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今生相遇自己》是一种修行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今生相遇自己》是一种修行,修行的人必须耐得住寂寞,隐士般超脱。
    《今生相遇自己》是一种自爱,自爱的人才能够爱人爱物,有容人的雅量。
    《今生相遇自己》是孙维庭先生的散文集。孙先生网名围庭,上海人,曾任企业高管,某学院副校长 。工作之余笔耕不缀,渐渐成为一种习惯。每有感悟,便欣然于笔端,倾诉于键盘。遂成此心血之作。
      封面左下角隐隐现出一只紫砂壶,一只茶杯,杯中茶水浅淡,安放在同色茶托上,清爽干净,看上一眼就打心眼里喜欢。“读书若水,川流不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大约与此相近似。
      单从名字来看,容易让人联想到悠远的孤独,无处倾诉。进而联想到类似于屈子“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狂放和孤傲 、眉心轻蹙的幽怨和哀愁。而实际上孙先生的这本散文集里,多述说三五知己的豪饮,酒酣耳热之际的再次邀约。浓浓的情谊,如江湖侠客的啸聚,文人墨客的风雅,汪伦踏歌的场面。非常之闹热。从头至尾,没有显露出一丝丝孤独厌世的悲观情绪,相反全书给人以轻松愉快,随遇而安, 随思随喜的满足感,或者说反映一种志得意满、豁达乐观的生活常态。正如《趣胜堂茶话》一文中的观点。“感恩、包容、分享、结缘。”
      这本书共收录108篇散文和随笔,包括三篇朋友和专业人士的评论。篇首是作者的自序。集中展示了“我笔写我心”的初衷和精神世界。是作者坦荡率性的真实写照。文集内容涉及读书随感,人间真情,旅游观光,以及日常琐事,网络交往等。但是日常生活并不琐碎,旅游饮酒也不放纵。部分文章后面配有插图和黑白照片。如佐茶之小点心。
      很多章节表现出浓厚的生活情趣。往往有很巧妙的切入点,比如一本书,一条《围巾》,一张《旧照》,由此展开的一个感人的故事,一段怀想。围庭的散文呈现出一种随意性,有时一派童真稚趣,有时一脸稳重宽和。为文技巧之娴熟,信手拈来。文字精短,可读性很强。我注意到本书只是围庭系列书籍之一,全套竟有九册之多,笔耕之勤奋,由此略知。
      对于(人性美的赞扬——修改前)朋友和陌生人的善意处处流露,其真诚纯粹的赤子之心尤为明显,比如《那雨那人》、《湖畔红枫》、《槐花州》、《九龙峡小记》。不同之处在于人和物的远观近视,西洋油画的意境和乡土民俗插图的区别,动静都很唯美。比如《赴约》、描写与网络中未曾谋面的友人生前之约;比如《山村奇遇》,是与多年不见面同学的偶遇,自然流露人品之可贵,以成人之美,宅心仁厚为修身养性的美德。对于亲人的怀念则显现出孝悌之心,仅是与父亲有关的文字就有三四篇。
      文人常常能捕捉到生活中的真善美,真诚的人总是能遇到同样真诚的朋友,哪怕萍水相逢,也会演绎出许多佳话。拿书中的一篇文章做例子,《槐花州》一文我最喜欢,此文记取旅行生活中人与人的真诚交往经历。作者寻槐树街,住槐花旅馆,结识槐花老板,品槐花酒。诗情画意满溢文中。结构严谨扎实,循序渐进。有句话说,无巧不成书,满纸文字诉说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纯粹和真实。无论是三五知己同游,还是一人独乐,都追求一种自然而然的舒缓情调,在《幽居品酒》的独酬中也能品咂出友情的酣畅淋漓。      
      全书文风淳朴随性,如自家大哥,热情地讲述,边走边谈,亦或博学的智者娓娓道来,在当今浮躁之风盛行之时,愈显淡泊稳重。芸芸众生中求财求禄求平安者如过江之鲫,唯求自身修为者寥寥无几。书之魅力亦是人之魅力所在,懂生活会生活。即使说到秦淮河,也是只有爱慕沒有色情。所谓发乎情止乎理,君子品德,男儿性格,尽在其中。
      我对于写作方法的关注,是阅读此书的兴趣之一,没想到还悟出了修身养性的道理。其二,是能够跟随写作者的脚步,走一走名山大川,吃几顿精神盛宴。这种亲身经历旅行见闻,也是一种财富,能够将这种财富与其他人共享,是文人的本能,也是能力。 游记散文多数集中在后面的三四十章。书中对于景物的描写并无厚此薄彼的庸俗之态,所到之处必是至情至性的游览和书写。当然,不只是名山大川,作者是个有心人。几乎任何衣食住行,所遇所思所感,都能成为饶有兴趣的回忆和记录。比如《一条消失了的马路》,《上海街区一角》。多是“车怠马烦西风道,昏眼细数旧心肠。”(作者语)
      和朋友郑老师分析围庭先生的散文,郑老师有一个理解是:“围庭大半生,走遍了南北,遇到了各色人,经历了各色事情,他一直在相遇,但是在这些和别人,和别处的相遇中,他其实看到了自己,认识了自己,读懂了自己。他一路走着,一路吃着, 其实也是在一路发现自己,找到自己。”这种解释,正好帮我做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注脚。
      这实在是作者修身养性的自我观照,所以书名显得恰到好处。《今生相遇自己》是一种独善甚身的修行,进而相遇美景,相遇善良,相遇真情,相遇知己。有了兼济天下的况味。精神与物质的享受成为双重的需要。佛心于人事,道法于自身,儒雅于性情。像个藏身于闹市之中的大隐。在热闹中寻找心灵的独处,在安静时寻觅喧嚣的理由。当写字成为一种习惯,文化便成为一种内涵。山水之乐更成为滋养品和推动力。生活品质就顺理成章得到提升。全书大气祥和温文尔雅。在众多散文书籍令人眼花燎乱的今天,《今生相遇自己》值得一品再品。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