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难和温情的咏叹 ——黄静泉作品印象
黄静泉老师擅于写煤矿题材的小说和散文,他的作品植根于矿区,着眼于底层的矿工及其家属的生活状态及命运,具有独特的文学价值。作者用自己的激情和体温,用悲悯的情怀去叙写一个不被人关注的群体,去抒发一种刻骨铭心的情感况味和生命体验。
从表现手法分析,其语言质朴,但叙述有力,在叙写矿工生存状态的同时,诠释其命运的起伏,进而表现出矿工及其家属的情怀和情操。黄静泉老师的作品写女性的居多,读来令人慨叹,让我想起了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蒲松龄用神话传奇的形式去诠释他心目中的真善美,去躲避现实中的种种不尽人意,而黄静泉则是用一颗心去探究底层人命运的真谛。他的作品苦难居多,但不乏温情,死亡的气息与蓬勃的生命力相向而行,叙写的是一曲曲不屈的生命之歌。
《大同的凉粉》一文,白描式的手法将一个地方小吃叙写的色香味俱全,令人难忘,更为令人难忘的是卖凉粉的女人。文中写大同天气的不同寻常,写女人的丈夫矿难离去后生活的艰辛,写女人怎样的可怜,但女人又是怎样的可敬,文中写道“她哭泣,并不意味着屈服,她觉得她要对付的不是眼前的苦难,她要对付的是自己不幸的命运,她决心要战胜自己不幸的命运,要把一家人的生活过得越来越好。”这篇散文,叙述冷静,但我读出了作者对“卖凉粉女人”的敬意。他用一双慧眼,去凝视矿工家属的质朴和坚韧。只有具有一颗悲悯的心的人,才能懂得底层人民的喜怒哀乐。
《煤矿人的老房子》则从房子入手,叙写矿工的生存状态,写出了矿工的生存困境,生命的脆弱,以及珍贵的亲情和友情。矿区是个特殊的社会,它的高风险,让更多的人望而生畏,但这里的劳动者勇敢、勤劳,不向命运低头,男人有份责任和担当,女人尽显贤惠和善良。俗话说得好“安居才能乐业”,而我们的矿区人,自己动手打造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工休之余,挖片石垒房子,为家人撑起一片天。高风险的工作,生活的艰辛,他们没有抱怨,而是忍辱负重,勇敢的去拥抱生活。体现出了矿区人的人性的光辉。
与以上两篇散文相比,《让男人佩服的是女人》则抒情味道更浓一些,在文体上其纪实性更切近于报告文学,它近似于记录,但饱含着作者的情感。文体的自由,更将作者对矿山的爱戴,对生命的怜惜,对那些女人们的敬佩表达的淋漓尽致。黄静泉笔下的这组女人,有名有姓,各具风格,但她们的自强自尊,勇于担当,确是统一的,令每一个读者都感动。记得有人说过“人类的历史就是女人的历史。”深以为然。也有人说“女人是水做的”,我却说,黄静泉笔下的女人有山的风骨,有水的包容,读之为之动容。细品文字,会发出只有沐浴生活和人性苦难的文字才更有力量的慨叹。
面向矿区,面向社会,以悲悯的胸怀去叙写矿区人的生活,用文字去记录时代变迁,歌颂人性美,是黄静泉写作不变的基调。生与死是人类不可避免的过程,静观黄静泉的作品,死亡占有很大的范畴。死亡太沉重,写死亡需要勇气,作者的主旨是珍爱生命,记录命运坎坷而自强不息、知恩回报的群体。这些人面对命运的折磨,没有屈服,而是以更大的热情去挑战命运。
选材于独特的地域,用别致的视角去诠释生死、命运和生活,是黄静泉写作的过人之处。在创作中感悟人生,讴歌底层的小人物,是他擅长的领域。用真情描述现实生活,将矿工的境遇与命运展现于文字中,苦难和温情并举,这也是黄静泉文字的特点之一。
一个人的作品成功与否与其写作态度有关,更取决于他的情感取向。只有和矿工息息相关,才能给普通的矿工发出鼓与呼。置身矿区,是黄静泉作为一名作家使命感的高度体现,对劳动者的敬畏,为半边天的赞颂,是其写作的源泉。无奈、挣扎、苦难、死亡使黄静泉的作品沉重无比,而作品中洋溢的人性美更让人对人生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