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上的行吟者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行走的芦苇》发行会上的发言
作者:石凌
芦苇人如其名,把根扎在大地深处,懂大地的悲喜苦乐,他的文字大多描述大地上的风物、风俗与人情。芦苇的散文集取名《行走的芦苇》,正是他文字特征的写照。多年来,芦苇坚持写散文,散文是他行踪的履痕,他的脚步所到之处都有文字记载。且行,且思,且吟——一个散文作者除了勤奋,还需有一颗对大地的挚爱之心。芦苇的散文具备了这一点,无论行至何处,他都会用充满感情的笔触对当地的风土人情进行或精雕细琢或浮光掠影式的描述。行走者的文字有的侧重人文历史的探析,有的侧重自然风光的描摹,芦苇的文字侧重充满烟火气息的人间,他的目光投向底层最普通的劳动者,凋敝的村庄、贩夫走卒、闲聊的老汉、无名的艺人……关心小人物就是关心大地的疾苦。从这个意义上说,芦苇的文字是有根的,不盲从不炫耀不华丽,像芦苇一样普通,也像芦苇一样坚韧。
认识芦苇从认识他的文字开始。早在六年前,我就读过他最初整理的一本散文集子。这六年来,他坚持订阅《散文》《散文百家》,坚持阅读名家散文,在汲取大量养分的同时,不断地提升自己散文语言的诗性,不断地拓宽散文写作的境域。《行走的芦苇》较之他早期的散文作品,语言的精致程度大幅提高,部分作品可以当美文欣赏。
当下的散文正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多元,在散文界,有以打破诗歌、小说与散文界限,最大可能表述作者对世界的看法与感受的“大散文”;有以发掘人的精神与内心世界,不断创新表现手法的“新散文”;有以专写人文历史的“文化散文”;有以专门从女性视角观察世界的“女性散文”……散文是所有文体中最自由最灵活的文体,无论其表现手法如何,都不应该局限于某种界定的圈子里。一个作者如果把自己归入某个圈子,就是画地为牢。散文不管描述对象大小,都应有大格局、大视野、大境界。这样的文字,即使如滔滔江水,读者也不会嫌其长;即使如墙角小草,读者也不会嫌其短。芦苇的散文取材多样,表现的视野很广阔,但在境界的提升上还需继续努力。
在所有文体中,散文是最接地气的一种文学体裁。散文不是贵族,只要有真情,谁都可以写。同时,散文又是最自由最能体现写作者个性与精神的一种文体。一个人的散文作品是什么样的,这个写作者就是什么样的,它不像小说,把作者隐藏在所叙的事件当中,也不像现代诗歌高深、迷离,拒人于千里之外。散文是亲切的。一个写作者要长期坚持散文写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意味着这个人要长期开放自己,让自己敞亮,把自己暴露于所有读者面前。芦苇多年坚持散文写作,就勇气而言,让人佩服。
芦苇的散文题材非常宽泛,体现了散文的“散”,这种“散”能全面反映作者的行踪、见闻与性情。但同时,有些篇章过度地“散”,散到把作者淹没。同样的题材同样的话题古人说了今人说,如何在司空见惯的题材中发掘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的东西对散文作者才能是一种考量。所以,好的散文不仅要见事见物见景,更要见人见性见精神。我以为,芦苇的散文创作今后在这方面还需努力。
芦苇的散文语言日臻精美,我们祝愿他在散文创作的路上能走得更久远。
二〇一四年七月十九日根据自己昨晚在《行走的芦苇》发行与研讨会上的发言整理。
很赞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