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地方文学新锐述评(小说散文部分)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开封地方文学新锐述评
刘军
一代繁华,几世修行,开封作为一座老城,吞吐着太多的历史与故事。诗人艾略特曾经指出:“没有过去和未来,现实就得不到拯救”。对于开封这样的老城而言,不能仅仅沉潜于辉煌的过去,她还应该拥有现实的苏醒,以及对未来的遥想。本期《大观·东京文学》所推出的地方文学新锐专号,恰是去陈推新之举。也承担了传统纸质刊物整合新生力量,经略文学地方性症候的功能。
本期专号涉及到小说、诗歌、散文这三个基本文体,覆盖了70后、80后、90后三个代际写作的群体。缘于文体的熟悉程度,由我来负责小说和散文,由80后评论者洛文负责诗歌。我们将以文本细读的形式,完成此次评论任务。
《瓦舍场》栏目收录了两位90后的小说作品,最近几年,部分刊物曾经集中推出他们的作品,比如《西部》对90后开辟的专栏形式,《花城》也正在做集中推介的工作,《岁月》的新星栏目刊发了一批90后文学作者的小说、散文、诗歌。对于刚刚登上文学舞台的90后小说作者而言,他们所拥有的锐气、感知生活的新角度为文坛吹来一阵新风。不过,经验沉淀以及对历史语境的前理解因素,却是短板所在。而如何理解历史语境中个体的存在维度,决定了小说的基本格局和气象。甄明哲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红塔山》一章令人不觉产生惊艳之感。这部小说在字数上超过了两万字,乃中篇小说的规模,从前到后,气韵一以贯之,未出现断续的情况,可谓酣畅淋漓。艺术处理上,作者的文字老练而独到,无论刻画人物、剖析心理抑或铺陈场景细节,皆如一场席卷落叶的大风,直接、锐利,力透纸背。如小说开头对一叠人民币的描写:“我摸得出来,它们没穿衣服。它们在我的屁股底下,挤在一起,汗津津地,正在喘气儿。”这段文字立体而形象,如同巴尔扎克笔下那些对金钱展开无底线追逐的人物。茅盾文学奖得主河南的李佩甫先生在谈到小说写作的时候,曾给出了小说写作准确、生动、深入的基本路线图。对于甄明哲而言,其小说写作业已越过生动的阶段,正步入深入的状态。小说中老金、我、刘磊三位人物皆隶属于大学生群体,作者剥开了笼罩其身上的光环与想象,还原了他们逃课、泡妞、自我放逐,在近似循环的绝望与焦虑中不断坠落的人生过程。这是一部关于青年一代精神溃败的小说,肉欲和物欲的餍足过程中,伴随着挥之不去的空虚,不仅灵与肉是分裂的,而且在肉体内部,也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痕。如果不是结尾处“我”对于一只受伤小猫的争夺,给出了一丝自我成长的亮色,那么,整个小说将淹没在灰暗的调子中。不过,这篇小说在展开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细节迷恋之上。细节是小说的根基,而过度的叙述则易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毕竟,文学是节制的艺术,一位真正走向自觉的小说作者,更应该在小说的减法上着力。
同样是90后的小说作者智啊威是位相当成熟的诗歌作者,最近刚刚转向小说写作。《小说家和他的晚餐》做为一篇短篇小说,可见出诸多文体转型的痕迹。这部小说在主题开掘上,指向物质主义对个体的挤压,使得个体趋于贫乏的状态。此处的贫乏与荷尔德林所言的时代的贫乏有所交集,但内涵却不尽相同。在处理这个主题的过程中,主人公小说家的身份,妻子出轨的桥段,精心策划的一次晚餐所遭遇的情节反转,等等,更多的并非出自写作者艺术真实的考量,而彰显出主动施予的理念。通俗地讲,这是一篇出于自我设计的小说,因此,上述所言的几个因素步入符号化的轨道,使得小说在叙事进程上呈现出游离的状态。或许是因为初步尝试的原因,智啊威在小说文体的自觉性上尚欠缺火候。找到文体的自觉性,然后往文本里嵌入语言、细节的鲜活,乃走向艺术个性确立之前的必由之路。好在作者的优势在于手中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只要专注和投入,那么,文体的成熟则指日可待。
本期《越界文体》收录了三位80后作者的散文作品。散文乃见心见性又见作者识见的文体,文体自觉意识同样重要,总体来看,他们的作品尚处于在路上的状态。曹文生的《植物笔记》将笔触集中于乡间植物之上。草本植物的书写为近几年散文的一个热点所在,或采取考据的路数,或采取童年经验融入的路数,或将知识考证与情趣相结合。而曹文生走的是最后一种。知识考证的过程也是重新体认的过程,从而赋予草本植物历史时空的内涵。在情趣的带入方面,如草原上烂漫的野花,散点式的点缀。不过,因为过于看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灵动因素,也使得作品在叙述上有点蜻蜓点水,少了些重和拙的因素的进入。而那些乡间植物,本身的生存状态就是笨拙的,年复一年,按照自我的方式生长与凋落。照见草本植物的内心,回到土地,回到植物自身的本性的层面,方为这一路数写作需要考虑的问题。纪梅的《穿透风景的凝视》实则为一篇书评,书评能否归入散文文体的范畴,需要做个案考察。是侧重自我真性情的带入还是学理性的确立,乃关捩所在。作为一名博士在读的评论从业者,知识体系的纵横以及理论的自明性,为这篇文章的特性所在,但在主体的情感投射以及性情切入方面,尚有所欠缺。陈珩的《俗世风景》是系列文章的组合件,她写玉、写石、写雨、写雪,皆见出作者本人对古典的钟情,尤其是《红楼梦》的精神感染力。这个系列的作品,格局和气象非作者用心之处,着力经营的是此时此地的情思。事如春梦了如痕,永远过于遥远,唯此在可以握住,可以证实存在的感受和重量。与情思的开拓紧密相关的是轻笔曼妙的语言风格的配搭,这一点,恰是女性作者铺展深情与细腻的特长所在。而总体观之,这个组章文艺气息过重,拟想之辞偏多,影响到散文的真纯度和感染力。
刘军
一代繁华,几世修行,开封作为一座老城,吞吐着太多的历史与故事。诗人艾略特曾经指出:“没有过去和未来,现实就得不到拯救”。对于开封这样的老城而言,不能仅仅沉潜于辉煌的过去,她还应该拥有现实的苏醒,以及对未来的遥想。本期《大观·东京文学》所推出的地方文学新锐专号,恰是去陈推新之举。也承担了传统纸质刊物整合新生力量,经略文学地方性症候的功能。
本期专号涉及到小说、诗歌、散文这三个基本文体,覆盖了70后、80后、90后三个代际写作的群体。缘于文体的熟悉程度,由我来负责小说和散文,由80后评论者洛文负责诗歌。我们将以文本细读的形式,完成此次评论任务。
《瓦舍场》栏目收录了两位90后的小说作品,最近几年,部分刊物曾经集中推出他们的作品,比如《西部》对90后开辟的专栏形式,《花城》也正在做集中推介的工作,《岁月》的新星栏目刊发了一批90后文学作者的小说、散文、诗歌。对于刚刚登上文学舞台的90后小说作者而言,他们所拥有的锐气、感知生活的新角度为文坛吹来一阵新风。不过,经验沉淀以及对历史语境的前理解因素,却是短板所在。而如何理解历史语境中个体的存在维度,决定了小说的基本格局和气象。甄明哲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红塔山》一章令人不觉产生惊艳之感。这部小说在字数上超过了两万字,乃中篇小说的规模,从前到后,气韵一以贯之,未出现断续的情况,可谓酣畅淋漓。艺术处理上,作者的文字老练而独到,无论刻画人物、剖析心理抑或铺陈场景细节,皆如一场席卷落叶的大风,直接、锐利,力透纸背。如小说开头对一叠人民币的描写:“我摸得出来,它们没穿衣服。它们在我的屁股底下,挤在一起,汗津津地,正在喘气儿。”这段文字立体而形象,如同巴尔扎克笔下那些对金钱展开无底线追逐的人物。茅盾文学奖得主河南的李佩甫先生在谈到小说写作的时候,曾给出了小说写作准确、生动、深入的基本路线图。对于甄明哲而言,其小说写作业已越过生动的阶段,正步入深入的状态。小说中老金、我、刘磊三位人物皆隶属于大学生群体,作者剥开了笼罩其身上的光环与想象,还原了他们逃课、泡妞、自我放逐,在近似循环的绝望与焦虑中不断坠落的人生过程。这是一部关于青年一代精神溃败的小说,肉欲和物欲的餍足过程中,伴随着挥之不去的空虚,不仅灵与肉是分裂的,而且在肉体内部,也产生了难以弥合的裂痕。如果不是结尾处“我”对于一只受伤小猫的争夺,给出了一丝自我成长的亮色,那么,整个小说将淹没在灰暗的调子中。不过,这篇小说在展开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其中突出表现在细节迷恋之上。细节是小说的根基,而过度的叙述则易产生过犹不及的结果。毕竟,文学是节制的艺术,一位真正走向自觉的小说作者,更应该在小说的减法上着力。
同样是90后的小说作者智啊威是位相当成熟的诗歌作者,最近刚刚转向小说写作。《小说家和他的晚餐》做为一篇短篇小说,可见出诸多文体转型的痕迹。这部小说在主题开掘上,指向物质主义对个体的挤压,使得个体趋于贫乏的状态。此处的贫乏与荷尔德林所言的时代的贫乏有所交集,但内涵却不尽相同。在处理这个主题的过程中,主人公小说家的身份,妻子出轨的桥段,精心策划的一次晚餐所遭遇的情节反转,等等,更多的并非出自写作者艺术真实的考量,而彰显出主动施予的理念。通俗地讲,这是一篇出于自我设计的小说,因此,上述所言的几个因素步入符号化的轨道,使得小说在叙事进程上呈现出游离的状态。或许是因为初步尝试的原因,智啊威在小说文体的自觉性上尚欠缺火候。找到文体的自觉性,然后往文本里嵌入语言、细节的鲜活,乃走向艺术个性确立之前的必由之路。好在作者的优势在于手中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只要专注和投入,那么,文体的成熟则指日可待。
本期《越界文体》收录了三位80后作者的散文作品。散文乃见心见性又见作者识见的文体,文体自觉意识同样重要,总体来看,他们的作品尚处于在路上的状态。曹文生的《植物笔记》将笔触集中于乡间植物之上。草本植物的书写为近几年散文的一个热点所在,或采取考据的路数,或采取童年经验融入的路数,或将知识考证与情趣相结合。而曹文生走的是最后一种。知识考证的过程也是重新体认的过程,从而赋予草本植物历史时空的内涵。在情趣的带入方面,如草原上烂漫的野花,散点式的点缀。不过,因为过于看重“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灵动因素,也使得作品在叙述上有点蜻蜓点水,少了些重和拙的因素的进入。而那些乡间植物,本身的生存状态就是笨拙的,年复一年,按照自我的方式生长与凋落。照见草本植物的内心,回到土地,回到植物自身的本性的层面,方为这一路数写作需要考虑的问题。纪梅的《穿透风景的凝视》实则为一篇书评,书评能否归入散文文体的范畴,需要做个案考察。是侧重自我真性情的带入还是学理性的确立,乃关捩所在。作为一名博士在读的评论从业者,知识体系的纵横以及理论的自明性,为这篇文章的特性所在,但在主体的情感投射以及性情切入方面,尚有所欠缺。陈珩的《俗世风景》是系列文章的组合件,她写玉、写石、写雨、写雪,皆见出作者本人对古典的钟情,尤其是《红楼梦》的精神感染力。这个系列的作品,格局和气象非作者用心之处,着力经营的是此时此地的情思。事如春梦了如痕,永远过于遥远,唯此在可以握住,可以证实存在的感受和重量。与情思的开拓紧密相关的是轻笔曼妙的语言风格的配搭,这一点,恰是女性作者铺展深情与细腻的特长所在。而总体观之,这个组章文艺气息过重,拟想之辞偏多,影响到散文的真纯度和感染力。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