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大观 东京文学》第一期幕后独白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幕后独白:

    从本期开始,《东京文学》将正式更名为《大观》杂志。这对讲究名正而言顺之的恪守文化传统的朋友而言,或者有着地方文学情结的朋友而言,确实有个心理调试的过程。不管怎样,新的一个征程已经启动了,虽然仅仅是名号的门庭改换,而非内质的转向。而另外一个不管怎样,后面接续的内容为文学不会熄灭,如萨特的一个判断—这个世界完全可以不需要文学,但更可以不需要人!
    本期散文窗栏目所选文章,风格上皆趋于恬静淡然。恬静,既是一种心境,也是一种生活方式。古典诗文,自然本色之章如星垂平野,而切合恬静之风韵者,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堪称表率。尤其是被太白呼为风流天下闻的孟浩然,特别擅长在诗歌中营造淡然雅趣的意境。王维的诗歌过于静寂,乃士大夫之大爱,而孟夫子的作品,有泥土和草木的原味,雅俗共赏,老少皆宜。对比王孟,生活方式的分野导致了作品风格不同的流向。
    乔洪涛的《谷雨》篇是他的大地系列散文其中的一个篇章。这位来自山东的80后新锐,老到而沉稳。而立之年从城市重新回归乡村,通过一块耕地的租种,实现身体物理性和精神性的双重治疗,物理的疗程结束之后,精神性的深入也轰然洞开。节气的流变,草木虫鱼的交欢与更替,作物的苏醒与成长,一个叫刘三的邻居的经验智慧。皆如同艾略特笔下的“那扇不曾打开的门”,一旦推开,便永远敞开。个体假如被全新的、异质性的东西所穿透,或者极度恐惧,或者极度兴奋。就兴奋感而言,乃典型的本雅明所命名的晕眩。谷雨篇与其他篇章相比,投射性的因素增加,田地周围的杏花、桃花、芦苇、鸟类、鱼类等,成了书写的重要对象,它们的存在方式,保持了与土地,与劳作的人们间的原始风味的关联度。当然,他也写到了麦子、大葱和薰衣草,这些生长于田间的作物。以上诸种物事,纷纷以自我的颜色贴近谷雨的节气。作者的这种基于生活方式的散文书写,在当下散文中,无疑是独特的,也是非常可贵的。来自皖南的晚乌的《居家笔记》包含四个小节,厨房、菜市场、家养草木、镜子,皆为日常之物,其处理如19世纪早期印象主义画家笔下的静物描绘,安静淡然的后面藏着主体心思的敏细。四个小节,因之透出宽和仁静的气味。浙江作者叶琛的《山色》书写的是自我心思的荡漾状态,山色纷纭,激起内心无限的往事,一番波澜之后,又归于安静。阿步《碎句子》一章,随意中见出日常的诗性,文本的后面,藏着别一双眼睛。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