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意象丰饶,旨趣悠远 ——冉令香散文集《胡同:遁入老时光的一截柔肠》述评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意象丰饶,旨趣悠远

  ——冉令香散文集《胡同:遁入老时光的一截柔肠》述评

  田承良

  冉令香的散文属于有温度,有质感,有鲜活的灵魂的美文。她取材广泛,涉猎丰富,以小见大,阐幽发微,以女性的细腻叩问历史烟尘,洞察现实生活,渗透哲理情趣,诉诸生命体验,散文具有文化散文的品质,呈现出心灵化,诗意化的特点,往往能带给我们以灵魂的悸动。文章作入世观,作出世想,以情动人,以理昭人。同时作者在散文的文体意识上,有着较为自觉的审美追求,文体结构上形散神聚,开合自如,浑然一体。尤其是语言,清丽灵秀,温婉雅致,骈骈散散,错落有致,凝练隽永,韵味悠长,充满诗意机趣。总体风格上看,冉令香散文沉郁藻丽,覃思宏博,意象丰饶,旨趣悠远。

  首先,冉令香的散文善于从日常生活或平常事物中发掘诗意,以小见大,阐幽发微,在人生经历与见闻中诉诸生命的体验,弹奏心灵的琴弦。一花一木,一枝一叶,一沙一石,一山一水,一景一物,一人一事,皆能铺缡为文,点染诗意。如第一辑里对故乡胡同重访的回忆,作者将这种感受喻作——遁入老时光的一截柔肠:那开在童年原野里的蒲公英;那沉睡在老街的梦——崔家大院;那流淌的音符里的人和事,谁是谁的主角?谁是谁的“客串”?那旧时夏日亦清凉——青春的梦想总是那么美;甚至丛丛荆条也成为——时光隧道里的守望者:“岁月更迭,物是人非,千百年光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荆花落尽旧时梦,时光隧道里默默守望的,依然是荆”;作者将“一纸情缘”挥洒在了巷道窄窄、山路弯弯的生命履历里,将“爱与美”定格为文学与人类的永恒。

  一般来讲,乡村生活往往是文人墨客书写“乡愁”的意象,城市生活往往是喧嚣与浮华的代名词。但在作者笔下,因为有了人情的温暖,城镇里“张家长,李家短”的街谈巷议也有了浓浓的诗意,如第二辑《楼道“轶事”》里作者所言,“楼道也是暖流涌动的空间”——邻里之间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将“俗世”的生活底色同样点染出了温馨与浪漫的诗意;《面对一扇窗》所看到的流光溢彩的现代生活背后也有人生的尴尬无奈与欣慰、温馨;《青年公寓》的互帮互衬,相濡以沫,聚餐聊天构成生命年轮里的一抹绿色;《独饮》则品尝了生活中的苦酒,独领生活的馈赠与感悟。

  冉令香的散文讴歌真善美,也从不回避鞭挞假丑恶,如《年关》在褒扬孙丰更的同时,也贬斥了吴慈仁的见利忘义。《凝固》,则借助一次台北旅游活动,写了金钱对人性的扭曲:“物理学上,把液体变为固体的过程叫凝固。这几天的旅程却让我体验了一个人情感的凝固过程。我知道,温度在-117.3℃以下时,酒精会凝固,而-38.87℃时,水银也会凝固;煤油的凝固点低于-30℃。那么我们可怜的人类呢?几张钞票就能验证情绪或其血液的凝固点吗?”

  作者从乡村到城市,一路走来,将“苦乐年华”弹奏出了绿色的风韵。

  王国维将写诗的境界分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散文也应如斯。总起来看,冉令香的散文是“有我之境”,无论是写个人经历还是写亲朋好友,都深深打上了作者文化个性的烙印,即强烈的“在场感”与“入世感”。她注重写实,同时有着浪漫的理想情怀,写出了人生乃至生命的真切体验,表达一种生活的灼痛感与审美追求。如《行走的速度》,借助行走工具的变化写出了生活的沧海桑田,更是借助这种变化,写出了关于青春、关于亲情、关于城乡对比、关于世态人情的体验与思考。《客串》写了几个青春朋友洁、芸、筱雨、刘素等人不同的人生轨迹,在人生音符的跳跃跌宕中,显出了人生最本质、最残酷当然也曾最美丽的底色,她们也一块谱写了作者青春与人生的交响曲。

  我一直觉得《雾中人》相对其它写人生的作品而言,更能呈现出一种朦胧与空灵,文章由参观蔬菜大棚引发出对商品社会中披着科技与时尚外衣的有毒的“迷雾”,如孔雀绿、苏丹红、三聚氰胺、皮革奶、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超标、毒生姜、镉大米、过期肉等牵涉国计民生的社会现象,进而借助同学聚会又剥离了被亲情与与友情乃至青春与事业的美丽面纱遮住与绑架了的人生幻象,最后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感受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妇”的融融的暖意。表达了对我们生存世界的充满乐观主义的向往与信任。有温度,有思考,有意境,有内涵。

  其次,作者对散文文体有着较为自觉的审美追求。

  散文篇章结构没有固定的格式,大体须有,定体则无。散文大家贾平凹也强调散文是一切文章,散文是可以大而化之的。散文领域里尤其是长篇散文不好写,人们习惯的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短制,即艺术散文、游记散文或文化散文。冉令香收入本集的散文大都是长篇,记人,则聚焦神态性情,描写生动,音容笑貌,呼之欲出;记事则详略得当,脉络清楚,历历如现,情理相生;说理则言简意赅,议论风生,切入肌理,一语破的。而“抒情”是她所有记人、叙事、说理的散文作品一以贯之的最重要的元素。彰显了散文作为美文的文学品质,这也是冉令香的散文能以情感人的原因。

  如第三辑《别样简历》中,大都是记人散文,很容易写成好人好事或先进事迹报道,浮光掠影,流于平面。但冉令香有意打破了程式化的写作模式,另辟蹊径,自出机杼,让人耳目一新。如《通向天堂的电话》写了岱岳区大陡山村党支部书记苏庆亮全心全意为村民百姓办事最后以身殉职的先进事迹,全文近两万七千字,是一篇报告文学的篇幅规模,作者避开了报告文学的常规模式与流行话语的空话套话,以情为经,以事为纬,从苏庆亮的女儿苏悦的回忆与思念切入,作品分别设置了系列小题目:疼痛、空白、脸色、苛刻、奔波、离别、怀念,用了大量的细节与场景,写了女儿苏悦从对父亲的不理解到理解,到自豪,到怀念的情感历程,凸显了苏庆亮公而忘私,先人后己的“大爱无疆”,女儿苏悦的成长过程,更是发掘苏庆亮感人事迹的叙写过程,更是容易让读者走进主人公精神世界的过程,让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共鸣。文学性的增强也使得主人公的形象更为感人。从题目到结构,作者匠心独运,独辟蹊径,化虚为实,以小见大,纪实性与文学性在这里得到了巧妙的融合。这令我想起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陶斯亮写的怀念在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父亲——国务院副总理陶铸的一篇散文《一封终于发出的信》,这是一篇泣血之作,用亲人的呼唤表达的是人类最神圣也是最感人的至情至性。在当年的伤痕文学中独树一帜,竞相传阅。《年关》写泰安福德通信器材有限公司创业者孙丰更的风雨历程,也是着眼于年关的相关片段连缀而成,设置情境,烘托对比,点面结合,形散神聚,彰显主题,引人深思。

  冉令香散文结构善用对比,有时是多层对比,如《鱼尾裙•大哥大》: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与当下的颓唐落魄形成对比;物质的浮华充足与精神的空虚无聊形成对比,“眼见你在痛苦的拉锯战中煎熬,我开始鄙夷耀武扬威的大哥大,空虚无聊中把一个女子的伤痛挂在那一扎长的天线上。经商、下海、跳槽,当金钱的诱惑冲垮了某些人的理智和道德防线时,金钱拥抱着那些浮躁和奢靡,开始了享乐挥霍和攀比。九十年代的大哥大,那个开始炫富的时代,欲望已在金钱和道德的底线之间摇摆。”《缁衣》则是新时代的《谪仙记》。真真是物是人非,欲语还休。在对比的同时,作者有时是欲扬先抑,有时是欲抑先扬。在褒贬臧否中作品张扬了真善美的精神力量。

  冉令香的散文也有“独语体”,“独语”是一种内敛的散文叙述方式。它的最大特点是封闭性与自我指涉性。独语体散文通过强化自己内心的孤独感与荒凉感,表达一种个体面对世界的生命体验,也实现一种常有幻想色彩的审美追求。当年鲁迅、周作人、何其芳都有过成功的实践与创造。冉令香的散文如《独饮》、《月亮地儿》、《面对一扇窗》等作品皆是心灵个体与宇宙万物的静静对话,字里行间弥漫着淡淡的忧伤;《迷失在海边》、《等不及花开》、《掬一捧清水阅泉心》、《彩石溪的时光影像》,是作者与山川景物的对话。在作者看来,一花一草,一泉一溪,一景一物,都是有灵性的,那是一种“泪眼问花花不语”,那是一种“闲敲棋子落灯花”,在沉静的言说中透着作者特立独行的孤独与某种悠悠的玄思。恰如作者所说:“‘文学与生俱来便是孤独的。文学的孤独流淌在每一个作家的血液中,并在时间锤炼下渐渐升华成恣肆无忌的自由和高贵。每一位作家,每一个孤独的灵魂,都是为自由和高贵而活,为文学的创造而活。文学也成为历史的血液,让时空有了质感和厚度。’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我不喜热闹也不知道如何在喧闹中发声,只在闲暇时沉湎于文字带来的快乐。多么羡慕这自由生发的水枝柳,不管处于什么样的环境都能让自己安静生长,自得其乐。”(《彩石溪的时光影像》)

  《从春天走过》构思精巧,散文开篇从云设置的微信头像展开叙述。回顾了云的青葱岁月以及对教师职业热爱以及命运的不公平。最后,作者仍然落笔于“从春天走过”的微信头像,阐发了“春惨花落,韶华易逝”的悲悼之情,拨动了人们心灵深处最纤细、最柔软的琴弦。

  冉令香的散文似乎不刻意讲究散文的布局谋篇,没有匠气,不去织金叠秀,叠床架屋,炫弄技巧,但却能收放自如,张弛得当,形散神聚,自成一体。而且,行文自有丘壑,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印证了艺术辞章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技巧。

  第三,冉令香散文的语言清丽灵秀,温婉雅致,峻峭挺拔,意象丰饶,旨趣悠远。

  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冉令香善于运用各种鲜明的意象,如胡同、山坡、溪流、花草、花朵、乡路等,构成散文的深长寓意,岁月的雕刻刀在静静的时光里缓缓切入,凝练为文,沉郁藻丽,词彩飞扬,韵味悠长。例如以下几段文字:

  “这深陷在胡同底部的院落,似乎已沉睡了将近一个世纪。筒形鱼鳞瓦,青砖砌院墙。灰黑色的雕花门框张着空洞的眼,深得让你看不到底。精雕细刻的木格窗棂,裸露的椽子、房梁,挂着凌乱的蛛网,那是几十年风雨路过留下的足迹。老瓦间隙杂草丛生,凋落的桐花抚慰着寥落的梦。人走,院空,所有的热闹和繁华最终抵不过时光的游走,都交于这一院寂寥了。”

  “这光秃秃的水泥墙,哪里适合丝瓜藤蔓安家?那些粉紫色的扁豆花何时爬得上它冷漠的脊梁?这空空的胡同哪有奔跑呼叫、追逐游戏的孩子?那月明星稀的夏夜,还有谁抱着蒲团、凉席聚在胡同头的池塘边纳凉,听捋着山羊胡的董姥爷说书讲古?那阴雨绵绵的秋天,还有谁抱着千层底,坐在大门口穿针走线,叽叽嘎嘎,家长里短?”(《胡同:遁入老时光的一截柔肠》)作者站在时光的风口里,将回忆、感伤、留恋与凭吊的复杂情感投射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上,浓浓的乡愁牵曳出了故乡的人和事,氤氲成了发黄的老照片。岁月流逝,时光不再,无限的惆怅被抒发的淋漓尽致。

  “家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细节都因那手工点缀而温馨滋润,生活的琐碎和庸常因精巧的编织而沉淀出一份静美。烟火日月,寒暖随心,时光在毛茸茸的线脚里迷惑沉沦。”(《鱼尾裙•大哥大》)作者将知性融入感性,烘托了氛围,渲染了情境,突出了主题。形成一种表现的张力。

  “他知道,当他静坐沉思时,旧年最后那缕时光拍拍他的肩膀走了。新年穿透青幽幽的天幕,缀着旧年的尾巴稍儿,悄悄来了。”(《年关》)叙述以动制静,围绕“年关”,着重表现了主人公愉悦的心情,绾合与环扣了作品的结构与主题。

  “云兴冲冲地约了我和玲到照相馆体验艺术照的魅力。坐在那些精美的道具和幕布前,一条彩色披肩把托腮沉思的云裹进五彩迷离的梦境;那顶宽大的牛仔帽,驭马驰骋中的瞬间回望,又把她演绎进辽远的雪山草原……那个春天把云最美好的梦想镶嵌进了记忆的画框,而无情的现实却一次次把她的梦撞得粉碎。”(《从春天走过》)形象的描述,诉诸生命的体验,表达了对青春生命的礼赞与对主人公——云的悲剧的叹息,令人产生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的强烈的灼痛感。

  “以前,每次见她都有耳目一新之感,随着岁月流逝,不是时光雕琢了她,而是她刷新了时光。”(《缁衣》)话语充满机趣,为后来人物的命运转折埋下了伏笔。

  “流动与静止的对话,就在你眼前悄然进行。一边是柔情款款、奔涌不息的驴带泉,另一边是饱经沧桑、见证中国历史50余年巨变的老屋、老渠。当然,还有人到中年的你站在泉边,甚至不敢仔细辨别自己倒映在水中的额头上那几条皱纹。青春与沧桑的归属,驴带泉边这只清纯娇憨的杏眼最有数,是她一直默默凝视着泉水四季分明的心事,感受着驴带泉欢悦的心跳。”(《掬一捧清水阅泉心》)这一段议论如悟道谈禅,将写景、抒情、说理融为一炉,给读者开拓了“飞白”的想象空间,给人以哲理的启示。

  “石屋顶缕缕旋转的炊烟,飘零了岁月,漂白了时光,何时飘过那座座高高的山梁?里峪,这弯弯的山路,何时能开启山里人的希望?”(《里峪:山路弯弯》)作者将时间的记忆转化为空间的意象,丰富了作品的乡村历史文化的内涵,提升了作品的审美境界。

  另外,作者善于联想与想象,不断开拓散文的意境,丰富散文的意象,增强作品的文化信息含量,使作品的意蕴更为丰厚,凝重。

  当然,冉令香的有些作品,写作稍显匆忙,结构不够均衡,这都是白玉微瑕。冉令香近年来散文写作的成熟、进步是有目共睹的。

  总之,冉令香的散文字里行间凸显着两个字:真诚。是来自内心的情感书写和理性思考,是从心底里流淌的歌,是发自肺腑的对生活哲理的感悟。文本书写了生命个体面对浩瀚宇宙苍穹的独特思考。作者用语峻峭,有竹简精神,细细品读,如静夜听箫,韵致悠长;如临花照水,摇曳多姿。她的散文既有人文现代性的观照,又弥散着一种古典的气韵,文字有一温暖与浪漫,每每带给我们些许心灵的撞击与震撼。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