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今生相遇自已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今生相遇自已

                                                           -------读孙维庭老师散文集所想

                                                                             深之海

      三月十六那天,珠海媚日斜照,轻风习习。这天周六,我休假。

      邮政快递还残存一缕官家的矜持,不太情愿主动送货上门。收到通知,我只得步行上门取了。包裹是上海孙维庭老师快寄来的,为了防潮,他很细心地用铝箔袋包装,落在快寄单上的钢笔字长得魏骨颜筋,劲道很足,有立体感。打开一看,正是他的散文集《今生相遇自已》,32开本,封面饰有梅枝,还配幅宜兴紫砂及一杯香茶,格调温暖大气,蕴涵休闲意味。新锃锃的书正泛着墨香,其情趣风格倒很对我的脾气,心中暗喜!

      我与孙维庭老师是在网上认识的,两人有过笔谈,也读过他不少文章。印象中他为人宏阔。及至读其文,如见其人,感觉他直人快语,好酒好茶好交朋友。在散文论坛上也见过他的小幅半身相片,50多岁的年纪,狮头阔脸,倒背头,浓眉大眼,纯爷们的打扮,敞着灰西装,小花格衫外露,体格健硕,浑身上下足显磊落性情。我当时就想,以他这样的体型,在黄埔江畔的上海男人群中已算是大丈夫了,估计他上街购物,挨宰的发生率很高,没办法,有的人天生一张非富即贵的脸。果然,扉页上说他曾任世界500强的高管,也做过上海某职业学院的院长,还真是一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硬角,倒没有一丝文人的孱弱酸涩,赞一个先!谁说作家一定要吟风弄月,惯做无病呻吟之疲态呢?

      我只是一名普通读者,并不懂多少文艺理论,读书只图热闹,但我一直认为,读散文和读小说不同。散文都是作者生命体验的积累,小说说白了就是讲故事,由此读散文的速度快不得,最好慢慢品味。我断断续续用两个月时间读完了这本《今生相遇自已》。读罢抚卷想来,这本书是恰恰是维庭老师近50多年的生命智慧汇编,其潜台词就是“俺就是我,行走世间50余载,无怨无悔,挺好的!” 他的文章中透着佛家的了悟,道家的达观,更有儒家50知天命的端庄,那心思活泛灵动,时不时的在读者心中荡漾开去 ,体现着维庭老师在稻梁谋以外的精神层面的自我真情的流露,文如其人,不伪饰,不造作,还有一股民国风徐徐吹来,读来舒心情,阔胸襟, 挺好。不管你承认不承认,其实每个人都在追求自我的人生大自在呢?而自我的大自在,却是作家本身真性情的流露。朴素地讲,真善美一直文学的真正内核,情真,扬善,唯美,这是好文章的唯一标准。


      于是在文中一杯茶喝了几十年,从隔苦水味到品尝毛峰,再到品味人生,最后到达雅品细酌的大境界。对于咖啡这种泊来品,他也满心喜欢地畅怀迎接,并尽兴品味。他也好饮酒,几个老友相聚,几个小菜,几杯小酒,友情醇厚,微熏辄止。身在上海,又时刻记挂着山东老家的亲友,浓浓乡情溢于言表。也有记挂着一条消失了马路,记录了一次次访友或赴宴,一次随想……慨叹岁月无情的同时倒也情意满满,认真仔细咂摸生活的况味。


     值得圈内文友称道的维庭老师的游记,另具一格,充满人文情怀,略具民国散文的韵味。德国作家黑塞说,“旅游就是艳遇”,胸有沟壑之人,便有意无意喜欢与山水为伴,用双脚丈量这个世界,不喜做一个宅公。他的短篇散文《双龙巷记》,切口很小,但文短意丰。一顾过开封双龙巷是坐出租车抄近路,二顾是私行探幽,三顾是文化思访。也有《小石桥口》文末“太多喧嚣,有时孤寂,也算是一种境界”的感悟。《感受黔东南》更有民族和民生的思考。《泰国随感》有对佛教泰国的思考,也有对“泰国人戒赌不戒色”的幽默解读。于是跟随着他的笔,你先后游览了南京、桐庐、宿州、马鞍山、寿县、老浦口、绍兴、泾县、山西平遥、济南、张家口……也有不少名人故居、江南园林、名胜古迹,这些都一一展示在读者面前,“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乐”,全文灵动清秀,不落俗套,文字没有腐气,可读性极强。

       读文之余,无意中发现维庭老师一个秘密:可能他是山东好汉的缘故,快活存于宋代,自然特别钟情文气璀璨的北宋开封汴梁城,在《寂然开封听秋雨》,也有《宋都议和》,逛《小石桥口》《怅望曹门》,也曾《汴梁菊宴趣胜堂》,也有过《在开封看黄河》,通篇表达着这种向往。其实北宋是中国读书人“追求大自在”的黄金时代,的确令人神往。

      由此,在文末我要说,那生,维庭老师是一位北宋汴梁城的读书士人。今生相遇自已,大隐隐于市,潜居于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用上海话说,蛮好的!(完)

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