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大观 东京文学12期散文窗栏目幕后独白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幕后独白:

《大观》第六期出刊的时间,恰逢公历新年的年底,又是年岁更替的时节。前些天在读批评家张闳研究鲁迅《野草》的一本专著,作者就《祝福》的开头“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句话展开话语分析,提及历史循环的古旧,以及参与新文化运动的那一批人,心理上的焦虑。就表达的深切而言,“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这句话确实具备了文学话语所拥有的足够张力。而张力场的存在,恰恰与古典文学时期的多义性以及诗与思的含混特质形成级差的效果。

本期散文窗栏目推出的三位作者,皆为80后散文新锐。来自江西的朱强可谓这个群体中的代表作者,他和胡竹峰、乔洪涛、草白、纳兰妙殊等作者一起,构筑了这个群体处于挺拔期的山峦。《日常生活》一篇,凸显私叙述的话语特色,此次言及的私叙述一词,与私小说不搭界,而是指向散文话语由公共性家国话语机制向着个体性的日常叙述机制的转移。私人性、个体性的叙述方式,有效解构了影响当代散文甚为深远的国家主义抒情机制,更重要的是,在题材和艺术处理上,能够切实地回归真实和伦常。那些带有现场体温的文字一旦涂抹于纸上,就会有日常诗性的偶然敞开。而日常诗性中所释放出来的美、爱、温暖等因子,有如土壤中的温度和湿度,恰好培育了每个个体与生活间的感性联系。罗曼·罗兰坦言,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日常生活》里的文字,随意、散淡、自由且从容。谈走路,谈吃饭,谈艺术,谈老城建筑,一路下来,悟性转折来去,敏感转折来去。陡然让我有这样的感叹:太多事物老去的同时,生活则永远保持新鲜和质感。

叶城的《从广州到台山》一章,是一篇使用新散文笔法写出的文章。话语的浓稠度,个人性的张扬,以及对普遍遮蔽的微小细节的重构能力,使得这篇散文和一般的纪实文章有了根本的区别。成功学里流行一句话,细节决定成败,而对于叶城来说,细节意味着个人与世界遭遇的方式,只有通过细节,深层的经验才会被打捞出来。《旧时光,旧物什》的作者李楠非常年青,他还是为在校学生,他笔下潮汕地区的民俗和民情对于中原内地来说,构成了激发想象力的他者因素。高校学子中,能够拥有这样笔力的作者还是很少见的,希望此次的刊发,在其个人成长史中,留下一份难忘的印记。

                     刘军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