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什么样的情最动人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近日,承蒙曹安民老先生子女抬爱,修改曹老先生回忆亡妻的文字《人生回眸》。曹老先生写这部回忆录时年逾古稀,2014年底是老先生八十生日,儿女想把父亲用血泪凝成的这五万多字印制成书,作为给父亲八十寿诞的贺礼。我先是被曹老先生子女的孝心所感动,答应阅读,并做适当修改。然而,随着阅读的深入,我渐渐被文字中深挚的夫妻情、朴素的父子情及深厚的家国情怀所感动。老先生半生务农,之前也没写过什么文章。这部回忆录用老先生自己的话说,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全文粗看似流水帐,我怎么会多次被感动呢?

今天,终于读完最后一页。掩卷沉思,这部以灵台口语为主,书写三代人近一个世纪的人生遭际,及父子、夫妻等亲人之间在离乱年代的重重打击与磨难中不离不弃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平常故事。打动我的是曹老先生对他的农民妻子深刻的怀恋之情,深深的感激之情。他之所以要在夜深人静之时流泪为墨,泣血成书,是想让妻子的懿德昭示后世子孙,是想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去。

曹老先生与妻子一生的缘分有这么几个大的分水岭:九岁订婚——十三岁插花——十五岁结婚——十七岁二人才真正同房共枕。这是一起典型的包办婚姻,当时,他是富家少爷,她是穷家女儿。他正踌躇满志准备通过考学改变命运,她却懵懂无知,只知逆来顺受。这样的婚姻不会被看好。是什么让这位老人在妻子亡故后陷入深深的怀恋?他们结婚后正赶上土改运动——五八年大炼钢铁——六一二年的大饥荒——六六年的文化大革命,这位农民的女儿在婚后对夫家遭遇的一切默默忍受,在极端困难时期用她柔韧的肩扛起了生活的重担,对她的遭批斗的公公、丈夫以心相敬,教养儿女成才成人……她不会说不会写,却用自己的行动赢得了这个对自己心怀介备的男人深深的依恋与敬重。包产到户后,为了把日子过好,这个农民妻子与天下所有当时的农民一样起早贪黑,在土地上辛勤耕作,当生活终于到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的年代,她病了。他与儿女想方设法一次又一次把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但她最后还是先他而去。她走后,他常常望着她的遗像倾诉心肠默默垂泪,行文最后,曹老先生动情地说:“我多么希望她能象《聊斋》中的鬼魂那样常常出现在我的面前,和我再叙叙旧情啊!可是,她不肯,我常常独自一人黑坐到午夜十二点以后,也没有等到她呀!她一次也没有出现过,她到哪里去了呢?她能否知道我的心情呢?”对于地主富农在文革前后受到的打击,文中有详细的描述,曹老先生在收笔之前这样写到:“我还重温旧事的目的何在呢?我想让我们的下一代不要忘记这个教训,不要再犯右倾错误,使我们的民族,我们国家永远兴旺发达,繁荣昌盛! ”一个农民能有这样的认识,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曹老先生与妻子的婚姻感情很有代表性,我们的父辈都是这样过来的。他们没有经过相吸相恋就走进了婚姻,他们终其一生都没有说过一个“爱”字,他们的感情却像酿酒,随着时间的递增越来越醇。

就在我阅读曹老先生的血泪之著时,我的一位女友在不惑之年遭到了丈夫的遗弃,他们的婚姻正走在濒临结束的路上。女友这几天倾诉于我的内容写成书恰恰与曹老先生的文字相反。女友与她的夫君是由相吸相恋走进婚姻的,十八年前,他非她不娶,她也非他不嫁。十多年来,他们的感情却被现实击打得千疮百孔,以致于再也无法包裹彼此破碎的心。男人另有新欢,女人痴心不改。男人要把小三扶正,女人为了捍卫婚姻做着最后的挣扎……

女友与夫君的婚姻感情也很有代表性。我们这一代人多数是这样过来的。当我们终于挣脱传统文化与道德枷锁的束缚,争得自由恋爱自主选择的权力后,却没有好好地经营,好好地珍惜,把一坛酒喝成了白开水,最后感觉寡淡无味。一些人的婚姻形同虚设,一些人干脆打破围城另起炉灶。

曹老先生与妻子在对彼此的奉献与付出中体味着人间真情。女友与夫君在对彼此的索取与苛求中剥离着他们的感情。结果自然是不同的。想起当下的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写作。曹老先生早年初中未毕业,中年在土地上操劳奔波,晚年写字,自然不大讲究修辞、技巧、章法与布局,所书皆为心曲的自然流淌,却能在无声中打动人。而当下的很多文学作品一味地追求技巧的创新,玩弄修辞的花样,很多作品让读者初读时如坠云雾,看似眼花缭乱,读过后才清楚只不过是人间司空见惯的狗血剧,无真情,不真诚,甚至不真实。

大象无形。真正能打动人的文字往往是拙朴的,是饱蘸着血泪一刀一刀刻出来的。真正的爱情,不是花前月下的海誓山盟,而是庸常岁月里的体贴关心。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