将一颗桃核雕出佛像的神韵。

书中有在城市工作生活的描写,比如《屋里的大树》,《父亲跟我去打工》,但重点仍然在外祖父和祖父的两个村庄。外祖父的村庄随着时间的推移不复存在,像悲剧落幕。其中《摇晃的葵花林》与《占山为王》具有相反的思维转换,表现人性与伦理尤为突出;《父亲点亮的村庄》和《盲牛》则将文明与愚昧做对比。书的后两章对第三个村庄做了渲染,着墨不多却大有深意,是不能忽略的对未来的憧憬。

贫穷的乡村之外还有更加窘迫的地方,《摇晃的葵花林》里舅妈的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曾经当过女兵的舅妈为了逃离贫穷嫁给二舅,房顶上码放整齐的向日葵代表某种执着的心愿,而这愿望却不能通过勤劳实现,心疼到麻木,逃离是她再一次痛苦的选择,而作者并未丑化人物,相反却留给读者深深的同情和思考。

但是有些文章的标题大而化之,内容也偏于叙说,不容易辨认。比如《槛上时间》《以一座山的名义呼吸》。并且文章没有明显的类别标注,不能算是优点。

全书除了文字还包括作者自己创作的硬笔画插图,独特的视角,近乎怪异的人和物,房子像鸟笼挂在树上,鸟儿庞大人如虫,树叶上长出鱼灯,长出门窗,却极协调恰当地展示乡村丰富多彩的风俗风貌,也贴合作者梦里梦外的主题,很像老奶奶精心制作的剪纸窗花。

我读此书总想起一首诗中的几句:“待我长发及腰,将军归来可好?”虽是爱情诗,用来指代乡村,却也不谬,村庄等待游子回归,如久旱逢甘霖!

很期待作者在下一部作品里给读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震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