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孙昕光:《生态文学领域的哥伦布 ——读杨文丰生态散文集《病盆景》》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生态文学领域的哥伦布     
          ——读杨文丰生态散文集《病盆景》
                     孙昕光


( 载 2018年6月10日《新民晚报》 读书\星期天 夜光杯 版 )



被誉为当下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散文家杨文丰教授的创作引人瞩目,他的多篇作品入选上海高中《语文》、全国中职《语文》和《大学语文》等十余种教材,作品多次被用于上海及多地中考、高考及大学语文考试试题,被选入雷达主编《新文学百年散文选粹》,相继获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在场主义散文奖等奖项。近日,他的散文集《病盆景——自然伦理与文学情怀》上市,该书汇集了杨文丰近年来获奖或产生了良好社会影响的作品,可说是国内颇具代表性的生态散文集。

散文集《病盆景》立足人与自然关系的核心内容,从多维视阈思考人类面临的生态难题,这从书中的《雾霾批判书》《不完全是尾气》《不可医治的乡愁》等篇什可见一斑。杨文丰关注、忧患生态问题,总是眼光独到而敏锐。《病盆景》从盆景“亦真亦伪亦病亦幻”的畸形美、病态美,进而对人与社会之病态进行审视,揭示“自然的衰败与人的异化正在同步加快”,认为地球本身就是一个硕大的病盆景。

散文集《病盆景》颇具创新性并且意义大于文学,全书表现了作者基于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自然观和生态伦理观。作为本科曾攻读农业气象学专业、今天为中文教授的作者,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联姻,但其注意力并不全在于此。他践行在散文中引入自然生态、科学思维启智审美视角创作,以散文表达生态发现,渴求建立良善而公平的“自然伦理”,他提出大自然存在“父性、母性”,人类对大自然的敬畏,已由“旧敬畏”转而开始建构“新敬畏”,提出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模式是“子宫式生态圣殿”,断言这是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境界,其所蕴含的孕育、温暖、互赖、包容、仁爱、感恩、敬畏、孝敬自然(母亲)等美好内涵,远比西方的“土地道德”观更具互动性、生长性、持续性,也更为科学。

《病盆景》同时作为艺术散文集,着力于人与自然的诗性对话。对话艺术的独特运用是杨文丰行文的突出表现。无论是对生态问题的揭示,对生态理念的阐述,还是关于生态文化现象的批判,作者从不自以为是指点江山,也不旁若无人地自说自话,而多采用对话方式,与自然对话,与读者对话,与自我对话。因而,他常用第二人称“你”写作,以诗性的语言互相探讨、诘难、问答、反驳、肯定或否定,追求相互沟通和理解,这可谓应了巴赫金所言,对话的内容不只是“文字上的内容,还包括文字以外的画外音以及空白。对话性使叙述更有深度,使形式更有韵味”。

《病盆景》是杨文丰欲竭毕生之力建构的文学工程——多卷本“自然笔记”的又一部力作,不但葆有他的《自然笔记》《蝴蝶为什么这样美》《自然书》等生态散文集凸显自然美、科学美和哲理美的风格,而且在艺术表现上更加纯熟,在思想内涵上更加深刻,在文化批判上更加犀利,具审美欣赏性,对于树立生态伦理、构建美好和谐的生态愿景、促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极强的社会意义。

  读杨文丰的《病盆景》,我常常会想到美国生态文学的先驱梭罗,想起梭罗在《瓦尔登湖》说过的一句话:“你得争当一个哥伦布,去发现你内心的新大陆和新世界,开辟新的渠道……为了沟通思想。”杨文丰卓然成一家风格的散文文体建构,对生态伦理的建树,对社会和文化的审视,这一切都足以说明,杨文丰堪称生态文学领域的哥伦布!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