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2015年中国文学发展状况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3日08:2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作协创研部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正式发表,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国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述中国故事,唱响中国梦,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文学评论更加活跃,文学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一、文学创作
1.小说与网络文学
2015年9月,《江南三部曲》《这边风景》《生命册》《繁花》《黄雀记》5部作品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标记了2011年到2014年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延续了这一繁荣态势,佳作频出,硕果累累。
长篇小说呈现出直面现实、思想厚重的特点。周大新《曲终人在》以“虚拟采访”的形式处理反腐题材,以现实主义的笔调勾画出时代风云下的世道人心。刘庆邦《黑白男女》以死难矿工留下的三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灾难过后生活重建的故事,始终贯穿着悲悯、温情和深沉的祝福。孙惠芬《后上塘书》以一个逝去的女性的视角讲述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伦理之变,东西《篡改的命》探讨了“农民进城”这一命题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多种可能,张者《桃夭》表现了一群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的挣扎与突围,须一瓜《别人》对医患关系、食品安全等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扫描和思考,陶纯《一座营盘》触及军队反腐话题,李燕蓉《出口》探究当下的普遍性精神病症,王华《花村》书写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的变迁。
对“本土经验”“中国故事”的书写越来越成为作家的自觉追求。迟子建《群山之巅》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北方小镇,刻画出白山黑水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人生起落。叶辛《圆圆魂》试图揭示一个动荡时代里个人的心灵世界与归隐之秘。赵玫《矮墙上的艳阳》致力于以梦幻、忧伤的笔意探讨知识者与艺术家的道德、情感与命运。次仁罗布《祭语风中》讲述了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之中,西藏人民经历的历史起伏与生活变迁。陈应松《还魂记》,诡谲神奇的地域文化背后,透射出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严歌苓《护士万红》将镜头对准了过往年代中被遗忘淹没的爱与深情。何顿《黄埔四期》通过一批军人60余年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从北伐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周瑄璞《多湾》气魄宏大,在7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描绘出中国近现代历史大潮中普通人的奋斗之路和精神历程。冉正万《天眼》写就了一部黔北农村的社会发展简史;陈永和《一九七九年纪事》重新审视了“文革”结束之后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袁劲梅《疯狂的榛子》是一部具有跨时代、跨地域、跨文化意味的小说;张好好在《禾木》中用第二人称叙述方式书写了一位身在都市的女孩对草原故乡的怀念和重新认知。
深入生活、关注人民的日常生活经验,是2015年长篇小说的显著特征。陈彦《装台》讲述了一群艺术生产活动末端的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生活世界中的欢乐与烦恼、热闹与冷清被书写得生动感人。韩东在《欢乐而隐秘》中,介入到当下人群的情感关系之中,欢快而略显怪诞的故事背后,寄寓着深沉复杂的人间百味。康赫《人类学》再现了记忆中的上世纪90年代北京,100多位人物轮番登场,勾勒出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记录下时代生活的细枝末节。张翎在《流年物语》中讲述了大时代里小人物的追求和困惑,王凯《瀚海》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青年人的军营生活,秦巴子《跟踪记》、黄国荣《极地天使》、程青《回声》等也都以不同的风格和视角切入到人民生活的经验书写之中。
青年作家的长篇写作引人瞩目。弋舟《我们的踟蹰》、盛可以《野蛮生长》、王十月《收脚印的人》、路内《慈悲》、任晓雯《生活,如此而已》、葛亮《北鸢》、杨则纬《于是去旅行》等,都收获了关注和好评。他们的写作风格鲜明、内容广阔,显示了记录时代、刻画灵魂的勇气和能力,为中国当代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篇小说充分体现出作家对于时代生活和世道人心的勘探与把握。作家们在现实主义精神的烛照下,艺术化地处理繁复驳杂的中国经验。荆永鸣《较量》描画医疗体制的种种病相,凸显出变中有常、常中有变的艺术品质与探索勇气。罗伟章的《声音史》将社会的巨大变化通过主人公对“声音”的敏感、寻找与再现勾勒出来,是写给村庄的一曲挽歌。石一枫《地球之眼》描绘了一位底层小人物面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所进行的抉择与反抗,在全球化语境中审视当代中国人生存道德等根本问题。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里将新案、陈案以及两者合成的案中案串联起来,草蛇灰线般展开有关“救赎”的叙事。
爱仍旧是永恒的主题。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人性曲折、人生百味与时代变幻在一个晚年丧偶的老年男人与6位女性的交往中展现得绵密幽深。张炜《寻找鱼王》舒缓灵动,折射出生灵魅力的光晕。阿来《三只虫草》和《蘑菇圈》中,人生况味、人性温暖溢出文字,意蕴隽永。董立勃《梅子与恰可拜》描写了一位南方女子和一个说着突厥语的土著小伙金子般的承诺与等待。张策《玉玲珑》、肖建国《活路》、王跃文《蕨草青青》、林白《西北偏北之二三》、老藤《熬鹰》、尤凤伟《风铃》、杨少衡《把硫酸倒进去》、张欣《狐步杀》、哲贵《孤岛》、胡学文《午夜蝴蝶》、刘建东《阅读与欣赏》、尹学芸《士别十年》、杨仕芳《而黎明将至》、陈谦《无穷镜》以及青年作家姚鄂梅、孙频、陈继明、阿袁、吴君、王妹英、谢络绎等人的新作,也颇受好评。
短篇小说写作蓬勃蓊郁,各具特色。作家们在思想和艺术上孜孜以求,带领读者进入当代人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的各个层面。冯骥才《俗事奇人新篇》18个短篇描绘了天津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民情风俗、市井百态,地域文化与民间人物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叶广芩《鬼子坟》等篇延续了她擅长的家族叙事,完成了一个拥有独特审美标志的中国故事。储福金《棋语》系列勾勒各类棋人的众生相,以现实映现棋理,以棋理隐喻人生。麦家《日本佬》关注战后平民的生活遭遇和内心裂痕。残雪《尘埃》描写城市中的尘埃及其行踪和意识活动,荒诞、象征等艺术手法与小说先锋性的思想内涵相得益彰。金仁顺《纪念我的朋友金枝》浓缩了作者对爱情与道德、个人与他人、本真与变异等一系列悖论式难题的思索。陶丽群《母亲的岛》朴实动人,让人不忍释卷。何玉茹《回乡》、刘玉栋《回乡记》、季栋梁《回家》中所透露的“回乡”主题,述写了城乡变奏中的浓郁乡愁。石钟山、曾剑、王凯等描写和平年代普通军人生活的作品感人至深。范小青《碎片》、梁晓声《地锁》、黄蓓佳《万家亲友团》、叶梅《广场舞》、艾克拜尔·米吉提《狗事》、叶兆言《赤脚医生手册》、裘山山《疯迷》、李进祥《讨白》、江洋才让《老灵魂》、田耳《金刚四拿》、张楚《忆秦娥》、李浩《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徐则臣《摩洛哥王子》、盛可以《小生命》、戴来《表态》、胡性能《孤证》、曹寇《在县城》、王方晨《麒麟》、任乐《棉花匠》、普玄《牙齿》、周李立《透视》、蔡骏《眼泪石》等都是值得关注的佳作。
网络文学主流化趋势更加显露。玄幻、仙侠和都市仍是创作主要类型,现实题材作品受关注度有所上升,网络女性文学由于在影视改编和图书出版方面成绩突出,社会关注度较高。玄幻、仙侠类小说多以现实社会平凡的小青年为亲情、爱情和理想而发奋崛起成篇,代表作品有《雪鹰领主》《剑王朝》《巫神纪》等。都市小说呈现多元化创作趋势,代表作品有《天启之门》《黄金渔场》等。
2.诗歌
诗歌创作与批评极为活跃。本年度的诗集出版不仅数量上呈现井喷趋势,而且代表了新世纪以来新诗多向度发展的成果。不同代际、不同风格的代表性诗集有欧阳江河《大是大非》、陈超《无端泪涌》、汤养宗《去人间》、臧棣《骑手和豆浆》、侯马《侯马诗选》、杨克《杨克的诗》、雷平阳《天上的日子》、王寅《灰光灯》、蒋一谈《截句》、路也《山中信札》、何向阳《青衿》、邱华栋《光谱》、宇向《女巫师》、余秀华《月光落在左手上》、许立志《新的一天》、刘年《为何生命苍凉如水》、王单单《山岗诗稿》、张定浩《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诗刊社31届青春诗会诗丛(15本)展示了不同艺术特征青年诗人的写作景观。“草根诗人”大量涌现。以余秀华、郭金牛、老井等为代表,他们的诗歌受众广泛,为重新思考诗人与时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察入口和美学路径。这种自发、原生、真诚、质朴、有痛感、直接与生命体验相关的命运之诗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新现实主义风格,修复了诗人的“社会发声”能力,是接地气的感动写作、灵魂写作。
诗歌传播方式变化巨大。微信平台上不断刷屏的诗歌活动、事件和出版物备受关注。“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诗刊社”等微信公众号火热,朋友圈自发推荐各类诗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诗歌群体和诗歌刊物,经常举办诗人雅集出版和诗歌朗诵活动。每天都在激增的诗歌微信公号和微信群给诗歌生态带来很大影响,甚至被认为给新诗的传播和生产带来“革命性”影响。在碎片化、电子化和APP移动临屏阅读语境下,诗歌写作、阅读和批评实现了即时性、交互性和日常化、大众化。诗歌回暖,成为本年度文坛热议话题。诗歌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来,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重要原因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兴起,降低了诗歌写作门槛。新媒体这种掌上阅读方式,使写诗突然成为80后、90后的一种时尚,写出来的作品亦可迅速得到广泛传播。
3.散文
2015年散文创作在语言风格、内容题材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
王蒙《斯文济世 天下归仁》精辟分析了孔子学说的内涵,肯定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也提出局限性。余秋雨《中华文化为何长寿》提出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八大原因,张胜友《百转岁月 万里江山——客家,华夏文明的守护者》探讨文明守护这一文化大题,南帆散文集《泥土哪去了》探讨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王巨才《大地漫笔》、许淇《驼铃叮咚——赤壁羊楼洞欧亚茶驼古道》、刘华散文集《我们的假面》、赵柏田散文集《南华录》、李骏虎散文集《受伤的文明》等分别从不同的切面对中华文化进行审视。
作家的个人感悟能够带给读者有益的启迪和深刻的共鸣。铁凝《幽灵之船——现实生活与创作灵感》以多年写作的心得和思考,把“灵感”这么一个难以捉摸的写作“要件”具象化。贾平凹《解读中国故事》以自身写作经验提出,真正的中国故事是真正融入到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张抗抗《赵一曼归来》、熊育群《旧年的血泪》、许俊文《父亲的黄昏》等记述父辈在战争中的经历,书写对战争的感受和对英雄的缅怀。
对生活的诗意书写是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李冰散文集《留给回忆》记述了与季羡林、马识途、杨绛等交往的贤人旧事,展现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风范。韩小蕙《言者谆谆》记述张中行晚年的言行思考,刘醒龙散文集《抱着父亲回故乡》以深情笔墨回望记忆中的故乡。铁扬散文集《母亲的大碗》、乔叶散文集《走神》、魏平散文集《时光里的珍珠》、葛水平《服饰的活性和通达》等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因子;鲍尔吉·原野《村庄里》等记述今日乡村的自然风物和人情世故,胡亚才《水的血脉》展现中原地区回民族的信仰与刚毅,朱鸿《不能想的父亲》、阎晶明《一个人和一种命运的逝去》等以人物为描绘对象;董桥《养字》、胡竹峰《墨迹》、耿占春《隐形书写》等表达艺术滋养生活的情致;邓友梅《我走过的道路》、南丁散文集《半凋零》、梅洁《迁徙的故乡》、丁帆《那年我的朝内大街166号》、宁肯《一个人的道路——我的自述》等均以个人记忆的书写填补历史的光谱。
4.报告文学
2015年,在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王树增《抗日战争》从全民族抗战的视角出发,全景式地记述八年全面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何建明《拉贝先生》以详尽的实录与细致的文笔记述了一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命运与抉择。张雅文《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人物刻画尤为用力。徐锦庚《台儿庄涅槃》描写了台儿庄这座抗战英雄城市的涅槃重生历程。王龙《刺刀书写的谎言——侵华战争中的日本“笔部队”真相》揭开了日本鲜为人知的“笔部队”内幕。蒋巍等的《血色国魂》则以抗日战争期间我国阵亡的将领作为作品主角。丁晓平《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揭开鲜为人知的二战过程中的外交战。程雪莉《寻找平山团》讲述了由成千上万名战士组成的抗日“平山团”的独特故事。杨义堂《抗战救护队》反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抗战时期参与伤员救护保障工作的史实。李延国、李庆华《根据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根据地的历史贡献和宝贵经验。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2015年推出了由缪俊杰、董乃斌、郑彦英、伍立杨等作传的20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黄传会《中国海军:1949—1955》记录了“海军初创时期”的中国海军不畏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杨黎光《横琴——对一个新三十年改革样本的五年观察与分析》提供了改革往何处去、中国往何处去的新思考。沙志亮《中国航母舵手——辽宁舰纪实》、许晨《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陈新《嫦娥揽月》分别聚焦中国高新科技发展前沿领域的标志性事物或事件。曹岩、马泰泉等长篇报告文学《极度威胁》全面反映中国援非医疗队在参与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过程中艰苦卓绝的工作及成就。蒋巍《国之盾——鲜为人知的中国警察故事》聚焦公安战线的英烈和英模。对社会热点焦点的反映与描写是报告文学的长处和优势所在。弋舟《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真实呈现农村空巢老人或悲苦或凄凉的生存处境。韩生学《中国“失独”家庭调查》唤起人们对失独家庭的关注。朱晓军《“乌坎事件”调查》反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篇传记和国民记忆是热点。程树榛《坎坷人生路》表达对于人生岁月的感恩与铭记;徐风《布衣壶宗》书写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李向东、王增如《丁玲传》在试图解开一代女作家的心灵密码上有所掘进。雷达在《作家》上的专栏,以及邓友梅、胡平、叶梅、汪兆骞等的追忆作品都有独特的价值。
5.儿童文学
2015年被称为“儿童文学大年”。中央领导多次批示,中宣部、中国作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多部门合作,制订了“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工作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儿童文学创作本身对实现由数量和销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品质为主导“转型”意识强烈,创作实绩突出。
名家陆续推出新作,青年作家创作成果丰硕。小说有金波《婷婷的树》、曹文轩《火印》、张之路《弯弯的辛夷花》、薛涛《白银河》、史雷《将军胡同》等。作家出版社推出囊括沈石溪、曹文轩、常新港、张之路在内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经典小说集,颇受好评。童话有汤素兰的长篇童话《笨狼和小红帽》、萧袤的长篇童话《茧屋》、汤汤的童话集《一只小鸡去天国》等。一些非儿童文学作家也出版了儿童文学新作,赵丽宏小说《渔童》、马原童话《湾格花原》、虹影小说《里娅传奇》等,丰富了儿童文学的星空。随着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中国原创科幻文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加强儿童文学批评成为共识。中国作协与中宣部合作召开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协创研部与《人民日报》文艺部合作,开办“繁荣儿童文学大家谈”专栏,发表了高洪波、李敬泽、金波、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李学谦、徐德霞、方卫平、朱自强等14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的文章,从创作、批评、出版三方面,对当下儿童文学现状进行梳理、把脉。中国作协组织召开了关于儿童文学系列化问题研讨会,与中宣部出版局合作举办了儿童文学作家编辑研修班。
二、文学理论评论
2015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提升了我们对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艺事业发展进步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行动指南。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落实讲话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了6部分25条意见,成为当前和今后推动文艺工作的基本指针和切实措施。围绕习总书记讲话,文艺界与理论界深入学习与贯彻。钱小芊《结合文学创作展开文学批评》、吉狄马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文艺政策的立足点》、李敬泽《“两个重要”:文艺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董学文《道路已经开通,航向已经指明》、张政文《如何掌握文艺话语权》、曹卫东《文艺评论的新常态、新使命、新视野》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于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理解。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的《文学的使命与担当》集中了文学界对于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
理论上的深入与思潮的研究、现象的把握,呈现出相对跃升的趋势。张炯《论文学的思想倾向性》反驳了反理性、反思想的种种倾向,强调文学艺术要有思想倾向性,重新阐明了思想寓于形象,论述了英雄形象塑造的重大思想意义;王元骧《关于美学文艺学中“实践”的概念》试图厘清美学文艺学中对于“实践”认识上的混乱,将认识论范畴的“主观”与“客观”所导致的“二元对立”倾向按“主体”与“客体”解释,其从实践分化而来又通过实践回归统一的观点,颇具新意;张江等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精神是文艺之魂》《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文艺是民族精神的引擎》《文艺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文艺是精神的火炬》系列对话,就当前文学发展中的热点现象、重要问题展开探讨辨析,直面当下现状,大胆言说问题,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作协创研部与《文艺报》合作,推出“抗战文学巡礼”专栏,系统回顾、总结和评价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我国抗战题材的文学创作,深入探讨其历史、社会、美学意义与价值。霍俊明《抗战诗歌:思想的胜利 美学的胜利》、肖惊鸿《人民,是抗战电影的灵魂》、纳杨《抗战文学的发展与开拓》、李朝全《“新抗战文学”正在崛起》等系列文章,对于促进抗战作品书写不断走向深化,起到推动作用。抗战文学作品也获得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贺绍俊《突破从“打扫战场”开始》对何顿《来生再见》和范稳《吾血吾土》的解读,挖掘小说在特殊的抗战历史背景下所进行的可贵的探索。
以纪念“先锋文学”为契机,集中讨论本土性话题。批评界对30年来先锋文学的回顾和反思成为本年度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部分,产生了一大批有分量的文学批评成果。陈晓明《先锋派的历史、常态化与当下的可能性》、南帆《先锋文学的多重影像》、洪治纲《先锋文学与形式主义的迷障》等文章,对先锋文学的肯定获得了高度共识。与此同时,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本土性话题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本土性本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无论是在30年前还是在当下,文学如何立足本土、如何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文学自觉等问题,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常被关注的问题。只是当回顾先锋文学的艺术遗产时,评论家们除了讨论现代主义命题,还更自觉地关注于本土性问题,包括先锋派和世界文学、先锋派所处的历史、先锋文学对乡土文学的影响等。贾平凹的新作《老生》在对传统资源的借用上受到评论家的广泛注意,谢有顺《乡土的哀歌——关于〈老生〉及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精神》、陈思《“新方志”书写——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论》等论文均致力于挖掘和褒扬其中的本土性资源及其特殊内涵。
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热点问题上,本土性话题也是一个思考和研究方向。黄发有《网络空间的本土文学传统》称,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突破,要重视从本土文学资源中吸取营养。
立足本土,表达中国,为介入文学现场搭建新的理论评论平台。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文学博鳌论坛在海南琼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世界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精神”。铁凝谈道,文学创作与理论创作是一个相互砥砺、相生相长的过程,作家和评论家在对话的过程中,一定会对如何生动有力地向世界表达中国人的经验、阐明中国人的梦想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更辽阔的想象,推动中国文学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视野中,不断绽放中国精神的璀璨光芒。钱小芊指出,博鳌论坛这一形式是为了构建文学批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集聚文学评论力量,发挥文学评论对创作和阅读的引导作用,改善文学生态,推动文学繁荣发展。论坛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承办,海南省作协协办,南帆、周大新等60多位作家、评论家出席参与讨论,中国文学博鳌论坛被称为新世纪作家与评论家“围炉夜话”式的深度研讨与思想交流的学术平台。
围绕新世纪15年来的文学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吉林作协以及中国作协—上海交大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分别召开学术研讨会,集聚评论家力量从不同侧面对15年来的文学成绩与创作得失进行深入研究,着眼推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主办的“青年批评家系列研讨”,分别以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一带一路”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内在性与精神叙事等为主题,集结了一批70后、80后的青年评论家介入当代创作与评论,“中国作家北大论坛”由创研部和大学联合主办,邀请了刘慈欣、东西等和大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对话的形式让作家、评论家和年轻的读者一起来到中国思想的前沿,共同推进文学观念的更新。
文学译介研究,包括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近年已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随着批评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打开,相关的论著也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有关译介和传播效果的问题受到较多关注。这一方面呼应着“中国文学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一方面也是文学发展实际所要求的理论总结。比如王宁《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孙立盎《陕西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研究》,过婧、刘云虹《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中的异质性问题》,褚云侠《在“重构”与“创设”中走向世界——格非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冯强《现代性、传统与全球化:欧美语境中的于坚诗歌海外传播》等,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海外出版和学界的一般情况梳理,或是对译本的简单比对,而是从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对文学译介的历史和现状展开一定的反思和批判。
结 语
2015年的中国文学,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精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梦激励着广大作家,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召唤着中国的文学。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下,中国作家、评论家和广大文学工作者将以更加充沛的激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精神能量!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16年05月03日08:20 来源:人民日报 中国作协创研部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正式发表,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中国广大文学工作者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讲述中国故事,唱响中国梦,创作出一大批思想性、艺术性俱佳的优秀作品,文学评论更加活跃,文学领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可喜局面。
一、文学创作
1.小说与网络文学
2015年9月,《江南三部曲》《这边风景》《生命册》《繁花》《黄雀记》5部作品获得第九届茅盾文学奖,标记了2011年到2014年间中国长篇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2015年,长篇小说创作延续了这一繁荣态势,佳作频出,硕果累累。
长篇小说呈现出直面现实、思想厚重的特点。周大新《曲终人在》以“虚拟采访”的形式处理反腐题材,以现实主义的笔调勾画出时代风云下的世道人心。刘庆邦《黑白男女》以死难矿工留下的三个家庭为主线,讲述了灾难过后生活重建的故事,始终贯穿着悲悯、温情和深沉的祝福。孙惠芬《后上塘书》以一个逝去的女性的视角讲述了现代化进程中乡村的伦理之变,东西《篡改的命》探讨了“农民进城”这一命题在当下文化语境中的多种可能,张者《桃夭》表现了一群人到中年的知识分子的挣扎与突围,须一瓜《别人》对医患关系、食品安全等当下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度的扫描和思考,陶纯《一座营盘》触及军队反腐话题,李燕蓉《出口》探究当下的普遍性精神病症,王华《花村》书写了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乡村的变迁。
对“本土经验”“中国故事”的书写越来越成为作家的自觉追求。迟子建《群山之巅》构建了一个复杂而神秘的北方小镇,刻画出白山黑水之间的爱恨情仇与人生起落。叶辛《圆圆魂》试图揭示一个动荡时代里个人的心灵世界与归隐之秘。赵玫《矮墙上的艳阳》致力于以梦幻、忧伤的笔意探讨知识者与艺术家的道德、情感与命运。次仁罗布《祭语风中》讲述了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之中,西藏人民经历的历史起伏与生活变迁。陈应松《还魂记》,诡谲神奇的地域文化背后,透射出作者直面现实的勇气。严歌苓《护士万红》将镜头对准了过往年代中被遗忘淹没的爱与深情。何顿《黄埔四期》通过一批军人60余年的传奇人生,再现了从北伐到改革开放这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周瑄璞《多湾》气魄宏大,在70余年的时间跨度中,讲述了一个家族四代人的命运,描绘出中国近现代历史大潮中普通人的奋斗之路和精神历程。冉正万《天眼》写就了一部黔北农村的社会发展简史;陈永和《一九七九年纪事》重新审视了“文革”结束之后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袁劲梅《疯狂的榛子》是一部具有跨时代、跨地域、跨文化意味的小说;张好好在《禾木》中用第二人称叙述方式书写了一位身在都市的女孩对草原故乡的怀念和重新认知。
深入生活、关注人民的日常生活经验,是2015年长篇小说的显著特征。陈彦《装台》讲述了一群艺术生产活动末端的小人物的故事,他们生活世界中的欢乐与烦恼、热闹与冷清被书写得生动感人。韩东在《欢乐而隐秘》中,介入到当下人群的情感关系之中,欢快而略显怪诞的故事背后,寄寓着深沉复杂的人间百味。康赫《人类学》再现了记忆中的上世纪90年代北京,100多位人物轮番登场,勾勒出时代精神的同时,也记录下时代生活的细枝末节。张翎在《流年物语》中讲述了大时代里小人物的追求和困惑,王凯《瀚海》以诙谐幽默的语言讲述青年人的军营生活,秦巴子《跟踪记》、黄国荣《极地天使》、程青《回声》等也都以不同的风格和视角切入到人民生活的经验书写之中。
青年作家的长篇写作引人瞩目。弋舟《我们的踟蹰》、盛可以《野蛮生长》、王十月《收脚印的人》、路内《慈悲》、任晓雯《生活,如此而已》、葛亮《北鸢》、杨则纬《于是去旅行》等,都收获了关注和好评。他们的写作风格鲜明、内容广阔,显示了记录时代、刻画灵魂的勇气和能力,为中国当代文坛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篇小说充分体现出作家对于时代生活和世道人心的勘探与把握。作家们在现实主义精神的烛照下,艺术化地处理繁复驳杂的中国经验。荆永鸣《较量》描画医疗体制的种种病相,凸显出变中有常、常中有变的艺术品质与探索勇气。罗伟章的《声音史》将社会的巨大变化通过主人公对“声音”的敏感、寻找与再现勾勒出来,是写给村庄的一曲挽歌。石一枫《地球之眼》描绘了一位底层小人物面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压力所进行的抉择与反抗,在全球化语境中审视当代中国人生存道德等根本问题。双雪涛在《平原上的摩西》里将新案、陈案以及两者合成的案中案串联起来,草蛇灰线般展开有关“救赎”的叙事。
爱仍旧是永恒的主题。王蒙《奇葩奇葩处处哀》,人性曲折、人生百味与时代变幻在一个晚年丧偶的老年男人与6位女性的交往中展现得绵密幽深。张炜《寻找鱼王》舒缓灵动,折射出生灵魅力的光晕。阿来《三只虫草》和《蘑菇圈》中,人生况味、人性温暖溢出文字,意蕴隽永。董立勃《梅子与恰可拜》描写了一位南方女子和一个说着突厥语的土著小伙金子般的承诺与等待。张策《玉玲珑》、肖建国《活路》、王跃文《蕨草青青》、林白《西北偏北之二三》、老藤《熬鹰》、尤凤伟《风铃》、杨少衡《把硫酸倒进去》、张欣《狐步杀》、哲贵《孤岛》、胡学文《午夜蝴蝶》、刘建东《阅读与欣赏》、尹学芸《士别十年》、杨仕芳《而黎明将至》、陈谦《无穷镜》以及青年作家姚鄂梅、孙频、陈继明、阿袁、吴君、王妹英、谢络绎等人的新作,也颇受好评。
短篇小说写作蓬勃蓊郁,各具特色。作家们在思想和艺术上孜孜以求,带领读者进入当代人生存境遇和精神世界的各个层面。冯骥才《俗事奇人新篇》18个短篇描绘了天津清末民初的社会变迁、民情风俗、市井百态,地域文化与民间人物浑然一体、相映成趣。叶广芩《鬼子坟》等篇延续了她擅长的家族叙事,完成了一个拥有独特审美标志的中国故事。储福金《棋语》系列勾勒各类棋人的众生相,以现实映现棋理,以棋理隐喻人生。麦家《日本佬》关注战后平民的生活遭遇和内心裂痕。残雪《尘埃》描写城市中的尘埃及其行踪和意识活动,荒诞、象征等艺术手法与小说先锋性的思想内涵相得益彰。金仁顺《纪念我的朋友金枝》浓缩了作者对爱情与道德、个人与他人、本真与变异等一系列悖论式难题的思索。陶丽群《母亲的岛》朴实动人,让人不忍释卷。何玉茹《回乡》、刘玉栋《回乡记》、季栋梁《回家》中所透露的“回乡”主题,述写了城乡变奏中的浓郁乡愁。石钟山、曾剑、王凯等描写和平年代普通军人生活的作品感人至深。范小青《碎片》、梁晓声《地锁》、黄蓓佳《万家亲友团》、叶梅《广场舞》、艾克拜尔·米吉提《狗事》、叶兆言《赤脚医生手册》、裘山山《疯迷》、李进祥《讨白》、江洋才让《老灵魂》、田耳《金刚四拿》、张楚《忆秦娥》、李浩《消失在镜子后面的妻子》、徐则臣《摩洛哥王子》、盛可以《小生命》、戴来《表态》、胡性能《孤证》、曹寇《在县城》、王方晨《麒麟》、任乐《棉花匠》、普玄《牙齿》、周李立《透视》、蔡骏《眼泪石》等都是值得关注的佳作。
网络文学主流化趋势更加显露。玄幻、仙侠和都市仍是创作主要类型,现实题材作品受关注度有所上升,网络女性文学由于在影视改编和图书出版方面成绩突出,社会关注度较高。玄幻、仙侠类小说多以现实社会平凡的小青年为亲情、爱情和理想而发奋崛起成篇,代表作品有《雪鹰领主》《剑王朝》《巫神纪》等。都市小说呈现多元化创作趋势,代表作品有《天启之门》《黄金渔场》等。
2.诗歌
诗歌创作与批评极为活跃。本年度的诗集出版不仅数量上呈现井喷趋势,而且代表了新世纪以来新诗多向度发展的成果。不同代际、不同风格的代表性诗集有欧阳江河《大是大非》、陈超《无端泪涌》、汤养宗《去人间》、臧棣《骑手和豆浆》、侯马《侯马诗选》、杨克《杨克的诗》、雷平阳《天上的日子》、王寅《灰光灯》、蒋一谈《截句》、路也《山中信札》、何向阳《青衿》、邱华栋《光谱》、宇向《女巫师》、余秀华《月光落在左手上》、许立志《新的一天》、刘年《为何生命苍凉如水》、王单单《山岗诗稿》、张定浩《我喜爱一切不彻底的事物》等。诗刊社31届青春诗会诗丛(15本)展示了不同艺术特征青年诗人的写作景观。“草根诗人”大量涌现。以余秀华、郭金牛、老井等为代表,他们的诗歌受众广泛,为重新思考诗人与时代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观察入口和美学路径。这种自发、原生、真诚、质朴、有痛感、直接与生命体验相关的命运之诗具有打动人心的情感力量和新现实主义风格,修复了诗人的“社会发声”能力,是接地气的感动写作、灵魂写作。
诗歌传播方式变化巨大。微信平台上不断刷屏的诗歌活动、事件和出版物备受关注。“为你读诗”“读首诗再睡觉”“诗刊社”等微信公众号火热,朋友圈自发推荐各类诗歌,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诗歌群体和诗歌刊物,经常举办诗人雅集出版和诗歌朗诵活动。每天都在激增的诗歌微信公号和微信群给诗歌生态带来很大影响,甚至被认为给新诗的传播和生产带来“革命性”影响。在碎片化、电子化和APP移动临屏阅读语境下,诗歌写作、阅读和批评实现了即时性、交互性和日常化、大众化。诗歌回暖,成为本年度文坛热议话题。诗歌重新回到社会生活中来,回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个重要原因是微信、微博等新媒体传播平台的兴起,降低了诗歌写作门槛。新媒体这种掌上阅读方式,使写诗突然成为80后、90后的一种时尚,写出来的作品亦可迅速得到广泛传播。
3.散文
2015年散文创作在语言风格、内容题材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和突破。
王蒙《斯文济世 天下归仁》精辟分析了孔子学说的内涵,肯定其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也提出局限性。余秋雨《中华文化为何长寿》提出了中华文化强大生命力的八大原因,张胜友《百转岁月 万里江山——客家,华夏文明的守护者》探讨文明守护这一文化大题,南帆散文集《泥土哪去了》探讨科技的发展对人们精神世界的影响。王巨才《大地漫笔》、许淇《驼铃叮咚——赤壁羊楼洞欧亚茶驼古道》、刘华散文集《我们的假面》、赵柏田散文集《南华录》、李骏虎散文集《受伤的文明》等分别从不同的切面对中华文化进行审视。
作家的个人感悟能够带给读者有益的启迪和深刻的共鸣。铁凝《幽灵之船——现实生活与创作灵感》以多年写作的心得和思考,把“灵感”这么一个难以捉摸的写作“要件”具象化。贾平凹《解读中国故事》以自身写作经验提出,真正的中国故事是真正融入到中国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创作出来的。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张抗抗《赵一曼归来》、熊育群《旧年的血泪》、许俊文《父亲的黄昏》等记述父辈在战争中的经历,书写对战争的感受和对英雄的缅怀。
对生活的诗意书写是散文创作的一大特色。李冰散文集《留给回忆》记述了与季羡林、马识途、杨绛等交往的贤人旧事,展现了中国当代知识分子的风范。韩小蕙《言者谆谆》记述张中行晚年的言行思考,刘醒龙散文集《抱着父亲回故乡》以深情笔墨回望记忆中的故乡。铁扬散文集《母亲的大碗》、乔叶散文集《走神》、魏平散文集《时光里的珍珠》、葛水平《服饰的活性和通达》等发现日常生活中的艺术因子;鲍尔吉·原野《村庄里》等记述今日乡村的自然风物和人情世故,胡亚才《水的血脉》展现中原地区回民族的信仰与刚毅,朱鸿《不能想的父亲》、阎晶明《一个人和一种命运的逝去》等以人物为描绘对象;董桥《养字》、胡竹峰《墨迹》、耿占春《隐形书写》等表达艺术滋养生活的情致;邓友梅《我走过的道路》、南丁散文集《半凋零》、梅洁《迁徙的故乡》、丁帆《那年我的朝内大街166号》、宁肯《一个人的道路——我的自述》等均以个人记忆的书写填补历史的光谱。
4.报告文学
2015年,在迎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王树增《抗日战争》从全民族抗战的视角出发,全景式地记述八年全面抗战中的主要战役战斗。何建明《拉贝先生》以详尽的实录与细致的文笔记述了一个德国人在南京大屠杀时期的命运与抉择。张雅文《与魔鬼博弈——留给未来的思考》人物刻画尤为用力。徐锦庚《台儿庄涅槃》描写了台儿庄这座抗战英雄城市的涅槃重生历程。王龙《刺刀书写的谎言——侵华战争中的日本“笔部队”真相》揭开了日本鲜为人知的“笔部队”内幕。蒋巍等的《血色国魂》则以抗日战争期间我国阵亡的将领作为作品主角。丁晓平《另一半二战史:1945·大国博弈》揭开鲜为人知的二战过程中的外交战。程雪莉《寻找平山团》讲述了由成千上万名战士组成的抗日“平山团”的独特故事。杨义堂《抗战救护队》反映了中国红十字会救护总队在抗战时期参与伤员救护保障工作的史实。李延国、李庆华《根据地》提醒我们不要忘了根据地的历史贡献和宝贵经验。
“中国历史文化名人传”2015年推出了由缪俊杰、董乃斌、郑彦英、伍立杨等作传的20种历史文化名人传记。黄传会《中国海军:1949—1955》记录了“海军初创时期”的中国海军不畏艰难和勇往直前的精神。杨黎光《横琴——对一个新三十年改革样本的五年观察与分析》提供了改革往何处去、中国往何处去的新思考。沙志亮《中国航母舵手——辽宁舰纪实》、许晨《第四极——中国“蛟龙”号挑战深海》、陈新《嫦娥揽月》分别聚焦中国高新科技发展前沿领域的标志性事物或事件。曹岩、马泰泉等长篇报告文学《极度威胁》全面反映中国援非医疗队在参与塞拉利昂抗击埃博拉疫情过程中艰苦卓绝的工作及成就。蒋巍《国之盾——鲜为人知的中国警察故事》聚焦公安战线的英烈和英模。对社会热点焦点的反映与描写是报告文学的长处和优势所在。弋舟《我在这世上太孤独》真实呈现农村空巢老人或悲苦或凄凉的生存处境。韩生学《中国“失独”家庭调查》唤起人们对失独家庭的关注。朱晓军《“乌坎事件”调查》反映农村基层政权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长篇传记和国民记忆是热点。程树榛《坎坷人生路》表达对于人生岁月的感恩与铭记;徐风《布衣壶宗》书写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李向东、王增如《丁玲传》在试图解开一代女作家的心灵密码上有所掘进。雷达在《作家》上的专栏,以及邓友梅、胡平、叶梅、汪兆骞等的追忆作品都有独特的价值。
5.儿童文学
2015年被称为“儿童文学大年”。中央领导多次批示,中宣部、中国作协、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多部门合作,制订了“满足少年儿童阅读需要,繁荣儿童文学创作”工作方案,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儿童文学创作本身对实现由数量和销量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向以品质为主导“转型”意识强烈,创作实绩突出。
名家陆续推出新作,青年作家创作成果丰硕。小说有金波《婷婷的树》、曹文轩《火印》、张之路《弯弯的辛夷花》、薛涛《白银河》、史雷《将军胡同》等。作家出版社推出囊括沈石溪、曹文轩、常新港、张之路在内的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经典小说集,颇受好评。童话有汤素兰的长篇童话《笨狼和小红帽》、萧袤的长篇童话《茧屋》、汤汤的童话集《一只小鸡去天国》等。一些非儿童文学作家也出版了儿童文学新作,赵丽宏小说《渔童》、马原童话《湾格花原》、虹影小说《里娅传奇》等,丰富了儿童文学的星空。随着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三体》获得世界科幻大会颁发的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中国原创科幻文学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加强儿童文学批评成为共识。中国作协与中宣部合作召开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出版座谈会。中国作协创研部与《人民日报》文艺部合作,开办“繁荣儿童文学大家谈”专栏,发表了高洪波、李敬泽、金波、张之路、曹文轩、秦文君、李学谦、徐德霞、方卫平、朱自强等14位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和出版人的文章,从创作、批评、出版三方面,对当下儿童文学现状进行梳理、把脉。中国作协组织召开了关于儿童文学系列化问题研讨会,与中宣部出版局合作举办了儿童文学作家编辑研修班。
二、文学理论评论
2015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发表,讲话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重大使命,科学回答了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和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提升了我们对新时期文艺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文艺事业发展进步的纲领性文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事业发展繁荣的行动指南。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对落实讲话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提出了6部分25条意见,成为当前和今后推动文艺工作的基本指针和切实措施。围绕习总书记讲话,文艺界与理论界深入学习与贯彻。钱小芊《结合文学创作展开文学批评》、吉狄马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文艺政策的立足点》、李敬泽《“两个重要”:文艺地位和作用的再认识》、董学文《道路已经开通,航向已经指明》、张政文《如何掌握文艺话语权》、曹卫东《文艺评论的新常态、新使命、新视野》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对于习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的理解。由作家出版社结集出版的《文学的使命与担当》集中了文学界对于习总书记讲话精神的学习体会。
理论上的深入与思潮的研究、现象的把握,呈现出相对跃升的趋势。张炯《论文学的思想倾向性》反驳了反理性、反思想的种种倾向,强调文学艺术要有思想倾向性,重新阐明了思想寓于形象,论述了英雄形象塑造的重大思想意义;王元骧《关于美学文艺学中“实践”的概念》试图厘清美学文艺学中对于“实践”认识上的混乱,将认识论范畴的“主观”与“客观”所导致的“二元对立”倾向按“主体”与“客体”解释,其从实践分化而来又通过实践回归统一的观点,颇具新意;张江等在《人民日报》发表《中国精神是文艺之魂》《展现中华审美风范》《文艺是民族精神的引擎》《文艺要与时代同频共振》《文艺是精神的火炬》系列对话,就当前文学发展中的热点现象、重要问题展开探讨辨析,直面当下现状,大胆言说问题,表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作协创研部与《文艺报》合作,推出“抗战文学巡礼”专栏,系统回顾、总结和评价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的我国抗战题材的文学创作,深入探讨其历史、社会、美学意义与价值。霍俊明《抗战诗歌:思想的胜利 美学的胜利》、肖惊鸿《人民,是抗战电影的灵魂》、纳杨《抗战文学的发展与开拓》、李朝全《“新抗战文学”正在崛起》等系列文章,对于促进抗战作品书写不断走向深化,起到推动作用。抗战文学作品也获得了更加深入的研究。贺绍俊《突破从“打扫战场”开始》对何顿《来生再见》和范稳《吾血吾土》的解读,挖掘小说在特殊的抗战历史背景下所进行的可贵的探索。
以纪念“先锋文学”为契机,集中讨论本土性话题。批评界对30年来先锋文学的回顾和反思成为本年度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部分,产生了一大批有分量的文学批评成果。陈晓明《先锋派的历史、常态化与当下的可能性》、南帆《先锋文学的多重影像》、洪治纲《先锋文学与形式主义的迷障》等文章,对先锋文学的肯定获得了高度共识。与此同时,关于中国文学和文化的本土性话题得到了进一步强化。本土性本来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命题,无论是在30年前还是在当下,文学如何立足本土、如何保持自己的主体性和文学自觉等问题,一直是文学批评中的常被关注的问题。只是当回顾先锋文学的艺术遗产时,评论家们除了讨论现代主义命题,还更自觉地关注于本土性问题,包括先锋派和世界文学、先锋派所处的历史、先锋文学对乡土文学的影响等。贾平凹的新作《老生》在对传统资源的借用上受到评论家的广泛注意,谢有顺《乡土的哀歌——关于〈老生〉及贾平凹的乡土文学精神》、陈思《“新方志”书写——贾平凹长篇新作〈老生〉论》等论文均致力于挖掘和褒扬其中的本土性资源及其特殊内涵。
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热点问题上,本土性话题也是一个思考和研究方向。黄发有《网络空间的本土文学传统》称,网络文学的发展与突破,要重视从本土文学资源中吸取营养。
立足本土,表达中国,为介入文学现场搭建新的理论评论平台。中国作协主办的中国文学博鳌论坛在海南琼海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世界文学视野中的中国文学与中国精神”。铁凝谈道,文学创作与理论创作是一个相互砥砺、相生相长的过程,作家和评论家在对话的过程中,一定会对如何生动有力地向世界表达中国人的经验、阐明中国人的梦想获得更加清晰的认识、更辽阔的想象,推动中国文学在纷繁复杂的世界视野中,不断绽放中国精神的璀璨光芒。钱小芊指出,博鳌论坛这一形式是为了构建文学批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集聚文学评论力量,发挥文学评论对创作和阅读的引导作用,改善文学生态,推动文学繁荣发展。论坛由中国作协创研部承办,海南省作协协办,南帆、周大新等60多位作家、评论家出席参与讨论,中国文学博鳌论坛被称为新世纪作家与评论家“围炉夜话”式的深度研讨与思想交流的学术平台。
围绕新世纪15年来的文学发展,中国作协创研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吉林作协以及中国作协—上海交大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基地,分别召开学术研讨会,集聚评论家力量从不同侧面对15年来的文学成绩与创作得失进行深入研究,着眼推进文学的进一步发展。中国作协文学理论批评委员会主办的“青年批评家系列研讨”,分别以文学批评的中国视野、“一带一路”视野中的中国文学、内在性与精神叙事等为主题,集结了一批70后、80后的青年评论家介入当代创作与评论,“中国作家北大论坛”由创研部和大学联合主办,邀请了刘慈欣、东西等和大学生进行交流。交流对话的形式让作家、评论家和年轻的读者一起来到中国思想的前沿,共同推进文学观念的更新。
文学译介研究,包括海外中国当代文学研究,近年已成为学界的热点话题。随着批评的国际视野进一步打开,相关的论著也从量的增加向质的提高的方向发展,特别是有关译介和传播效果的问题受到较多关注。这一方面呼应着“中国文学走出去”、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国家战略;一方面也是文学发展实际所要求的理论总结。比如王宁《诺贝尔文学奖、世界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孙立盎《陕西当代文学的世界性因素研究》,过婧、刘云虹《中国文学对外译介中的异质性问题》,褚云侠《在“重构”与“创设”中走向世界——格非小说的海外传播与接受》,冯强《现代性、传统与全球化:欧美语境中的于坚诗歌海外传播》等,不再仅仅满足于对海外出版和学界的一般情况梳理,或是对译本的简单比对,而是从中国学者的立场出发,对文学译介的历史和现状展开一定的反思和批判。
结 语
2015年的中国文学,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弘扬好中国精神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中国梦激励着广大作家,伟大的时代、伟大的人民召唤着中国的文学。在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下,中国作家、评论家和广大文学工作者将以更加充沛的激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与人民同心,与时代同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劲的精神能量!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