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大观 东京文学》第二期幕后独白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幕后独白:
    本期散文稿件征集完稿的时间,七夕刚刚转身而去。就当下而言,节日这种形式,业已跨过自然的维度,甚至仪式化的阶段,进入后现代语境中文本狂欢的当口。恰如美国学者詹明信所指出的那样,纯粹自然的东西已经被彻底侵蚀,文化成了第二自然。
    七月流火,天气转凉,想起杜牧“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诗句,也仅仅是短暂的遐想,再往前走,必为奢侈。月光依旧明亮,丝瓜架横穿城乡,只是小板凳已经消隐,蒲扇早已褪色,奶奶或姥姥则永远安息。
    这一期选编的四篇散文作品,有两篇为80后作者的散文习作。一则为重庆吴佳骏的《散文两题》,另则为湖北石头的《过劳死》。两篇文章单列的话,阐释空间当然具备,《散文两题》中处处见文史知识的考证细节,却无堆砌之感。舍利也好,福寿也好,皆为世间稀罕之物,作者以一种超然的态度加以观照,并在不起眼的细节上,抵达智性。这些细节藏于文末,藏于胆结石和老子的话语之中。而《过劳死》一章,以亡灵书的形式书写生存的重负,文字虽短,散发出的气味几近小说的玄虚,比照余华小说《兄弟》,则似曾相识。两位80后作者的作品若是放在一起阅读,颇具戏剧性。吴佳骏之中正和平,沉稳而老道的话语呈现能力,让人惊叹,而石头的极端虚构,内向化的处理方式,明显是剑走偏锋之路。由此一点,见出80后散文作者写作上的多元性以及相应的张力所在。
    赵敏为河南本土中年一代的散文作者,《风兮风兮》书写了主体面对周源,面对庞大历史的心理体验。这种洗礼式的主题彰显模式,在60后部分散文作者身上体现地相对明显,自我洗礼的好处为激情的投射有力而深沉,而短板在于过度取消了主体的存在,既主体的小和对象的大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结构。高杨的一篇,书写的对象为亚洲流行乐坛的一位巨星,作者避开了猎奇和主动迎合粉丝的两种路径,一方面呈现了对徐小凤本人,尤其是其情感世界的理解,一方面是对徐小凤音乐的理解。和那些大小报纸报道式文章相区别的是,作者将对象还原到“人”这一本体之上,人的软弱和人的良善,这些因素才是时光漫漶之后留存下来的存积物,才是文学的力度和温度之所在。
                  刘军    河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