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的审美和审丑 (王克楠)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散文的审美和审丑
                                     文/王克楠

  散文的审美不言而喻是容易受到人们的赞成和褒奖的,审丑就不同的,谁愿意花那么多的时间和丑在一起消磨呢?然而,丑无处不在,想逃离都无法逃离的,美有多深刻,丑也有多顽固;美有多么出类拔俗,丑就有多么蠢蠢欲动。一个人想逃离丑的时候,丑却像是一个人的影子,无处不在。
  
  无论是什么年代,都会毫无选择地赞成讴歌“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岂不知没有“假恶丑”,就无法催生“真善美”。我们在讴歌真善美的时候,脑子理常常是空洞的字眼,何为“真善美”,如何把它表达出来,挖掘出来,常常像个孩子一般手足无措。我们尚未学会在“假恶丑”对峙姿态下发现和表达真善美。于是,我们的写真善美的作品常常像一个虚弱的病人一般弱不禁风。
  
  如果从审美的角度去文学史上找根源,比较容易找得到。不说太古老,仅仅说清代的桐城派,桐城派讲究文以载道,讲究文章“不拘格套”,这无疑是积极的,但是桐城派以“义理”“考据”“辞章”为中心的体制无疑新文化运动难于容忍的,所以,周作人等跨越了清代,直接从明末公安派寻找源头,主张散文应该像公安派“独抒性灵”......这样一来,散文主张抒情、主张审美的洪流就滚滚而来了。不要说新文化运动的大师们,就说当下的散文家和散文评论家们,有几个不是主张讴歌真善美,并且不遗余力地在这个分母中寻找分子吗?
  
  一百年前的社会生活姿态是以礼教为主的状态,当时的年轻人很难找到个性解放的突破口,他们需要一场浪漫主义的狂飙,因此,力主散文抒情就成了那个年代的散文主流。经过了一百年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散文的“抒情”有了一定的弱化,散文不仅是用来抒情,用来酿制心灵鸡汤的,还是用来塑造当代人心灵的,因此就离不开“智”,就要正面面对生活理的假恶丑(即是魔鬼)。这些魔鬼在哪里呢?其实就在我们的心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们的价值评判,影响了我们的做人准则,也影响了我们对理想和幸福的理解,使得我们很多时候做了助纣为虐的事而不自觉。也就是说,散文到了必须面对人们自我,尤其是面对写作者自己的“心灵现实”时候了。
  
  为了表达好这个“心理现实”,就必须重新审视什么是自己的身边的假恶丑,必须对这个东西有清晰的感受,才能把真善美表达得不那么浮漂,不那么苍白,甚至不那么恶心。当然审美难,难就难在审出特色,不要和他人雷同;审丑也难,难就难在如何化丑为美......一旦做到了这点,就会写出震撼性的作品。在这个方面,鲁迅走在了我们的前面,他写的长妈妈和庸医,无疑是不太美的,他写的狂人和阿Q以及孔乙己也不是那么美的,但是震撼人心。我们当代写散文者,为了写生活的美,在现实生活中找不到的时候,就去泰山,去黄山,去西藏,去丽江……去了这些风景美好的地方,确实看到了一种自然之美。风景之美是自然存在的,可是到了作者的笔下,就成了大路货,写不出特色来,于是就无奈地哀叹“美”已经被人们写绝了,已经难于再寻找到了。
  
  阅读外国文学,一定要理解诸如卡夫卡等西方文学作品中在审丑的背后所蕴涵的对人性的深刻批判,而不是流连于丑而沾沾自喜。散文可以写出心灵鸡汤的小品文,但不可拒绝表达人性存在的大品文(不是报刊上标榜的“大散文”)。余光中说:“认定散文的正宗是晚明小品,却忘却了中国散文的至境还有韩潮澎湃,苏海茫茫,忘了更早,还有庄子的超逸、孟子的担当、司马迁的跌宕恣肆。”余先生说这话的时候,已经是周作人等提倡小品文后的八十年了。外国的散文虽然没有中国散文指向这么“明确”,但梭罗的《瓦尔登湖》、罗兰•巴特的《埃菲尔铁塔》等“随笔”却是令人眼前一亮的。必须说明的是,审丑是手段,是为了达到审美,审丑绝不是欣赏丑乃至臣服于丑,只有当通过对丑恶事物的厌恶,唤起对美与善的渴望与追求的时候,这样的“审丑”才能有审美价值。汪曾祺的《跑警报》写日寇对昆明大轰炸,并没有写被轰炸的血腥,而是写避难者的种种笑料,这样的笑料往往比直接描写黑暗更刺痛人心。音乐界的《分手大师》《小苹果》《我的滑板鞋》《小鸡小鸡》别出一格,远离审美,接近“审丑”,是为审丑盛行的代表作。可以说,只要人类存在,审美和审丑之间的转换,就层出不穷。
  
  散文不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工具,更不是可以和诗歌毫无界限地混杂到一起的,散文只能和散文站在一起。散文的门槛很高,却被人认为是误认为门槛最低——这确实是一个误区。作为文学四大体裁之一的散文,在审丑上无法和其它文学体裁相比,小说作者可以轻易刻画生活的丑而不动声色,诗歌也可以用口语化解构生活中的假恶丑,独有散文不能,散文是新娘子头上的鲜花,容不得一点杂色,所以,在几种文学体裁里,散文最难写出深度。可以看到,很多有分量的散文不是散文家写出来的,而是小说家和诗人甚至是其它职业的人们偶尔为之写出来的。散文评论面对小说评论和诗歌评论,显得更加尴尬,因为没有现成的资源和理论体系可以继承(指现代散文),只好摸着石头过河,摸来摸去,不容易出成绩,所以专职写评论散文的评论家越来越少了。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