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散文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散文阅读 > 经典散文

经典散文

散文进入“全民写作”时代

2021-12-24经典散文
[db:简介]
    作者:王颖

     网络改变生活。随着网络发展的日新月异,文学也迅速进入了“全民写作”的时代,散文创作也是如此。目前上百家文学网站多已开设“散文随笔”栏目,加上专门的散文网站,以天涯社区为例,每天发表量至少有数百篇,一年发表的主题帖有数十万个,而在传统刊物一期最多发表20多篇散文。网络写作给文学的观念、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使原本更多由少数精英掌握话语权的文学成为一种普及的、大众的、草根的,人民都能参与各抒己见表达自我的文学。大批文学爱好者通过互联网有了尝试写作的机会和施展才华的舞台,其传播的迅捷和广泛也使它有了比传统媒体更大的影响力。网络的实时更新和交互性,同时充分调动了创作者和阅读者的热情与积极性,形成“全民写作”和“全民阅读”共生共荣的现象。

  散文在全民写作时代如鱼得水

  对于作为文学四大主要样式之一的散文而言,原本它的文体界定就比较宽泛,在我国悠久的散文传统里,广义上的散文几乎容纳了韵文之外的所有文学作品,这一特征使得它在这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中如鱼得水,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从互联网发展伊始的社区bbs,到网站的论坛、版块,博客、博客圈,到微博、微信等新载体的不断涌现,将散文的记录生活、行旅见闻、抒发心情、表达想法、沉潜思考等功能张扬到极致。散文的疆域变得无限广阔,真正成为无所不包的“散”文。

  “全民写作”不仅扩大了散文的空间,促进了散文的繁荣兴盛,是散文在这个前所未有的崭新时代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正因网络发表的低门槛、任意性等特点,作为一枚硬币的两面,导致了好作品亦淹没在浩瀚无际鱼龙混杂的文字海洋中的现实图景。

  散文的个性化越来越突出

  时代造就文学。“全民写作”令各行各业的人都加入到散文创作者的队伍中,使散文所反映的生活、情感、思想等内容更为广阔和多样,更接地气,更有个性,其艺术表现也更为摇曳多姿。一些散文作者还在形式上做了种种挑战与尝试,他们利用网络的复制、拼贴、视频、图片、超链接等一切技术手段,进一步模糊了散文的文体意识,形成超文体和超文本。作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学,只要有基本的文化程度和对生活的真挚感受和表达愿望,就可以“我手书我口,我口述我心,我心抒真情”。从早期的安妮宝贝、慕容雪村、尚爱兰、菊开那夜、塞壬、阿舍、李娟等,到近年的马伯庸、十年砍柴、苏枕书、欧阳杏蓬、燕山飘雪、郭敏、纳兰妙殊等,他们或关注历史人文,或书写都市情感,或着眼当下生活,或回望乡村记忆,记录所看所听所想,表达对人生、社会、历史、现实等的感悟和思考,凭借充盈的生活,充沛的情感,个性化的思考以及鲜明的风格吸引了广大读者。

  例如在历史叙述与个人言说方面,马伯庸的作品既有丰富的学识作为底子和支撑,同时又见文人性情和诙谐的趣味。在网络这个相对自由和虚拟的空间中,创作者的思想少了许多条条框框,因此会更锐利和有锋芒。其作品不再像严肃的传统文学那样强调经世载道而更平易近人,随性的文字里多了些调侃、幽默或自嘲。在反映当下生活方面,创作者与时代的距离更近,更能反映时代投射在这代人身上的苦乐和悲喜,因此动态性更强。如安妮宝贝用华美灵动的文字展现了都市钢筋水泥森林下的冷寂和孤独,人与人之间爱的缺失和隔绝疏离的心灵状态。如欧阳杏蓬作为一位游走在都市和乡村之间的农民工创作者,他写故乡湘南,写打工者来到城市,语言简洁素净,描写细腻生动,情绪饱满,诗意盎然,在对生活纹理和人生道理的展现中闪动着心酸过后依旧明媚向上的温暖和希望。如李娟笔下的新疆既是迷人的故土,又包含了整个世界。她只写她身边的天地人,其文意高情真,纯净清新,浑然天成。

  如果说老一辈散文作家有对“大”的、时代的自觉,青年作者们更多表达了对“小”的、意义的自觉,他们自觉地于日常生活的潜流和漩涡间停驻,力图挖掘其永恒。在这一批作者的散文写作中,传统散文的观念逐渐淡化,而个性化越来越突出。即便在相同的题材中,其个性亦是千差万别的。或许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表达出当代人内心深处最具复杂性的缠绕纠结的东西。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气质,也是当代文学的需求所在。

  不能因此将散文看“小”

  从全景看,散文创作的确呈蓬勃生长之势,迎来了新的高峰和热潮。然而一方面是创作的繁荣,一方面是创作的大家和精品并不能与之匹配。

  不可否认散文庞杂的基数下泥沙俱下的现状。改变这一现状首先需要网站加大对内容的投入,自觉起到导向和助推的作用。运用推荐、置顶、合集等方式让好作品脱颖而出;进一步培养编辑的力量,加强其与作者的交流,对有潜力的新人多一些引导和扶助,逐步建立起好作品的发现与生产机制。更为重要的是,无论在网上还是网下,都要重新确立与时代相契合的好作品的标准。目前散文创作的环境给许多人造成的错觉是散文成了一种没有难度的写作。例如随着新的文学平台出现而兴起的“微散文”,100多字内的创作看上去似乎很容易,然而在简短精炼的字数中,照样要精致漂亮地表达出一个人的智慧、思想、情操等,才会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这是散文在我们这个时代继续存在的价值。并不能因此将散文看“小”,而将对散文的评价降低至那些随意化、浮泛化、泡沫化、滥情化文字的水平,任何时候要写出优秀的拥有认识、思想和审美等价值的散文都并不简单。

  散文首先要是有感而发的,不能为写而写,真情实感是散文写作的第一要义,好的散文一定是从心中流淌出来的,能最直接地表达一个人的情感,散发出一个人的气息;散文又是多元和自由的,它可以最贴近日常生活,也可以辨宇宙之思,可以当下,也可以历史,可以微观,也可以宏观。它关注我们生存的现实和体验,关注人的灵魂和思想,关注我们从何处来、到何处去等等。因此写作散文不仅需要丰厚的学识和修养,也需要充盈的才气和性情。好的散文是有血肉的,带着生命的疼痛和欢喜,给人最朴素真切的感动;好的散文是自由的,从内容到形式都能挣脱束缚自由飞翔;好的散文是有个性的,能在文字背后看见一个独特的“人”;好的散文还是智性的,闪烁着思想的光芒,体现出作者的智慧。总之,好的散文是厚积而薄发的,需要作者各方面的积累和功力。

  可见,散文的评价标准一方面要跳出传统的窠臼,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一方面仍要坚持那些普适、永恒的价值标准。树立了好的标准之后,再通过媒体、读者、作者和理论批评家们一同以阅读、写作、交流建设起良好的创作环境,才能使我们这个时代下的散文得到健康的发展。王 颖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章评论